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见圆桌 | 关于李光耀的诸多疑问,政见为你一一解答
政见圆桌 | 关于李光耀的诸多疑问,政见为你一一解答
1. 关于李光耀个人
戴小川:李光耀是如何在政坛起步的?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契机?李光耀影响了很多人,谁又是最影响李光耀的人?
政见观察员 刘含章
李光耀从政的动机与二十世纪中叶新加坡的命运是分不开的。二战时期,原为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遭日本占领(1942-1945)。日本投降后,英国虽重新接管新加坡,但威信大不如前。李光耀深受战后民族独立运动思潮的影响,当时尚在英国求学的他就打定主意毕业后回国从政。1950年8月,李光耀回到新加坡从事律师工作,代表本土工会与当时的政府谈判,赢得了很高的个人声誉,也为日后从政奠定了群众基础。
1954年底,李光耀联合其他从英国回新的受英语教育的中产阶级华人,以及受华文教育的左翼和工会领袖,创立了人民行动党(PAP)并出任秘书长。PAP作为新生政治力量参加了1955年新加坡首次选举,并成为第三大党。选举产生的温和左翼执政党劳工阵线上任后施政不利,党内矛盾不断。待1959年新加坡获得完全自治并举行第一次全国大选时,劳工阵线已四分五裂,失去竞争力。PAP抓住机会,一举拿下议会51个席位中的43个,上台执政,李光耀出任内阁首相。
值得注意的是,创建初期的PAP有两股组成力量:以李光耀为代表的在英国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奉行社会民主主义,是独立运动中的温和派或右翼),和以林清祥为代表的工人和底层民众(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是独立运动中的激进派或左翼)。这样广泛的群众基础使PAP可以在1959年的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然而,PAP上台之后,党内左右两派的政治分歧日益尖锐。以林清祥为首的左派于1961年退出政府和PAP,另组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成为左派反对党。借着冷战的环球政治局势和与马来西亚合并的政治需要,新加坡政府1693年展开“冷藏行动”,一举逮捕包括林清祥在内的100多名社会主义人士,扫清了国内左翼势力,巩固了PAP的政治地位。
陳鍋一荀:李的政敌有哪些?
政见观察员 刘冬舒
李光耀的政敌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类是1963-1965年新马合并期间来自吉隆坡的政敌,包括以当时的马来西亚首相东姑为代表的马来族政治家。他们对新马合并的国家究竟应该“以马来人为主”还是“各民族平等”存在分歧。第二类是共产党、左派和华语文化支持者,例如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的领袖林清祥、谢太宝和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他们主要是在左翼活动和华语政策方面与李光耀存在分歧。第三类是新加坡国内的政治反对势力,典型例子是新加坡主要反对党新加坡工人党的领袖诸如惹耶勒南和近期的邓洪亮等人。
需要指出的是,李光耀在新加坡国内的政敌大多没有对他形成实质的挑战,主要因为李光耀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严厉打压。谢太宝及林清祥等左派领袖曾被长期监禁而不予正式起诉。陈六使则被直接吊销公民权。邓洪亮和惹耶勒南等政敌也被李光耀通过打官司索取巨额赔偿金的方式逐出政坛,甚至被迫流亡海外。可以说,李光耀对待政敌的态度是一贯严苛而残酷的,这也为他招来了海内外的诸多批评。
纯洁而且善良的韩良宇:请教李光耀家族对于新加坡各行业的掌控。
政见观察员 刘冬舒
李光耀家族对新加坡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淡马锡投资公司”来完成的。这是一家由新加坡财政部100%控股的投资公司,成立于1974年。该公司从未公布过财报,具体财务情况相当神秘。淡马锡控股了新加坡大量重要企业,例如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其控股企业占新加坡股市市值近一半。可以说,淡马锡虽然没有完全控制新加坡的所有行业,但其在重要行业的控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淡马锡公司目前的首席执行官是何晶,即新加坡现任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事实上,由于李光耀家族之前对新加坡政府的控制力以及淡马锡由财政部控股的事实,李家在该公司的影响力一直是十分明显的。此外,新加坡另有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控制新加坡主权基金的海外投资。李光耀生前一直亲自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2. 李光耀与中国
丘亦山:李光耀去中华化,是对中华传统失望,还是处于生存的现实考虑?
政见观察员 刘冬舒
李光耀的“去中国化”主要表现在语言方面,而李光耀本人选择的语言政策——即以英语为新加坡第一语言——很大程度是出于对现实的考虑。在他关于新加坡双语政策的著作中,李光耀列举了他制定语言政策的三大动机。首先,他认为英语不是任何一个新加坡主要民族——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的母语,因此使用英语可以创造全新的、统一的国家认同,利于新加坡的统一和稳定。实际上,李光耀在上世纪80年代也在华人群体内发起推广国语而摒弃各地方言的运动,其着眼点同样在确保华人群体的团结和稳定。第二,李光耀认为使用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利于新加坡人与世界交流,而融入世界是新加坡发展的唯一可行之道。第三,新加坡独立之初的华文学校和南洋大学有大量的左派和共产主义者活动,而这些华文学校成了他们与中国沟通的渠道。出于反共和防止中国渗透的政治目的,李光耀关闭了大量的华语学校和南洋大学,这也导致了新加坡华语和中华文化的衰落。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李光耀开始重新提倡华语和中华文化。这更多的也是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他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不过,新加坡的华语政策目前仍然明确地将华语定位为第二语言。
罗小罗:李光耀对华政策是怎样的?
政见观察员 杨天兆
总体上,李光耀对华政策可以概括为“既非朋友,也不是敌人”。在毛时代,由于李光耀在国内打压通过各种渠道支持中国的亲中人士、马来亚共产党和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加上彼时中国封闭自守,新加坡和中国都将对方视作威胁。改革开放以来,中新关系在经济层面上一直向好。经过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国自然和李光耀的发展理论不谋而合,这也使得新加坡在华投资不断增长。人均GDP超过香港的苏州工业园(副省级),不拘一格专注高新科技产业的广州知识城都是新加坡政府来华投资的典范。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由于新加坡一贯善于在大国间博弈,中国崛起–尤其是近年大陆在南海领土争议中逐渐强硬的态度–使得李光耀不支持美国重返亚太。作为一个威权政治下的华人政治家,李光耀终归会和中国模式在意识形态上有着难解的联系。让我们别忘了那些年有多少中国官员在新加坡接受培训。与此同时,在具体政策上,对华和对其他大国一样,最终都是为了新加坡在马六甲隘口的地缘政治中生存,没有什么是不能变的。
政见观察员 马亮
说起中国官员在新加坡的培训,我所在的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的“市长班”是主要渠道,当然还有高级培训课程。南大“市长班”目前已培养了1300多名中国政府官员,至今已有1万3多名官员到南大接受短期培训(http://www.ncpa.ntu.edu.sg/Chi/AboutUs/Pages/AboutNCPA.aspx)。此外,苏州工业园在 1994 年以来,几乎将所有相关人员轮训多次。当然,如果加上国大和其他民间机构和企业的培训,这个数字可能翻番。国家外专局仅审批公务员培训,实际上中国很多企业也选派人员培训,因此准确数字很难说。但可以说,在中国以外,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比得上新加坡在培训中国官员方面的规模和影响。
3. 李光耀的政策
咸云野鹤:说到新加坡就会和“威权主义”相联系,李光耀的新加坡模式是不是“威权主义”?中国如果移植新加坡模式有哪些益处?又会有哪些不足?
政见观察员 邵立
新加坡是威权主义。威权主义是一个比较含糊的“余数”(residual)概念,即它指代一些没有明确特征的政体的总和。
从两分法的角度说,所有非自由民主政体都属于广义上的威权主义,而自由民主政体的最低要求是民主选举具有普及性和竞争性,过程要公正,没有大规模舞弊。新加坡虽然有选举,但选举缺乏真正的竞争,而且还有在选票上印编号这种破坏投票保密性的制度,所以不能达到自由民主制度的要求。
另外一种流行的分法是将非自由民主政体进行细分。例如林兹和斯蒂潘将威权主义与极权主义、后极权主义和苏丹化主义区别开来。实质上将威权主义看作是一类相对接近自由民主制度的温和专制政体的标签。这种政体允许一定的政治自由、经济自由和公民社会。
无论从哪个分类出发,新加坡都应该属于威权主义范畴。新加坡的特点在于经济权利的自由化和政治权利的不自由。中国某种程度上早已在“移植”这一理念。
李光耀在新加坡缔造的威权主义政体并不符合自由民主的西方价值观,却为何能受到西方媒体、领导人广泛的溢美之词?
政见观察员 刘冬舒
事实上,李光耀并没有受到西方媒体和舆论的广泛赞誉。西方媒体多有批评李光耀和他对新加坡的“不民主”统治。李光耀本人对西方媒体的批评也是不以为然并经常予以还击,常用手段包括起诉媒体诽谤并索取巨额罚金,或削减其在新加坡的发行配额。《纽约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亚洲周刊》、彭博新闻社等国际媒体都因批评李光耀而受到打压。当然,李光耀在治国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他的成就受到赞誉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至于西方政要,称赞李光耀的原因则更为复杂。首先,这种赞誉很可能出于外交和国际礼仪的考虑。其次,政治家们大多更可能赞同李光耀的现实主义和实用政治,因此对其治国理念颇多赞扬。最后,李光耀在国际政治局势和地缘政治方面有着独到且深刻的洞察力,这种能力也会使得许多与他打交道的外国政要深受启发而赞不绝口,例如昨日发表悼文赞美李光耀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4.关于新加坡
新加坡为什么没能像台湾、韩国一样走上民主化道路?后李光耀时期新加坡是否能继续维持威权政体?
政见观察员 邵立
学界对于“民主化为何会发生”并不存在一致看法。有一派理论认为,民主化的启动完全是偶然的。例如,韩国的民主化和全斗焕、奥运会的举办有关;台湾民主化则和蒋经国、李登辉的个人选择有关。另一派理论则认为民主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平等程度、文化、威权制度本身特点甚至与西方民主国家的关系等因素有关。
对于后一派理论来说,新加坡保持威权主义的可能原因有:1.社会不平等,统治精英忌惮民主化带来的经济损失。新加坡2013年基尼系数达46.3,而台湾是34.2(2011),韩国是31.1(2011)。2. 一党型威权制度让人民行动党深入基层,统治基础深厚。3. 经济和政治上不受西方国家牵制,贸易伙伴中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香港和印尼占大头。美国由于忌惮中国,也不太敢得罪新加坡。
后李光耀时代可能导致新加坡民主化的因素有:
1. 经济发展水平高,人们早已进入“后物质主义”时代,着重于追求个人自由和权利,对民主的需求更加迫切;2. 在后李光耀、甚至后李显龙时代,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人克里斯马光环会逐渐消失,统治精英之间谁也不服谁,政治竞(si)争(bi)不可避免。民主化很可能脱胎于这种竞争。
对比来看,人民行动党很可能就是民主化与否的关键。如果人民行动党主要靠李家的权威来维持,那么在李家权威退散之后,它就很可能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如果出现与李光耀相似的强势领导人,或者党内领导层能长久保持一致共识,那么新加坡目前制度还是有可能继续保持稳定。不过保持这两个条件的可能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小。
无论如何,如果新加坡一旦启动民主化,它将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不太会重蹈乌克兰和埃及的覆辙。原因是新加坡经济发展水平很高,行政官僚系统治理能力强,民众受教育程度高,也早已存在民主制度机构(议会、选举)等给民众“练习”的机会。政治竞争则很有可能通过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进行,这也就是民主制度能够延续的关键。
王君荣@龙龙@Herbert :李光耀执政新加坡时期,新加坡的国情怎样?是殖民地嘛?新加坡执政党是什么?李推行了什么政策使得新加坡发生巨大变化?新加坡建国历史阶段。李为什么能够执政31年之久?李的接班人是其后代,新加坡会否家族政治?李光耀滴性格是什么样滴?新加坡第一语种是什么?
</br>
政见观察员 刘冬舒这些问题是归类后的结果 因为时间限制无法一一作答 </br>
李光耀初入政坛时,新加坡还是英国的自治殖民地。1963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李光耀继续担任新加坡州的“总理”。1965年新加坡被马来西亚开除出联邦,李光耀开始担任新加坡建国总理。新加坡的执政党一直是李光耀创立的人民行动党。新加坡成功的政策原因较为复杂,简单来说包括威权统治下建立廉洁且高效的政府、融入国际市场、吸引外商投资、拓展金融行业等。为了实现这些政策目标,李光耀也推行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来保证新加坡的高效、稳定、廉洁、开放及金融、服务业的高质量。
李光耀得以长时间执政,一方面是因为作为建国总理的他在新加坡人民心目中崇高的威望以及巨大的执政成就,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政敌的无情打压。不过,李家的家族政治目前看来较难维系。李显龙日前也被查出患有癌症,可能需要提前退休,而且目前李家第三代尚没有合适人选接班。所以,目前新加坡的家族政治乃至现有统治制度得以延续的前景相当不乐观。
李光耀本人是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者。结合逝世后众多回忆他的文章所见,李光耀应该是一个性格坚强、沉稳、坚韧、有魄力但也冷酷、无情、决绝的人,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强人。例如,李光耀在面对新加坡航空员工发起按章工作抗议行动时直接公开表示,新航员工“要么立刻停止工业行动”,要么他将会尽一切可能狠狠教训这些员工。这种强硬而又直接的言论在李光耀政治生涯中比比皆是。
新加坡的第一语言是英语。然而考虑到周围马来族国家环绕的现实,新加坡理论上的“国语”是马来语。其他主要语言包括华语(华人)及泰米尔语(印度裔)。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