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谈资|古代奥运都是业余运动员?别骗我了
奥运谈资|古代奥运都是业余运动员?别骗我了
奥运会是 “人类盛典”,追求 “更高、更快、更强”,圣洁的奥林匹克是纯粹的运动盛会。君不见,古希腊没有职业运动员,人们一样对奥林匹克的花环情有独钟!没有报酬,一样热爱竞技,为城邦赢得荣誉……
次奥,觉得我好骗是不?
此 “业余” 非彼 “业余”
参加古代奥运会的真是业余运动员 (Amateur)?学者在上世纪中后期就提出:这是误读。
同样的词语,在不同时代含义不同。提起运动员,今天说的 “业余运动员” 和 “职业运动员” 之间的区别就是拿不拿报酬;但在古希腊就不是这个意思了。业余 (amateur) 是个法语词,词根是拉丁语的 amator,意思是因为热爱而从事某件事。职业 (professional) 也有一个拉丁语词根,叫做 profiteor,意为公开 (publicly)——别看这个词长得像现代英语里的利润 (profit),但两者没什么关系,利润的拉丁语词根是 proficio。
换句话说,古希腊的 “业余” 强调的是对运动的热爱,压根还没说到收不收钱呢。事实上,古希腊运动员是为了奖励而比赛,也可能是拿了报酬比赛,这不就是现代的职业运动员吗?
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得了奖,的确只会给你一个花环戴戴,但运动员回了自己城邦之后马上就会获得巨奖。拿举办地雅典的运动员来说,就在家门口比赛,赢得比赛后马上获得现金奖励,而且城邦真得给发 “免费饭票”,一生吃饭都是公家出钱,金饭碗啊!
要是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标准来看,这些运动员哪里是业余的?想参加 1980 年以前的现代奥运会,不够格!
贵族精英俱乐部
既然不是真的,那这种关于古代奥运会运动员 “业余” 性质的说法是怎么让大家接受的呢?
不少西方学者提出,这种误读跟体育运动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19 世纪初,经济体育蓬勃发展,无论社会阶层和专业,都可以参与经济体育比赛,赢得奖金或取得报酬。然而,这种情况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1860 年代开始,一些所谓的 “业余” 运动俱乐部出现,主要由贵族组成,一开始是拒绝工人阶级加入;1880 年代后,这些俱乐部规定禁止那些以接受报酬或奖励为目的的运动员加入。
这种现象导致在英国兴起了一种名为 “体育业余主义”(Amateurism) 的思潮,在公立学校和大学中颇为流行,提出人们不能为了物质奖励去运动。这种思潮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个精英圈子,所谓的业余主义也就在实际上排除了那些社会阶层较低的人士参与体育竞赛。
“现代奥运之父” 顾拜旦也出自世袭贵族家庭,封号最早可追溯到法王路易十一。他的初衷是改革法国教育体系,像英国那样在法国学校中增加体育锻炼。这一努力未果后,顾拜旦转而推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好需要那些主张 “体育业余主义” 的欧洲贵族朋友支持。1896 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改革,增加了 9 名新委员,全是欧洲大贵族,也是奥委会大肆宣传 “体育业余主义” 的开始。
这种倾向的顶峰出现在 1948 年,当时还是奥委会副主席的布伦戴奇取消美国传奇运动员吉姆 · 索普 1912 年奥运会取得的现代五项、十项全能的金牌,用的理由就是索普此前从事过专业的篮球比赛,因此不具有参赛资格。
从 “英雄” 到 “名人”
如今,奥委会早就松了口,美职篮的大明星们也能参加奥运会。当然,奥委会想请哪个明星来还得看看人家脸色呢。不过,奥委会还是不忘强调那久远且未必真实的 “奥运精神”,也就是那种纯粹的竞技体育精神,每届奥运会都希望整得激动人心。
谁都知道,当代体育早就不是运动一个词能够涵盖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体育明星总是出现在网站的娱乐版上,以及林林总总、与项目有关无关的产品广告中。传统理解运动场上的 “英雄” 在今天都成了 “名人”,体育从一种业余性质、基于社区的休闲变成了覆盖全球的娱乐产业。在这种产业的视角中,观众是消费者,而不是充满热情的体育迷。
这也没什么错。举行比赛要出钱,运动员投身训练有经济压力。因此,媒体和企业的投入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当代商业规律的互惠行为。像奥运会这么大规模的比赛,摆脱 “铜臭味” 也只能是说说而已。那您为什么还要坚持强调古代运动员是 “业余” 之类的鬼话呢?
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产业,要吸引广大受众才能赚到钱、代到言。体育迷们为什么关注奥运会?为什么关注运动员?因为他们是经过刻苦训练的普通人,也是取得超人成绩的英雄和超人,还是因此能够享受奢华美好生活的成功者。这就是产品策划和市场定位嘛。另外,体育比赛之所以能够 “商品化”,还因为存在悬念。加时赛的进球取胜多刺激啊?人们不再崇拜探险家、科学家、军事家,但好在还有运动员体现出这种貌似 “英雄主义” 的元素。这也同样是商业成功的重要元素。
奥委会没有放过这些商业机会。例如,英国奥委会就登出广告:你需要激励人心的演讲吗,来找我们的体育名人吧,他们有的是独特感人的故事可以激励你的受众。
说到这里,你对 “更高、更快、更强” 有了新认识了吧?知道为什么奥委会要强调古代运动员都是 “业余” 的了吧?
参考文献
- Rahman, M., Lockwood, S.(2011),How to ‘use your olympian’: the paradox of athletic authenticity and commercializ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Olympic Games. Sociology , v.45, no.5, pp.815-829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