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为何如此奇葩?——关于“巴黎连环恐怖袭击”的随想

2015-11-22 原文 #编程随想 的其它文章

伊斯兰教为何如此奇葩?——关于“巴黎连环恐怖袭击”的随想

前几天发生在巴黎的连环恐怖袭击,大伙儿想必都听说了。网上(包括墙内)已经有很多相关的新闻报道,所以俺就不再发《每周转载》了。
伊斯兰国(IS)已经承认自己是主谋。关于这个奇葩的政权,俺在今年初的博文《 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溯源 》中已有提及(写那篇的时候,巴黎刚刚发生过《查理画报》惨案)。
最近十多年来,伊斯兰极端分子已经制造了许多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最有名的当推“911事件”)。很多读者可能会思考——为啥伊斯兰教会冒出这么多恐怖分子,其数量和危害远远高于其它宗教。今天这篇博文,尝试从“伊斯兰教本身”来回答这个问题?


★写在前面的话


俺一直避免在博客上写宗教话题。因为写这类话题,总是免不了要冒犯某些读者(尤其是宗教信徒)。
今天这篇也不例外。 如果你是宗教信徒,本文可能会令你感到不爽;如果你正好是伊斯兰教信徒,本文会令你极度不爽。 因此,你可以不看这篇博文。如果你非要看,并且受到精神伤害,那俺也只能说声“抱歉”,仅此而已。
如果你是伊斯兰极端分子,企图杀俺泄愤,欢迎来找 :) 俺本人是匿名,没那么容易找到 :)
(在前几个月的一篇博文《 “对抗专制、捍卫自由”的 N 种技术力量 》,俺强调了匿名术对于捍卫言论自由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目的


本文想要聊的是:为啥伊斯兰教相比其它一些大型宗教会有如此多如此大的差异(奇葩之处)?为啥伊斯兰教对信徒的控制力如此之强?
俺尝试从历史、政治、心理学、文化等几个角度来分析上述问题的根源。


★名词解释


为了避免引发歧义,先把本文提及的某些词汇,界定一下。

伊斯兰教
本文所说的“伊斯兰教”包含“ 逊尼派 ”、“ 什叶派 ”、“ 伊巴德派 ”。但【不包含】“德鲁兹派(Druze)”、“阿赫迈底亚派(Ahmadiyya)”、“巴比派(Bábism)”。
因为后面这几个教派的教义,已经跟伊斯兰教原本的教义有显著的差异,更像是新的宗教。

基督教
本文所说的“基督教”是“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新教”的总称。

穆罕默德
本文所说的“穆罕默德”指的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运气很好的诞生时机


伊斯兰教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宗教(按信徒人数),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诞生的时机恰到好处(简直可以说是“狗屎运”)。
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聊。

◇宗教背景


首先来看宗教背景。
穆罕默德生卒年月是“公元571年~632年”。这个时间段,基督教已经广为流传(公元380年,基督教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因此,穆罕默德在年轻时期的经商过程中,有足够多的机会接触基督教,了解其教义,从而作为自己创建新宗教的基础。(凭空创造一个宗教总是很难的,而在现成的基础上创建,就容易多了)。至于犹太教——犹太人是经商的好手,穆罕默德在经商的过程中,多半也会接触到犹太人以及犹太教。
另外,穆罕默德有可能还接触过 琐罗亚斯德教 。关于这点,俺不是很确定。因为穆罕默德年轻时期的历史文献很少,很难考证出这点。但是俺觉得有这种可能性——因为琐罗亚斯德教在波斯地区广为流传。

从伊斯兰教的教义可以明显看出——它借鉴了大量的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从渊源上,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基督教都同属于“ 亚伯拉罕宗教 ”)
比如说:伊斯兰教与犹太教都禁止吃猪肉;比如说: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先知,至少包括:“亚当、诺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等人(更详细的清单在“ 这里 ”)。穆罕默德的精明之处在于:他声称之前的先知留下的经典(神的启示),都被篡改了。所以神(真主)选定他作为最后一位先知(封印先知),重新传播神的经典。请注意,穆罕默德反复强调自己是【最后一位】先知。

◇政治背景


早在伊斯兰教诞生前,西罗马帝国已在公元476年解体了,欧洲进入中世纪,整个欧洲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状态;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在公元555年达到版图的极盛时期(如下图)。但即使在东罗马帝国版图最大的时候,也没有覆盖到阿拉伯半岛(在地图右下方,未全部显示)。所以穆罕默德创立阿拉伯帝国初期(羽翼未丰满之时),基本不会受到东罗马帝国的骚扰。
不见图 请翻墙

再来说阿拉伯半岛东边的波斯,当时也有一个大帝国叫“ 萨珊帝国/萨珊王朝 ”(Sassanid)。公元602年~628年,萨珊王朝与东罗马帝国正打得难分难解,根本无暇估计阿拉伯半岛南端的伊斯兰教。628年与东罗马帝国停战之后,萨珊王朝又陷入多年内战,国力严重虚弱。结果,新兴的阿拉伯帝国乘虚而入,637年就攻陷萨珊帝国的都城泰西封(此时距离穆罕默德死亡仅仅5年)。对萨珊的征服使得阿拉伯帝国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泰西封的皇宫中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也获得巨大的人力资源(据公元621年的统计数字,萨珊帝国大约1900万人口)。所以阿拉伯帝国就获得了继续扩张的本钱。

◇地理背景


阿拉伯半岛位于中东,那地方是欧亚非三大洲的接合部。所以在阿拉伯帝国扩张之后,伊斯兰教可以经由陆路传播到三大洲。


★【天生的】“政教合一”


这是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的最关键区别。俺重点来说说。

◇穆罕默德与“政教合一”


大部分宗教的创始人,都【没能】成为统治者。但是穆罕默德是个例外——他在有生之年,创建了 阿拉伯帝国 。由于这个缘故,穆罕默德可以在他有生之年创造一个“政教合一的帝国”。
如果你对比其它宗教,就会发现这是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的重大差异。
作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搞了政教合一之后,显然会在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下面,咱们再拿其它宗教作为对比。

◇教义的强制性很大


每个主流宗教都有自己的一些清规戒律(比如“佛教、基督教、犹太教”都有)。除了伊斯兰教,其它主流宗教的这些清规戒律,仅仅是“道德”层面,而不是“法律”层面。因为是道德层面,所以不具有强制约束力。比如说天朝的佛教徒禁止“酒色”,如果某个信徒真犯了戒律,顶多被批评或者逐出宗教团体。
但“伊斯兰教的教法”,就高级多了。这玩意儿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约束,而是“法律层面”的约束。信徒如果违背了“教法”,后果很严重——可能连小命都不保(待会儿还要聊这点)。

◇教义的覆盖面很广


其它宗教的创始人,因为不是政治领袖,他们定下的很多规矩,大都局限于“世界观、价值观、生活准则”等;而穆罕默德因为当上了政治领袖,于是制定出很多政治层面的规矩,比如军事圣战(剑之圣战);比如齐米(Dhimmi)和吉兹亚税(Jizya)。

◇教义的传播速度很快


不论是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还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创建宗教初期,都【没能】实现宗教的快速和大范围传播。
而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在他生前就已经快速扩张;在他死后,依然快速扩张。每征服一块地盘,就强行推广“伊斯兰教的教法”。所以,伊斯兰教的教义,得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开。
以下是阿拉伯帝国在不同年代的版图扩张。

不见图 请翻墙
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公元632年)

不见图 请翻墙
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公元654年)

不见图 请翻墙
伍麦叶王朝(唐朝称“白衣大食”)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公元750年)。请注意:此时连西班牙都已经被伊斯兰化了。

不见图 请翻墙
阿拔斯王朝(唐朝称“黑衣大食”)时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公元850年)


★更具“完备性”的教义


前面提到穆罕默德年轻时四处经商,至少接触了基督教和犹太教(可能还接触过“ 琐罗亚斯德教 ”)。所以,穆罕默德可以借鉴当时已有宗教的教义,加以完善。当然啦,穆罕默德绝对不会承认这点。他对外宣称:教义都是安拉派天使传授滴。
从这里可以看出,穆罕默德比很多程序员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不要“重复发明轮子”(Reinventing the wheel)
由于上述原因,伊斯兰教的教义,会比基督教、犹太教更加完善。因此,也就更加具有吸引力(说难听点,就是更加具有“忽悠性”)。
举个例子:
基督教号称是“一神教”,但又提及“耶稣也具有神性”。这不就跟“唯一的神”自相矛盾吗?为了自圆其说,后来又搞了一个所谓的“ 三位一体 ”。但是历史上一直有反对声音。而且为了表明“三位一体”,需要花费大量的口水来论证。历史上甚至召开世界性的宗教会议(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讨论“耶稣的神性”这一问题。
而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的时候,就声明自己没有神性,只是普通的人类。这就避开了基督教曾经碰到的难题。


★更具“封闭性”的教义


前面提到了:穆罕默德强调自己是【最后一位】先知(封印先知)。也就是说:根据教义,穆罕默德之后【不再】有其他的先知。因此,穆罕默德规定的教义就是【终极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伊斯兰教具有严重的【封闭性】。要对其进行宗教改革,难度很大。
注:
伊斯兰教承认犹太教和基督教历史上的亚当、亚伯拉罕、诺亚、摩西、耶稣等人也是先知。


★基于“法律(教法)”的控制


伊斯兰教对信徒的控制力,远远大于其它几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 ...)。它是如何做到的捏?俺首先来聊伊斯兰教的“教法”(又称“沙里亚/Sharia”)。
关于伊斯兰教教法,俺在《 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溯源——“《查理画报》惨案”和“尼日利亚大屠杀”随想 》一文中已经介绍过了。考虑到某些读者没有看过那篇,如今再重复唠叨一遍。

◇啥是“教法”?


其实前面的章节已经大致提及了“伊斯兰教法”。通俗地说,“教法”就是伊斯兰教的法律。
它有两个主要来源,分别是:《古兰经》(Quran)和《圣训/圣行》(Hadith)。《古兰经》在伊斯兰教的地位,如同《圣经》在基督教的地位;至于“圣训/圣行”,也就是创始人穆罕穆德本人(被记录下来)的言行。

◇“伊斯兰教法”的延伸——“教法学”(费格赫)


由于《古兰经》和“圣训/圣行”都是老古董(已经上千年的历史),不能与时俱进了。某些新的社会现象,可能无法在《古兰经》和“圣训/圣行”中找到判断依据。咋办捏?
于是就从“教法”中衍生出“教法学”(音译“费格赫”)。“教法学”包括两方面:“释法”和“教令”。
所谓的“释法”,就是穆斯林中的法学家,采用“类比”和“寻求共识”的方式,从“教法”中衍生出相关的判断依据。
所谓的“教令”,就是某个单独的伊斯兰学者/教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布对“教法”的解释。这玩意儿,类似于“普通法”里面的“法律意见书”。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教法学”是因人而异的(每个法学家对“教法”的理解会有差异)。因此,“教法学”必然会形成各种流派。目前主流的教法学流派,逊尼派包括“哈乃斐派/Hanafi、罕百里派/Hanbali、马立基派/Maliki、沙斐仪派/Shafi'i”;而什叶派采用的是“贾法里派/Jafari”。

◇这些清规戒律的层次


上面聊了一大堆清规戒律,大伙儿看完可能有点晕。这些规矩,大致可以理解为从内到外的4个层面(越里面的层次,权威性越高):
1. 《古兰经》
2. 圣训和圣行
3. 释法
4. 教令

◇这些清规戒律的覆盖面


说到“覆盖面”,这是伊斯兰教与其它主流宗教的又一个显著差异。
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教法”和“教法学”),其覆盖面远远超过其它几个主流宗教。不仅包括国家大事(政治、外交),还包括日常生活的琐事——称得上“事无巨细”。
更夸张的是,连某些【不存在的】事物,都有对应的清规戒律。比如说:公元8世纪的时候,哈乃斐教法学派就详细规定了“乘坐飞行器进入麦加应该如何报关”——第一次看到这段,俺脑海里首先冒出来的印象就是“吃饱了撑得”。
另外,伊斯兰教的这些清规戒律,不仅仅是用来规范伊斯兰教的信徒(穆斯林)——在某些伊斯兰国家,连【不信教的人】,也要受到这些清规戒律的约束。

◇“伊斯兰教法”的严厉程度


为了说明“教法”有多牛逼,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穆斯林【不】遵守教法,这种行为被视为“叛教”。(请注意:这一定义受到所有教法学派的一致同意)
根据“教法”,对“成年男性叛教者”,直接处死;对“成年女性叛教”,不同的“沙里亚”派别,惩罚的措施略有差异(有的是“死刑”,有的是“囚禁直到她重新信仰”);对“未成年人叛教”,先囚禁到其成年,然后处罚。
(关于“叛教”的更多介绍,可以参见“ 这里 ”)。

其它主流宗教,都有比较宽松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通俗地说就是:你有“信”的自由,也有“不信”的自由。
但是伊斯兰教就完全不同了:
1. 你如果出生在穆斯林家庭,你天生就是穆斯林(也就是说,天生就丧失了“选择的自由”);
2. 你一旦信了伊斯兰教,就不能退出。穆斯林如果【自愿】放弃信仰,视作“叛教”(受胁迫而放弃,不算)。

◇小结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教法不但覆盖面很广,而且控制力很强。
面对如此严格的教法,伊斯兰的宗教界很难进行【实质性】的宗教改革。


★基于“洗脑术”的控制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会采用某种程度的洗脑措施。而伊斯兰教在这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俺知道上面这句话属于:严重的“政治不正确”,会得罪所有的宗教信徒。下面稍微解释一下)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要求信徒【无条件相信】某些命题/论断(比如相信“神的存在”);同时也要求信徒【永远不怀疑】这些命题/论断。
如何才能做到上述这些捏?这自然就涉及到一些洗脑的措施。关于这方面更多的细节,以后有空的话,再另写一篇。

好,言归正传,下面来介绍伊斯兰教在洗脑方面的手法。顺便提一下:这些手法并不是伊斯兰教独有的。其它宗教也有,只是不像伊斯兰教做得如此极致罢了。

◇基于“语言灌输”的洗脑


这种洗脑手法其实很早就有了。但是一直到纳粹时期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才精辟地给出这种手法的总结。戈培尔说: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被当成真理
这种洗脑手法,如果仅仅让你【被动地】听谎言,效果还不够好;更好的效果是——让你【主动地】把谎言说出来。
比如纳粹德国时期,法律规定“ 纳粹礼 ”是民众【唯一的】行礼方式。行纳粹礼的同时,还必须配音——口中高喊“Heil Hitler!”(翻译成天朝文就是“希特勒万岁”)。
(下图是某个大型集会中,正在行“纳粹礼”的民众)
不见图 请翻墙
再来说咱们天朝奇葩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时期,红卫兵小将们,也是天天高喊“毛主席万岁”。遇到重大集会,更是如此。
(下图是文革时期,毛腊肉接见红卫兵)
不见图 请翻墙

对上述这2个画面,你是否感觉有相通之处?不光是画面,纳粹和文革,都采用了“语言灌输”的洗脑手法,以便让民众发自内心地服从领袖。假设某个人,一开始并不是那么狂热,天天高喊这类“领袖万岁”的口号,时间长了,也会逐渐变得狂热。除非有很强大的内心,否则很难抗拒这种【语言灌输式的洗脑】。

最后,咱们来看伊斯兰教是如何玩这个把戏的。
伊斯兰基本教义中包含“ 五功 ”,指的是5种必要的仪式。
这5种仪式的第1项就是“ 清真言/Shahada ”。也就是诵念一句话。这话译为中文是“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根据教义, 这句话每天都要念
“五功”的第2项是“ 礼拜/Salah ”。伊斯兰教的教义中明确规定:“礼拜”每天要做5次,分别为“晨礼、晌礼、晡礼、昏礼、宵礼”。每次礼拜都要遵循一套严格规定的程序,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诵念赞美真主的话。

(下图是正在礼拜的穆斯林)
不见图 请翻墙

看完俺的介绍,你是否觉得上述这三种行为(纳粹礼、红卫兵口号、伊斯兰礼拜),具有内在的相似之处捏?

◇基于“一致性原则”的洗脑


俺在博客上多次提及一本书,叫做《影响力》( 俺的网盘 提供电子版)。此书分析了多个重要的心理学原则,书中的第3章是“承诺与一致性”。作者在书中总结说: 履行一个承诺所要付出的努力/代价越大,则该承诺对许诺者的影响力也越大
这句话不是很好懂,需要举几个例子说明。《影响力》一书中举了“原始部落成人仪式”和“美国高校兄弟会入会仪式”这2个例子。
很多原始部落对男性成员的成人仪式施加了苛刻的折磨行为。只有经受这类考验,才能通过,成为部落的成年男子。
同样的,很多美国高校的地下组织(比如骷髅会),对入会新成员,会有一个“地狱周”,期间也会采取一些折磨行为(生理上和心理上)。只有通过考验,才能成为该组织的成员。
上述这2个例子具有相同的心理学机制,也就是前面所说的—— 履行一个承诺所要付出的努力/代价越大,则该承诺对许诺者的影响力也越大 。这句话背后的根源就是【一致性原则】。
再来看伊斯兰教关于“斋戒”的规定——这也是伊斯兰教的“五功”之一,属于重要的基本教义。
所谓的“斋戒”,是在伊斯兰历法的每年第9月(斋月/Ramadan)进行。斋月期间,日出之后日落之前,禁止饮食和性行为。

通过上述对比,你或许会感觉到:伊斯兰教的“斋戒”与美国高校兄弟会的“地狱周”,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小结


从本章节的介绍可以看出:伊斯兰教采用的洗脑手法,效果还是很不错滴(俺不得不佩服穆罕默德)。
有了如此好的洗脑手段,你就不难理解:为啥会有如此狂热的伊斯兰教极端分子;为啥伊斯兰教对穆斯林的控制力如此之强。


★基于“功利主义”的控制


前面提到的“洗脑术”,主要是针对理想主义者(通俗地说,就是那些确实很虔诚的人,那些真心相信教义的人)。但是你要明白一点:有些民众【并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很实际很现实的人。针对这类人伊斯兰教有另外一种手法——也就是基于“功利主义”的忽悠。
下面俺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

◇针对“免罪”进行忽悠


以下这段来自于伊斯兰的《圣训》(也就是穆罕默德言行的汇编)
一名叫做阿玛(Amr)的人碰到先知穆罕默德,并说道:
“给我你的右手,让我对你立下忠诚誓约。”
先知伸出他的右手。阿玛则缩回他的手。
先知问:“怎么啦,阿玛?”
阿玛答:“我想要提出一个条件。”
先知问:“你要提出什么条件?”
阿玛答:“请真主宽恕我的罪行。”
先知说:“难道你不知道, 改信伊斯兰教可免除先前所有罪行 吗?”
以上这段就是伊斯兰教针对“皈依/改宗”的忽悠。不得不说,这种忽悠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针对那些具有严重负罪感的人。

◇针对“天堂”进行忽悠


伊斯兰教的另一个忽悠借助于“天堂”。(估计这个手法是直接从基督教里面借鉴的,但是发扬光大了)
《古兰经》第4章74节提及:“谁为主道而战,以致杀身成仁,或杀敌致果,我将赏赐谁重大的报酬。”《古兰经》第3章169节提及:“为主道而阵亡的人,你绝不要认为他们是死的;其实,他们是活着的,他们在真主那里享受给养。”
虽然伊斯兰教的教义谴责“自杀”,但是那些恐怖组织的人弹(自杀性人肉炸弹),在出发之前都被告知:他们的行为属于“殉教/shahid”而不是自杀。因此,这些人弹依然可以到天堂享福。

当然啦,很多宗教都很起劲地渲染天堂如何美妙。所以伊斯兰教对天堂的忽悠,不算很奇葩。奇葩的地方在后面——对【天堂性生活】的忽悠。

◇针对“天堂中的性生活”进行忽悠


针对伊斯兰教的天堂,咱们再来细说一下。
流传比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天堂中有72个处女在等着你。这个说法存在争议。很多伊斯兰学者【不承认】。
但咱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很多相关的资料(《古兰经》和《圣训》)来证明,确实存在这方面的忽悠,只是细节略有不同——教义中提及的是“72个妇女”而不是“72个处女”。

圣训家 Ibn Kathir 对《古兰经》第55章72节的注释(Tafsir)里引用了如下圣训:
听到先知穆罕默德说:“给天堂中的人们的最小奖赏,是一座有8万名奴隶和72位妻子的住所,它的圆顶上镶嵌着珍珠、碧玉和红宝石。它的跨度相当于从 Al-Jabiyyah(编程随想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附近)到 Sana(编程随想注:也门首都萨那)的距离。”
上述这段注释的英文原文如下:
The smallest reward for the people of Heaven is an abode where there are eighty thousand servants and seventy-two houri, over which stands a dome decorated with pearls, aquamarine and ruby, as wide as the distance from al-Jabiyyah to Sana.
阿拉伯语中的“houri”是指“妇女”,不一定是“处女”。但即便只是“妇女”,对很多男性(尤其是未婚男性)而言,已经是莫大的诱惑了。

除了前面提及的这条《圣训》解读,还有其它一些解读(参见“ 这个页面 ”和“ 这个页面 ”)。
在本章节的最后,俺再引述一条更直白的(出自圣训家 Ibn Majah ),男性同学请注意最后一句粗体 :)
The Messenger of God said: "Everyone that God admits into paradise will be married to 72 wives; two of them are houris and seventy of his inheritance of the [female] dwellers of hell. All of them will have libidinous sex organs and he will have an ever-erect penis ."
老实说,当俺头一次接触到上述内容的时候,首先的感觉是:居然会有这样赤果果的忽悠手法,逼格太低了。

另外,伊斯兰教历史上有一个小众的教派叫做“阿萨辛派”,直接在现实生活中采用这种“天堂性生活”的欺骗手法,培养了大批不怕死的刺客。据说金庸的某部小说中提及的“山中老人”,就是以这个教派为原型。详情参见“ 这里 ”。


★伊斯兰世界衰落造成的影响


在本文的最后,聊一下“伊斯兰世界的衰落”。通过相关介绍,你可以了解近代和当代穆斯林深深的挫折感。为啥穆斯林里面诞生了很多极端组织和恐怖主义,与这种【挫折感】关系密切。

◇第1次崛起


关于“第1次崛起”,其实也就是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前面已经聊过,此处不再唠叨。

◇第1次衰落


正当阿拉伯帝国快速扩张,风光无限之际,突然从中亚冒出来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古骑兵,时间是13世纪中叶。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西征,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被杀光)。1260年,蒙古人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从1219年到1260年,波斯的总人口从1200万下降到110万。
这就是伊斯兰的第一次衰落。
下图是蒙古帝国的扩张历史(采用 GIF 动画效果)。从中可以看出:虽然蒙古军没有深入阿拉伯半岛,但基本上扫荡了波斯(现伊朗)、两河流域(现伊拉克)。这些地区都是阿拉伯帝国重要的省份。
不见图 请翻墙

说到蒙古帝国,稍微跑题一下:
经常在网上看到某些天朝网友,对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而津津乐道。其实这种 YY 挺傻逼的。蒙古族和汉族本来就是不同的民族。而且那个时期,蒙古人灭宋杀掉的汉人(比例超过一半,约7000万,参见 维基百科这个词条 ),远远超过抗日战争中日本人杀掉的中国人。实在没有什么好值得津津乐道的。

◇第2次崛起


伊斯兰世界的第二次崛起,是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当初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造成了大量的权力真空(很多原有的国家都被灭掉了)。奥斯曼帝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扩张起来。当它扩张的时候,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已经日薄西山,快不行了(东罗马帝国没有被蒙古灭掉,已经很侥幸了)。所以没过多少年,奥斯曼帝国就把东罗马帝国灭掉了。
后来,奥斯曼帝国又进一步征服巴尔干半岛和匈牙利的一部分,甚至准备吞并奥地利。但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最终止步于维也纳——1683年的 维也纳战役 ,基督教联军打败奥斯曼帝国,维也纳成了奥斯曼帝国在中欧所能到达的最远处。
(更多详情参见维基词条——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奥斯曼帝国大举扩张之后,伊斯兰世界再度牛逼起来。这大致可以算是伊斯兰世界的第2次崛起。

◇第2次衰落


刚才提及了“维也纳战役”。此战之后,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处于守势,地盘逐渐缩小。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中之一是军事技术的原因。之前奥斯曼帝国的骑兵部队很强,是它的王牌;等到16世纪及17世纪,火枪的普及已经让奥斯曼帝国的骑兵不再有优势。
除了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内政方面,奥斯曼帝国也碰到一大堆问题。
前面俺提到,伊斯兰教的教义是很封闭的,很难进行宗教改革。而奥斯曼帝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搞政教合一,不光宗教改革很难搞,“军事改革、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同样也很难搞。所以,当欧洲(尤其是西欧)不断地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奥斯曼帝国却在原地踏步。
说到这里,顺便提及俺去年的一篇博文《 各种一元化思维的谬误——从“星座理论”到“共产主义社会” 》。奉行政教合一的政权和社会,是高度一元化的。因此,这类社会严重缺乏竞争力,也严重缺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只需观察一下生态系统——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越容易适应环境变化,也越不容易崩溃。

下面这张图描述了奥斯曼帝国从1830年到1920年的版图变化(采用 GIF 动画效果),从中可以明显看出其颓势。
不见图 请翻墙

◇为啥第2次衰落的挫败感更强烈?


伊斯兰世界的两次衰落,为啥第二次造成的心理阴影更强烈?下面俺简要分析一下:
第一次衰落,直接原因是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不论是基督教世界还是伊斯兰教世界,都被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双方都认为蒙古人是从地狱里面来的魔鬼。如此一来,至少面子上说得过去(输给魔鬼嘛)。
但是第二次衰落就完全不同了。这一次是伊斯兰世界从显著优势的地位,逐步被基督教世界超越,最后竟然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参见前面那幅动画,看看奥斯曼帝国如何被肢解)。穆斯林不但被赶出了欧洲(比如:西班牙、巴尔干),基督徒甚至进入到了中东地区(比如:黎巴嫩)。另外,新大陆(南美、北美)也完全被基督徒占领。
综上所述,伊斯兰世界在近代和现代的衰弱(第二次衰落),造成的耻辱感和挫折感更为强烈。

◇极端主义思想的根源


在俺的另一篇博文《 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溯源 》中,有一个章节是: 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化——“原教旨主义”、“萨拉菲主义”、“瓦哈比主义” 。关于这3种主义,俺就不细聊了,那篇博文中都有介绍。
这3个主义是逐层递进的关系,并且越来越激进,越来越极端。比如“原教旨主义和萨拉菲主义”,都各自有温和派别和极端派别。但是到了“瓦哈比主义”,几乎找不到温和派别,全都是又激进又极端的。例如臭名昭著的“伊斯兰国、基地组织、塔利班、博科圣地”,就是奉行“瓦哈比主义”的。
这3个层次的演进关系,核心就是——重新恢复穆罕默德时代的行为方式。为啥会有这种想法捏?因为他们【天真地】以为,只要回复到先知时代的行为方式,就可以再现阿拉伯帝国的辉煌。(注:此处说的“行为方式”是广义的,包括:日常生活、宗教、政治、军事、文化 ...)
为啥俺说他们是【天真的】?
因为穆罕默德能够创建阿拉伯帝国并迅速扩张,那是因为他碰到狗屎运(具体的分析,参见本文开头部分)。说得更深入一些,这些企图“复古”的穆斯林,其实犯了一个严重的(心理学方面的)认知谬误——那就是“幸存者偏见”。关于这玩意儿,俺专门写过一篇《 思维的误区:幸存者偏见——顺便推荐巴菲特最著名的演讲 》,此处不再重复罗嗦。


★结尾


本文拖了很多天才发布,一方面是因为涉及的内容多,俺需要花时间找资料。另一方面是因为俺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发这篇博文。
如今既然发了,估计会引发很多口水战。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能处理的博客评论,就尽量处理;来不及处理的,只能说声抱歉 :(
最后再顺便说一句:“匿名术”真是捍卫言论自由的利器 :)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伊斯兰教极端主义溯源——“<查理画报>惨案”和“尼日利亚大屠杀”随想
人类自由的三大死敌——谈谈“共产运动、纳粹主义、政教合一”的共性
各种一元化思维的谬误——从“星座理论”到“共产主义社会”
聊聊洗脑和脑残——分析“脑残的起源”和“脑残的觉醒”
思维的误区:幸存者偏见——顺便推荐巴菲特最著名的演讲
天朝民众的心理分析:圣君情结
“对抗专制、捍卫自由”的 N 种技术力量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创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权。转载必须包含本声明,保持本文完整,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作者 编程随想 和本文原始地址:
https://program-think.blogspot.com/2015/11/Why-Islam-Is-Different-from-Other-Religions.html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