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运转中的难题
中国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运转中的难题
#农业
农业合作一直被视为中非发展合作中的重要领域。2006年,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首次宣布将在非洲建立1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随后的2009年以及2012年两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中国继续承诺增加示范中心数量。
目前,大部分的农业示范中心均已建成投入运行。但是,这些中心是否能够正常独立运转?中心里的中国技术人员与当地合作伙伴如何接触交流?三位学者 Sérgio Chichava 、 Jimena Durán 和 Lu Jiang 对中国援助莫桑比克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了个案研究。
2007年胡锦涛访莫,宣布中国在非洲设立的第一家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将落户当地。同年5月到6月期间,来自中国的技术专家在当地农业部与科技部的配合下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该中心由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承建,并于2011年建成移交给莫政府。中国在非所建的示范中心花销费用全部由中国政府援助。通常情况下,中心建成后前三年由中方企业负责运营,中国政府提供资金以维持正常运转。但是,莫政府成功游说了北京为中心的运营提供六年的资金和管理支持。
作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参与示范中心活动的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对中国的农业技术及生产效率印象深刻,同时也感叹中国技术人员的勤劳认真。部分受访的莫国人员也认为相较其他传统的援助国,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更加投入。
然而,中心在日常运转中也遇到众多难题。其中最大的瓶颈在于管理机制缺乏协调。
虽然中莫签订的合作协定中规定莫方负责的部门应是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Instituto de Investigação Agronómica de Moçambique)。然而,在中心建成运转后,莫方实际参与的机构却是该国的科技部,而该部门在最初的合作协定讨论中仅仅负责划拨土地事宜,并未参与农业中心管理模式的任何商议。
作者发现,这种管理机制上的混乱来源于莫国两个政府部门(农业部和科技部)之间的利益冲突。两个部门的部长都希望尽可能垄断与中国的合作项目,为自己的政治前途添加筹码。虽然两个部门中的技术人员都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但是上层的政治考量使莫方部门之间协调不畅。至今两个部门在农业示范中心这一项目上所承担的职能与任务也未清楚界定。 中方的援助人员也难以理解为何他们的主要合作机构不是农业部,因为示范中心许多具体业务问题的解决,科技部还是要首先联系农业部。
此外,科技部的技术人员认为中方并未让当地员工充分参与示范中心的管理工作。而中方则表示,莫国官员工作积极性低,仅有半数员工在中方催促下愿意来中心报到工作。作者的研究发现,这一问题的根源一方面在于许多当地员工在中心从事的工作往往并未与农业技术相关,而更多是行政业务(如办理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另一方面,这也与当地的工作习惯相关。因为莫国的农业专家往往仅在室内办公,并不习惯在亲自在农场里干“脏活”。这种工作模式的差异也使得中方人员认为莫国政府对示范中心以及农业生产本身的缺乏重视。
语言交流的不便则放大了上述困难。作者调研发现,示范中心内没有任何一当地人可以说中文,也没有任何一名中方员工能说葡语或者熟练使用英语交流。中心职员语言能力的缺乏不仅影响合作机之间的交流,也对农业技术的传授带来巨大困难。
参考文献
- Chichava, S., Durán, J. & Jiang, L. (2014).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entre in Mozambique: A story of a gift’. In Chris A. and Sérgio C. (Eds.), China and Mozambique: From comarade to capitalists. Fanele: Auckland Park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