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国茂:金融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合理的金融结构

2015-01-28 作者: 孙国茂 原文 #天则观点 的其它文章

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我来自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是研究金融的。刚才听了各位老师讲的内容,都是关于宪政、法治和民主,对这一块我研究得不多,所以我还是围绕我所研究的学科领域来说一下我的新年期许吧。我的新年期许就是希望中国不要发生金融危机。下面我要谈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我会围绕着金融体系和金融改革的目标来谈。

大家都知道,2013年中国发生了三次流动性短缺,官方媒体把流动性短缺称之为“钱荒”。所谓“钱荒”,其实就是银行没有头寸了。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冯小刚拍的电影《一九四二》,《一九四二》讲的是没有粮食了,没有粮食叫做“饥荒”。没有钱了就叫“钱荒”,其实就像没有粮食一样。银行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到年息30%,相当于平常的5-6倍。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发生“钱荒”就像一个人得了心肌梗死一样,非常危险。2013年发生的三次“钱荒”分别是6月、10月和12月。当时,一些经济学家和金融学家说中国要发生金融危机了。有的学者甚至说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是60%,有的说是70%,不一而足。

问题是,“钱荒”是在广义货币数量巨大的情况下发生的。目前,中国广义货币M2是多少呢?2013年底为110万亿元,2014年底可能超过120万亿元。国际上衡量货币的流动性的指标是用M2/GDP,目前,中国的M2/GDP大约是2,是全世界最高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之一。美国在小布什临下台之前就开始推动量化宽松计划,经过三轮量化宽松,美国增发了两万多亿美元的货币,目前美国M2/GDP是多少呢?大约是0.6-0.7,美国M2是10万亿美元,GDP是大约为17万亿美元。我们中国发行了这么多货币,M2/GDP是2,或者说是200%。当然,也有的学者说中国的M2不真实,因为有外汇储备会占用货币,所以,我们的货币发放是被动的。但是,货币超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这就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有这么大的广义货币,应该是流动性过剩,却发生了“钱荒”,为什么? 2013-2014年间,我看了很多学者的文章,都在分析“钱荒”发生的原因。他们大多是从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角度进行分析,似乎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我的观点是,造成“钱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金融结构不合理,或者说中国的金融结构有致命缺陷。造成金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我们的金融制度不合理,是一个坏的制度。如果再进一步追究的话,就有更深层的原因了。当然,这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有几位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家),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麦金农(Ronald I. McKinnon)、格利(John G. Gurley)和肖(Edward S. Shaw)等人几乎同时提出了著名的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是由一系列理论组成的,包括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和金融抑制理论等等。其中最重要部分应当是金融结构理论。戈德史密斯把几十个国家金融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不同国家的金融结构存在差异,但金融发展的道路却基本相同。戈德史密斯把世界各国的金融结构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另一类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简单地说,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就是全社会金融资产中信贷资产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就是资本市场中的金融资产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如果我们计算中国金融结构的话,信贷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比重超过80%,而美国的金融结构正好相反,资本市场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比重超过80%,目前是88%。也就是说,中国所有金融资产和客户基本上都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当中,这就是为什么发生“钱荒”的原因。我们的《商业银行法》规定,银行资产不能以股权形式存在,就是银行吸收存款之后只能以信贷方式输送到实体经济中,不能以股权的方式投资,银行不能直接投资企业。大量金融资产以债权的形式存在,只要在时间上存在错配就会持续不断地发生“钱荒”。世界上最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的国家,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但是,日本和德国目前的信贷资产比重都低于50%。尽管,没有人认为中国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但是事实上却是非常畸形的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改革内容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改革重点是国企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听起来像是玩文字游戏,其实最标准的混合所有制就是股份制;另一个改革重点就是金融改革。所以,我认为中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金融结构,一个由银行主导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过渡的金融结构。金融结构不改变的话,其他方面的改革甚至整个经济改革无法进行下去。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一定要把银行信贷资产在所有金融资产当中占比畸高的状态改变过来,把金融体系变成资本市场占主导的金融结构。

[ 孙国茂 经济学博士,济南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山东高校资本市场创新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公司金融研究》执行主编,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为作者在2015年1月9日天则经济研究所/中评网主办的2015「新年期许」论坛的主题演讲修订稿,转载请注明]

2015-1-27

中评网首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