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共产党制度化改革的最后一块“阵地”
秘书:共产党制度化改革的最后一块“阵地”
看见“秘书”二字,你会想到什么?是老板骚扰女秘书的社会八卦新闻,还是已故领导人各种版本的秘书回忆录?据相关新闻报道,在去年腐败官员落马名单中,有超过20位“秘书长”落马。而十八大后落马的多名省部级以上高官中,职业生涯里有秘书经历的占近三分之一。“秘书”并不一定等同于“腐败”,习大大还当过秘书哩。但是秘书系统在共产党中未制度化的地位却产生了非正式的、不受限制的政治景观。
在The China Journal的一篇文章中,台湾中研院政治所的 蔡文轩 观察了中国共产党的“秘书政治”,并试图揭开秘书系统的神秘面纱。在他看来,不论是机构秘书还是个人秘书,都是围绕核心的领导人旋转,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鱼水关系。这样的关系既可以让各类“大秘”们平步青云、仕途高升,也给他们滥用权力、腐败堕落埋下了祸根。
一般说来,秘书系统可以简单地分成机构秘书和私人秘书两大类。机构秘书通常聚集在党委办公厅,在同级系统中起着上情下达、跨部门协调的作用。私人秘书则是在首长办公室,为单个首长服务。
在中国的条块体制下,秘书系统受到“双重领导”。机构秘书不仅服务于同级党委,受其差使,同时也要受到上级办公厅的专业指导。而私人秘书在服务领导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办公厅相关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事实上,这样的双重领导是不均衡的:无论是机构秘书还是私人秘书,都把“雇主”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唯其马首是瞻。
办公厅的机构秘书分散在不同单位和部门,如秘书局、警卫局、信访局、机要局和机要交通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要害部门,办公厅不仅要协调领导集体和其他各部门的利益关系,还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每天为领导送上“精神早餐”。如有必要,会派遣相关人员去地方收集信息,建立信息直报点。
相比机构秘书,私人秘书的工作更加集中和有针对性。一般而言,高级国家领导人都会配备四位私人秘书,包括政治秘书、机要秘书、警卫秘书和生活秘书。
政治秘书素有“大秘”之称,可以作为领导的代表与其他部门或领导进行沟通,为领导整理“内参”、过滤信息、安排出行、实地考察收集信息,甚至当领导的批示含糊其辞时还可以见机行事代为明确。
机要秘书通常掌管着重要信息的来往与送达。警卫秘书则为领导人的安全负责,所以大多数领导人的警卫都是追随其调动。生活秘书则照顾领导人的饮食起居,与领导接触最亲,也知道更多私人秘密。
由于与领导如此亲密,秘书们往往也掌握着巨大且不受限制的权力。他们知道如何与领导相处,往往谦虚谨慎低调。关系一旦牢靠,就自我转变成“二领导”,可以为“大领导”安排活动、接见来宾,甚至签署文件。这些权力背后都是巨大的利益宝藏。对于仕途心很强的秘书来说,与“大老板”的这一层亲密关系也有助于他们日后的发展和晋升,由秘书升任领导岗位的人名大概可以写满几页纸。
说到底,秘书的巨大权力源于其背后“大老板”。正因为处在一定级别的“大老板”权力过大而缺少限制,小秘书们才有了狐假虎威的机会。而且很多的例子都能表明高官的贪腐是通过其秘书来进行的。一旦高官落马,现在以及曾经的秘书也惶惶等待发落。
秘书系统也受到过“重视”,如之前就有规定男性领导不得任用女性秘书,以防不正当关系。秘书的升迁任用也不再只是旧领导一人说了算,而是需要相关组织的考察。可是这些都只是皮毛,未动筋骨。没有对官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没有制度化,秘书系统依然是本糊涂账。
参考文献
- Tsai, W.H. & Dean, N. (2015). Lifting the veil of the CCP’s mishusystem: Unrestricted informal politics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The China Journal, 73 , 158-185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