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海量信息并作出决策?政坛领袖们透露了三条秘籍
如何处理海量信息并作出决策?政坛领袖们透露了三条秘籍
白宫网站每日都会更新总统的行程。7 月 8 日,正在欧洲的奥巴马是这样渡过一天的:美国时间早上三点五十五,会见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五点二十分会见北约秘书长,六点零五分会见各国领事,七点半会见波兰总统……
像奥巴马这样的最高政府决策者,上述般紧凑的日程几乎每天都在重复,这意味着:他们被大量信息 “轰炸” 是常态。这些决策者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而且很可能是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筛选出有用的决策信息?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自然是直接询问决策者:“你到底是怎样想的?” 但困难也恰恰在于:这─这是个极难接触到的人群。如果连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也欠奉,即便研究者推论出各种看似合理的理论假说,也难以找到验证的机会。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最近一篇发表在学术刊物《治理》(Governance)上的研究文章就显得弥足珍贵。
在这则研究中,两位研究者成功接触到比利时的 14 位高层决策者(七名政党领袖和七名政府部长),并和每人进行了不短于一小时的深度访谈。研究者特别强调:由于没有现成的理论分析框架可供参考,因此在进行访谈时没有任何预设。
他们直接向研究对象提问:“什么样的政策信息会引起关注?” “如何决定一项政策信息的重要性?” “每天在多大程度上感到过量信息?”……然后让访问对象自己进行解释。幸运的是,或许是希望展示能力或自信,受访对象颇为乐意分享自己的洞见,访谈的信息量很足。
根据访谈内容,研究者发现,高层决策者的确长期处于信息过量状态,而他们亦确实有一套信息筛选机制进行应对。这套机制由三个部份组成:
第一个部份可以称之为 “程序”。它的作用是对海量信息进行过滤和整理。这个工作一般由决策者的幕僚团队负责,形式也各有不同。一些决策者偏好标准模版,认为这样阅读起来节省时间。另一些则喜欢通过例会了解下属正在进行什么工作。但无论如何,原则只有一个:不直接接触信息,只需找对人来做信息筛选就可以。正如一名政党领袖在受访时表示,他有一位跟随自己多年的资深助理,非常清楚他的需要。因此,想要了解什么问题,第一时间不是去找信息,而是找负责处理信息的人。
第二个部份是 “原则”,即判断信息重要性的标准。如果说信息筛选只是为了使决策者把精力放在有限的信息处理上,那么接下来更重要的工作则是决定信息的轻重缓急。同样的,每名决策者使用的标准都可能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研究者认为政党领袖更看重意识形态,而政府部长由于只需负责特定领域的管治工作,更习惯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来决定信息的重要性。但两类决策者也有共性,比如说他们都更倾向优先处理那些看起来更容易被成功解决的问题。相反,那些不能立竿见影的,则会被暂时搁置。
当然,即便经过了以上两重步骤的筛选,信息的总量可能仍然惊人。因此受访的决策者均承认:只要决策做出,就存在因为忽略信息而犯错的风险,这时候就需要依赖 “自信”。“自信” 不但是信息筛选的最后部份,同时也是一种心理补偿机制。简单来说,就是信任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即便错误了,也要信任自己有迅速纠错的能力。
诚然,这项研究并没有什么理论,两位研究也同意他们的研究只是探索性质,远未达到可以推而广之的阶段。然而,从方法上而言,这项研究倒是很好地展现出定性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优点和独有功能,即:通过对社会现象的细致描述和归纳,为往后更精确的定量研究在建立研究假设时和概念的操作化时,提供必要的实证素材和佐证。
参考文献
- Walgrave, S., & Dejaeghere, Y. (2016). Surviving information overload: How elite politicians select information. Governance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