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

2015-08-14 作者: 归宿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美国城市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

IMG_0260
图片来源:Vjeran Pavic/Flickr
图为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发生后,警方封锁现场。 </br>

“8•12”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爆炸事故是典型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对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乃至公众秩序破坏极大。如何妥善应对,对于任何城市的管理者而言都是严峻考验。

美国各主要城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9•11”事件后,为应对严峻的本土反恐安全形势,全美各城市都大力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以防范随时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2013年4月15日,两名“独狼”恐怖分子在波士顿马拉松赛终点处发动恐怖袭击,造成3名无辜平民死亡,100余人受伤。在应对此次袭击的过程中,波士顿的危机管理机制就充分发挥了作用,有效防止了恐怖袭击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在2014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赛恐怖袭击一周年之际,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危机领导力项目(Program on Crisis Leadership)发布研究报告,分析了波士顿应对此次恐怖袭击的成败得失。报告中,研究人员对处置恐怖袭击的指挥官和基层执法人员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并总结出波士顿成功应对恐怖袭击的四点经验。

首先,各项应急准备全面而充分,政府机构的危机响应速度很快。 作为美国东部的重要城市,波士顿每年都要举办很多体育赛事、文化演出、政治集会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一般参与者众多,很容易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波士顿政府针对每类活动的不同特点,制定了详尽、细致的应急方案,明确了政府各个部门职责,让他们知道在危机时刻应该干什么。恐怖袭击发生后,尽管有短暂混乱,但现场指挥机构和政府各个部门迅速恢复运转,避免了人员踩踏、冲撞等次生事故的发生,为妥善转移、安置现场伤员赢得了时间。

其次,应急指挥体系完善,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沟通顺畅。 报告认为,公共危机事件处置是否得力,主要因素在于指挥和协调架构是否合理、顺畅。因为突发事件的发展往往瞬息万变,行政当局需要调集各方面资源全力应对,也经常需要根据事态发展建立新的指挥关系。在此情况下,来自不同层面的政府部门、私人机构能否服从统一指挥,并实现相互协调配合就尤为重要。2002年,美国国会曾授权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建立“国家应急事件管理体系”(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确立了紧急情况下跨部门协调指挥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框架。报告指出,近十年来,该体系在不断的实践演练中逐渐成熟,促进了各个政府部门和私人机构的了解和合作,也为他们在危机情况下迅速开展协调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建立高效灵活的信息通报机制,保持与民众的密切沟通。 恐怖袭击发生后,现场往往一片混乱,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袭击事件后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亲人是否受伤、身在何处?随后关心的就是事件处置的进展如何,到底是谁以及为什么制造袭击。如果政府部门不向民众及时通报情况,在当前网络及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消息甚至谣言就会满天飞,最终伤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和普通民众的信心。报告中提到,在应对马拉松赛恐怖袭击和抓捕恐怖分子的过程中,波士顿市政府一度未能持续发布事件进展消息,就在网上引发了不少猜测和骚动。此外,报告建议政府部门要对媒体的报道和质疑给出主动正面回应,这也是保证公共信息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积极发挥普通民众和社区作用。波士顿民众在遭遇恐怖袭击时的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爆炸现场,他们自发救助伤员,照顾受到袭击惊吓的马拉松运动员,在案件侦破阶段提供大量现场视频、照片及其他资料,为执法部门迅速定位抓捕恐怖分子提供了便利。他们也因此赢得了“坚强波士顿”(Boston Strong)的美誉。报告指出,波士顿人在恐怖袭击中的表现,证明了普通人在危机时刻并不是只能被动等待救援,而是蕴含着极大潜能。大力宣扬这种精神,也有助于增强社区的韧性(resilience),培养社区民众自信和自强的品格。

中国各类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也越来越多。总体而言,较之前几年,中国当前在危机管理管控方面有很大进步。在这次天津港爆炸事件中,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中央联合地方有关部门很快在天津设立指挥部,并由公安部部长坐镇指挥,军队、武警和地方在救援协调配合总体上比较顺畅。许多天津市民自发排队献血,志愿者连夜参与救援,积极传递“正能量”。

但同时,此次爆炸事件的处置应对仍然有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天津本地媒体在事件发生后的反应,以有关部门对媒体讨论的应对。这也是中国各级政府在应对此类事件中的“老毛病”,根子还是出在思想观念上。若想有所改变,恐怕还要下大力气从“灵魂深处”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 Leonard, H.B., Cole, C.M., Howitt, A.M., & Heymann, P.B. (2014). Why Boston strong? Lessons from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hks.harvard.edu/content/download/67366/1242274/version/1/file/WhyWasBostonStrong.pdf. </br>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