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廉洁神话还会继续吗?

2016-07-07 作者: 特约作者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香港的廉洁神话还会继续吗?

cover
</img>

李莉 / 政见特约作者

时常在港剧中出镜的廉政公署,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走在香港的街头,常常会被“香港胜在有你同ICAC”这句广告标语所吸引。ICAC的中文名称为廉政公署,自1974年成立以来,其所代表的透明、公正一直作为香港的核心价值,被民众认同和支持。

廉政公署被普通大众奉为香港创造“廉洁神话”的秘密所在。但如果要客观评价它的效果,就不能被它在艺术作品或媒体宣传中的神话外衣所蒙蔽,而是应当更注重考量公众对它的主观感知及其变化,特别是直接参与的社会政治精英人士对它的信念和评价。

就这个问题,笔者在2013年对香港第四届区议员这一政治精英群体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多为香港第四届区议员(包括当然议员、委任议员和民选议员),涵盖了香港政治光谱中的各派人士。其中泛民主党派的议员占16.3%,亲建制派议员占67.0%,独立人士占16.7%。这一比例接近总体分布,其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香港的政治生态。

调查显示,议员对廉政公署“有效性”的评价高于他们对其“独立性”的评价。年龄较大的建制派议员对廉政公署的评价最高,而年龄较低的泛民主党派议员对其独立性和有效性的评价都最低。

“独立性”和“有效性”两个指标有何意义呢?议员对廉政公署的有效性评价越高,就越不认为香港的腐败状况严重。但是,对廉政公署的独立性评价越高,就越认为当前腐败状况严重。

廉政公署:有效性大于独立性

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独立性”一直是香港廉政公署最具特色和最被人们称道之处。但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区议员对廉政公署“独立性”的评价意外落败于对其“有效性”的评价。

以0-10分衡量,受访议员对独立性的评价在7分左右,而对有效性的评价则都在7分以上。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近年来的一系列高层官员涉及贪腐案件,如前任特首曾荫权事件和前任廉署廉政专员汤显明事件等,使得人们对于政府工作及廉政公署有效性的观感受到很大影响。

访谈数据显示,区议员认为廉政公署这套反腐制度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个别高层官员涉及腐败或利益冲突事件,廉署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可见,受到一些高层官员涉及利益冲突案例的影响,作为政治精英的区议员对于司法象征的廉政公署产生质疑和不满。但他们并非对廉政公署这套制度产生质疑,而是对它所代表的廉洁文化受损有所不满。

统计结果也表明,区议员对于廉政公署的独立性评价越高,对其有效性的评价也更高。当区议员因这些高层官员丑闻事件而对廉政公署的独立性产生质疑和不满时,对于其执法有效性的评价也就会随之降低。

对廉政公署的认识分野

香港议员对廉政公署的主观评价在不同年龄群体和政党群体中差异较为明显,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

越年长的议员对廉政公署的评价越高,年轻的议员的评价最低。受到社会压力最大的青年一代,对权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年长的议员对香港的贪污历史有切身经历,因此对肃贪机构廉政公署的信任度最高,质疑性最少。

不同政党归属的议员对廉政公署的评价也有所不同。泛民主党派议员对廉政公署的有效性和独立性的评价均为最低,而建制派议员在这两方面的评价都是最高的。

香港区议员对于廉政公署的评价在党派分布上呈现出如此明显的差别,与香港的社会矛盾以及政党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香港社会已经高度政治化和分裂化。政党的发展与日益成熟都使得不同政治派系的党员会在不同议题上表达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借助媒体的传播,政治精英的分裂化态势直接表露出来。

具体到廉政公署,近年来涉及高层官员的利益冲突事件较多,舆论争执也大量出现。这些争执的背后,是不同政党团队之间的竞争和较量。因此,不同政党出身的区议员也因此会受其政党立场的影响,而对廉政公署产生不同认识。

政治精英的观念引领

香港政治精英的观念,深刻影响社会民众的态度和观念。尤其当政党纷争使得社会陷入分裂化状态中时,政治精英对于民众观念的引领和影响就会更加明显。

精英主义理论认为,精英的价值观和政策取向对普通民众利益的综合和输入起着决定作用。近年来香港社会弥漫的种种不满情绪,实际上与区议员主观感受较为一致。

研究显示,议员对廉政公署的有效性评价与腐败现状的观感显著负相关。这表明议员认为廉政公署打击腐败越有效,他们感知的腐败严重程度就越低。可见,肃贪机构对于腐败治理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议员视为打击腐败最为重要的制度保障。

但是,议员对廉政公署的独立性评价与腐败观感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如果议员认为廉政公署的执法独立性越高,那么他们就认为腐败更加严重。这是由于如果反腐机构具备独立办案能力,实际表明议员才能够敢于表达真实的腐败观感。

香港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腐败治理的正式制度(廉政公署等)与非正式制度(民众的支持和信任)的相辅相承,而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更需要政治精英发挥观念引领作用。

上述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香港政治精英对于廉政公署的态度。事实上,香港的廉政治理不仅仅涉及廉政公署这个肃贪机构本身,与此同时,它还需要得到与之紧密相关的观念、态度等要素的支持。因为,制度如果不能得到认可和支持,其落实与执行都是非常困难的。

正如一位受访香港议员所言:

“廉政公署的权威是不能被打压的!媒体打压廉政公署,权威的消失就是乱象的开始。廉洁是香港的品牌,它的权威一定要保持。现在权威下降,这是香港人自己搞的。你可以举报,但不能给它带很多假想的帽子。”

因此,重视政治精英的观念、态度等主观感受,引导他们对民众观念的影响,才能间接影响腐败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并维持腐败治理的制度化和持续化。

参考文献

  • Li, L. (2016). Measuring the subjective perceptions of social censure on corruption of district councilors in post-1997 Hong Kong. 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 , 65, 93-112.
  • 李莉(2016)。政治精英眼中的廉政公署——基于香港区议员的调查。公共行政评论,9(3),108-124。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