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明

2015-08-14 作者: 陈浩武 原文 #天则双周论坛 的其它文章

伊斯兰文明

时 间: 2015-08-14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陈浩武

主持人: 张曙光

评议人: 李林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实录

张曙光:

今天下午天则所第 531 次双周,今天我们请到陈浩武研究员,他是北大光华研究院的首席专家,讲伊斯兰文明。这个题目可能大家接触的很少,别人不说,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伊斯兰文明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大家看到现在世界上伊斯兰这一派事情不断,伊拉克现在的事情,昨天我看到说是炮打叙利亚首都,为什么在现在这个社会发展全球化的今天,这样一种极端的事情又这么盛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整个伊斯兰的发展,我们大家也很少关注,究竟它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的问题,你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想都是很有趣的问题,也是我们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方面的专家全国也不多,余老师说北京大概有 20 几个专家,他找了 14 个人,结果只请来李林研究员一位,我想今天正好你可以稍微讲的充分一点。我们一般是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你就讲一个半小时,因为大家都在学习,听众不少,大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所以你可以敞开讲。现在我们欢迎陈浩武研究员给我们讲演。

陈浩武:

感谢张曙光老师的介绍。

首先要声明一下,我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专门搞宗教学研究的,我是做经济学研究的,对历史学仅仅是票友而已,属于“不务正业”。

我之所以对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感兴趣,是因为从 2010 年开始到现在,这五年多的时间,一直中亚和中东地区行走,路线大体上中国的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穿过帕米尔高原,穿过中亚,穿过河中地区,一直到伊朗,就是古波斯,到希腊,到罗马,到以色列,到黎巴嫩,到埃及,所有这些地中海文明国家

我自己给这个行走项目命名为“从长安到罗马”。大家知道从长安到罗马这条道路是我们古代丝绸之路,就是这条道路如果跟历史重合的话,第一是跟古老的丝绸之路重合,第二就是跟“轴心文明”的概念重合。

大家知道 ,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文明”的概念,他认为人类文明的突破是在同一个轴心上的突破,这个轴心包括两个概念:一个是地理轴心,就是这个文明的突破发生在北纬 25 度到北纬 35 度之间这么一个地理轴心带上。第二个就是它的时间轴心,人类文明的突破全部集中在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这个阶段。这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现象。

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文明”大体上是包括四大领域,一个是以中国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明,一个是以释迦牟尼佛和大雄代表的印度佛教文明,一个是以琐罗亚斯德教代表的古波斯,再一个就是古希腊、古犹太为代表的基督教文明,这些文明一直到今天都影响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人类价值核心所在。

这五年来,我在这条道路上行走,一是在探索丝绸之路的文明,我一直认为,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个经济现象,它首先是一个文明现象,它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二是由于这条道路和轴心文明重合,使我关注到人类的宗教和历史,由此对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等产生浓厚兴趣,所以我们是一边行走一边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行走,大家在一起,不断的讨论切磋,请教专家。下个月我们还要去波斯,这是我第五趟去波斯,一点一点行走,一点一点考察,使我们对所谓的轴心文明,对中东和中亚的宗教,历史慢慢形成一个概念。

因为下一步我们要去探寻阿拉伯世界,所以我们开始把视野关注到伊斯兰文明。我们发现,现在中央提出所谓“一路一带”的战略概念,我们只要向西一打开国门,面临的第一个宗教就是伊斯兰教,甚至我们没有打开国门,我们在新疆就要面临伊斯兰教。但是我们有多少人了解伊斯兰教呢?如果不甚了解不免会对这种文明产生误解。我就觉得的确是需要做一些对阿拉伯世界,对伊斯兰文明的一些基本状况的介绍。

当然,我刚才说我只是一个票友,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茅于轼老师邀我来讲座,我很荣幸,但是今天真正的专家是李林教授,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的,就是搞伊斯兰教的研究的,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提问,李林也可以批评。

一,广袤而贫瘠的阿拉伯半岛

首先我们把视角看到阿拉伯半岛 .

我今天专门带了一张地图,我们现在看到的阿拉伯半岛是指的这个部分,这是红海,这是波斯湾,红海和波斯湾之间这个半岛就是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人生存的一个地方。亘古以来,这个半岛大部分被沙漠覆盖,十分缺水,极少植被,除了少量绿洲,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在这个半岛上生存的阿拉伯人,在水资源稀缺、植被稀少的状态下,你可以想象他的生存状态是非常艰难的。增长的人口怎么消化?在它的北面,两个强大的帝国把它死死的封住,一个是拜占庭帝国,一个是萨珊王朝,就是今天的伊朗,拜占庭帝国就是土耳其和欧洲这一片。他们把阿拉伯人迁徙道路全部堵住了,在这个阿拉伯半岛上面,阿拉伯人口的增长和环境平衡就是通过仇杀。仇杀是使他们的人口增长得以消化和与恶劣环境达到平衡的一个非常的方式。

这个民族有一个很重要的生存的原则,叫“血亲复仇”。什么是血亲复仇呢?就是每一个人他必须依附一个家庭,每一个家庭必须依附一个部落,每一个部落必须依附于一个氏族,这完全是一个同心圆,在这个同心圆当中,一个独立的人必须受到家庭,氏族和部落的保护,如果这个部落和这个氏族有一个男人在外面被别人杀死,或者遭到别人袭击,这个氏族、这个部落都有责任为这个人报仇,他杀我一个人,我必须杀他一个人,这就是血亲复仇的原则,这个血亲复仇的原则保护了每个人,但是同时反过来导致整个半岛血腥的生存状态,仇杀是一个基本的状态。

这个时代,阿拉伯历史上把它称为查希里耶时代,查希里耶在阿拉伯语就是“蛮荒”,没有现代物质生活,没有信仰,蒙昧的生活,那时候他们信仰的是多神教,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前,麦加这个地方有多达 360 个神,每天拜一个神,地方氏族的首领就通过这个方式达到敛财的目的,就像我们今天卖门票一样,你到这个地方来必须喝我的水,必须吃我的饭,必须住我的酒店,你崇拜这个神必须交钱,麦加的首领就是靠这个挣钱,所以多神教是这个地方最主要特点。

我们今天讲的主人就是先知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一个什么人?穆罕默德是古莱什部落,哈希姆氏族的。他的祖父是掌管麦加唯一水源的,穆罕默德的父亲是祖父的第十个儿子,当时有一个习俗,就是你有第十个儿子,要把这个儿子献祭给神,穆罕默德的祖父就想把他的父亲献祭,所谓献祭,就是当着神的面杀死他,但是有人劝他,他就用杀死 100 匹骆驼的方式赎回了他的儿子,就个人是穆罕默德的父亲。

穆罕默德是公元 570 出生的,出生时父亲已经去世了,不久他母亲也去世了,所以他是一个孤儿,世界上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很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孤儿。穆罕默德六岁成为孤儿,由他的叔父抚养。公元 590 年的时候,他被古莱什部落的一个富孀赫迪莎雇佣,帮这个富孀经商,后来跟这个富孀结婚了,这个女人大他 15 岁。

二,“大能之夜”

再说一个背景,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就是在穆罕默德早年的时候,阿拉伯世界其实有一些宗教改革的愿望,当时曾经有一个“哈尼夫运动”,哈尼夫在阿拉伯语中就是真诚者。麦加的商人经常往来于麦加和叙利亚大马士革之间,所以他们有机会接触到犹太教和基督教。包括穆罕默德本人,在他经商过程中,也接触到犹太教的祭司和基督教的传道人、牧师,所以他心里有一些关于宗教的概念,

他在经商之余,经常到他们家背后希拉山腰一个狭窄山洞静坐冥想。在公元 610 年的一个晚上,安拉的启示开始降临,先知自己觉得感受到神对他的启示,天使出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在阿拉伯语当中被称为“盖德尔之夜”,所谓的盖德尔之夜翻译成汉语就是大能之夜,就是有一种很大的能量,有一种启示从穆圣心中升起,他觉得他的耳朵旁边有人跟他说话,其实穆罕默德是一个文盲,他不认识字,没有文化。他听到一个声音就是“你要讲出来”,他当时非常困惑,我要讲什么?我什么都没有,我讲不出来。但是那个声音不断在他耳边讲,你要讲出来。他就跟他说,你说他是安拉,是唯一的主,安拉是万物所信仰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没有任何物可以和他匹敌,他就不断在他耳边讲,这一点在古兰经里面是有记载的。

在这个大能之夜之后,穆罕默德觉得自己变了一个人,他首先把他这种感觉告诉的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特别信任他,她鼓励先知,你不是神经有病,你不是脑子有问题,你的的确确是遇到了天使,的的确确是受到了神的启示,所以你一定有一种非常不凡的神对你的呼召,他的妻子给他极大的鼓励。所以在整个伊斯兰创教过程中,第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人就是他的妻子,因为他的妻子特别信任他,而且不断鼓舞他,让他能够坚持。在大能之夜之后,穆罕默德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使命的人,所以他开始往创教这个方向发展。包括他不断跟别人讲,去宣传他的教义和理念。

《古兰经》记述了这个大能之夜。

麦加启示包含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四条:

第一,安拉是唯一的神,他崇拜唯一的神,每一个成为穆斯林的人,他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和意志,就是你要非常慎重的、庄严的、大声的讲出一句话来: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就这句话。你在任何情况下你讲这句话,你就成为一个穆斯林,你就皈依了伊斯兰教。但是伊斯兰教不是这样,只要你庄严的、大声的讲出来这句话,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只要讲出这句话你就是皈依穆斯林。这个教派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神的教派,刚才说有 360 个神,要把 360 个神变成一个神就是安拉,就是真主。一神教的概念流行在整个西方,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是纯粹的一神教,伊斯兰教甚至认为基督教的一神都有打折扣,因为基督教前面有耶稣,后面是一个基督。所以他们确定了三位一体的原则,就是圣父、圣子、圣灵是同一格位的神。所以伊斯兰教认为基督教的一神教没有伊斯兰教的一神教那么纯粹。

第二,神创造世界,就是这个世界是安拉创造的,包括人也是安拉创造的,如果我们去阿拉伯世界,他会非常清楚告诉你亚伯拉罕有一个妻子,名叫撒拉,一直没有生小孩,亚伯拉罕就找了另外一个女人,就是夏甲。夏甲给他生了一个小孩,就是以实玛利,这时候他原来的妻子撒拉怀孕了,也生了一个孩子,名叫以撒,于是,妻子撒拉就要亚伯拉罕把夏甲和孩子赶出部落。夏甲到了麦加,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撒拉留在巴勒斯坦,是以色列人的祖先。

第三就是人的自我。他讲的人的灵魂的个体性的永久,就是人被神造出来,人对神要有一种感恩,同时人对自己所有的行为要承担永久的责任,这是伊斯兰教非常重要的概念。

第四,灵魂复活和末日审判。为什么人要对自己的灵魂有一种永久的个体性呢?就是因为你要对你的所有这一生承担责任,因为最后审判的是你的灵魂,你的灵魂是由你的行为决定的。在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中是承认有 25 个先知,这些先知包括基督教的先知都在里面,但是他认为他是全人类最后一个先知,所以被称为“封印的先知”。

他把这些启示讲出来之后,首先就是他的太太接受了,然后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物接受了,开始有七八个人,他们在一个秘密的地点聚会,这个地点被称为伊斯兰之家,这是伊斯兰教最早的状态,一开始是秘密的,人数非常少的状态。这个状态维持两年之后,在公元 612 年,先知再次受到安拉启示,让他公开传教。这个时候从过去地下传教变成公开传教。

伊斯兰教一公开,特别是先知公开抨击多神教信仰和反对偶像崇拜,马上就跟阿拉伯地区传统多神教信仰产生严重冲突,特别是把其他神都贬斥,只承认安拉为唯一真神,原来阿拉伯人不能接受。另外先知关于灵魂复活和接受最终审判的观点,也不能被接受。不能接受有多方面原因,包括经济方面的原因。因为如果把 360 个神当中的 359 个都去掉,就没有人到麦加来朝拜了。阿拉伯人如果不到麦加来拜神,麦加这个地方的贵族和上层的经济收入就没有了。所以他们绝对不能承认这个东西的存在。这个教一开始创立就和原来的多神教产生严重的冲突,他们说穆罕默德不就是一个放羊的吗?怎么成了先知?这是骗子,他是伪先知,是谎言。于是就开始迫害穆罕默德。大家知道所有这些宗教在开始的时候都是遭迫害的,基督教、犹太教都是这样走出来的,同样伊斯兰教开始也是受迫害,当然这种迫害不是来自于官方,是来自于传统的势力和原来多神教宗教信仰的既得利益阶层,他们在反对。

三, 徙志和“升霄”

公元 615 年,穆罕默德开始公开否定三个女神,就是我前面讲的三个女神的特殊地位,只承认安拉一神,这时候这种信仰的冲突开始尖锐起来,这种尖锐冲突表现在哪呢?就是他们到神庙去礼拜去祭祀的时候,发现有人在偷偷接近他们的身体,当他没有防备的时候,这个人可能突然在腰间抽出一把刀当场把他杀掉,所以他已经面临生死的危险。这也导致了他们和传统宗教开始发生彻底的决裂。也就产生了在伊斯兰历史上非常重要事件,叫“徙志”。

所谓的徙志,我们看地图,这个红色的点是麦加,是他们原来生存的地方,但是这个地方已经不能生存了,他们开始逃亡,实际上就是逃亡。往哪逃?麦地那,所以现在阿拉伯半岛有两个圣城,一个是麦加,一个是麦地那。因为他们在麦加这个地方已经遭到迫害,特别是先知的叔父死了,现在的家族首领,因为抵制穆圣的信仰,已经宣布不保护穆罕默德个人生命安全。

前面我讲血亲复仇原则,个人生命受氏族保护,但是现在家族已经宣布不保护他的生命安全,所以他处境非常危急,他就逃亡。往哪逃?麦地那,麦加和麦地那之间相隔 450 公里,这个地方原来叫叶斯里卜,穆罕默德到这个地方才改名为“麦地那”,麦地那在阿拉伯语是“先知的城市”。

他到了叶斯里卜,叶斯里卜当时是什么情况呢?这个地方有五个部落,其中有三个部落是皈依犹太教的阿拉伯人,他们和另外两个部落之间也陷于这种仇杀状态。所以他们特别需要有一个超越的人,到这个地方来给他处理这些内部矛盾。这个时候穆罕默德出现了,穆罕默德带了 75 名皈依者到了麦地那,他们在这个地方和原来部落的首领进行谈判,然后签了一个约定,这个约定叫做阿喀巴誓约,就是叶斯里卜这些部落服从先知的领导。

在公元 622 9 月份一个晚上,穆罕默德带着他的好友开始出发,也就是开始逃难,当时麦加的贵族已经开始准备杀害他,有人跟踪他,他一走,马上就有人报告,穆罕默德用了一个计谋,让他的侄儿阿里睡在他的床上,把帐幔放下来,床上看着睡着一个人,密探以为穆罕默德在,实际上穆罕默德跑在外面了。到天亮发现这个床上睡一个小孩,就开始追,追到一个山洞,其实他们两个人就躲在这个山洞,追兵提着刀已经到了山洞门口,但是他们发现山洞已经被蜘蛛网遮起来了,这个很奇怪,其实他们已经进到山洞了,但是这个山洞有蜘蛛网,伯克尔说完了,就有我们两个人,穆罕默德说不对,我们有三个人,因为有安拉跟我们在一起。

搜索的士兵看到洞门口有蜘蛛网,判断里面没有人就走开了,所以他们顺利逃亡到了麦地那。

这个事件被阿拉伯史称之为希吉拉,就是徙志的意思,因为这个徙志,使刚刚诞生的伊斯兰教找到一个生存之地。公元 639 年的时候,第二任哈里发把徙址之年作为伊斯兰的纪元元年。

在穆罕默德和叶斯里卜的阿拉伯人接触当中,出现一个很神奇的事情,这个事情被称之为“升霄”,就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先知由天使哲布勒伊莱引领,骑着一匹长着翅膀的白马,离开麦加,来到了耶路撒冷,最后升到了七重天,见到了阿丹、穆萨等古代先知,最后又返回麦加。

你们去以色列,在耶路撒冷有一个非常重要清真寺,这个寺里面有一块石头,这个石头就是叶尔孤卜石,穆罕默德就是从这个地方升到七重天。我说这个清真寺就是阿克萨清真寺,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历史,不会去看,但是有人想看这个寺也非常难,因为以色列当局会尽量阻止游客不让看,他今天说这个地方修路,明天说这个地方架线,总不让你进入到阿克萨清真寺,因为他们两个宗教有冲突。但是我建议,如果你们去耶路撒冷的话,尽量去看一下阿克萨清真寺,这个寺在伊斯兰教里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重要就是穆罕默德从这个地方升到七重天的。

“升霄”就是一个暗示,什么暗示呢?就是穆罕默德将摆脱他的窘境,整个伊斯兰教传教时机到来,为什么强调升霄之夜,实际上升霄之夜是意味着一种转机,从危机状态变成上升的状态,所以升霄。

四,穆斯林五功

先知 在麦地那这个地方他做了什么?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 Umma 乌玛。乌玛是什么?乌玛就是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社会,我刚才说在蛮荒的阿拉伯世界,因为血亲复仇,所以家庭之间、部落之间、氏族之间一直陷入仇杀,穆罕默德首先要改变的就是这么一种野蛮历史,要把人从仇杀的状态变成一种文明的状态。所以他用一种新的组织、新的社会机构来取代原来的氏族和部落,这个概念就是乌玛。

乌玛怎么组成呢?

他带到叶斯里卜去的一大批随从叫做“迁士”,还有原来叶斯里卜这五个部落中皈依到伊斯兰教的人,他们称为“辅士”,迁士和辅士不出生于同一个部落和同一个氏族,但是他们构建一个新的社会,迁士和辅士相互结成教友,共同生活在一个新的共同体之中,这个新的社会共同体就是乌玛。所以伊斯兰社会的确立首先是从社会组织改造开始的,他构造了一个乌玛的社会组织,迁士和辅士之间签订一个协议,我们在这个贫瘠的地方怎么生存下来,这个协议就是麦地那宪章,乌玛就是麦地那宪章的一种成果。

伊斯兰教教徒就是穆斯林,每一个穆斯林都要有五功:念、礼、斋、课、朝。

五功首先是“念”,就是念那句话: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礼”就是礼拜,或者祈祷,每天做五次礼拜或者祈祷,我记得有一天很早到机场,刚刚准备托运行李,突然音乐响起来,机场工作人员停止一切工作,朝着一个方向朝拜。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你在中东地区,你晚上躺在酒店床上,你看天花板的时候,一定会看到天花板上有一个箭头,很多人开始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干嘛的,我们开始以为这个箭头是教你怎么逃生,不是,那个箭头是朝着麦加的方向,这个音乐一起来,你马上要跪拜,你要朝着哪个方向跪拜呢?就朝着这个箭头方向跪拜,朝向麦加。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就是穆罕默德升到七重天的时候,他回到六重天的时候,摩西问他,神安拉说祈祷是怎么说的?穆罕默德说是每天祈祷 50 次,摩西大惊,说你肯定搞错了,每天怎么祈祷 50 次呢?你再上去问问。他上去了,神说 40 次。他回来说 40 次,说不行。反复好几次,最后回到六重天的时候告诉他五次,五次摩西都说多了,他说你再跟神讨论一下,他说我不去了,我已经跑了很多次了,五次就五次吧,所以现在五次是这样定下来的。

而且那时候他朝拜的方向,在麦地那时代朝拜的方向是耶路撒冷。因为我刚才说在升霄之夜,他是从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这个石头升上去的。一直在麦地那这个地方和犹太教发生冲突,把犹太教三个部落赶出去之后,才把从朝圣方向从耶路撒冷改为麦加。

“斋”就是斋月,为了纪年麦加启示和徙志,这两个事情都发生在圣月。这个斋月,太阳升起来就不能吃东西,太阳落下去才能喝水、才能吃东西。我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那本书名字叫做《通向斋月战争之路》,因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战争有一次是在斋月发生的,我不记得是第几次中东战争,那场战争被称为斋月之战。

“课”就是天课,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收入 2.5% 交出来,作为天课,做什么?救济穷人,帮助弱者,他其实一个再分配,导致社会和谐和公平的一个方式。

最后就是朝,“朝”就是麦加朝觐,所有健康的穆斯林在你的一生当中至少要有一次去麦加朝觐。念、礼、斋、课、朝这穆斯林五功就是组织乌玛的五个支柱,他用这个宗教的仪式的、社会的观念取代了部落仇杀的状态,建立了一种文明形态。

这个图就是在麦加,下面这么多人,几十万人,做什么?朝觐。在公元 627 年的时候,穆罕默德以启示的方式颁布了他要去朝觐克尔白法令,麦加这个地方有一个天房,这个天房是正方形的,用黑色的布遮起来,里面有一个玄石,这个石头实际上是一块陨石,当时阿拉伯人把这个石头当做神,穆罕默德把所有神都打掉了,就留下了这个石头,这个石头叫“克尔白”。在公元 628 年时候,他带了 1500 人去麦加朝觐。这个时候他和原来麦加统治者达成协议,就是侯德比耶条约,这个条约规定,麦加和麦地那休战十年,每年让穆罕默德去麦加朝觐。在公元 629 年的时候他做了一次朝觐,到公元 630 年的时候,他就以麦加当局违反了侯德比耶条约,使用军事力量讨伐麦加,结果他战胜了,整个麦加皈依到伊斯兰教。但是这个事情持续两年以后穆罕默德就去世了。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说,穆圣回到麦加,标志着伊斯兰教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完全建立,同时也标志着阿拉伯世界从野蛮状态走到文明状态,以伊斯兰教信仰构建的乌玛,实际上是阿拉伯世界现代国家的一个雏形,标志着伊斯兰文明光芒已经开始照耀着阿拉伯大地。所以当时穆斯林世界两条重要任务,一个是通过乌玛构建一种文明的社会秩序,二是处理乌玛和周边野蛮群体的关系。第二条核心就是圣战。

五,四大哈里发时期

穆罕默德归真,我前面说穆罕默德给自己定位是“封印的先知”,所谓封印的先知就是在他之后不可能再有先知。这带来一个问题,谁是他的接班人?他的接班人会以什么方式产生,来体现宗教连续性和领袖的连续性?其实任何一个权力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穆罕默德去世以后,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就是谁接他的班?成为新的领袖。他是没有儿子的,穆罕默德没有儿子,穆罕默德有四个夫人,就是现在穆斯林为什么可以娶四个老婆,是因为穆罕默德有四个夫人。四个夫人中只有第一个夫人给他生了一个女孩子,这个孩子叫法蒂玛,就是后来阿里的妻子。他没有儿子,先知不可能通过血缘关系传承,而且他没有遗嘱指定谁成为接班人。

这时候,在麦地那为继承权发生了冲突,就是辅士和迁士之间发生冲突,辅士觉得是我们收养了穆罕默德,如果不是我们这个地方打开大门让穆罕默德逃难在这里生存下来,他早就被杀死了,所以我们应该作为接班人。迁士觉得我们是最早皈依穆罕默德的,我们是第一批穆斯林,我们是最有资格成为他的接班人的。所以从这开始传递斗争就开始了,首先表现在辅士和迁士的冲突。其实这个时候辅士已经开会开好了,他们准备推选欧拜德作为接班人。这时候迁士的领袖阿布•伯克尔得到消息,他自己到这个会上去坚决对他们的争论,他认为我应该当这个接班人。结果他一个人说服这些人,大家一致赞成让阿布•伯克尔做这个领袖,这个领袖叫什么名字呢?因为穆罕默德是封印先知,后面没有先知了,因为他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先知。最后起一个名字叫哈里发,后来成为伊斯兰世界国王、军事统帅的代名词,其实哈里发原意就是“代理人”,代理穆圣领着大家祈祷的那个人,就是哈里发。

从穆罕默德归真的 632 年到公元 661 年,这个 30 年,在阿拉伯历史上被称为“正统哈里发时期”,所谓正统哈里发,是每一位哈里发都是选举产生的,当时的元老政治,贵族元老公推一个人成为下一个领袖,既不是给自己儿子,也不是给自己亲戚,通过这种共和元老的方式推选一个领袖。这 30 年推举了四个人,一个是阿布•伯克尔,一个是欧默尔,一个是奥斯曼,一个是阿里。我说这个阿里就是穆罕默德的女婿,穆圣有一个女儿叫法蒂玛,他嫁给了阿里,同时阿里也是他叔父的儿子,阿里和穆圣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个铺垫很重要,因为后面讲到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根源就在这个地方。所以 632-661 这三十年成为阿拉伯世界正统哈里发时期。

阿布•伯克尔成为第一任哈里发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穆罕默德归真以后,所有阿拉伯半岛和他签了协议的人都反叛了,造反了。阿拉伯人有一个传统,我跟谁签订和约,那个人死了,这个合约也就相应解除,他们认为和穆罕默德签的合约,他死了,当然就不听他的,所以要各自为王,阿拉伯半岛重新陷入混乱状态,这个叫做“里达”,里达在阿拉伯语中就是叛乱,是一个政治危机,也是一个军事危机。

这时候能够平息里达的人就是阿布•伯克尔,因为他是军事天才,他非常勇敢,特别能征善战,只有他出来才能平息危机。阿布•伯克尔在这个过程中是显示了他的军事天才。他派出十一路大军,很快平息了叛乱,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但是,正在前线捷报频传的时候,阿拉伯世界内部开始分裂了,他的标志就是驼轿之战,这个分裂还是跟我说的事情有关系,就是关于阿里的身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被刺杀身亡,阿里被选为新的哈里发,就是四任哈里发,奥斯曼部下就让阿里追究那些刺杀奥斯曼的人,阿里在这个过程当中的表现没有满足这帮人的需要,所以阿里也被刺杀。

阿里被刺杀以后,这个时候在阿拉伯世界当中最有力量的人物就是穆阿威叶,穆阿威叶是大马士革的总督,他们的中心是叙利亚的大马士革,这个中心政治领导人是谁呢?是他们家族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叫穆阿威叶。穆阿威叶在阿里被刺杀之后成为哈里发,而且在公元 680 年的时候把他的儿子封为哈里发。

穆阿威叶开创了一个先例,子承父职,所以阿拉伯世界进入另外一个时代,正统哈里发是贵族、领导推举领导的方式变成了世袭制,这个开始就是从倭玛亚王朝开始。倭玛亚王朝和原来最大转变就是从共和体制转变为世袭制。穆阿威叶这个人是很有名的军事统帅,他的治国能力非常强,他有很大贡献,但是违反了原来共和元老政治的政治结构,他把他的儿子封为哈里发,然后阿拉伯世界就变成世袭社会,走向另外一个方向。

六,什叶派和逊尼派

穆阿威叶担任哈里发期间,发生一个重要事件叫做“卡尔巴拉惨案”,这个事情在阿拉伯历史上非常重要。阿里被刺杀,但是阿里有两个儿子,长子哈桑已经不在,次子叫侯赛因,这个人很棒,他不承认穆阿威叶把权力交给他的儿子,这种世袭没有得到他的承认,所以在麦加和麦地那的贵族开始反叛倭玛亚王朝,反叛大马士革这些人。大马士革这些人就说,你们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我们商量看谁成为哈里发。侯赛因就带着他的家人一共 73 个人,卫兵,包括一个 1 岁小孩,就从库法到大马士革,但是在半路上,一个地名叫卡尔巴拉的地方,倭玛亚王朝骑兵把他们包围起来,把 73 个人全部杀死。并且把侯赛因,阿里的儿子,穆罕默德的亲外孙杀死,头割下来送到大马士革,这个惨案叫做卡尔巴拉惨案。

卡尔巴拉惨案激怒了当时相当一部分阿拉伯人,认为穆阿威叶这个事情做的太过分了。所以后来在伊斯兰教当中分成两大派别,一个叫做逊尼派,一个叫什叶派就是从这件事情开始。整个阿拉伯世界就分裂了,分成两派,什叶派,什么叫什叶派?在阿拉伯语当中就是“阿里党人”,支持阿里的,反对穆阿威叶的就是什叶派,凡是支持穆阿威叶的就是逊尼派。所以阿拉伯从库法惨案开始从宗教上就分裂,原来只是权力之争,后来变成教义和教派之争,整个伊斯兰世界分成两大派别,一个什叶派、一个逊尼派。

侯赛因被杀死这天是伊斯兰教历的 1 10 号,被确定为阿舒拉节,阿舒拉节为了纪念侯赛因被杀。我曾经在伊朗亲历过这个阿舒拉节,那种场面真是令我们非常吃惊,他们阿舒拉节这种沉重,这种痛苦,是我们非伊斯兰教信徒无法理解,男人都把衣服脱光,用长长的铁链抽打自己,有的铁链前面还带着尖刀,把身上刺烂,这些人唱歌、哭泣、祈祷、游行,有的铁链是象征性在身上抽打,有的是非常血腥的,真正铁链抽打自己。

他们在表达什么呢?什叶派这些人表达当初倭玛亚王朝骑兵在杀死侯赛因的时候,我们没有拿起武器反抗,我们后悔,我们没有尽到责任保护穆圣后代,所以我们这样惩罚自己。

卡尔巴拉惨案以后伊斯兰教就分成这两派,所谓“逊尼”的意思就是跟随、就是正统,“什叶”的意思就是阿里党人。什叶派一直认为只有穆圣的血亲,只有穆圣的家人才有神圣性。所以新的哈里发必须出自穆圣后裔,出自于古莱什家族,出自于哈希姆家族,只有这个家族的人才是穆圣的血亲,才有神圣性,这是什叶派强调的观点。当然他们在教义上有很多区别。逊尼派崇敬的宗教领袖是哈里发,什叶派的宗教领袖是伊玛目,我们去伊朗的机场都是伊玛目命名。

这里面有一张图是穆斯林在全世界分布,大体上我们看到的深绿色就是什叶派,主要在今天的伊朗、伊拉克的一部分、叙利亚的一部分和也门的一部分,其他淡色的都是逊尼派。大概在穆斯林世界 17 亿信徒当中 70% 左右是逊尼派, 30% 是什叶派。什叶派现在所在的国家最主要的是伊朗,伊朗是把什叶派列为国教的国家,叙利亚逊尼派是 70% 30% 是什叶派,但是这 30% 是皇室,占统治地位,在伊拉克也有一部分什叶派。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去过约旦,在约旦我们住的酒店里面都有国王和王妃照片,这个人是阿里的后人,他是真正的圣裔,是圣人血亲。但是非常有意思,他这个国家已经不是什叶派,是逊尼派,他成为一个逊尼派国家的国王,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刚才讲到倭玛亚王朝,他统治 100 多年被另外一个阿拉伯世界王朝取代,这个王朝叫做阿拔斯王朝,这个王朝很重要,他所在的时代和中国唐朝是一致的。这个阿拔斯王朝之所以兴起就是这个王朝的领袖利用了什叶派,利用什叶派对魏玛亚王朝仇恨,利用他们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帮助阿拔斯王朝建立新的王朝,这是公元 750 年,推翻了魏玛亚王朝建立了阿拉伯世界新的王朝。这个王朝穿黑的衣服,中国史书称为“黑衣大食”,倭玛亚王朝穿白衣服,中国历史记载是“白衣大食”。这个人在公元 750 年的时候通过他军事力量彻底颠覆了倭玛亚王朝,建立了自己王朝,这个王朝意味着阿拉伯世界走向一个新的领域。

不知道今天在座的人有没有去过西班牙的?在西班牙南部靠近北非的海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清真寺,那个地方为什么有清真寺呢?就是倭玛亚王朝被阿拔斯王朝推翻的时候,阿拔斯王朝做了一个非常灭绝人性的行为,开了一次鸿门宴,发邀请让所有倭玛亚王朝的国王、贵族、亲戚全部来赴宴,然后在席间把这些人全部杀死,把所有有皇族血统的人斩尽杀绝。但是有一个王子成为漏网之鱼,他跑掉了,这个王子从公元 750 年一直逃亡到公元 755 年,逃亡了 5 年时间,沿着阿拉伯到埃及、到北非、摩洛哥,渡过海峡跑到了西班牙。在西班牙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阿拉伯世界的王朝,历史上称为“后倭玛亚王朝”。

这张图就是今天在西班牙科尔多瓦的一个清真寺,这个清真寺被基督教改造了,包括图片中我们看到的这个桥,都是逃亡的王子修的,他在这个地方是极有政绩的领袖。

七,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

在历史上,中国人和阿拉伯人之间有没有交集?有,就是中国在唐代和和伊斯兰世界的阿拔斯王朝之间发生一场战争,称为“怛罗茨之战”,发生在公元 751 年。刚才我说 750 年是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转折,在这个转折之后的第二年,中国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战争,这个战争发生的地点在今天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古城塔拉兹,唐代称为怛罗茨。

这个战争非常重要,唐王朝作为一个帝国不断向西扩张,阿拔斯不断向东扩张,这两个国家必然有一战,这个战争就发生在中亚的怛罗斯。当时,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斯坦一部分都是中国领土,或者是承认中国为其宗主国一些小国的领土。从汉代开始,中国就在这个地方建立了西域都护府,行使主权。我们不是经常说李白是外国人吗?其实李白出生的地方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这个地方本来是吉尔吉斯斯坦,怎么说是中国人呢?因为那个时候就是属于中国的,属于中国西域都护府。

这场战争中方将领是唐军统帅高仙芝,高仙芝是朝鲜族人,他的职务是安西节度使,既是总督,也是最高军事领导人,能征善战。阿拉伯世界主要是骑兵,当时中国冷兵器非常先进,特别是弩的发明。弩可以在 100 步之外穿透阿拉伯人的锁之甲,当时阿拉伯人的盔甲非常先进,他们发明一种不是铠甲,是锁子甲,当时中国的弩可以在 100 步外直接穿透,当时阿拉伯人非常怕这个。

高仙芝号称十万兵力,他的布阵在主阵上是把弩手分三排,因为弩一旦发射出去,重新把第二只弩装上去要有时间,如果时间没有掌握好,敌人骑兵就上来了。所以弩手分成 ABC 三排, A 排发弩,马上撤下来到 C 排, B 排发射弩,然后 C 排发射弩。这样可以形成连发的。阿拉伯骑兵非常害怕。严格讲这场战争中国人完全有把握取得胜利。但是在唐朝的时候,中国那时候兵源不是很充足,因为我们人力不够。所以唐朝的习惯是征召突厥人或者回纥人作为雇佣军,主阵是唐人,左右两翼都是雇佣军。结果在最关键的时候雇佣军叛变了,这个叛变导致唐军大乱,怛罗斯之战结果是唐军全军覆没。

中国人为什么不大讲怛罗斯之战?中国人好面子,因为是失败的事情,这个事情就不说。我去吉尔吉斯斯坦,导游说我带你去看我们民族英雄,我问是谁?他说:玛拉斯呀!就是在怛罗斯战场上战胜你们唐朝军队的英雄,他非常骄傲。

这个战争使唐王朝向西扩张步伐从此打住,怛罗斯之战之后,中国疆域从来没有跨过怛罗斯以西。另外,被俘虏很多工匠,这些工匠有造纸专家和缫丝专家,把中国造纸技术和种桑养蚕传到阿拉伯国家。在此之前阿拉伯世界没有纸张的,怛罗斯之战之后中国造纸技术传到阿拉伯国家,阿拉伯是在 8 世纪以后出现纸张,纸张出现毫无疑问推动阿拉伯世界文明的发展。养蚕、缫丝技术传到阿拉伯世界,也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今天到中东和中亚行走,所到之处,道路两边全是桑树。所以我们经常把车停下来去采桑椹,我们小时候非常愿意吃这个东西,他们不吃这些东西,到处都是桑椹。乌兹别克斯坦的古城布哈拉,市中心有好多都是 400 多年的大桑树,去德黑兰也是几百年大桑树,一直到希腊宙斯神庙边上都是桑树,就是中国丝绸之路把养蚕技术带到了阿拉伯世界。伊朗人学会了养蚕缫丝,但是,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中国江南这个桑树叶子很薄,丝很柔软,到阿拉伯以后就树叶变成很硬,缫出的生丝也非常硬,无法织出中国那种轻薄的丝绸来,他们做什么?织地毯。波斯地毯非常有名,因为是用丝织的。

八,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译运动

就像怛罗茨之战一样,我们很多人对这个翻译运动不熟悉。我们不了解伊斯兰文明,对阿拉伯世界发生的事情我们并不熟悉。其实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上,阿拉伯人做出了极为重要贡献。

我刚才说怛罗茨之战把纸带到了阿拉伯世界,纸使阿拉伯的文明有了记录,从公元 9 世纪开始一直到 11 世纪,阿拉伯世界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叫百年翻译运动。他们在巴格达建立了智慧馆,召集大量学者,系统的收集、整理人类重要的学术、思想、文化典籍,主要是希腊哲学。哈里发不惜重金在全世界买这些古典文本,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这些人的著作,包括印度人的、波斯人的、希腊人的东西都收集来,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阿拉伯学者注释这些经典,再用这些翻译好的注释的经典和《古兰经》对照,丰富他们宗教和神学思想。所以每一本历史典籍都变成四本,他们在全世界到处找。他们从印度找到了数学,当时印度人的数学达到极高的水平,他们把这种东西翻译到阿拉伯世界,我们今天说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呢?因为欧洲人根本不知道是印度人发明的,他只知道是阿拉伯人传给他们的,所以我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数字,印度人发明的 123456789 。后来又从佛学和空的概念受到启发发明了 0 ,“ 0 ”的发现是人类在计算技术上重大的突破,所有这些成果都是阿拉伯人从印度整理发掘出来的,然后传到全世界,今天小孩都知道这叫阿拉伯数字。什么阿拉伯数字?明明是古印度人的。同样的道理,他们把天文学、地理学、医学、哲学、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和文明全部翻译成阿拉伯文,特别是对亚里士多德,他们对亚里士多德情有独钟,最后在阿拉伯世界形成了一个阿拉伯世界的亚里士多德学派,出了一些很伟大的人物。最重要的代表就是阿维森纳,他就是阿拉伯世界亚里士多德学派代表人物。

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的中心,开始在巴格达,后来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就是后倭马亚王朝的首都。后来十字军东征,基督教世界打到阿拉伯世界,他们发现阿拉伯世界有这么多好东西,十字军把阿拉伯人整理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带回到欧洲去,文艺复兴是这样开始的。文艺复兴的思想和精神源泉从哪里来?就是从阿拉伯世界里面找到了人类思想的精华,包括哲学思想、神学思想、宗教思想、天文学思想、地理学思想和科学技术。十字军东征把阿拉伯世界这些重要典籍带回到欧洲去以后,再把它从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谁做了这件事情? 1452 年穆罕默德二世用重炮打开了伊斯坦布尔,在伊斯坦布尔大量基督教神学家逃亡到意大利,主要是热那亚、威尼斯这些地方。所以为什么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开始,它的根源在这里。这些人回到意大利,回到热那亚、威尼斯以后,开始翻译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当然这次是把阿拉伯文翻译成为拉丁文。就是后来一场非常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的根源在此。如果没有阿拉伯世界百年翻译运动,我们人类很多文明传承是不存在的。

所以怛罗茨之战使纸在阿拉伯世界传播,纸在阿拉伯世界传播导致百年翻译运动,百年翻译运动导致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另外一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文艺复兴、启蒙主义和宗教改革,一直到产业革命,人类文明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火炬的传播者是阿拉伯人,而这个过程就是阿拉伯世界的百年翻译影响。

张曙光:

陈浩武教授给我们讲了阿拉伯世界兴起发展的历史,讲了他在人类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间做出的贡献。我过去基本上不知道,今天在这个地方学习听到了这些故事,虽然这些地名有的也清楚,但是这些历史一概不知。可以说今天是启蒙。下面请李林教授评论。

李林:

谢谢张曙光教授!

首先感谢天则所的这次邀请,因为我没有想到天则所会邀请陈浩武教授来做一次关于伊斯兰文明的讲座。根据我的了解,天则所是一个更多关注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研究机构。但是这次能够请陈浩武教授来讲伊斯兰文明,表现出天则所具有的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也说明有一种现实的需要,促使大家关注这个问题。因为伊斯兰教现在确实跟现实问题牵涉比较多,包括国家最近要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包括现在的一些国际和国内问题,等等。实际上,就像陈老师讲的,如果中国要西进的话,一打开门,甚至没有迈出国门,就要碰到伊斯兰教,就要跟它打交道。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还感谢陈浩武老师精彩的演讲,他的讲座内容刚才大家听到了,我感觉到下了很大工夫,因为他本身是做经济领域的,而且非常有内容,有很多东西是比较准确的,特别是充满了细节,有的地方大家听了会哈哈大笑,有很多非常生动的东西,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还有一些专业术语,比如说陈教授自己用的时候,都不自觉的在用“穆圣”,“归真”等词汇。一般中国穆斯林谈到“去世”是讲“归真”,陈教授可能没有意识到,但是说明你已经在这里面了,已经在这个圈里边了,所以你刚才虽然说自己是票友,但是我觉得并不业余,已经比较专业了。

对陈老师的讲座内容做一点回顾,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帮助大家记起来。首先,他对伊斯兰教早期发展传播的历史,结合先知穆罕默德,就是“穆圣”,的生平做了一个回顾,这是一个纵向历史,到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一直到后面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等等,这个是纵向线索。重点在前面,在先知时期和四大正统哈里发时期。第二个方面还有一个横向维度,讲座后面内容基本上是从横向解析伊斯兰教了。从为什么会有逊尼派和什叶派这样的分野,从伊斯兰教五大支柱“五功”讲起,后面联系到“百年翻译运动”。通过一纵、一横这样两个维度,给大家交织出了一个比较立体而形象的伊斯兰教的发展历史。我认为他这个讲法也是比较准确的,也是一个比较生动,比较全面和立体的讲述方式。

接下来,受天则所和陈浩武教授之托,让我在这里点评,点评实不敢当。我是做伊斯兰教研究的,刚才讲到,我们这个圈人数不是很多。虽然这个问题现在很热,但是这个研究却很冷。研究人员并不多,即使算上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些同行也不多,实际上对伊斯兰世界的研究有很多是从这个角度做的,而从文明、文化、宗教角度研究的并不多。今天看到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像我旁边坐的冯兴元老师就是农村问题的专家,还有很多青年才俊,能够坐到这里听陈老师讲什么是伊斯兰文明,究竟怎么回事,里面经历了哪些,后面还有哈哈一笑,我觉得非常不容易。对大家的这种求知精神,对这个问题的热情关注,我是深表佩服。要说点评不敢当,只能说是跟大家共同探讨,一起探究这个问题。

怎么探究呢?我想没必要面面俱到,完全根据陈老师讲的线索展开,我稍微有点主体性,通过五个问题来点评。这五个问题,一方面是在提出问题,另外一方面在提出问题过程中也是在探讨。这个探讨不一定给出大家明确的答案,有的时候我往往是这样子的:一种意见认为这样这样这样,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样这样这样。目的是给大家一个余地,你们自己分析判断哪一个更合理,是怎么样的,留出这样一个空间。

第一个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或者说,我们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的视角是什么?用这样一个简单的比喻,我们人类都是长两只眼的,为什么长两只眼呢?通过两只眼的复影可以对事物做一个比较精确的定位。还有一种说法,过去人类祖先是有三只眼,额头中间还有一只眼,也是为了对这个东西做精准定位。什么意思呢?回到我说的问题,怎么理解伊斯兰教?其实认识伊斯兰教存在不同的视角。陈老师刚才讲的时候,更多是一种视角为主,另外一种视角为辅。什么视角呢?一个是客位视角,一个是主位视角。客位视角就是教外的视角,主位视角就是教内视角。客位视角是站在外边对伊斯兰教的评论,这个视角是现在占主流的视角,也是陈老师主要视角,就是现代学术的视角,简单的说,就是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进行描述。这个视角更强调从外看里。但是,同样一个东西从里面看和从外面看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层成峰”。举个例子,大家去清真寺,你看大门上往往挂着一个横匾,上面写着“天方古教”。有人就觉得奇怪了,可能会看着这个匾议论说,“天方古教”?伊斯兰教古吗?好像也不古,不就是公元 7 世纪兴起,到现在一千多年,也没有多古,比佛教、基督教、犹太教都年轻,怎么号称自己是天方古教呢?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对,从客位视角分析就是这样,伊斯兰教就是公元 7 世纪穆罕默德创立的。这个视角往往是我们更为熟悉的。还有一个视角大家可能不知道的,而且往往忽略,那就是主位视角或教内视角。同样这个“天方古教”有人站在外面看就很不理解,但如果你去问问穆斯林,他们为什么叫“天方古教”?他会说,这不是从 7 世纪算起的,不是从穆罕默德算起的。外人说那个时期创立了伊斯兰教,但实际不是,那只是伊斯兰教的传播甚至是复兴。它有更老的源头。源头从哪算起呢?从人类始祖算起,他叫阿丹,还有哈娃,有点像圣经里面亚当、夏娃。从这个角度算,古不古?很古!从人类亘古算起的,叫做“天方古教”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穆斯林认为,真主一直都在,而且正信在历史上不断的复兴,提醒人们走正道。这是教内视角,这个有没有道理?有它的道理。所以,这个古真是“古”,不是“不古”。

再举一个例子,刚才陈老师也讲到了,现在如果从客位角度和现代学术角度,一般认为,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半岛兴起的,跟周边环境有关。有犹太人、有基督徒,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西方人的著作说,穆罕默德就是吸收了、借鉴了,甚至有人说,就是剽窃了犹太教、基督教的一些东西,弄了一个新宗教。实际上,早期很多西方人的描述认为,穆罕默德就是个骗子,好一点的,说他是有些能耐,超自然的能耐,就是巫师。我们回过头来看,陈老师他对的生平有很生动描述,刚才还讲了《古兰经》怎么来的,提到了有一个“降示”之说。到底是从犹太教和基督教剽窃来的,还是有更深的根呢?这就牵涉伊斯兰教的经典与使者是怎么回事。伊斯兰教认为,真主曾向人类派遣使者,降示经典。大家一说到伊斯兰教的经典,好像就是一本《古兰经》。其实不是这样的,至少在《古兰经》里面明确提到的经典还有其他几部。比如“讨拉特”,这个有点像犹太教的“托拉”;“宰甫尔”,相当于《诗篇》;还有“引支勒”,在阿拉伯语就是“好消息”,就是《福音书》;还有就是《古兰经》。前面这些经典伊斯兰教都认可。只是认为,早期这些经典在流传过程中被人类忘记了、遗失了甚至篡改了,所以真主不断降示经典,而《古兰经》则是最后降示的,也是最完整的经典。还有使者的问题。伊斯兰教有先知、有使者之说,还有封印使者。根据伊斯兰教的讲法,是真主向人类派遣过众多使者和先知,甚至有这么一个讲法,真主曾经向每一个民族都派遣过使者,对每一个民族都降示经典。这个跟一般认识不一样了,现在通常都认为,伊斯兰教就是《古兰经》,就这一块,没有别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根据伊斯兰教的说法,在历史上有 12.4 万个先知, 313 个使者,而先知与使者里面有 25 位比较有名的,而且在《古兰经》中明确提到的,其中有 6 位最为尊贵,我把这六位名字念一念给大家,大家听一听,可能会会心一笑。第一位是阿丹,相当于亚当,同一个词汇不同发音;第二位是努哈,就是诺亚;第三位是易卜拉欣,实际上就是亚伯拉罕;第四位是穆萨,就是摩西;第五位尔萨,就是耶稣;第六位也是最后一位,是先知穆罕默德,他是真主给人类派遣的最后一位先知。所以,通过使者、通过经典就发现,伊斯兰教怎么对前面的其他宗教。它对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态度不是横向的并列这种关系,而是纵向的,就是它从来不会认为那是别人的,我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了,而是认为我们是同一个根上发出来的,有同一个宗教根源。西方有学者如缪勒称之为“亚伯拉罕宗教河系”。可见,站在客位或主位,看得出结论是不一样的。

再举一个例子,人的地位。现在说伊斯兰教只讲神性不讲人性,你看成千上万的人跪在那礼拜,太封建了,哪有这么干的,只有中世纪才这么干。那么,人在伊斯兰教里到底处在一个什么地位?是不是只讲神性,不讲人性?是不是这样?大家现在差不多是这个印象。但恕我直言,伊斯兰教可以这么概括——“以神为根,以人为本”。它是人本的宗教,甚至人本到已经要出现一些流弊的宗教。我这样说,大家可能说,还有这样的说法?我讲具体的例证。伊斯兰教也讲天使,中国穆斯林叫“天仙”。为什么讲天使呢?天使和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天使是真主从火中造化的精灵,人是从泥土中造化的。先造的天使,再造的人类。当第一个人类阿丹造出来的时候,真主命令天使向人类下跪。伊斯兰教也讲魔鬼,叫伊卜劣斯。魔鬼是哪来的?原是天使中的大能,但是就是因为违背真主命令,不向人类下拜。魔鬼说,我是火中造出的精灵,人是泥巴造出来的,你怎么能让我向他下拜?真主晓谕,人类是我在大地上的代治者,代我治理天下。就是这样一个地位。还有一个理由,人类是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凭什么?还有一个说法,真主把万物的名称都启示给了人祖阿丹。这里面是什么含义呢?知识!人类拥有对万物和对世界的知识。这和我们完全从客位角度理解是不一样的。

举完了这三个例子之后,最后得出一个总结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理解伊斯兰教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公共媒体上拿一些东西来,我们有比较熟悉的媒体朋友,后来跟他们一起反思这个问题。他们的东西包括我们著名的 CCTV ,实际上好多东西可以看出来,完全是从西方媒体照搬过来,而且是不加思索的,其实是没有能力加以思索。英文词和中文词完全是可以一一对应的,以前媒体上常有“伊斯兰恐怖主义”、“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的叫法,中英文完全可以对上。这里面有一个什么问题呢?西方话语权问题,而中国学者,中国包括媒体,包括大众还没有建立自己认识伊斯兰教的体系。就像埃及一个前驻华大使就说过,你们中国和我们阿拉伯世界关系这么好,咱们互相对话就行了,为什么你们对我们的了解要从西方媒体,从 CNN BBC 那转,而我们阿拉伯世界对你们中国的了解也从 CNN BBC 那转,他们的很多东西是歪曲的,带偏见的,我们应该形成相互直接交流的机制,应该搭建这样的平台。刚才我们讲两只眼、三只眼的问题,我认为啊,其实中国人在理解伊斯兰教的时候比西方人先天有优势,因为我们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在历史上西方和伊斯兰教是最早碰撞的,所以形成了某种伊斯兰恐惧症,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这样的:当西方在黑暗的中世纪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也正是伊斯兰文明最辉煌灿烂的时候,那边是灯火辉煌,这边是一片黑暗。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中国生活着 2000 万穆斯林群众,所以对伊斯兰教的认识不光可以从知识上认识,另外还可以通过跟他打交道,去体验。理解即体验,体验即实践,现在解释学有一些新的动向。你通过跟他打交道,一方面你看书,如果觉得看书太累,没有关系,你可以吃饭,吃饭总不累吧?去一些清真餐厅吃他的饭,了解他的文化,或者去清真寺参观,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所以中国人了解伊斯兰教是有优势的。而且我们中国和伊斯兰教打交道时间很长了, 1000 多年前就打交道。刚才陈老师讲了,我一会儿也要讲到这个怛逻斯之战。这么长时间了,而且中国穆斯林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套理解伊斯兰教的话语体系,这套话语体系非常契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这套术语可以把伊斯兰教的信仰文化转为中国人熟悉的语言。有些东西我们听起来比较生,但是中国穆斯林已经把这些东西用传统的儒道佛的方式、用中国人听起来非常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述出来了。明清时期中国伊斯兰教的“以儒诠经”就是用儒家乃至佛道的东西表达、诠释伊斯兰教核心的思想、理念和信仰。举例来说,你去清真寺,看到清真寺挂着很多楹联,有很多精彩的对子,你猛一看觉得这是佛道的东西,实际上是伊斯兰教的东西,在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述这个东西。所以我说中国人接触伊斯兰文明是有优势的。这是第一个。同时,还要有综合的、包容的视角。刚才讲到,怎么认识和理解伊斯兰教,有主位视角和客位视角之分。但是我们觉得还是两只眼看世界,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把这两个东西综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可能更精准、更符合、更尽可能的贴近事实。

第二个问题,刚才陈老师讲到了,在伊斯兰或者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前,东边是拜占庭帝国,西边是伊朗萨珊帝国,都非常鼎盛,两大帝国军队、动员能力、财政能力、官僚体系非常强大,而中间的阿拉伯半岛是一个不毛之地,是什么状况呢?大片沙漠,顶多有些零星的绿洲和游牧部落。想像一下,你站在当时的拜占庭奢华的宫廷里,俯瞰阿拉伯世界,那就是荒芜一片,没有人烟,只有一些像蝼蚁般的人在艰难地生存着,这些人的存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就在这个地方,爆出来这么一个东西,一个强大的穆斯林社团,东征西讨,把他们打的不亦乐乎,建立了这么大的帝国。原因在哪?是什么导致的?刚才讲主位和客位的视角。一个常见解释是穆斯林强调武力,好斗,通过战争,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拿宝剑向外扩张。其实对这个说法有很多辩驳,大家稍微查一查就知道,这是早期东方学者的描述,这种描述实际上即使在客观上都是不准确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穆罕默德时期《古兰经》还没有成文,都是记录在树叶、布匹、石头上,怎么拿?古代的东西和现在的是不一样的。是不是武力呢?大家自己探讨,这种说法是很多的。另外给大家另一个思考方向,可能在伊斯兰教内部有某些东西在吸引大家,在鼓动大家。什么东西?我个人认为是平等团结的理念,信仰的观念,可能是这些东西。刚才陈老师讲了血亲复仇、氏族观念,你是这个氏族,我是那个氏族的,比较抱团。你现在看整个伊斯兰世界,家族、血缘关系依旧存在,表面上看是现代政治,但是基本的社会结构还是这些玩意儿。在当时出现了什么状况呢?伊斯兰教的兴起打破了血缘、氏族、国家、种族、肤色的界限,黑人加入伊斯兰教,没有问题。大家知道伊斯兰教里面有宣礼塔,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一位宣礼员就是黑人,名叫比俩勒。肤色没有问题,它是平等概念,穆斯林全是平等的,去清真寺做礼拜,要排班,一排一排,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站满,是非常平等的,不分国王或者权贵。当然理论是这样的,但是到后期发展会有一些变形,比如你去土耳其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去看,现在是博物馆,奥斯曼帝国时期改成了清真寺,你会发现大殿中间有一个两层的小礼拜台,是专门给苏丹做礼拜用的。为什么?按道理苏丹应该跟大家一起,大家都是平等的兄弟,主要是实际的考虑,因为那个礼拜台除了苏丹自己礼拜,还有周围的护卫,保护他的安全,这是后来变化。但从理想的或者伊斯兰教本意来讲,还强调穆斯林人与人的平等和团结。易中天教授解读伊斯兰文明,他有这样一个解释,说伊斯兰教是信仰先行,而且信仰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什么都管。我认为可能更多是通过信仰的力量打破了血亲氏族的局限,形成人人平等的团体,就是陈老师讲的乌玛。国内早期翻译成“穆斯林公社”,现在更多用另外一个词“穆斯林共同体”。实际上早期乌玛不仅包括穆斯林,实际上应该是一个“信仰共同体”,这个信仰是对真主的信仰。但是后来在伊斯兰教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张力是存在的,即便在万众一心的时候,向外最鼎盛扩张的时候,应该说那个时候万众一心的力量是最强的,大家都一股劲。但在那时候共同体里面就是有张力的,有迁士派,有辅士派。这个张力能不能通过信仰力量压住、弥合、超越呢?伊斯兰教是要求这样做,而且在一定时期做到了,但是再后来慢慢这个张力就出现了。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世界、阿拉伯世界不团结,他们自己也检讨,衰败最大原因在于不团结。所以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心愿,他解读近代伊斯兰文明为什么衰落了?觉得还是我们不团结,我们没有万众一心,所以我们要回到早期的状态去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家万众一心的穆斯林社团,所以你可以见到泛伊斯兰主义是有一些历史和现实根源的。现在我们把它当做消极的东西批,是对的。但这种思潮有它的社会基础、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但是它要在现实中实现则是比较难的,会带来很多负面问题。至少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面,要做到超越现代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打破既定秩序,现在看是很成问题的。

第三个问题,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的关系。这个问题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伊斯兰世界很早就经历了一场现代主义运动,为什么呢?他们比我们更早遇到西方。我们从十九世纪开始,他们从十八世纪开始,他们首先面临的就是西方,所以跟我们境遇是一样的,纷纷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遭遇千年未有大变局,而且他们的应对策略跟我们差不多,开始是技术上的调整,修铁路、办印刷厂军工厂、拉电线、建电报局,等等,弄这些东西,后来慢慢的改良主义运动成型以后,就有一些思潮、思想家出来主张现代主义,换句话说,用中国熟悉术语讲,就是向西方学习。但是再后来一些遭遇里,特别是中东战争的刺激,促使伊斯兰世界的一些人认为现在走这条道路,走世俗化的、西化的、改良的、民族主义、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因为这个过程中,虽然我改了这么多,还是被西方人、犹太人欺负的一塌糊涂,我做了这么多努力,但是没有很好效果。比如,现在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图片,伊朗 70 年代伊斯兰革命之前,有妇女穿着泳衣在海边背靠汽车的照片,相当西化和世俗化。但是现在在伊朗是看不到的。伊朗妇女现在很多是穿黑袍的,当然也不完全那么严格。即便女性穿黑袍地位不见得就低。我们去伊朗开学术会议,一些伊朗女性会议代表都穿黑袍,但都是博士、教授,说明妇女的社会参与度很高,并不是穿黑袍就没有地位。而且伊朗女性地位真挺高的,说句玩笑,伊朗男人都怕老婆。因为根据伊斯兰教法规定,有一个礼金制度,目的是为了维护妇女权益。你看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其中有一段主人公老婆对丈夫讲咱们两个分手吧,丈夫说你要是现在就想要礼金,我现在就给你。他家是比较有钱的,知识分子精英家庭。表明在伊朗社会,婚姻中存在一个给女方的礼金问题。说明什么呢?就是伊朗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一般认为的不一样,而是确实挺高的。波斯美女真是美女,所以男的怕老婆(笑声),再一个就是有制度保障。我在伊朗看到一个男性,问他你多大了? 30 了。结婚了吗?没有。为什么不结婚?结不起,房子、婚礼要一大笔钱,而且按照伊斯兰教法规定还要给女方礼金,这个礼金是专门给女方的。现在伊朗货币里亚尔贬值很厉害,就折算为金子。现在怎么办呢?因为还要结婚,年轻人哪有那么多积累,买个房子就不错了,礼金怎么办呢?通过什么方式?按揭。中国男人是被银行按到地上揭皮,伊朗男人是被老婆按到地上揭皮。如果两个人在一块过日子没有问题,每个月象征性给一点,最后给不给无所谓了,反正一起过日子。但是一旦婚姻出问题,那就要给人家,不给就去法院告你,拿不出去就坐牢。所以有人说,娶四个老婆多幸福?实际上不幸福,有的现实生活中一个老婆都不见得娶得起。所以伊朗女性的地位和一般想象的不完全一样。

回到主题,不讲伊朗男人悲惨命运了,伊斯兰世界何去何从呢?伊斯兰世界也在操心,我们中国人也在操心,说你将来怎么办?你现在不就是有点石油吗?油卖完了你们吃什么?他们其实也是有招的,有具体办法,发展贸易、商业,比如迪拜现在发展就不错。沙特也不是坐以待毙的,其中一个办法,借现在有丰富的资源,送子弟到世界各地去留学,是结交自己的网络发展商业脉络。回过头来,我们看到早期伊斯兰世界那么辉煌,现在没落了,不但没落,而且没有希望了,穆斯林就问,我们到底错在哪里?我们向西方学了这么多,但是还是不行,适应不了现代社会。西方世界就说一些穆斯林为什么搞恐怖主义这些东西?就是因为他们有怨恨,就是我们好不了,你们也都好不了,就是有这种心态。这种解读对不对呢?我们客观地看,大量人口特别是大量失业青年,这个问题在埃及很突出。埃及闹事,和青年人口比例很高也有关系,他无所事事,失业的话怎么办呢?最后走向街头。还有更要命的是,它没有完整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中国改革开放能成功所依赖的是我们有这么一套东西。现在西方人有一种说法,说茉莉花革命之所以发生,怪谁?怪中国。错在哪里?错在中国身上。因为你们有一套现代化工业体系,小到尿布,大到机床全包了,别人一点活的空间都没有了,在国际贸易里面没有地位了。所以,如果从我们理性认识的角度看,确实该替他们担忧,他们自己也该着急。但是换个角度看,他们自己好象不着急,他真不着急。为什么呢?我们来解释他的心态,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来分析——“伊斯兰世界为什么落后于时代?”。最近在微信上看到一个解释比较有代表性,说所谓的穆斯林世界衰落、伊斯兰世界衰落,其实是一个伪问题。谁说我们衰落了,我们压根儿没有衰落,衰落不衰落要看你们用什么标准衡量,你用不同标准衡量,得出的结论当然不一样。用这个标准衡量是衰落的,但是如果用另外一个标准衡量,可能是相当先进的,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说这话的人是中东一个伊斯兰宗教学者。他这样解释,如果用现在的消费主义、生产主义解释,我们的确不如西方。但是我们好处在于,我们没有受到它那种消费主义、现代文化的影响,我们成功保存了家庭、社区的完整性和传统价值观,我们社会根本没有衰落,衰落的恰恰是西方。听到这话,有些人讲完全没有想到还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还有人说,这是煮熟的鸭子嘴硬。到底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这个解释有没有根据呢?举一个数字给大家参考,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美国皮尤中心专门做统计,特别是宗教人群的数据统计。据它统计,近年全世界穆斯林人口一直都在增长, 2009 年数字达到一个高峰,高到什么程度?大概是占当时世界人口 23.4% ,接近四分之一, 15.7 亿。换句话说,它的人口增长率,而且年轻人的比例是远远超过西方的,跟欧美一些国家那种人口增长往下走、人口老龄化成鲜明对比。根据最新数据,现在又出新东西了,皮尤中心的网站有一段时间不能上,上成功之后发现有这么一个数字,最近一两年出来的,他说全球穆斯林人数还在增长,到 2050 年穆斯林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群体,将超过基督教。以前是基督教信徒人数最多,就是广义的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在内,现在伊斯兰教超过他们。伊斯兰教在维护传统社会、家庭、传统价值观上有没有起到作用?结合数据看,多少还是起到作用了。就像我的一个穆斯林朋友讲,说穆斯林有他的长处,早上一睁眼就操心这一大家人的吃喝,就要为这个奔去。这跟西方的人生价值不一样,西方人更强调个人发展、个人自由,我还没玩儿够呢,你能让我去生孩子、养孩子?而穆斯林这边,有的 20 多岁, 30 多岁就有好几个孩子了,你怎么比?!西方有人讲“绿祸”,穆斯林人口确实是在不断增长的,背后就是这种传统价值观在支持。当然,不能说他是故意的,而是他在维护自己的家庭和传统价值观上具有优势。所以,将来谁胜谁负真是未知数,这边人口在增长,那边人口在衰落。你说穆斯林在衰落,看什么标准来讲,人口增长未来还会带来一些变化。比如,现在看到的一些社会的不安定,如青年人口比例高和失业率高,换个角度看,有没有提供人口红利可能性呢?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果一定程度是享受到了人口红利。第二个问题,伊斯兰文明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转机,别过现在这个劲呢?我们分析,这么多年轻人,而且年轻人比例这么大,如果大家打乱仗,最后可能出来几个领袖人物。伊斯兰教有一个传统观念,世界末日来临之前马赫迪即救世主会降临,来重振伊斯兰教。我们会不会遇到出现一个类似那样的人物来复兴伊斯兰文明的时代呢,这里就有一个问号。

第四个问题,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刚才陈老师提到怛逻斯之战。怎么评价这个东西呢,有两个不同角度。一方面陈老师刚才讲到,这个事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伤疤,我们失利了,他们很自豪。或者,从文明或者宗教角度讲,也有人说,这个事件实际上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实际是把现在中亚的一些地方归了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势力成功传到中国家门口。从积极角度讲,这一仗还该打,不打的话,伊斯兰教早就到新疆了,正因为有这一仗,才把伊斯兰教的扩张延缓到 16 世纪,新疆这个地方是大约 10 世纪传入伊斯兰教,到 16 世纪才定下来。其实,唐宋时期两大文明交往的主线还是和平的,大量穆斯林人口是从海路而来,主要是商人、使节,主流是和平。另外一个角度是什么呢?其实打一战也没有什么。两大帝国,大家打一仗,划分地盘。刚才我们讲的是相争的一面,有没有相合一面呢?还是有这一面的。实际上通过这场战役,它们是在划分势力范围,划分什么势力范围呢?丝绸之路这个古商道,多占点就多收点钱,少占点就少收点钱。现在看香港黑道片,有这样的情节,两大黑帮打一架,划分地盘,你多收点,我少收点(笑声)。这个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一谈到怛逻斯战役,不能只看到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有碰撞的一面。它们之间不仅有相争的一面,还有相合的一面,相互合作,丝绸之路你管这段,我管这段,你生产的东西运到我这里,我收税,共同致富。这就和现在讲的“一带一路”联系起来了。同样在中亚,过去是通过相争的方式两大帝国打一架划分地盘,现在则是通过合作的方式,通过欧亚大陆把中国的产品运出去,更多是相利一面。甚至有人认为,阿拉伯世界的衰败跟中国内部发生战乱有关系,因为没有办法正常生产产品,商路贸易就不行了,税收减少了,给阿拉伯世界带来沉重打击。实际上,中阿贸易、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交往源远流长。比如,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它财政的钱哪来的?当时朝廷专门设立一个部门叫“市舶司”,负责招商引资,管海外贸易。有人估算,它的收入占了政府收入的七分之一,这个比例是很惊人的。

第五个是理性与天启的关系。陈老师刚才讲到“百年翻译运动”。谈到理性,大家往往觉得伊斯兰教只讲神性,不讲人性,只讲启示,否定理性。实际上不是这样。早期伊斯兰教有一个派别叫穆尔泰齐勒派,特别强调理性主义,而且强调的非常之盛,把理性置于信仰之上。伊斯兰教后期之所以有这么一个反复,和这段早期经历是有关系的。我个人认为,在绝大部分时期,伊斯兰文明其实是在理性和天启之间寻求调和,而且是在张力之中寻求发展,一千多年来就是这样过来的。到今天,理性到底在伊斯兰世界占什么地位?刚才讲了,伊斯兰世界似乎不着急,它经历那么多的理性化运动、现代化运动之后,在中东战争中还是失利了,败多胜少。它也在寻找原因,这里面出现一种声音认为,还是要回归信仰,战争失败原因是真主在惩罚我们,我们要回归信仰,回归社会,保守我们的传统价值,这才是我们出路。我个人认为,理性因素还是要加进去,理由是比较充分的。有人讲“百年翻译运动”过程中其实阿拉伯人没干什么,没多少贡献,只是把古希腊罗马的典籍翻译过来了,也就起个二道贩子的作用。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兰文明还是有贡献、有创新的。可以这样看,人类文明的火炬薪火相传,从希腊传到阿拉伯,再传到西方文艺复兴,一直到今天,伊斯兰世界有没有理由接纳这个东西呢?是有理由的。而且没必要看成是外来的东西、西方的东西,这是你祖先留下的遗产,理应接受。第二,怎么调节理性和信仰的关系?我个人提出这样的概念,就是“合理的理性”或叫“温和的理性”。理性本身也需要合理,也要符合理性,不要走到极端。理性的力量在于不断批判、不断质疑,但走到后现代之后似乎只有批判没有建设。我们认为,理性还是应该有一个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合理,目的不是简单的维护信仰,而是为了传统,为了保存价值和社会。

我就通过这五个问题对陈浩武教授的精彩发言做一个点评,谢谢大家!

张曙光:

两位给我们讲了关于伊斯兰文明的来龙去脉和一些与现实的关系。我们时间也到了,下面大家不再评论了,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做一些简单的回应。

盛洪:

感谢陈浩武教授刚才非常精彩的以很短时间向我们介绍的伊斯兰文明,也感谢李林教授对天则所邀请陈浩武做出的肯定。我们邀请陈浩武教授讲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对世界各大文明有一个比较平衡的看法。实际上天则所对伊斯兰文明关注是很早的,我们 2004 年做一个项目是以喀什为中心的中亚、西亚、南亚经济发展战略,就涉及到这个问题。刚才陈浩武教授也讲到一路一带,往西走就是伊斯兰文明,当时我们请了冯今源教授,也是社科院宗教所的,讲过一次。在 2004 年讲了一次。所以我们其实很早就关注这样的问题。

确实我们有一个担忧,就是刚才李林教授讲的这一点,就是中国人或者中国知识分子现在对伊斯兰世界的理解是经过基督教世界的主流宣传媒体获得的,而这个主流宣传媒体缺乏一个中立性,是因为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是有千年的世仇,所以这个时候就有问题。我个人的经验就是在美国的时候,偶然在听电视,突然讲到一句非常诬蔑性的,对伊斯兰教非常诬蔑性的话,我当时以为是电视里开玩笑的话,但是我后来发现这是非常正式的话。我觉得这种语言在西方世界是非常多的,它潜移默化影响人们对伊斯兰世界正确理解。所以这一点陈浩武教授给我们上这一课是非常重要的。

我再稍微强调一点。第一点,有两种对世界未来的看法,一种就是最后这个世界归一于一种宗教,我觉得这肯定是不对的,而且也不能实现。第二种思路,就是世界各大文明、各大宗教互相交流,互相交融,互相学习,最后整合成一个新的世界文明,这个世界文明包含各个宗教,这个特别可行。如果从这个思路出发的话,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其他宗教,而不是拒绝了解。所以对伊斯兰文明的了解非常重要。第二点很重要的就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过程来讲,伊斯兰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是把这个环节去掉的话,就没法理解这个世界发展的脉络。

我再补充一点什么呢?就是大家以为今天的西方人是古希腊和罗马人的传人,其实你想想,如果出现文艺复兴的话,是因为中间出现了文化断层,这个断层怎么来的?我最近一直在强调这点。其实今天西方人不是希腊人的后代,也不是罗马人的后代,是谁的后代呢?是蛮族人后代,是高炉人、是日耳曼人。就好象我们坐在这说我们是大汉朝的后人,其实假如当时发生的事件就是匈奴把汉朝灭了,我们说我们是大汉朝后代一样。所以西罗马帝国被灭以后,罗马和希腊文明被毁灭掉了,蛮族人不在乎这些东西,阿拉伯人在乎。陈教授刚才讲是十字军东征,我过去听到消息是西方人到阿拉伯世界购买这些著作,不管是什么情况,将近七八百年以后才发现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是如此之好,这时候幸亏阿拉伯文有这些对文献的保存和翻译。再有一点,西方人所面对的,所谓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实际上是经过了伊斯兰教的加工,包括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其实很多时候包含了阿拉伯这些学者自己的意见。有人有质疑,就是说亚里士多德现在翻译成中文都是 100 多万字,当时亚里士多德那个时代都没有纸,只有纸草,那个东西非常贵,根本买不起。那么多文字都是哪来的呢?是伊斯兰学者加进去的。

还有一点就是在 11 12 世纪以后形成伊斯兰教对基督教的挑战,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个挑战是伊斯兰教不仅有所谓的古兰经,还有古希腊文明的助推,刚才陈教授讲了,他翻译大量古希腊文献,支撑伊斯兰教的主张,所以才有阿奎那对伊斯兰教的反击,这个反击就是他也要去读亚里士多德。因为他面对的是伊斯兰教用亚里士多德向基督教挑战。所以才有阿奎那这些重要学者,他吸收大量亚里士多德的东西来捍卫基督教,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还有一点可以强调的,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之间的非常激烈的冲突,非常深的互相的仇恨,但是这个是我们在 20 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看到的东西。但是如果回到一千多年以前,往现代数,真正对犹太教进行残酷迫害的是基督教,实际上是犹太教在欧洲不得安宁,经常会出现排犹事件,出现排犹运动,希特勒不是突然跳出来的魔鬼,他是继承了基督教的传统。同时伊斯兰教对犹太人是宽容的,所以这是很有意思的历史的倒转。所以我们不能光看今天,从历史上来讲,我们要看看伊斯兰教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再想强调一点,就是中国跟伊斯兰教的关系,我非常同意李林教授的说法,其实打一仗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从战略上来讲,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教基本不是仇敌。这个可以从我们在唐以后有大量穆斯林进入到中国和平经商看到,而大家知道我们在各个城市都能看到回民区,回民区就是他们经商过来的,而且他们在中国娶妻生子,他们后代和汉人面貌都是一样的,在长达 1000 多年历史中没有什么重大事件,我不能说没有冲突,但是没有重大的像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样以宗教为单位的冲突。反过来也说明中华文明这样一种特质,她的非一神教、非人格神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有一种相当宽容的宗教态度,也就是她对其他宗教有很强的包容性。这个实际上也为韦伯所肯定,就是实际上比新教宽容很多。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讲,中华文明根本不应该跟伊斯兰教有什么样的战略性冲突,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战术性冲突,这是没有问题的,或者有利益冲突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确实没有像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教世界这么冲突,所以中国在战略考虑上不能跟着基督教世界走,它说伊斯兰世界怎么可怕,你也跟着说,你就错了,你本来跟他不是敌人,你为什么跟着他的敌人去做他的敌人呢。所以我觉得从这点来讲,我们还要回到中国过去,我们当初在研究喀什战略的时候就想这个问题,古代中国对外来宗教采取什么政策?我觉得这样的智慧,政治智慧和文化智慧我们要学会,这使得中华文明,使得汉人跟伊斯兰教,跟穆斯林和平相处一千多年,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把他当敌人呢?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失误。

嘉宾:

简单回应一下陈教授和李教授的话题,既然谈到宗教,前天美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处请我去讲东北经济问题,我在最后阶段专门谈了宗教问题,和咱们今天这个话题是非常切合的。说是谈东北经济问题,东北经济问题是冯兴元教授我们单独私下里给我的一个作业,我在准备过程中还没有来得及向冯兴元教授汇报,就被美国事关劫了一道。跟他们谈中美经济用了半个小时,剩下一个半小时完全超过这个范围。就是他们关心的问题非常广。最后半个小时我也是专门谈的宗教问题,我提了一个让他们非常吃惊的话题。我是这么跟他谈的,我说你们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现在面临着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这个现实就是你们以基督教为核心的国家,现在面临一个道德滑坡问题,而且更可怕是你们面临这种道德滑坡没有任何还手余地。你们的三权分立好不好?好,这个东西是管用的。可是你们知道不知道它之所以惯用,它的背后内涵是什么?基督教给了你们美国和西方国家道德资源,就像是一艘现代化轮船,他想在海里面航行,他得需要有燃油,没有燃油,这艘船再现代化,在海里面就是一艘死船。同样你们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所以发展强大到现在,是因为基督教给你们构筑了非常丰富的,输送给你们道德资源的这套体系,你们那套东西才好使。你们那套东西之所以好使,也是因为有道德资源在那里。为什么你们这套东西到别的国家不好使,因为那些国家没有具备基督教给你们提供道德资源的系统,没有道德资源的来源,他用什么东西开这艘船呢?我给他们举个例子,我说你们的法官之所以能够秉公执法,在三权分立过程中,你们法官之所以秉公执法,不为权利所诱惑,不为利益蛊惑,靠的是什么?因为你们的法官信一条,我那么做了,上帝会惩罚我。这就是基督教这么长时间为你们构筑的这套道德体系,你们这套东西才好使,可是你们现在面临非常可怕的东西,就是基督教给你们所带来的资源,这套体系现在已经越来越失效了,而你们没有巩固这套体系的办法,你根本一点思想准备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套体系越来越失效,最后你们所谓三权分立这么好的东西变成一个死牌。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他们感到非常震惊,我说对你们非常可怕,可怕到你们一点办法没有。

张曙光:

我们请了王××主任,没有来,他写了两句话,我念一下:很不巧我正在外地调研,不能参加天则的学术活动了,伊斯兰文明讲座十分重要,这些年来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潮扩展蔓延尤甚,危害尤甚,究竟如何认识伊斯兰,尤其是如何去极端化?各国特别是中东国家正在寻找途径,相信这次专家讲座能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伊斯兰教。

我想最后这句话,确实我们对伊斯兰教,一个是过去了解甚少,二是可能也有一些受到外界或者西方中心论的一些思潮的影响,有一些片面的看法。再有就是现实世界里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也对这些事情到底怎么回事,也没有太深入的了解。所以对于伊斯兰世界,确实我们过去看法里边有些片面性,如何正确认识它?我想今天这个会议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了解了伊斯兰教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么长的历史里边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怎么演变的?我想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机会。

所以在最后借这个机会我想对陈浩武教授和李林教授表示感谢,也希望我们今后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也请二位能够再进一步到天则所来参加我们的一些活动。我们对两位和大家表示感谢!

点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