非此或彼 | 自杀式炸弹袭击:伊斯兰恐怖主义?

2014-10-31 作者: 陈硕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非此或彼 | 自杀式炸弹袭击:伊斯兰恐怖主义?

陈硕专栏·非此或彼
1028
图片来源: http://www.drjudywood.com/
</img>

恐怖主义活动与宗教有几分关系?911事件后,自杀式炸弹袭击突然被看做一种伊斯兰的死亡文化,西方某些媒体更将其描述为“伊斯兰恐怖主义”。然而,真的存在出于宗教动机的恐怖主义吗?如果真的存在,它与其他集体暴力活动又有何区别与联系? 纽约城市大学的人类学家 Talal Asad 教授在其著作《On Suicide Bombing》中指出,自杀式恐怖主义行为确实部分出于宗教,但并不是西方(主流)媒体那种早已预先设定的那样存在明显的特定宗教含义。

“伊斯兰恐怖主义”所依据的著名理论之一便是文明冲突论。该理论将伊斯兰反对异教徒的圣战组织指作当代恐怖主义的核心。该理论认为,随着伊斯兰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崛起,这一圣战逐渐演变为对当代文明的疯狂憎恨,进而引发一系列恐怖活动。Asad批判该理论忽视了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之间互动与合作的丰富历史。简言之,文明冲突论并不存在,因为并不存在一个完全孤立的、观念固定的社会文化体系。

“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假说在政治上表现为美国发动的反伊斯兰恐怖主义的一系列战争。Asad从残忍程度和动机解释两方面对比了这类所谓正义的战争与邪恶的恐怖主义活动。他指出自9.11事件至今,美国参与或发起的四场反伊斯兰恐怖主义战争带来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恐怖主义者所造成的伤亡。这样一种差距,不是因为双方的动机孰善孰恶,仅仅是因为科技力量的差距。对于强大的国家而言,残忍并非随机的,而是调教不听话的人的手段,是维持特定国际秩序的必要方式。在这种秩序中,为自己辩护的自由主义者们认为他们的道德更加高尚,甚至认为文明人和非文明人的生命在死亡这个市场上具有不同的交换价值;另一方面,自杀式炸弹袭击者的动机远比主流言论中的复杂的多,并非一个可以被获取、被简单检验的真相。而主流言论所赋予袭击者的动机只是用来辩护我们应当如何回应袭击的主观假定。一般而言,在言论形成之前这些言论已经包装好了其所具有的高尚的道德。

在这一系列对比之后,Asad指出无论多么努力地想要区分高尚与邪恶的杀害方式,我们总会遇到当今现实社会对于生死的互为矛盾的观点。比如,每个人都会死去,但遗传学的发展预示了一种不灭的生命;人类生命的神圣超越一切,但同时存在着为了维护一种集体的生命而产生的致个体生命于不顾的制裁;人生而平等,但对于文明人类的屠杀会比对于非文明人类的屠杀有更大的影响。这些矛盾形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主观认知中的薄弱环节。

最后,Asad对上述讨论以一言蔽之:在现实世界中,每一种暴力行为最终都是为了维护一种集体的永生。

但这种永生有的被称作文明,有的则被称作异端。

参考文献

  • Asad, Talal.(2007) On suicide bombing.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