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圣诞节最幸福?听听学术研究怎么说

2015-12-24 作者: 卢凯悦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如何过圣诞节最幸福?听听学术研究怎么说

Hafez al-Assad

对大部分人来说,圣诞节就是大街上飘扬的“Jingle Bell”旋律、炫目灿烂的圣诞树、以及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温馨时刻。然而对于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问题的学者来说,人们在庆祝圣诞节时展现出的家庭观念、送礼习惯、人际沟通、社群活动,都是学术研究的对象。在平安夜之际,政见带你读一读三份关于圣诞节的学术研究。

“买买买”的圣诞节并不快乐

“Merry Christmas”也许是圣诞节期间最普遍的祝福口语了,但圣诞节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温暖究竟从何而来呢?2002年,一群研究者对伊利诺伊州一个县的居民和学生发送问卷调查,试图发现不同的圣诞节经历对人们的幸福感有什么影响。

从参与调查的117人的回答中看,人们在圣诞节期间确实更快乐了,但是对生活的满意度并没有显著增加,而在节日期间感到沮丧的时刻也并没有明显减少。研究者还发现,那些与家人朋友相处更多时间、积极参与带有宗教意义活动的人拥有更幸福的圣诞节。这与常识相符合——但这是为什么呢?

一种解读是家庭与宗教能让人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而这种温情的人际关系给人的心理层面带来强大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宗教性活动能提供一种超越个人范围的、更加崇高的“意义”——这种意义同样使人更加安宁、满足。另一种解释是,由于家庭与宗教是主流圣诞节文化中的核心元素,那些在家庭和宗教上投入时间的人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与社会期望相符合的,并因此而感到快乐。

然而,与社会期望相符的行为总是能带来快乐吗?并非如此。消费和收礼物也是圣诞节的社会规范之一,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花大量时间在消费和收礼物的人的幸福指数反而变低了。原因可能是,如果人们把时间花在采购、包装礼物上,那么能花在陪伴家人、参与教堂活动的时间就相对减少了。另外一点有趣的发现是,消费的具体方式也会影响幸福感——那些进行绿色消费的人,往往在圣诞节期间感到更快乐。

人们为什么排斥“红包”

在中国的春节文化中,长辈给晚辈派发红包早已成为被社会所接受的传统习俗。你有没有想到,在西方国家,派发“红包”也悄然成为送礼方式之一?把金钱直接当做圣诞礼物,会让收礼的人感到开心吗?

几位心理学家曾在1991年发表论文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者让英国某大学的92位本科生详细记录自己在1987年圣诞节期间送出去或者收到的礼物 。学生们的日记显示,他们是否认可金钱作为一种正当的圣诞礼物,一方面取决于送礼者的地位高低,另一方面取决于送礼人和收礼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亲密 。

如果送礼者的社会地位比收礼者高,金钱会被视为可以接受的圣诞礼物——父母可以在圣诞节送子女金钱,反之则不然。另外,如果红包来自和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朋友,收礼人往往觉得不甚开心,因为直接送钱多半意味着送礼人没有花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挑选礼物上——你能想象你最要好的哥们、闺蜜、死党在圣诞节直接给你送钱吗?

为什么金钱在很多时候不是合适的节日礼物?研究者提出了两种解释 。第一,金钱具有某些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属性:它具有确切的价值 、对所有人都一样、和商业行为挂钩,而这些属性和私密、温情的礼物交换过程格格不入。金钱的价值是如此明晰,以至于使人感觉送礼者给这段关系打上了一个价格标签;金钱对所有人都一样,使得礼物显得既不独特也没有心意;金钱的商业性让红包显得更像是某种商品而非礼物。

第二种解释则认为,送红包的过程中体现不出来送礼者应当体现的个人品质:为选礼物而付出的努力、和收礼者之间的密切互动、在礼物中蕴含的纪念意义。传统送礼过程中,“价格”不相同的礼物仍可以被视作拥有相等的“价值”,而金钱会把礼物价值的高低多少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另外,送礼者完全不能控制收礼者如何花掉自己送的钱,因此也就失去了对这份礼物的认同感 。

不打扮屋子,邻居怎么看你?

平安夜之时,如果你看见你的邻居门栏上挂着闪闪发亮的彩灯、窗户上挂着鲜花饰品、屋里播放着欢快的圣诞歌曲,你是否会不经意间给这位邻居的品质打个高分?反之,如果你看见邻居家墙上光秃秃、什么圣诞装饰也没有,你是否会暗自给这位邻居贴上“反社会”的标签?

在一项1989年的研究中,研究者让58位本科生观看一系列家庭外景照片,包括门道特写以及屋子、庭院的全景图。照片中的屋子分为带有圣诞装饰和不带圣诞装饰两组。学生们需要通过这些照片来猜测和这些房子的主人有关的一系列信息。总的来说,学生们认为,那些带有圣诞装饰的屋子的主人与邻居有更融洽的关系。换句话说,给房子做圣诞装饰,确实能让别人觉得屋主更合群。

这三个研究,其实给我们传达了相同的信息:圣诞节的意义,其实是在和亲朋好友交流感情、分享快乐的过程中实现的。和家人共度时光会让人感到幸福,而大肆购物并不会。同样的,礼物的价值在于其中包含的爱与心思,而不是它值多少钱。而装扮屋子的举动,背后其实是房屋主人表现自己和邻居关系友善、乐于融入社区的方式。政见君也希望各位读者和亲朋好友一起度过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圣诞节。

(本文的选材和写作参考了 2015年12月23日NPR的报道

参考文献

  • Kasser, T., & Sheldon, K. M. (2002). What makes for a merry Christmas?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3 (4), 313-329.
  • Burgoyne, C. B., & Routh, D. A. (1991). Constraints on the use of money as a gift at Christmas: the role of status and intimacy.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12 (1), 47-69.
  • Werner, C. M., Peterson-Lewis, S., & Brown, B. B. (1989). Inferences about homeowners’ sociability: Impact of Christmas decorations and other cu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9 (4), 279-296.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