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谈资|同是大国,为什么印度的奥运奖牌少得可怜?

2016-08-06 作者: 宿亮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奥运谈资|同是大国,为什么印度的奥运奖牌少得可怜?

own_mind_wideweb__470x282,0

每届奥运会都有个奖牌榜。中国人习惯看金牌榜上谁第一、谁第二,每天数目的浮动像“华山论剑”中高手你攻我守、见招拆招一样激动人心。还有一些国家,只有一两个项目或一两名运动员有获奖希望,于是关注的是奖牌总数,看看能够比上一届有所提升。

奖牌数跟国力有直接关系吗?

多少次奥运会,体育主播都会用激动人心的语气告诉观众,中国是一个体育人口大国,代表团为国家赢得了多少奖牌,体现了国力日新月异的增加。疑问就来了,那个大块头的邻居印度人口也多,经济增长也快,怎么每次奥运会都只能带回两三块奖牌呢?

看看数据吧:印度人口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2012 年伦敦奥运会获得 4 块奖牌,2008 年北京奥运会获得 3 块奖牌,2004 年雅典奥运会和 2000 年悉尼奥运会都只获得 1 块奖牌。再往前,印度获奖牌的历史就得追溯到 1980年了。

这说明,决定奖牌的因素远非国家大小和国力强弱那么简单。

那么,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

“神奇” 的广播

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健康。的确,“东亚病夫” 不可能在奥运赛场上取得太好的成绩。国民的健康状况与国家的卫生政策紧密相关,可以用当地人口在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来量化评估。

教育程度也可能发挥作用,可以用入学率来量化评估。城市人口比例及偏远地区与中心城市的联系程度也被纳入考量,以每千公顷土地上的道路长度来量化。

此外,研究者认为,信息获取的程度也可能是影响奥运奖牌数量的因素之一,因为年轻人只有了解奥运会,才有一展身手的志向。对此,研究者用每千人中收听广播的人数来量化。

经过基于多年奥运奖牌榜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研究者发现:广播收听比例与奥运奖牌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联系。一个国家中,千人广播收听人数每增加一个,对奖牌数量的影响相当于人均 GDP 增加 17 美元产生的影响。

回过头来再看实例。牙买加,人口不多,人均 GDP 排在世界各国中位数之下,每届奥运会却都能拿上几块奖牌,经常“露脸”。1992 年的数据显示,牙买加每千人中 430 人能收听广播,当时世界各国的中位数只有 258。牙买加的水平已经接近了希腊和马来西亚。反之,葡萄牙相对富裕,人均 GDP 在 1992 年达到 1.48 万美元,可惜当年一块奥运奖牌也没有。要是单看人口和财富,葡萄牙得分到 9 块奖牌。原因在哪?广播收听率只有 229,不足中位数。

这一结果所说的不是广播有什么超常价值,而是信息传播程度对民众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广播只是一种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能够增加民众对奥运的认知,年轻人更容易被奥运精神感染,更容易唤起那种竞技体育的参与热情。奥运选手不是来自于全国人口,而是来自于能够有效参与到体育项目的人口。在此基础上,才能讨论财富对训练和体育发展的作用。

如果多数国民不知道奥运是个什么鬼,有人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只为领奖台上的热泪盈眶吗?

信息的作用不只是奥运奖牌

只说奥运奖牌数,未免显得功利,还达不到奥委会嘴上说的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的体育精神。但信息在民众中的传播远远不只是影响奥运奖牌数那么简单。回到印度。信息传播程度正对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发挥着影响,不仅仅影响年轻人在竞技场上为奥运奖牌拼搏,更牵扯整整一代年轻人的未来。

研究人员在卡纳塔克邦和拉贾斯坦邦的偏远农村进行调查,问村民在过去十年中,他们所听说的本村人获得最高职务都是什么。在拉贾斯坦,300 多个村民的答案显示,过去十年出了1 个软件工程师、1 个建筑工程师、1 个医生和1 个律师,剩下的答案是村里的学校老师或是参军。经济状况更好一点的卡纳塔克邦乡村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两个邦乡村年轻人的志向都是什么?40% 的年轻人希望成为学校老师、公交车售票员、打字员、军人或警察,也就是身边人在最近 10 年中所能达到的最 “出息” 的岗位。

在印度,乡村发展落后于城市,人才只有到城市中才有合适的发展空间。而乡村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从获取信息。由于缺乏就业指导,年轻人只能靠口耳相传的消息源获得信息。父母受过教育的家庭略好一些,但比例较低。

就好像不了解奥运会,年轻人就不会积极参与相关的体育运动;不知道外界的发展机会,年轻人对生活的期望就只能受身边有限消息源的影响,“努力” 都不知道朝哪里使劲。因此,提升他们的希望,就要增加信息传播的程度,让获取信息变得更简单。

当我们说全世界的运动员 “鏖战里约”,可能在某个世界角落的年轻人根本就没听说过奥运会,从而丧失了展现超人天赋的舞台。所幸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传播相对容易的地方,所幸我们的运动员还能受到鼓舞拿下不少奖牌,但关于奥运奖牌数的思考让人看到信息传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提升生命质量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 Krishna A., Haglund E. (2008), Why Do Some Countries Win More Olympic Medals? Lessons for Social Mobility and Poverty Reductio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43 (28), 143-151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