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粉丝公众》:迷影、追剧的网民改造着中国社会的模样
免费下载 |《粉丝公众》:迷影、追剧的网民改造着中国社会的模样
2015年10月,政见启动了首次众包翻译计划。我们招募了十位译者,通过众包的方式翻译了一本最新的英文学术著作 《粉丝公众》。现在,按照计划,我们将最终完成的译作通过互联网免费提供给读者 (下载方式见文末)。
关于《粉丝公众》
本书由 张玮玉 著,中文版由政见CNPolitics众包翻译组译制。英文版由Routledge出版。
作者简介
张玮玉,新加坡国立大学传播与新媒体系副教授,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传播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硕士,南京大学新闻学学士。她主要研究公民参与和传播过程,同时也对新媒体心理学颇有兴趣。有关公民商议 (citizen deliberation) 的研究著作发表于顶级传播学期刊如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 Communication Research 以及 Communication Theory 。有关亚洲国家的公民参与的著述见诸于各级全球性(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地区性(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以及全国性(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传播期刊。有关新媒体行为的研究发现为信息科技研究期刊、心理学研究期刊以及教育学研究期刊所认可。
译者名单
廖元辛、王妍、司昕山、张乎安、陈博、胡犀子、陆匡妍、王黎明、于灵歌、卢恬
项目成员
方可成(项目协调)、李大岩(项目助理)、钱争予(设计开发)
《粉丝公众》前言(节选)
在本书中,我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娱乐活动的中国网民。和大众文化学者一样,我很清楚诸如观看在线视频一类的日常活动的重要意义。但我更关心的是,在何种条件下,这种日常网络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社群”会发展演变为具有政治功能的“公众”。在我交谈和研究过的粉丝人群中,他们有的喜爱电影,有的追国外的电视剧和电视真人秀节目,有的则更进一步,对这些外语产品进行翻译和推广,还有的追的是“星”而不是文化产品。近些年来,这些中国的普通粉丝完成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并一点一滴地改造着中国社会的模样。而这类粉丝公众的出现所带来的这些变化究竟是好是坏,则取决于评判者所持的价值体系。
本书的另外一个目的,是通过经验支持的理论来反驳“中国例外论”的观点。很多时候,中国呈现出的是一幅复杂的光怪陆离的图景,人们在这幅图景中能够同时看到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痕迹。作为21世纪的世界工厂,中国正在走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然而,中国又是在一种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即网络社会中,走这条路的。从中国的角度理解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何在这一新的社会结构中,即使全球网络社会为各方所共享,非西方国家也可能会经历与西方不同的社会变化。此外,中国网络社会所经历的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世界其它地区。通过对网络逻辑的深度探讨,中国的实际经验为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概念 (即“粉丝公众”)。这一概念可能会为其它网络社会提供借鉴。
我从1990年代开始上网。我在网上的个人经历,尤其是在网络论坛上与影迷们的交流经历,给本书的写作带来了很大启发。本书中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来自粉丝们的一手材料和长达15年的纵向数据,其中包括他们自己的论述以及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资料。通过对这些行动者自身的跟踪,我试图不仅仅将他们当作移动中的对象进行描述,而是描述他们作为对象是如何移动的。我期待本书能够走进学术界读者的视线,并期待与他们进行交流。同时,我想中国的网络粉丝也能够把本书作为对他们自己的社群、记忆和历史的写照来阅读。此外,希望培养和接触这些粉丝群体的人们可能也会从这本书中受益。
读者可以按章节顺序阅读本书,也可以先读最感兴趣的章节。第一章与第九章是理论部分,介绍粉丝公众的概念,并与现有的公众概念进行对比。我将以三种网络理论对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并通过多种批评范式对其进行批评。如果读者希望通过本书得到理论上的收获,以研究其它案例,那么阅读这两章将最有帮助。如果您阅读本书不为获得严肃的理论知识,而是出于对中国网络粉丝现象的兴趣,那么第二章将为您提供一幅对这一现象的全景写照,而第三章到第八章讲述的五个案例则不会让您觉得无趣。如果您是偏重技术方面的读者,或者对科技在这一领域发挥的作用感兴趣,那么第七章和第八章讲述的网络逻辑可能会吸引您,了解这种网络逻辑会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联网”“物联网”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互联网”。
《粉丝公众》目录
- 前言
- 致谢
- 第一章 公众、粉丝与社交媒体
- 第二章 大众文化与数字科技
- 第三章 后窗看电影:从影迷到从属性公众
- 第四章 十年之后:由从属性公众到常规性公众
- 第五章 网上翻译社群:从消费者到生产使用者
- 第六章 《纸牌屋》:从娱乐到政治
- 第七章 豆瓣网与人人网:作为网络结点的被粉对象
- 第八章 微博公众:作为网络节点的名人
- 第九章 粉丝公众:网络社会中的社会形成
《粉丝公众》免费下载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