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的婚姻更令人满意吗?
高攀的婚姻更令人满意吗?
施文/政见特约观察员
到底什么样的婚姻匹配才是最好的?
逢年过节,家里的长辈总是对婚恋观有着说不完的见解。有的家长受传统观点影响较重,会反复在耳边强调所谓的“门当户对”。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女孩“干的好不如嫁的好”。无论持有什么样的观点,他们总会举出一些个例来佐证他们的观点。于是,一段对话往往就进行到“你不要不听劝哦,我有一个朋友家的女儿……(此处省略三千字)”。
但是,这种个例显然是不能支撑起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的。受过正规经济学训练的学者是怎样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的?
雷晓燕、许文健、赵耀辉 三位学者考察了1950到1990年代结婚的夫妻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家庭背景对婚姻生活的影响。他们用父母的最高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而婚姻生活的质量则用生活满意度和抑郁量表来衡量。
数据显示,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女性来说,她们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年龄略大于自己的男性结婚,更多的女性会选择与和自己教育程度相同或者教育程度高于自己的男性结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妻子的教育程度高于丈夫。这个变化与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女性接受与男性相同的教育有关,也与社会观念发生变化有关: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接受教育程度低于自己的丈夫,越来越多的男性可以接受教育程度高于自己的妻子。
如下图所示,通过将婚姻市场的匹配与生活满意度结合在一起后,研究者发现:女性在“高攀”,也即找到一个家庭背景比自己更好的丈夫时,生活满意度相对其他两组最高。而女性若“下嫁”,也即嫁给家庭背景低于自己的丈夫,生活满意度最低。而对于男性来说,高攀和门当户对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别。
图:不同匹配模式下的生活满意度(2011-2012) </br>
不过,研究者发现,这种“女攀高门”的正面效果更多存在于经济落后的地方,且只存在于农村地区。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在城市则完全没有影响。这样看来,如果你是一个在城市中为未来努力打拼的年轻人,就不用太在意这些传统的观点啦。
这则研究的一大缺陷是没有考虑为什么有些人能够与一个家庭背景更好的人结婚,而另外一些人却不能。如果是因为一些数据中不可观测的因素,例如外貌、品行等发挥了作用,那么遗漏这些变量是否会影响研究的结果呢?
参考文献
- Lei, X., Xu, W., Zhao,X. (2014). Does Marrying up Make your Life More Satisfied? Marriage pattern and Its Long-term Effects.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14 (1) ,31-49.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