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10位爱书人的私人书单
世界读书日,10位爱书人的私人书单
宿亮 / 政见观察员
1.《第三帝国的兴衰》(威廉·夏伊勒 William L. Shirer)
美国第一位驻外记者在第三帝国第一线留下的宝贵记录,对于那些希望寻找战争与和平点滴细节的人来说,这本书难得精彩。 </br>
2.《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人类星光闪耀时》(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茨威格的文字充满理想。前一本书中,茨威格冷静地反思战争,思索在一个人类繁华盛世中爆发的战争;后一本书中,茨威格狂热地记录人类历史上一个个繁华盛世。一本让人忧伤、一本让人激动,两本同样让人反思。 </br>
3。《权力流散 : 世界经济中的国家与非国家权威》、《国家与市场》、《赌场资本主义》(苏珊·斯特兰奇 Susan Strange)
苏珊·斯特兰奇是国际政治经济学鼻祖,她的著作关注国际政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那些新概念,关乎权力的新行为体。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国际关系研究中提出了新的方法论,引领这一学科进入新的时代。 </br>
张跃然 / 政见观察员
1. 《The Land of Too Much: American Abundance and the Paradox of Poverty》(Monica Prasad)
我最推崇的学术著作,没有之一,这是一本我从头到尾都需要屏住呼吸才能看完的书。它推翻了学界和大众的常识,指出 20 世纪以来的美国远不是什么崇尚自由市场的国家,反而有着强烈的政府干预传统,继而解开了两个谜团:这种政府干预传统从何而来?即便有如此强烈的政府干预,美国的福利体系为什么还是这么弱?清晰深刻的理论建构和细致入微的史料分析结合得不能再好。 </br>
2. 《Capitalizing on Crisis: The Political Origins of the Rise of Finance》(Greta Krippner)
本书是历史经济社会学的典范。为什么在 1970 年代后,金融活动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发显著?本书揭示,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半个世纪前的美国政府将金融改革当做缓解社会矛盾和维护自身合法性的手段,而这些政策改革最终导致了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尤为可贵的是,书中的主要研究是在 2008 年前完成的,当时作者就凭着敏锐的学术嗅觉断言,美国经济的高度金融化迟早出事。 </br>
3. 《Protecting Soldiers and Mothers: The Political Origins of Social Policy in United States》(Theda Skocpol)
斯考契波最为中国社科学术界所熟知的作品无疑是《国家和社会革命》。然而,作为美国福利制度研究的扛鼎之作,Protecting Soldiers and Mothers 在美国学界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国家和社会革命》,其研究本身质量在学界的被认可度更是高于后者。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动荡年代,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得美国政府变成了一个积极建设福利制度的 “有为政府”?在解答这一问题过程中,斯考契波展现出的对复杂历史机制的梳理能力令人发指。 </br>
缪莹 / 政见观察员
1. 《Age of Extremes》(Eric Hobsbawm)
我最推崇的历史学家。相比起之前的三本《Age》系列,这本书争议最大,尤其后半部分,因为作者的个人倾向明显。但,作为一个亲历过大部分书中历史的学者,这本书读来更是令人唏嘘。序言中对历史和当下的批判更是让人感慨万分。 “20th century is a century of historical forgetfulness – if only in 1989 historians had been consulted… chilling echoes of Versailles and its dark aftermaths unravelling over and over again in front of our minds… Historians remember what others forget.”
2. 《A History in Fragments: Europ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Richard Vinen)
这是唯一一本让我看哭了的历史书,作者是我的大学教授,干巴巴的英式幽默,信手拈来的故事和例子,不动声色地说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犹太人的母亲总是希望给孩子们一定的“正常感”。在拖家带口被人拉到集中营的路上,明明知道路的尽头就是终点,却还是会洗了衣服挂在铁丝网上晒干,并告诉孩子“明天去个新的地方”。……1944年奥斯维辛的”家庭营”被解散了,营里的母亲们有机会选择作为“工人”而活下去,然而600人里只有2个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其他的人和她们的孩子一起,都进了毒气室。历史学家往往很难对这些犹太人的选择做出道德上的判断。有些人说Freddy Hirsch是个懦夫,因为他在被要求武装抵抗奥斯维辛的时候选择了服毒自杀。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因为他经常带孩子们做游戏,使得他们可以暂时忘却自己在哪里。”
3. 《East Asia: Great Tradition》(东亚:大传统) (John Fairbank)
超越历史人物事件细节的解读,对抓住中国历史的连贯性有很大帮助。有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中国特征,看书里一本正经地写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邵立 / 政见观察员
1. 《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
本科大一读的时候觉得很牛逼。基本塑(xi)造(nao)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现在觉得虽然没那么牛逼,但想想这是 1996 年在国内出版的,的确很不简单。
2.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杨继绳)
和上面那本可以结合起来读,基本勾勒出当代中国政治的样貌。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
韦伯系列是低年级本科生最佳装逼读物。韦伯的理论广泛影响了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学科。《新教伦理》只是其中一本,其他的文章像《以政治为业》《官僚》等一样是社科学生必读材料。他的 “理想型” 方法论、对因果关系的看法也很难完全理解,现在谁还学他做论文就发不了文章毕不了业。他的现代化理论范式继承者亨廷顿和英格勒哈特等也可以读一下。
曹起曈 / 政见观察员
1.《语言的科学:乔姆斯基(Chomsky)与 John McGilvray 访谈录》
乔姆斯基本人对其语言习得、理解和生成理论的完整阐述,充满了科学洞见和哲学思索,任何喜爱思考的读者都不应该错过。详细的附录也给非语言学专业的受众提供了不错的入门介绍。
2.《词语和规则》(Steven Pinker 斯蒂芬·平克)
作者从我们习以为常的英语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这一细微之处入手,竟简洁清晰地绘制了人脑语言机制的宏大蓝图。本书对科学之美的生动诠释,令我印象深刻。
3.《政治秩序的起源》(Francis Fukuyama 弗朗西斯·福山)
不同于历代政治学者对人性、国家、民主和体制等基本问题哲学思辩式的阐述,本书利用了近年来大量跨学科研究成果,为政治秩序的缘起及其在不同自然和社会条件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基于科学证据的探讨。
马亮 / 政见观察员
1、 《废都》(贾平凹)
这本书在我高中时就被疯狂传阅,缺少正规性教育的男生们无非是为了数一下究竟该书出现了几处方格。但我却通过贾平凹对废都西安的刻画而认识了这座城市,并在高考后选择来这座城市读大学。不是为了寻觅庄之蝶或唐婉儿,但的确被这种高贵而颓废的感觉所吸引和感动。此外,陕西的路遥、陈忠实等作家的小说同样精彩。
2、《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周黎安)
该书是周黎安对其地方政府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对于理解当下中国地方政府的运作及其逻辑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3、《中国一九五七》(尤凤伟)
大学时期同学之间传阅多次的著作,对那段历史的反思让人难以置信。饥饿吃草而 “光合作用”,你相信吗?
尹月 / 政见观察员
1、《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吴毅)
作者对中国乡镇干部-村干部-农民三者动态关系进行了杰出的描摹和分析。这本书可读性极强,比小说还要好看,令人仿如置身现场。更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受一些传统看法束缚,在纪录大小事件时不断进行新鲜的阐发。如农民所经常为人忽视的狡黠强悍及其背后透出的实质上的虚弱无力,村干部办事时的“媚”与“媒”等等,都令人耳目一新。
2、《Problems of Democratic Transition and Consolidation: Southern Europe, South America, and Post-Communist Europe》 (Juan J. Linz & Alfred Stepan)
这本书是民主转型领域的扛鼎之作,直接影响了我的博士论文选题和构造。
3、《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 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张朋园)
该书精心梳理史料,介绍了 20 世纪上半期的四次国会选举,即中国人尝试民主的一些经验。虽然作者并未具体分析民主无法在中国生根发芽的缘由,但读者自可从书中列举的大量实例中归纳一二。本书深具史料价值,而且极为生动,比如作者述至 1913 年举行第一届国会选举,投票情形颇混乱时引用材料:“(湖北省)发票员陈元璧亦犯此弊(指被贿赂),在裤裆及套库内搜获甚多(伪造的选票)。众选民怒其作践选票,污秽字纸,将其裤撕成片片,两股受伤颇重。” 这又是一本 “让人停不下来” 的著作。
马军 / 政见观察员
1.《变化:1990-2002中国实录》 (凌志军)
了解中国何以至此,我们活在一场激动人心的大戏里。
2.《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
了解世界何以如此,上帝终究还是建了巴别塔。
3.《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 (福山)
福山说的其实没错,对其的批评大多集中在标题上。
王韬 / 政见观察员
1.《野火集》(龙应台)
一把火,烧醒了无知的我
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两千年历史,可不是封建二字可以概括
3.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诺斯)
制度为什么重要?
袁幼林 / 政见观察员
1. 《上下五千年》(林汉达)
小学历史入门故事书
2. 《乡土中国》(费孝通)
乡下人笨?乡下人愚?乡下人土?看看这本书
3. 《人类知识原理》 (George Berkeley 柏克莱)
抛开成见,看最 “极端” 的唯心主义:一个没有物质的世界真的不符合常理么?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