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到底是什么创造了财富?
到底劳动是不是创造了财富?如果财富是劳动创造的,企业家(或资本家)没有劳动,却赚了钱,那就是剥削。既然有剥削,就有剥削阶级,有阶级和阶级斗争。如果财富不是劳动创造的,那是谁创造的?是如何创造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已经争论了上百年。在西方国家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普及,这个问题不再成问题(但是也不等于没有争论),而在中国这个重要问题至今并没有明确的,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想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和诸位讨论,看是否能说得过去。
毫无疑问,一切产品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没有企业家参与其中。不论是粮食,煤炭,布匹,电力,或者房屋,地铁,飞机,卫星,都是工人们的亲手劳动创造的。这一点不容置疑。
然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产品并不等于财富。产品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变成财富。所以这个产品必须是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多余卖不掉的。产品能不能卖得掉,可不是工人的生产劳动所能够保证的。这是企业家通过对市场的调研,确认这项产品为社会所需。也有可能企业家的判断错误,工人花了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不为社会所需。结果就是工人的劳动白费了。由于企业家判断错误,企业赔钱,当然没有财富的生产,还糟蹋了物资,浪费了资源。劳动虽然创造了产品,财富没有增加,反而还减少了。
企业家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这个产品必须在市场上能够卖得掉。非但要卖得出去还必须能赚钱。或者说,其生产成本低于市场价格,有钱可赚。否则的话企业家赔钱,企业只好关门。生产成本如何能够降低,更不是工人的事。而是企业家的事。他从哪里买原材料,买来的原材料用什么运输,生产工厂设在什么地方,采用什么工艺路线,请什么样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产品销往何处,都涉及到企业能不能降低成本,能不能赚钱。这些事都不是生产工人能够左右的,都是企业家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讲,赚钱,或用较少的社会成本生产出合格产品都是企业家的事。所以有理由讲财富是企业家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资源合理配置是通过交换实现的。
当然,如果没有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后的资源配置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工人和企业家共同创造了财富。这个说法和“劳动创造财富”的说法,核心的区别在于产品不等于财富。一般人往往认为产品就是财富,殊不知产品不一定能成为财富。盖一个烂尾楼不但没有财富,还浪费了财富。我们眼望四周,看到的一切产品如果没有企业家的参与,那就可以说工人创造了全世界的人类财富。但是实际上所有的产品都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出来的,都有企业家的贡献。在计划经济时代,没有企业家,资源不能优化配置,许多劳动都被浪费掉了。如大炼钢铁,三线建设,都造成巨大的浪费,劳动没有生产出财富来,因为缺了企业家的作用。
一般人会认为产品是财富的根源,财富一定是拿产品去交换转换成财富的。其实未必。像金融业是没有产品可供交换的。金融业之所以能够创造财富完全是靠资金的优化配置赚来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劳动,没有产品,但是有财富创造的例子。
我们学几何学,懂得说明一件事物要满足必要条件或充分条件。两个三角形三边相等,既是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又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相等,其三条边一定都相等。反过来就是说,如果有一条边不等,三角形不可能相等。充分条件是说,只要三条边都相等,两个三角形必定全等,不需要其他更多的条件了。拿劳动来说明财富的创造,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比如金融业的财富创造并没有劳动的参与,所以劳动不是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有些财富创造是没有劳动参与的。劳动也不是财富创造的充分条件,大练钢铁等有劳动的参与但是没有财富的创造。所以劳动和财富创造不是同一件事。劳动是一种改变客观事物的能动性。它用得对时能够创造财富,用得不对时会消灭财富。
有人反驳说,金融业里也有劳动,不过是脑力劳动。这样说当然不错。但是这相当于说:财富创造是人类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的结果。先把劳动定义为创造财富的活动,然后再来证明劳动创造了财富。这叫做同义反复,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所谓劳动创造财富是强调劳动生产出产品,那就是财富,这样就错了。因为产品并不等于财富。这是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总以为有了产品就能卖钱。卖产品能赚钱是因为企业家在资源组合上做出的贡献,与生产此产品的劳动无关。
劳动不是财富创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那么什么是财富创造的必要充分条件呢?答案是:通过交换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或者说,是良好的资源配置创造了财富。
劳动者在生产产品的时候,如果企业家的资源组合决策是对的,劳动者帮助企业家实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所以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工资就是他应得的报酬。企业家的报酬来自他决定的资源优化组合是否正确。做得好他赚钱,做错了他赔钱。这就是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的法则。它相对而言是公平的。所以不存在剥削,也没有剥削阶级,更没有阶级斗争。社会是和谐的。
2014 年12月09日
中评网 - 与 FT 中文网同步首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