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员应对群众抗争有这样“三板斧”

2016-05-03 作者: 邵立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基层官员应对群众抗争有这样“三板斧”

Large Man Looking At Co-Worker With A Magnifying Glass
图片来源:人民网
</img>

2016 年 1 月 15 日,广西省贵港市庆丰收费站被当地 10 名村民用棍棒打砸,造成 4 名工作人员受伤。这次打砸事件已是 1 月以来发生的第三起。

2015 年 6 月 25 日,重庆市儿童医院值班医生因患儿不符合住院指征,未收其住院,遭到患儿家长暴打,办公室被砸。医护人员拉出横幅,要求严惩医闹。

2014 年 4 月 5 日,广东省东莞市裕元鞋厂的员工,因抗议厂方与员工签订无效劳动合同等侵权行为,举行罢工。

……

如果你是一名基层官员。面对这些纠纷,你应该怎么做?

不同类型国家的抗争策略不同

如果你居住在以竞争性选举为特征的民主国家,你可以劝抗争者联系自己支持的政党和政客,或者鼓励他们去游说集团和社会团体以反映问题。

如果你居住在一般的威权国家,你会发现群众的抗争通常依赖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劳工组织和社会组织。这时候,你可以选择打压或者收编(co-optation)这些组织。

如果你是一名中国的基层官员呢?你会发现中国式抗争的最大特点是无领导、无组织。抗争者为了单一、特定的目标聚成一起,要求政府马上解决,很少有广泛意义上的政治权利诉求。与有组织抗争相比,无组织抗争很难对现存政治制度造成实质性威胁,但却会扰乱地方治理。

中国基层政府解决抗争的 “三板斧”

香港浸会大学 Feng Chen 和 Yi Kang 在《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上发表了对广东 AB 市综合治理信访维稳中心(综治中心)的案例研究,总结出中国基层政府解决中国式抗争常用的 “三板斧”:联合制度安排(concerted conflict management)、个案调停机制(mediation)以及社区监视(community surveillance)。

综治中心由当地党委直管,聚合了治理、维稳、信访、公安、司法、检察和法院等多个机构,与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紧密联系。一旦有抗争事件出现,治理和维稳部门将协调所有相关机构。

信访办首先出马,听取抗争者的控诉,司法办公室(Judicial Office)为抗争者提供调停和司法的相关指导。根据案例的不同,相应的职能部门将进行调停。一旦调停失败,综治中心主任将会联合相关部门商讨。

调停机制是处理事件的关键工具。调停机制灵活多变、成本低廉、应用广泛,让官员可以应对复杂的具体状况。调停的中间人可以是人民、行政或司法机构。AB 市建立了“区-镇-村-组”四级人民调停网络。如果调停失败,行政和司法部门将会接管。

最后,社区监视成为预防抗争的政治手段。基层政府设立预警机制,村委会或街道办公室定期向其报告社会状况,维稳结果算入基层政府单位绩效。地方政府还雇佣线人和治安员进行维稳,在 AB 市一个 15 万人口的镇,68 名综治公务员管理着 415 名安全巡逻员、72 名摄像头监视员及 120 名村级防备员(village defenders)。此外,政府对所有居民区进行网格化管理(gird management),广泛安装监视摄像头。政府还为每个社区(行政村)雇佣律师来处理争端,如果律师觉察到争端有升级迹象,他们也被要求向政府报告。

基层维稳增强政府对社会的掌控

作为基层处理抗争政治的制度设置,综治中心有效降低了抗争规模。在广东,2010 年有 34 例上访最终闹到了省政府,但到了 2013 年,没有一例上访闹到省里。

因为综治中心由党委领导,它的出现加强了党在基层治理之中的角色。由于综治中心能调动行政、司法、人事、财政等多项权责,党委增强了对这些资源的掌控。

由党委主导的综合调停机制,也削弱了司法部门的角色。司法办公室原本被视作一个中立角色,但是由于被综治中心收编,村民对它的中立性的信任程度有所降低。同样,法院和法治的角色也被削弱。在纠纷中,法官和律师现在不仅仅要考虑法律问题,还要考虑判决之后的维稳后果。所以,司法的独立性遭到削弱。

研究者总结道,综治中心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权力对草根社会的重新渗透。严密的基层治理网络建设,使当地政府对社会冲突的掌控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也压缩了公民自治组织的发展空间。但居民始终有自我组织、代表、政治参与和政治表达的需求。基层维稳机制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消除大规模抗争政治的发生。最终的解决办法,依然是建立代表和参与的顺畅渠道(representative and participatory channels)。

参考文献

  • Chen, F., & Kang, Y. (2016). Disorganized popular contention and local institutional building in China: A case study in Guangdo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 1-17.

想知道更多基层政府维稳方法,请继续点击政见介绍的李静君 & 张永宏( http://cnpolitics.org/2013/07/bargained-authoritarianism/ )、欧博文 & 邓燕华( http://cnpolitics.org/2013/09/relational-repression/ )的文章。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