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带动城市繁荣了吗?
工业园区带动城市繁荣了吗?
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大规模投资建设工业园区,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并助推经济增长。中国和美国的四位学者发现,工业园区对园区内和周边地区的生产和消费都产生了很强的溢出效应。
他们研究了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大连、武汉、西安和成都等8个主要城市的120个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及其企业的数据为1998-2007年的,住房和零售的数据涵盖2006-2013年。研究者使用了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数据、每月新建商品房的价格和销售量数据、大众点评网上的新开零售单元数据等。
研究者们构建了园区、工业企业、商品房和零售单位的地理位置数据,可以具体到各个区县、街道和多数的居委会,并以2公里为边长的方格作为地理分析单位。
溢出效应
研究显示,工业园区内的工业企业产生了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并溢出到园区周边的工业企业。与此同时,工业园区带动了就业增长,园区内的就业密度平均是其他区域的两倍。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园区的内部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这显示地方政府不是盲目地招商引资,而是大力招引特定产业的企业并将其聚集在一起。
工业园区显著提高了园区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房地产开发,新建住房销售量和售价都比其他区域高。与其他区域相比,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各类商业机构(包括酒店、娱乐场所和零售商店)也增长得更快。
成败原因
研究者们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城市的工业园区发展成为“次中心”,而有些则沦为“鬼城”?显然,工业园区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他们将1996年前设立的园区定义为旧园区,之后建立的为新园区。研究发现,园区的溢出效应存在边际递减趋势,成立越晚的园区的溢出效应越强。
与市中心的距离并不影响园区的产业溢出效应,但是经济活力强并同周边区域产业联动的园区,却创造了更强的溢出效应。与此同时,成立较晚且规模较小的企业,从工业园区受益更多。
在住房市场和商业机构的影响方面,园区的规模越大,人力资本越高;产业聚集程度越强,国有企业比重越低,其带动效应就越强。
布局逻辑
工业园区属于土地集约型投资,土地是地方政府关注的关键成本。在考虑是否及在何处建设工业园区时,地方政府需要权衡利弊得失。
中央商务区的发展基础好,但地价高昂且动迁较难。郊区的地价便宜且易于拆迁,但缺乏产业基础。因此,工业园区更可能处在地价低廉和拆迁成本低的边缘地区。
研究显示,地方政府并没有将工业园区布局在城市原有的经济中心区域(即历史上建成区面积较大、人口较稠密的地区),而是倾向于在欠发达地区建设工业园区。同时,工业园区更有可能在距离大学和铁路较近的地区设立,而同市中心和建成区的距离通常较远。1998年以后新建的园区,则距离机场和铁路较近。
工业园区在产业和商业上的溢出效应存在差异,表明市长更倾向于将园区设置在商业潜力大的地区,而不是产业潜力大的地区。
上述重商业轻产业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反映了市长布局工业园区背后的政治逻辑。市长在决定是否建设工业园区及为其选址方面,会受到其政治地位与晋升激励的影响——商业潜力大的地区通过带动房地产开发和零售业发展,可以为市长创造一次性的巨额回报(如土地出让金);在产业潜力大的地区,企业税收则是细水长流,是任期短暂的市长所等不及的。
中国工业园区的高歌猛进,并非简单的“腾笼换鸟”或单纯的“借鸡生蛋”,而是真正带动了城市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一些工业园区甚至超越城市中心区,而成为城市新的经济中心。但是,也应警惕一些工业园区的发展“空壳化”或沦为“鬼城”,在布局和发展工业园区时考虑其增长潜力与区域联动性。
参考文献
- Zheng, S., Sun, W., Wu, J., & Kahn, M. E. (2015). The birth of edge cities in China: Measuring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industrial park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 w21378)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