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工商业发展环境与活力

2015-06-19 作者: 丁玎 原文 #天则双周论坛 的其它文章

瑞典的工商业发展环境与活力

时 间: 2015-06-19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丁玎

主持人: 星源

评议人: 张曙光、Christer、赵农、蒋豪、黄晓明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实录

星源:

天则所第 527 期双周学术论坛现在开始,我们有幸请到瑞典皇家理工大学丁玎博士。她讲的主题是“瑞典的工商业发展环境与活力”,并做微观经济学分析。丁玎博士在瑞典对创新体系、科技政策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她还写了英文论文,在斯德哥尔摩经济学杂志( ICCI 杂志)上发表。我们也有幸请到几位评议人,瑞典驻华大使馆的科技按参赞 Christer Ljungwall 博士,他也是哥本哈根商学院的副教授,还有蒋豪先生、黄晓明先生。

下面请丁玎讲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然后讨论。

丁玎:

各位女士、先生,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还有来自瑞典驻华大使馆的科技参赞、两位瑞典大使馆的两位老师来参加这个活动。今天我主要介绍一下瑞典工商业发展的环境,同时介绍一下大家感兴趣的瑞典福利体系,以及瑞典的创新制度,给大家做一个粗浅的介绍。

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丁玎,来自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我的导师现在在瑞典财政部就职,同时他也是瑞典企业家研究的专家,我们的研究方向就是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我在瑞典企业家论坛和世界银行做了一个对于瑞典工商业企业发展环境影响的报告,这个报告里面介绍了瑞典的创新创业环境的多方面,包括政治体系、福利体系,同时还有税收政策一些粗浅的介绍。

我今天主要介绍一下瑞典的企业发展环境,四个方面,首先是瑞典概况,瑞典的福利概况;第二介绍瑞典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法规,这是瑞典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障碍;第三介绍瑞典的税收制度;最后是瑞典的创新和生产力的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瑞典的概况,瑞典是一个人口比较稀少的国家,拥有很漫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森林和大量湖泊。同时也是世界最北端的国家,面积相当于瑞典、西班牙,和中国相比,相当于黑龙江省和甘肃省。瑞典位于北欧斯堪地纳维亚半岛东半部,拥有漫长的夏日和漫长的冬夜,夏天是极昼,冬天是极夜。瑞典的政府形式是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度,瑞典皇室有 1000 多年历史,经历了 11 个王朝。这是瑞典历史和地理情况的概况。

瑞典比邻芬兰、挪威,首都斯德哥尔摩,人口 970 万人,地理面积是 45 万平方公里。它的居民非常分散,每平方公里只有 22 个居民。瑞典私有企业占绝大多数,私有企业提供 75% 的工作岗位。在瑞典中小型企业是瑞典企业的中流砥柱,将近占到 81% ,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的定义,企业规模低于 20 人以下的企业定义为小型企业,这部分企业将近占到三分之一。中型企业是 20-100 人以下,这部分企业占到绝大多数,基本上是一半,达 48% 。大于 100 人的企业被定义为大型企业,这部分大概只有五分之一。

瑞典企业地理分布上可以分四大区域,瑞典的东部、西部、南部、中部。首先,瑞典东部聚集瑞典 85% 的居民,企业数量大概占全瑞典 20% ,这个区域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为主,叫做大斯德哥尔摩地区,就是利用斯德哥尔摩首都优势,同时也是一个港口。斯德哥尔摩有一个区,相当于瑞典或者欧洲的硅谷,在这个区有很多 IT 企业,比如我们所知的爱立信、华为都是在这个区。同时还有瑞典皇家理工、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计算机部门,瑞典政府希望将这个区打造成美国硅谷这样高科技产业区。

瑞典西部企业包括哥德堡、延雪平,哥德堡是一个海运城市,延雪平是物流中心。这里 30% 的企业利用港口和物流中心的便利性。第三是瑞典南部,主要是比邻隆德和马尔默,马尔默和丹麦建立了一个大桥,这个地方大概集中了 20% 的企业。剩下就是瑞典中部企业,是斯德哥尔摩以北,瑞典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域、还有铁矿,所以中部企业基本上是老牌通过自然资源建立的企业,像基律纳就拥有瑞典最重要的铁矿。我们知道瑞典知名的跨国企业是爱立信、依来克斯、沃尔沃、萨博、 ABB ABB 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企业,参加中国三峡电站和输配电工程,还参与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和首都机场,另外大家熟知的就是瑞典的宜家和瑞典的 HM

下面介绍一下瑞典的福利状况。英国卫报称瑞典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社会,理由是瑞典成功地在社会平等和经济发达之间找到了平衡。瑞典是全球知名的福利体系,被称之为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其实瑞典福利体系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虽然我们听到瑞典就感觉他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其实在 150 年以前并不是,他还是一个官僚体制垄断的国家。从人均 GDP 看,瑞典在前 100 年经历了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才把福利体系完备建立起来。如果从经济和历史两方面因素来看,我认为瑞典能够形成这样的福利体系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瑞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第二个就是通过这个自然资源瑞典在 100 年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经济实力,确保这个福利制度体制的形成。

我们可以看一下瑞典福利体系的历史, 150 年前瑞典还是官僚体制的国家,政治经济掌握在政府官员手里, 1842 年瑞典才实行全民教育, 1948 年通过第一部公司法, 1912 年颁布劳动福利法, 1913 年瑞典议会通过世界第一个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全国养老金方案。 20 世纪 20 年代,瑞典社会民主党进行政策调整,对瑞典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态度坚决,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从而达到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瑞典福利制度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首先是瑞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说是上帝造物主的恩赐,就像创业者的第一桶金一样,瑞典拥有三大丰富的自然资源,分别是森林、铁矿和水利,在此基础上发展出采矿冶金、林业制造、电力、机械制造,传统四大工业。瑞典铁矿总储量非常丰富,接近 40 亿吨,含铁量高达 60-70% ,可以说是非常富裕的铁矿。瑞典森林覆盖率达到 57% ,蓄材量达到 25.7 亿立方米 ,水域面积38000 平方千米。

由于丰富自然资源,瑞典在长达 100 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长。由于瑞典政治民主、社会稳定,同时保持中立,两次世界大战瑞典都没有参与,所以当时成为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在 500 强大型工业企业中 22 家是瑞典企业,工业出口达到当时瑞典工业产出的 82% 2014 年世界银行统计,瑞典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72800 瑞典克朗,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 381100 瑞典克朗,所以是货真价实的高福利国家。

20 世纪 70 年代瑞典逐渐从传统四大工业发展创新,目前瑞典在交通、设备机械、电器、生物医药占有巨大优势。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瑞典人均寿命,女性是 83 岁,男性是 81 岁,一周标准工作时间是 40 小时,标准年薪假是 25 天,是不折不扣的高福利国家。瑞典福利保障制度有一个特性,就是通过补贴和税收对不同人群收入差距进行调整,达到最优化的平等,也就是对低收入的群体补助,对高收入群体增加税收,从而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瑞典福利体系分六大块,一是儿童福利和家庭财政政策。有孩子的家庭,因为有孩子所以收入有损害,政府进行补贴。最著名的就是瑞典的生育假期,在瑞典父母领养孩子或者生育孩子都享有 480 天的假期,其中父亲至少有 60 天失业救济政策。,同时享受相当于原本收入 80% 的家长津贴,最高可以达到 284200 瑞典克朗。

第二就是教育保障政策,主要是保障瑞典所有儿童能够受到教育的权利,除了学龄前教育的 0-6 岁,地方政府有权力收取一定费用,但是非常低廉,根据地方的不同,每个孩子收 1000 左右瑞典克朗。而后,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部免费,其中义务教育包括每天免费午餐,有的城市还有免费交通。对特殊孩子比如残障,政府出钱用出租车每天接送,而且几乎一个老师照顾一个残疾孩子。瑞典的教育支出在财政里占比重最大,大约 40-50%

第三是住房保障政策,面向低收入有孩子家庭和低收入退休家庭的社会补助。根据收入的多少以及有没有孩子,每个月一个没有孩子家庭可以领取 1000 瑞典克朗左右住房补助,有孩子的家庭可以领取 2000 瑞典克朗,如果一家有三个孩子,一个月可领取 3900 瑞典克朗。

第四是瑞典养老保障政策,这也是国内目前比较关心的,因为和中国类似瑞典也是老龄化程度非常严重的国家,所以养老保险金的支出增长是非常剧烈。瑞典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经过多次改革后的 2001 年开始实施,主要包括三块,第一是国民年金,第二是与收入相关联的老年金,第三是职业年金。瑞典通过把养老保险金和收入挂钩,从而达到降低养老保险金开支、鼓励职工再就业的作用。采用 2001 年的养老保险金政策以后,蓝领工人养老保险金收入明显增长快于白领阶层,主要是蓝领工人工作年限比较长,长于白领工作,达到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工资之间的均衡。

第五是卫生、医疗保障。卫生医疗保障费用由各地县市自己决定,但是瑞典政府规定了一个最高的上线额度, 1100 瑞典克朗,也就是一个病人从第一次挂号算起一年之内最多只需要支付 1100 瑞典克朗,超出费用全部免费。另外所有医疗单位对儿童和 20 岁以下的病人一律免费,包括牙医。在瑞典如果需要住院,门诊医生安排你去住院部,所有伙食、医疗、手术都免费。这个听起来是天堂的政策,但是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麻烦,比如遇到一个急诊,在瑞典急诊是优先治疗生命危急的病人,所以一般要等五到七个小时,就是不停有人插在你前面。如果你走正当医疗渠道,首先去社区医院接受全科诊断,然后转到专科医院,这个过程包括挂号可能要等待两到三个月,尤其是在暑假,比如圣诞节,还有一些国家法定假期,医生也放假,这个时候就很难看到医生,所以在瑞典人们感觉的医疗问题就是等待时间特别长。

最后是失业救济政策。在瑞典最低失业救济底限是每天 320 瑞典克朗,上限是每天 680 瑞典克朗。在失业前 200 天,失业们可以拿到原工资 80% 200 天以后就递减。

下面讲一下瑞典企业目前面临的两个最大问题。一是劳动力市场的法规和劳资关系,第二是税收制度。

瑞典劳动法规主要包括雇佣保护法、工作消除歧视法、工作环境法、工作时间法等等。瑞典自 1990 年以来制订了各种劳动法律法规,为雇主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保障了瑞典劳资关系的稳定和谐。瑞典有三个劳资合同最典型也最常用,跟中国普遍采用固定合同期限不同的,瑞典最多采用的是标准合同,就是终生雇佣制的合同,如果在订立合同的时候没有另行商议,就是默认终身雇佣制合同。第二种合同是试用期合同,在瑞典法律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6 个月,如果 6 个月没有另行通知,这种试用期合同就转成终身合同。第三就是固定期限合同,这是目前用的最多的,因为在固定期限合同下,雇主可以自由选择雇佣和解聘关系。但是瑞典法律规定,一个雇员效力同一个雇主不得超过 24 个月,就是一个雇主想继续雇佣这个雇员,这个合同自动变成终身雇佣制。这 24 个月远远低于其他 OECD 高收入国家。

雇佣合同在瑞典还有以下约束,首先是工作日,瑞典对加班小时数没有明确限制,但规定每周工作日不得超过 5.5 天,其他 OECD 高收入国家中有 6 个国家拥有相同规定,有 20 个规定每周允许工作 6 个工作日,两个国家允许工作 7 个工作日,这是瑞典在工作日上的限制。另外,瑞典对于解聘通知期也有相应限制,瑞典解聘通知期平均是 14.4 个工作周,也较长于 OECD 其他高收入国家 6.8 周的平均值,只有卢森堡和比利时是 17.3 19.7 周的解聘通知期。同时瑞典解聘采用后进先出的方式,保障工龄比较长的员工。最后,对平均年休假也有限制,瑞典平均年休假是 25 天,远高于 OECD 高收入国家 21 天的均值。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瑞典劳动合同排名,终身合同保障排名是 11 位,临时和定期劳工保障排名倒数第六位,这也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

2014 年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研究显示,缺乏劳动力和劳动法规的限制,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认为的发展的障碍,其中 25% 以上企业都缺乏技术性工种, 15% 以上企业都认为劳动力法规限制了他们企业的扩大。其中瑞典企业最需求的工种是技工类,高达 55% 的企业报告他们缺乏技术性工种。

介绍一下瑞典税收制度。瑞典是一个高收入、高福利国家,但是高福利带来的必定是一个高税收制度,瑞典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 10 位数字的终身税务号码,这个号码用于税务申报和一切经济活动,所有部门都要使用这个号码。因此瑞典税务部门可以通过税收号码掌握一个人所有经济活动、收入来源和财富状况。每年 3-4 月,瑞典所有人都会接到瑞典税务局的报税单,瑞典报税方式非常灵活自由,只需要上网核对一下这个报税单或者填补需要补交税款或者退税税款就可以。瑞典个人所得税分为个人非劳动收入和个人劳动收入两块,个人非劳动收入税率是固定的 30% ,个人劳动收入分两块,一块是地方税率,使用比例税制,第二块就是国家所得税累进税制。在瑞典月收入 2 万瑞典克朗的人,他需要交的个人所得税是 25% ,瑞典高收入人群所需缴纳个人所得税高达 50%

另外就是瑞典企业所得税,自 2013 1 1 日起瑞典企业所得税实行新的税率制度,从 26.3% 下降到 22% ,降幅达到 4.3% ,这是将近 20 年来瑞典企业所得税降幅之最。近 20 年来瑞典调整三次企业所得税,第一次是 2009 年,从 28% 调到 26.3% ,再之前是 1993 年,从 30% 调至 28% 。这种企业税率下降也是为了吸引更多企业来瑞典。相比欧盟其他国家平均企业税率 23.4% OECD 经合国家平均企业税率达到 25.5% ,经过 2013 年这次调整,瑞典的税率低于欧盟和 OECD 国家。大家可能觉得这个税率比较低,但是企业税还包括另外一个重头,叫做社会福利税。除了缴纳企业税之外,瑞典雇主还需要拿出工人工资总额三分之一缴纳一个瑞典福利税。根据世界银行 2015 年全球环境报告,社会福利税占到了企业利润将近 35.5% ,这一税收在北欧其他国家均值都是 20% 左右,而 OECD 高收入国家为 23% 。欧盟其他 27 国平均数字是 27.6% 。所以考虑企业整个税收负担需要加上企业福利税和企业所得税,考虑这两项,瑞典企业面临将近高达 49.4% 的高税收,而北欧其他国家均值是 36.3% OECD 国家是 41.3% 。面对如此高的税收,很多企业都选择了离开瑞典去别的国家,去一个税收更低的国家。这也是瑞典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将近三分之一大型企业认为高税收是他们企业发展的障碍,小型企业和巨大型企业,就是 20 人以下和 250 人以上企业反而认为税收不是太大的阻碍。

最后谈一下瑞典创新制度。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世界创新指数,瑞典排名第三,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瑞典的人力资本、研发体系、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均比较突出,瑞典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高质量的科研机构、多渠道的创新资金和较高的企业研发投入,还有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瑞典国家创新体系分三大类,就是政府、大学和研发机构。在政府层面,瑞典研发机构主要有教育科研部和企业能源信息部,其中企业能源信息部主要是支持特定的或者是战略性研发领域。在企业信息能源部下面,一个下属部门叫做瑞典创新局 VINNOVA ,自从成立以来就为瑞典提供大量科研基金,从 2008-2010 年每年研发投入大概在 21 亿瑞典克朗。瑞典政府成立国家创新局就是为瑞典构建有效而成熟的创新体系环境,国家创新局基本职能包括两方面,一是将大学、科研机构和商业化项目联系在一起,为科研成果直接提供商业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就是引导市场创新创业的方向和走势。每一年 VINNOVA 都会制定一系列科研基金以及创业课题,大学就可以和他们进行合作或者个人申报。近两年来国家创新局主要科研经费是在通信、生物医药、医学和抗癌症方面。

另外就是瑞典的大学。瑞典拥有 50 多所大学,除了基本科研还非常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商业化,所有大学都有创新服务中心,以 KTH 创新服务中心来说,他主要是面向 KTH 学生,主要是负责将大学科研成果商业化,帮助学生申请专利保护,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融资。大学的科研机构以及创新中心都非常成熟,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 KTH ,像这种工科学校更多面向一些工科企业的创新。举两个特别的例子,一个是 tobii ,一个是 Spotify tobii 是世界领先的眼球动作开发商, 2010 年成立,是两个瑞典皇家理工的计算机西德学生创立, KTH 创新中心帮他们进行孵化、培训,到 2014 年已经有 600 多名员工,年销售额在 6.2 亿左右,是成长非常迅速的企业。另外就是 Spotify 一个音乐服务平台, 2006 年成立, 6 位主创人员是 KTH 学生, 2014 年有 1900 多员工,有 7500 万用户,市值估计在 80 亿美元。

这个 KTH 创新工作室就在我们办公楼里面,据我跟他们接触和交往,发现他们创新模式是这样的,每一个 KTH 的学生都可以带着自己创业的想法或者是已经有的科研成果,或想申请专利保护,无论是哪种目的都可以寻找创新中心。创新中心对每个学生、每个项目都会指派一个导师,这个导师一般来说是对你的产品非常了解的人,一步步指导你,无论是专利保护,还是创业想法,他会帮你组建团队,一步步培育直到你走向市场商业化。我们知道创新创业都有风险,所以在 KTH 中心还会为这些创新创业学生申请一定的基金,来支付他们将近一年到半年的薪水和工资。

最后就是校外创新服务机构。包括官方化、半官方化或者是私人,构架了研究成果和商业化之间的桥梁。

总结瑞典的创新模式,瑞典创新局局长曾发言称,他认为瑞典创新是一种需求式的创新,而不是一种科技推动式的创新。在瑞典市场是创新唯一检验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在市场中被认为有价值的产品才是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我也认为市场主导的创新才真正有意义,而不是人为去推动、培养的产业创新。

另外,最近学术界讨论非常激烈的比较瑞典创新模式和美国创新模式,最新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创新模式其实是一种金钱、强激励制度,通过大量金钱投入在创新 R&D 产业上,得到大量创新产出,但是由于这种强烈竞争机制,反而降低创新产品的边际效应。而瑞典的创新更加关注公共教育和投入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所以瑞典创新模式更容易将创新产品扩散到经济活动中。以上两点可以保证瑞典创新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会更具有优势。

以上就是我总结瑞典的企业情况、福利情况和创新情况,请各位老师多指点,有问题可以提问。

星源: 非常感谢丁玎博士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非常清晰的介绍,有关瑞典的工商业发展和企业活力。接下去进入讨论环节,首先请 Christer 做一个补充和评论。

Christer

首先,非常容幸来到天则经济研究所参加今天的活动,也非常高兴听到瑞典以外的人来评论和介绍瑞典。

首先,让我们回到 150 年之前,看一下瑞典是如何腾飞的,这对于我们了解今日的瑞典非常重要,让我们先看一下瑞典的历史。不管是纯运气,还是当时决策者的战略决策, 19 世纪初瑞典已经拥有了进行工业化的相关的制度。在 19 世纪初,瑞典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制度保障知识产权,确保融资渠道,得到开放的贸易,并且有比较完备的劳动法。概括而言,当时瑞典的制度为瑞典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刚刚提到这些制度一直延伸到二战之后,然后就是大家刚刚听到丁玎博士介绍到的瑞典的情况,瑞典成为一个比较庞大的福利国家。

瑞典福利社会的建设也与瑞典强劲的工业政策相协同,这让瑞典在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早期和中期迎来了比较好的发展。

星源: 比较特殊的,或者是与众不同的境地。

Christer

当时瑞典建立的福利制度已经延伸到了公民个体的各个方面。瑞典福利制度的成本都是个人所得税,最高到 85% 。当时的工业政策造就了很多庞大的商业企业和比较少的中小企业。

星源: 就是促进大企业发展,但企业数量比较少,中型企业比较少。

Christer

70 年代中期,福利制度变得越来越昂贵,而且也为社会发展带来一些问题。从生产力角度,当时生产力的产出率大幅度降低,这发生在 70 年代石油危机之后,到 80 年代后期的时候,这个福利体系变得不可持续。这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将福利制度和工业体系协同发展,使社会变得更加低成本、高效率,而且让中小企业有发展动力。正如刚刚丁玎博士提到的, 90 年代的瑞典经历了比较大的社会改革,不仅改革了福利制度,也有其他支撑瑞典福利制度的方方面面。当时瑞典有开放的金融市场,而且在通讯、交通、能源等各个领域屏除了垄断。当时调整了福利制度,使其覆盖面有所减小,从而使公民福利更多的依靠公民个人。这些举措也让当时的瑞典中型企业大量崛起。

现在有一个政治辩论正在瑞典进行,是否应该继续扩大福利体系,瑞典面临 7-8% 的失业率,不仅在考虑提高所得税征收,也在考虑提高宏观税负。现在瑞典很多企业都在抱怨税负比较高,尤其是中小企业,而且他们在瑞典雇佣到人才变得越来越难。但是同时瑞典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在全球水平比较低,这也在丁玎博士的演讲和报告中有所提到,现在人们讨论的是税负、生产力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报告中也提到了教育的产出、教育的回报和教育投入并不成正比。现在所得税边际税率是 60% ,每挣 100 块钱就要交 60 块钱给政府,尽管有如此高的税率,但是瑞典在研发上的投入都非常高,而且瑞典现在经济状况也还不错,公司的发展也还不错,所以我也想在这方面听听丁玎博士有何看法。

丁玎:

上个礼拜我参加了 CEC 中国留美学会在重庆一个会议,其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就是“人类纪元”,认为人类的合作才是创造经济增长包括创新的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在瑞典多年,我认为在瑞典人和人之间的合作,以及人和人之间的信赖至关重要,这里包括了每一个人对政府制定高福利政策的信赖,包括在公司里人和人之间合作的信赖。所以在瑞典信赖和合作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创新的根本,因为人不可能单独的去创造一个东西,往往都是通过一个团队,或者说是通过一个组织去创造。在瑞典这一点我觉得无论是在企业里还是在学校里,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成本很低,其实是降低了创新的成本。我觉得这是我认为的至关重要的一点。

嘉宾(瑞典): 首先非常容幸来到这来参加这场研讨会,也非常高兴听到瑞典的局外人提供他们对瑞典的看法。刚才 Christer 先生也介绍了瑞典经济发展的过程。鉴于我是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我也不便于直接批评我们比较高的税率,正如刚刚参赞先生所提到的,在过去三四十年间瑞典由高市场占有率的大型企业逐渐转变成比较有创新性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市场经济,这个过程应该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我也想借此机会请教一下丁玎博士,您认为瑞典这套创新体系之中有哪些方面、哪些因素可以为中国所用?

丁玎: 谢谢。首先,在熊彼特的增长理论里,他认为科技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且我很高兴的看到中国近几年把经济增长作为主导性,已经慢慢降低了它的等级度,由经济主导转为科技的发展,包括对环境问题的考虑,所以我觉得瑞典模式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瑞典在创新方面包括它的成果、它的投入,都是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尤其是瑞典的创新体系,中国的创新有一种急迫感,很多企业或者很多政府部门都急于得到一个创新的成果,这在瑞典是比较少见的,在瑞典主要是需求创造价值,所以每个瑞典人创造的时候,他都会问一下为什么做这个东西?有没有必要做这个东西?虽然他的创新可能是很小的点,比如瑞典发明的拉链,在当时应该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创新,但是它对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都非常重要。我认为这种从小处着眼,反而会对全局有更大的影响和效果。

Christer 提到创新的时候,我承认在中国有非常多创新的企业和创新的人才,我经常和他们会见,这一点我毫无怀疑。这一点在瑞典和欧洲也一样,瑞典比较擅长于创造一种框架、一种体系,这种体系能够将研发比较高效的转化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改进。在关于瑞典创新和发展的一些文献中,常常受到强调的一般是教育、企业吸纳研发成果的能力、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政治权利等等。但是在您刚才的报告中提到很多关于技能方面的事情,比如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四五年的教育并不值得。依您看,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我们的未来将会怎样?

丁玎: 这个报告重点提到了瑞典企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缺乏技术工种,同时学生也觉得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对口的工作。但是我认为,瑞典政府做了很好的促进的作用,首先就是吸纳外来人才。瑞典政府这几年不断扩展对于外来人才的招聘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瑞典的环境,在企业中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尤其是瑞典大型企业,比如爱立信外来人才比例越来越高。很多研究中提到在工作环境中对创新的重要性,人本身就是社交性动物,很多时候新的点子需要人和人的互动和接触,所以工作中遇到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知识水平的同事是更重要的。瑞典这一点非常好,绝大部分瑞典企业都非常欢迎外来务工或者外来高知识人员。

黄晓明: 我觉得瑞典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有以下三个点:

第一, 19 世纪 20 年代社会财富二次分配,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制度保障,使得瑞典迅速强大起来,从过去官僚的、政府集权的传统社会,向现代化国家迈进。这对于我们当前有重大借鉴意义。

第二,它的创新制度保护,也就是对人才的保护,对知识的尊重。政府、大学和民间,这些研发机构的创新值得借鉴。

我们目前主要是政府推动,大学所谓的创新其实是强制的、有指标性的,在质量上没法和瑞典相比。还有就是丁玎博士说的市场的需求是创新的驱动力,而我们恰恰缺乏这个认识,或者说政府没有注意。然后是科技成果转化做的非常好,因为他是应市场需求而生,并且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个人以及团队的成长给予了强有力的保护。而中国则走向了反面,不但不保护,并且可能是起反作用。

第三,就是个人 10 位数的纳税号,我觉得这虽然是小事,但是他对于个人行为的约束,对于整体社会道德的提高有帮助。目前我们的 GDP 增长是粗放式的,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而瑞典的 GDP 增长是良性循环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是共同发展的,是越来越变好的。而我们得到的 GDP ,却是整个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恶化。

星源: 经济学模型讲到,如果搬迁成本是零,社会可能形成同质化社区,很多人搬到偏好相同的地方,这个偏好指的就是税率水平加上公共服务水平。比如说这个地方低税率、低服务,有的地方是高税率但是低服务,这个地方是最惨的。第三个地方是高税率、高服务,这可能就是瑞典。第四种是低税率、高服务,这个最牛,但是高可能也高不到哪去,因为有资金成本。所以,需要从这个角度看问题。

接下去还有一位评议人蒋豪先生,天则所的公共治理中心主任。

蒋豪: 很高兴今天听到丁玎博士做这样一个关于瑞典企业发展环境及其微观经济学分析。我确实很有收获,也很受启发。我先讲几点体会,然后再提问题。

首先,瑞典包括北欧福利国家的发展,是二战之后国际社会的一个亮点,我也一直在思考是什么原因或者环境造成了瑞典重视高福利发展的环境。今天丁玎博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剖麻雀式的案例分析。我实际上一直期待着有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还有来自使馆的两位官员介绍瑞典具体的制度,确实很有收获。受今天这个微观的分析的启发,对这个问题我自己思考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个因素是国际背景。实际上欧洲从 18 世纪就有一种社会主义运动趋势,有暴力式的、有采取政府体制内、体制外社会保障式的,可以说是多种形式。这是和传统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或者资本主义不同的趋势。一战、二战,某种意义上在有的人看来,可能就是德国这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挑战传统放任主义的自由主义、资本主义的形式。德国人认为他们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就是革命者或者是革新者。当然一、二战之间在英美也出现了干预主义潮流,包括采取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税收、货币政策,为了摆脱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也出现社会主义的思潮甚至付诸政府行为。二战之后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以强大的面貌出现在欧洲甚至世界舞台上,形成了冷战局面。苏联及其东欧国家集团的形成,也影响了一些欧洲国家。这些国家虽然没走上苏联和苏东集团的集权主义社会主义,而走上了一种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就是联合国到目前为止几任秘书长,第一位、第二位都来自于北欧,不但来自于欧洲,而且来自于北欧,而且就来自于挪威和瑞典,第一位是赖伊,来自于挪威,是挪威的外交部长。第二位是哈马舍尔德,就是瑞典人,后来又是亚洲吴丹,欧洲的瓦尔德海姆,美洲的德奎利亚尔,后来是非洲的加利和安南,然后又转到亚洲的潘基文。从联合国秘书长人选可以看出两大集团的妥协,反应了当时世界的趋势,这是北欧社会主义或者民主社会主义出现高福利背景之一。

第二个背景,我觉得北欧福利制度国家的原因,是有很好的自然资源。瑞典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铁矿资源、水利资源。我曾经去过挪威,挪威也是高福利,人均收入曾经达到世界第二,它有北海石油。挪威人一出生嘴里就含着金勺子,福利就很高。第二,二战以后整个世界市场,东欧集团例外,整个资本主义,欧洲、亚洲、美洲形成一个大的市场,实际上促成了欧洲的腾飞,即除了美国技术上、资金上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等,也得益于这个大的市场,也就是资本主义本身的因素。但是由于采取的高税收、高福利政策,使得他们不能持续下去,所以到 80 年代就有调整,高福利国家在 80 年代也有这样一个调整。

瑞典这样的国家可以采取高福利,为什么其他国家不行,或者说做的没有他成功?刚才说他有资源,有高税收。我觉得其他国家,也想模仿这种高福利,像希腊社会福利也比较高,但是他面临财政悬崖的问题,就是收入跟不上来。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创新,就是瑞典的国家创新局起了很好的服务作用。刚才介绍,整个瑞典国家采取三个层次促进创新,一个是国家层次的政府层面,一个是大学研究机构层面,一个是企业层面,共同形成一个需求式的创新,有别于美国过分以金钱推动的强刺激的创新模式。

你刚才介绍税收体制,但没有介绍货币政策,实际上创新和货币政策也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不顾通货膨胀,没有真正创新的时候,政府强制压低利率发行货币,造成的就不能真正的创新,只能是一个通货膨胀式的干预经济体正常的发展。

我提一个问题,你刚才说瑞典为了提高创新和经济活力,在全球吸纳人才。据我所知,包括报道,当地社会有些极右势力有排外的思想和动向,甚至挪威发生了一个人枪杀了数名儿童的惨案。我的问题就是在瑞典有没有右的思潮、极右的思潮、排外因素存在?

丁玎:

你说的这个现象也的确存在,瑞典是多党制,其中一个党派就主张降低移民,主要是保护瑞典本地员工的就业。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主流思潮,主流思潮还是瑞典社会民主党派,他是鼓励更多的就业,因为毕竟瑞典由于地域限制和人口限制,引进外来人才肯定是一个必然趋势,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星源: 接下去就是自由讨论。

嘉宾: 丁博士我提几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刚才谈到创新,我想问的就是在瑞典职务发明中发明人的权益是什么?他在知识产权当中拥有不拥有权益?是不是拥有产权或者收益权?这是第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创新的本质。

第二个问题,瑞典私人企业里边有没有员工持股?就是员工在企业资本价格中是否有这样一种激励制度,就是员工持股?如果有,他们是什么样一种情况?通过什么方式持股?股权比例结构什么样?

第三个问题,员工在企业利润中有没有分红权?跟所有者共享这样的企业利润的分红权,在瑞典企业当中有没有?

丁玎: 首先第一个问题,因为我对中国创新体制不是特别了解,我想问一下职务发明人是什么意思?

嘉宾: 职务发明就是企业、国家给研究项目提供经费、提供场所、提供所有的资源,然后请科学家研究这个项目。最后创新项目研究出来了,这个项目的知识产权跟发明人有没有关系?还是说只给开个工资、给点奖金,这个产权都是企业的或者是国家的?还是说这个团队拥有一部分创新成果的产权、知识产权?这就是职务发明。

丁玎: 这个有点像我们说的专利里面的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持有人。企业里面专利都是根据个人的,但是有的企业会跟员工谈好,如果你发明出一个专利,可能企业奖励你多少钱,可能就会买断专利的所有权。这跟他的职务有关,如果他是在科研部门,我举个例子,比如在学校里的教授发明了一项东西,这个知识产权是他个人拥有,并不跟学校挂钩。

嘉宾: 学校提供的资源,研究的创新成果 100% 是归教授,跟学校没关系?

丁玎: 对。

Christer 在瑞典主要还是依据知识产权保护法中的规定,发明专利的产权归发明人。但是公司层面而言,要看具体的合约如何达成,公司和发明人、研究员之间是怎样的契约。另外,中国和瑞典不同的一点在于,在中国是谁先申请谁拥有专利,但是在瑞典是谁先发明出来的谁拥有。在瑞典专利权很难被别人盗用,比如说我发明一个衬衫,我把我这个发明的图纸给我朋友看,但是他却很难到专利局申请说他拥有这个发明权,因为是我发明的。但是在中国可能情况不是这样的,比如一部 iphone 手机,它的蓝图被别人拿走了,他就可以去申请专利,这种情况可能在中国发生,在瑞典不会。

嘉宾: 在瑞典,你刚才说公司和发明人之间有个契约,我想问这个契约权益的分配,是在研发之前双方谈好,比如这个成果一旦出来,我作为发明人我拥有 50% ,公司拥有 50% 的产权。还是说成果出来之后,双方再进行谈判?

Christer 一般情况下公司政策会有这样的规定,就是雇主和雇员之间在知识产权上如何分配。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发明者可能觉得他的权益受到侵害,并不是说这种政策滴水不漏、铁板一块。一般很多公司也会给发明人一些奖金,尽管发明人的发明、在实验室中的创造属于公司,但是公司会给他一些奖励,让他获得某种激励。

星源: Christer 是瑞典增长分析中心主任,所以你可以找他继续讨论。

张曙光: 丁玎对于瑞典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特别讲到了瑞典的创新体系,他的需求拉动,我觉得很有启发。第一个问题,刚才讲爱立信是瑞典很重要的企业,前些年爱立信在中国影响很大,我用的第一步手机就是爱立信手机,但是这些年似乎爱立信的影响逐渐衰退,它现在的状况有些什么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想问一下瑞典的高税收和高福利,为什么瑞典人能够接受高税收的制度安排?一个是跟他的社会民主主义理念有关系,是不是也和宗教信仰有关系。高税收使人们能够接受,能够和福利联系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就是社会民主主义的问题,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这两个东西有没有区别?在我看来是有区别的,从中国的语法看两个东西本身是有区别的,事实上也是有区别的。

Christer 瑞典从来都不是,也但愿永远不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瑞典一直都是民主国家,而且一直坚持比较开明、比较自由主义的主张。提到瑞典的税收体系,瑞典税收体系非常复杂,尽管表面看来每年要付 60% 左右的边际所得税,但是每到年终岁尾报完了税之后,实际每个人付的大概是 35% 左右的税。但是瑞典间接税率是比较高的,比如说雇佣员工所要付的税比较高。另外,在瑞典没有财产税,也没有遗产税。

提到瑞典的福利国家制度,我们一般都不会认为这和社会主义有任何关联,可以将其归因为瑞典的传统,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关于瑞典税率的讨论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但是人们讨论这个问题的边际将永远是介于这个税率是否促进经济增长,是否促进个人主义,以此为标准讨论税率高低。另外,以我看来,十年之后瑞典税负占 GDP 比重应该会低于 40%

星源: 刚才 Christer 强调了瑞典是一个资本主义制度,是市场经济,大家不要以为是社会主义制度。 Christer 写了好几篇文章,好几本书,是市场派的经济学家,包括瑞典现任驻华大使都是市场派。刚才大家的讨论丁玎博士做一下回应。

丁玎: 张老师提到的第一个问题,讲到爱立信,爱立信这几年是瑞典大公司的一个典型代表,爱立信这几年每年基本上都要经历一次大的裁员。但是,就像我在介绍中提到的,瑞典大企业在裁员方面、解聘方式上受到很大限制。据我对瑞典企业采访了解,有些企业为了解聘多名员工,必须把员工聚集到一个比较没有效率的部门,然后把这个部门关闭从而解聘,所以单独解聘一个人非常难。爱立信因为成立时间很久了,他有很多资深的、工龄比较长的员工,在解聘的时候跟工会谈就更加困难。所以,爱立信现在面临员工的活力程度问题,很多员工是终身雇佣制,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非常低。另外就是科技的迭代,现在爱立信核心业务基本上是做网络基站,这也是唯一爱立信还盈利的项目。现在由于科技迭代速度太快,瑞典企业因为各种成本、人力成本、研发成本够很高,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爱立信的优势确是在降低。

星源: 爱立信好象转向其他领域了。

赵农: 我问一个稍微题外一点的话,在我的印象当中, 20 世纪初,现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以物理和化学为例,欧洲也包括北欧、包括德国,发展速度非常快,出现很多大的科学家。我想问的就是瑞典这么一个发达国家,人又不多就是千八万人,是否与那个时代所形成的对科学的研究氛围、教育制度有一定关系?还有比如诺贝尔奖,这个应该说是标志性的,是瑞典皇家进行颁发。总而言之,科学和教育对他整个民族,产生的是比较长远的影响,我想听听你在这方面对这个国家的判断和评价。

丁玎: 在瑞典我一个很深刻的体会就是每个人都有一种使命感,无论是从事科学、科研、教育领域的,他对自己的工作认识就是已经超越了赚钱养家的模式,因为高福利,工资比较高,需要担心的东西也比较少。所以更多的人是兴趣取向,他真正喜欢从事科研、从事教育,他才会从事。比如我们系里面有些教授已经 70 多岁了,按照年龄都应该退休了,但是他还是喜欢科研这个行业,还是每天坚持来,还写文章。所以我觉得瑞典人普遍有对自己职业的欣赏和热爱。

李冰: 问丁玎教授两个问题。第一,您说瑞典走上福利道路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源丰富,我觉得这个是前提,但是不充分。很多别的国家资源比他更丰富,但是没有走上福利国家。

第二,跟张老师一样,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就是所谓的东欧福利国家是否有社会主义因素?这几年中国在转型,有很多所谓学者说我们要走东欧道路,东欧很好、高福利,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我们要走那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来为所谓的独特性找借口。接下来的一点就是对于福利国家,我觉得没有必要进行批判,因为作为自由主义者,选择的自由并承担选择的责任后果就够了,同时自由也保障了制度运行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调整,最后达到平衡,也就是帕累托最优。

另外是发展的动机问题,如果动机不同,结果肯定不同。“国家为什么失败”,说的就是制度,好制度国家发展,坏制度导致崩溃。如果对比瑞典和中国,动机和目的截然不同。

丁玎: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可以比较的是瑞典和挪威两个国家。首先这两个国家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挪威是非常著名的渔业和石油,这两个国家都拥有高福利,但是在创新体系上两个国家截然不同。相对于挪威,瑞典无论是在创新政策的制定,在企业创新以及创新成果,包括现在有很多的非常优秀的企业,都比挪威更加高出一截。这个我觉得肯定是政府的政策,瑞典很早就认识到了资源的局限性,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不是可以支持长久发展的,所以他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制定了未来是以创新支持未来经济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比较挪威和瑞典两个国家的政策。

丁玎: 我认为瑞典还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因为它的宪法基石就是保障个人权利。至于之后为什么会让大家感觉到有一定社会主义的萌芽的感觉,主要是因为个人资产得到保障以后,才会开始关心公众资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当他有一定的幸福感、安全感、社会保障因素的时候,他才能够考虑到别人。在瑞典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大家很愿意为别人着想,一个很典型的事情,我曾经跟我先生在路上开车,我们的车没有电了,于是我们就停在路边,这时候有一对瑞典夫妇过来,就下车问我们怎么回事,我们跟他说没有电了,他们当时没有工具就开走了,当时还是下雪天,地上雪特别厚,过半个小时他们又回来了,原来就是他们回家拿了工具,又回来帮我们。在瑞典很普遍的民众的概念,就是我帮助了别人,我不需要你回报,因为你可能帮助下一个人,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最后使大家都受益。我觉得有这样的理念,的确是因为国家给他提供了一定的幸福感、保障感,才能够有这样比较高尚的想法。

张曙光: 我刚才为什么要提民主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到底这两个东西有没有区别呢?我觉得 Christer 的解释和丁玎的解释是对的,是国内的人在这两个概念上有些混淆,我认为瑞典是社会民主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这两个东西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不管瑞典现在税收很高,但是他的基本制度来看,他对于私人财产权是保护的,这一点是清楚的。再一个,刚才你说的,他对于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基本上是立足于个人主义的这套基础之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学不了,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而不是瑞典的路子。

国内很多人要把这两个东西混起来,我觉得混起来不好。明确讲北欧像瑞典、挪威这些国家,是社会民主主义我们不可能学人家,如果真要学人家,恐怕需要有根本的制度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从现在来看可能性不大。所以把这个概念区分出来,对于国内思考一些问题上会有一些好处。我是这个意思。

嘉宾: 我的问题就是你刚才回答李冰先生的问题,我接着问一下,就是究竟是因为先有福利了,他这个理念和道德水平上来了,还是说在福利之前他本身的文化底蕴就已经支持了他有这个动机?请你回答。

丁玎: 我觉得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经济增长伴随着人的道德观念、道德理念的增长,是相互促进的过程,很难说哪个先、哪个后。

嘉宾: 我的问题是瑞典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突飞猛进过程,这种突飞猛进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制度因素吗?

第二,在这个过程当中,瑞典有没有出现贫富差距的过程?

第三,瑞典现有文化在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四,瑞典教育模式和中国的应试教育一样的吗?还是有它的特点?

丁玎: 第一,在瑞典发展过程中政治的稳定,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他是民主,那个时段两次世界大战瑞典没有参加,多项因素综合起来,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福利国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曲线来说,他肯定有一个高的增长,实际上也是财富藏富于民的慢慢积累过程。

第二,瑞典的贫富差距,就像 Christer 刚才讲到的,在一开始的时候制定的税率比现在还高,将近 80% 的个人所得税都要上交国家,当时是更严苛的过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意识到贫富差距可能会对未来经济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宁可牺牲一部分经济增长,也要保持社会的公平性。当时如果没有采用这样的政策,经济增长可能更加快速,但是现在体现出这种政策的好处,降低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但是让社会更加公平公正。

嘉宾: 作为发明人比较关心的是专利登记费用,瑞典是不是有什么减免政策?因为据我所知美国专利费用是比较高的,中国有一部分补助,但是也是负担比较重,瑞典有没有减免政策?第二,不是专业发明人,实验室很成问题,瑞典有没有免费服务的公共实验室?第三,一项有效的发明,推广非常费力气,瑞典有没有免费公共宣传机构?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据我所知中国目前的有效专利,跟国家支持、跟大专院校、跟研究所都没关系,都是一线的农民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发明非常有效,跟爱迪生、瓦特差不多,都是一线出来的,不停改进都实用。目前中国的发明,跟高科技关系不是很大。

第三,据我所了解的国家主导的一些专利发明,至少前几年有政策,希望每个县每年有多少发明,最后每个县就变成了为发明而发明,我认识一个专利事务所老板。

嘉宾: 我就是说中国和瑞典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只管登记不管效果,从瑞典角度看怎么能够避免这种情况?

Christer 在瑞典如果你维持你的专利,成本几乎为零。另外,瑞典并没有政府支持的公共平台让你推广宣传你的发明,但是有很多其他渠道,比如大学里举办的一些活动,或者也有一些类似于中国的《我爱发明》的电视节目,你可以去宣传。在这我想强调的是瑞典这套框架体系,能够让你的发明创造以最高效、最低成本方式进行商业化。

星源: 现在我也做个评论。英国的发展是 14 世纪加速,但是发展的前奏是在 11 世纪左右就开始了,慢慢积累下来, 14 世纪开始腾飞,然后到 1820 年再一次腾飞、加速发展。这是蒸汽机革命、工业革命,就是 18 世纪末。所以这次带动,按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就是一个长周期,是系统内部由于科技创新推进的一个长周期增长。从英伦岛到欧洲大陆,包括瑞典,有一个梯度进展。

瑞典确实很幸运,没有战争,因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和平环境,第二是经济自由度比较高,这是关键。再加上长周期带动,科技创新、产业革命,给了他推力。瑞典的发展、德国的发展、美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是一样的,德国自由秩序主义学派代表奥尔瓦欧肯讲的竞争秩序七项原则,我给大家背一下,经济增长的制度很重要、技术很重要、组织创新很重要,比如说金融, 19 世纪是金融大发展,就是组织创新,也是制度创新。竞争秩序七个核心,一是有运作能力的价格体系,那时候基本上是原始资本主义;第二是私人产权,瑞典恰恰有私人产权,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是从没有到有,经路不一样,但是核心的经济发展基因的东西是一样的;还有开放市场、契约自由、币值稳定、责任原则、经济政策前后一致性。经济政策是指的上面这些经济政策,不是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弗莱堡学派也是自由秩序主义学派不需要宏观调控。

各个国家都差不多,核心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差别。如果这些制度都比较好,就是给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文化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比如各地的文化确实不一样,非洲可能是打鱼够三天吃,这三天就翘和二郎腿晒太阳,吃完了再去捕鱼。中国人到非洲就包一大块土地耕种,从早到晚都在田里,看非洲人每天工作四个小时就回家,这就是文化。所以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结合很重要,企业家精神也能发挥作用,各个地方企业家精神不一样。瑞典的情况我不知道,中国情况我们比较清楚一点。我的评论就到这里,不知道丁玎博士有什么看法?

Christer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需要做更多的比较研究。

丁玎: 今天非常高兴来这里,跟各位老师交流学习,非常感谢这次机会,希望以后能多交流。谢谢!

星源: 感谢丁玎博士,感谢各位评议人,感谢各位参与者。 Christer 刚才讲的是对的,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方面的比较研究,我觉得很好,包括发展模式,可以做一些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都很有意思。感谢大家,欢迎大家以后再到天则所来。谢谢!

注:此次发言内容未经发言者审定

点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