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僵局?

2015-03-30 作者: 归宿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如何打破“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僵局?

US-Chinese relations

今年以来,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力度明显加大。即便面临着来自俄罗斯和ISIS的现实挑战和威胁,在2月初公布的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亚太再平衡”依然被列为美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同时,白宫高调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印尼等亚太四国领导人年内访美,这一非同寻常的外交举动也充分表明了美国全力推进“亚太再平衡”、并与相关国家加强联系的决心。

对于美国而言,中美关系既是“亚太再平衡”框架下的一个方面,也是需要单独慎重考虑的一个变量:中美关系向何处去关系到“亚太再平衡”的步骤和效果。对于中国来说,“亚太再平衡”不仅关系到中美关系,更关乎外部政治安全环境和力量格局变化,所以其冲击和影响更为直接。因此,如何在“亚太再平衡”的背景下维护、巩固、发展好中美关系,是两国在双边关系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

尽管当前两国领导层沟通互访相对频繁和密切,但目前双边关系发展远谈不上顺畅,特别是双方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上迟迟难以形成共识。近日,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 史蒂夫•哈德利(Stephen Hadley) 和清华卡内基中心研究员 韩磊(Paul Haenle) 在《外交事务》杂志网站联合发表文章,指出中方提出的“核心利益”(core interest)表述已成中美关系的 “第22条军规”(Catch-22),不仅阻碍两国达成“新型大国关系”共识,更可能为两国关系发展埋下隐患。

文章开篇即指出,中美关系常常陷于某种“里子”和“面子”之争。2009年奥巴马刚上台,其亚洲政策团队在与中国官员讨论未来中美关系发展方向时,中国官员就提出将中美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试图以此体现双方互信以及美国对中国大国地位的尊重。中方官员当时表示,只有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中美双方才可以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并开展务实合作。美方观点却正好相反,认为只有先开展建设性合作,双方才能称得上“战略合作伙伴”。谈判不出意料地无果而终。

习近平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后,又提出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但这也遇到了类似困难。总体上,美方认真对待中方“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但对其中“尊重双方核心利益”一条有所顾虑。这一方面是由于中美双方确实长期在一些重大议题上存在分歧,同意中方的倡议则意味着美方在这些议题上让步。这不仅有损美国国家利益,也会使美国政府在国内遭受压力。另一方面,美方认为中方的“核心利益”概念过于宽泛,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所指的“核心利益”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台湾、新疆、西藏等议题,甚至还一度想把钓鱼岛、南海列为“核心利益”。这无疑将损害美国与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同盟/准同盟关系,与美国现行政策相悖。

研究者指出,中方已经意识到“新型大国关系”表述过于空泛以及美方的顾虑,因此在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与来访的奥巴马总统会谈时,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的表述由三点增加到六点,并指明伊朗核问题、反恐、气候变化等中美两国可以开展务实合作的领域。然而,尽管“不做损害彼此核心利益的事”这一表述在中方六点内涵中的排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方而言,除非中方彻底去除“核心利益”这一概念,或对“核心利益”内涵做出明确解释,否则这依然将是中美达成“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主要障碍。

研究者注意到,其实中国官员在私下表态中也承认,让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其实是让美国给中国开“空白支票”,在政治上是“有毒”的。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大多敏感而复杂,需要双方共同仔细审视、妥善应对,在这些问题上开展创造性合作的难度也很大。事实上,从中美两国多年来的交往历史看,“求同存异”才是双方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前提条件。在涉及“核心利益”的敏感议题上锱铢必较,并不利于双方互信的建立,更不利于“新型大国关系”共识的达成。

文章最后指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习近平亲自提出的倡议,无论对于中国对美政策还是他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美方应该高度重视。如果中方愿意在“核心利益”定义上做出妥协,美方也应积极跟进。早日承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表述,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是“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