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剁手党,根治拖延症,诺奖得主的六条秘诀教你自制

2016-08-10 作者: 张友浪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告别剁手党,根治拖延症,诺奖得主的六条秘诀教你自制

明星慈善
</img>

买买买停不下来,吃吃吃毫无节制,懒懒懒健身卡全作废。答应别人的事都好好的,答应自己的目标却难以实现。

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谢林老先生告诉我们,这太正常了。

变来变去啥都做不好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人要提前想办法来约束自己将来的行为?(说人话就是,为什么要给自己定下个什么鬼目标?)

直观的解释是,人的偏好是会不断波动变化的。

如果一个人的偏好在一生中是连续稳定的,自然可以保证行为指向的一致性。比如,我今天决心锻炼身体,明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也决心锻炼身体,后天下雨了我也还是想去锻炼,那么我肯定能保证把锻炼大计实施了。

或者,如果一个人的偏好从 A 变成 B 之后,不会再变回 A,那么他也没必要在偏好为 A 时提前约束未来行为。比如,我今天决心锻炼身体,明天就不想锻炼了,并且今后再也不想锻炼,那我也没必要在今天发誓今后每天都去跑步。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以上两种情况都很少出现。即使一个人在当前和未来长期的偏好是 A,ta 在第二天也有可能将偏好改变为 B,在临时作出不利于 A 的行为后,偏好又变回 A。比如,我今天决心锻炼身体,之后也长期觉得应该去锻炼身体,但是恰恰在明天起床的那一刻觉得还是睡懒觉更重要,之后却又因此而后悔。

——不怕你变,就怕你变来变去啥都做不好啊!

因此,为了避免未来偏好临时改变时所带来的不符合当前偏好的结果,人们经常需要约束自己在未来某些时刻的行为。

自我约束的不可能

那么,为了达到约束自我的目的,一个人可不可以只牢牢记住这个预先的决定,按时去做就行?

答案是一个大写的 “不行”。

因为,相对于实践和其他人之间的约定,自我承诺的可信度往往更低。双方或多方在相互许诺时,往往会在彼此身上附加相应的违约成本。任何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往往也会采取措施让前者承担相应的代价。而当一个人无法完成对别人的约定时,法院或社会舆论等外在约束,还会帮助履行。

与此相反,当自己约束自己时,由于自己可以随时更改约定上的条件,整个承诺的可信度和执行力度都将大大减少。

“自己可以随时更改约定上的条件”——当心中的小恶魔召唤,许多人安(qi)抚(pian)自己的能力都会立刻迸发。换句话说,随着时间和注意力的变化,一个人虽然未必忘记当初的决定,但很有可能轻而易举找到不坚守决定的借口。

虽然谢林老先生充满宽容地理解了凡人 “无法自我约束” 的根本原因,但他仍然残酷地指出:自我承诺缺乏执行力的后果,非常严重,而且屡见不鲜。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人都不缺乏对自己或大或小的承诺;但之所以大部分人仍然屡屡失败,导致在生活中毫无建树,缺的就是实践这些承诺的执行力。

控制自己未来行为的六条秘诀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一次次自己对自己的背弃,我们到底要怎么办呢?

有没有一套规则,可以让人们有效地规范自己将来的行为?或者,什么样的自我约束或激励,可以帮助一个人未来做或不做某件事?

谢林老先生提出了一整套的 “金字塔” 式计划。“金字塔” 顶端是计划目标,健康啦、漂亮啦、良好的社交关系啦、更高的工作效率啦,反正都是大家特别想实现的东西。围绕着这个顶端目标,就可以预先制定约束自身行为的准则。这些准则包括正向的——在约定的时间和场合完成某事情:早睡早起、系安全带、定期运动;也包括逆向的——抑制做某件事的冲动:购物、暴食、发脾气、做白日梦。

归纳起来,有六个具体的办法(老师开始划重点了,请同学们拿出荧光笔):

第一,当我们的目标是节制某种欲望时,最常见、有效的准则是直接杜绝自己做某件事的任何可能,也就是粗暴地将寻找借口的上限设置为 0。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复杂的、稍通人情的准则似乎更合理,但规则一复杂,人就很难分辨出自己是不是即将违反它们。与此相较,简单、直接的计划更易操作,从长远来看更有助于实现预定目标。

例如,你在减肥,而面前出现了一盒巧克力。复杂的规则是:吃一颗巧克力没多少热量,所以今天可以吃一颗哦。但是,尝试本身会进一步刺激你的欲望,只要吃一颗,你会更容易地将之前的计划抛诸脑后。你最好,还是放下盒子转身就走。

类似地,如果你的健身计划是每周去三到四次健身房,那你很容易每天为自己找借口不去。但如果规则是 “必须每天都去”,就可以大大减少各种各样的 “例外情况”。

第二,与节欲相反,当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完成某件 “大事” 时,那么最好制定多个子目标,然后分阶段实施。

常见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按时完成论文,相对于直接给他们一个截止日期,更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每隔几天交上摘要、大纲、初稿、阶段性总结、第二稿、终稿。这样才能避免他们等到截止日期前几天才慌忙码完所有字。

第三,为辅助目标计划,可以制定一套预防性措施。预防性措施的边界应该比计划的边界更宽,或者说更为 “严格”,让自己违反在计划之前就能得到预警。

一个剁手党想要遏制自己网购欲望,最好是平常别上天猫和京东,而不是安慰自己 “只看不买“。

一个赌徒想要避免重返赌桌,最好是不要去澳门,而不是计划去了之后只旅游不进赌场。

为了避免半夜起来吃零食,最好是提前把厨房清空。

为了避免酒后驾车,应该直接坐出租车去赴宴。

为了在周日下午完成会议报告,最好在周日早上就把电视插头拔掉。

第四,同样地,也可以采取一套边界更宽的强化性措施。

为了让自己早上跑步,首先要培养早起的习惯。如果没有早起习惯的话,你躺在床上时面对的是起床和跑步叠加所带来的双重心理障碍——被窝里犹豫半天之后的结果只能是 “再而衰,三而竭”,继续长睡不起,什么都干不成。

同样地,在准备定期运动时,可以先购买昂贵、高端的运动器材、参加一个费用在心理预期之上的俱乐部(千万不要找便宜的!!),从而大大提高未来的违约成本。

第五,一旦没有按计划约束自身行为,要干脆地处罚自己。

我们需要制定出简单而严厉的处罚措施,对自己狠一点。比如规定,一旦在半推半就之间吸一口烟或喝一口酒,应该马上往窗外扔 100 元现金。提醒下,扔钱的时候,一定要鼓励自己:我是个有节操有原则的人!(这样也可以少心疼点那 100 块钱。)再鼓励一次——正是因为你按原计划完成了对自己的处罚,整个计划才能照常进行,而非在第一步就失败。

第六,将自己的具体计划写出来或者说出来。 </br>
</br>

一方面,写/说有助于让人冷静地思考自己的目标和在未来可能遇到的挫折,从而制定出完善可行的计划。

另一方面,写/说助于增加整个计划的仪式感。特别是在邀请别人见证的情况下。所以,下次听到汪峰或杰伦问起 “你的梦想是什么?”,千万别尴尬,一定要大声说出来。要知道,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胆说出梦想,虽然不一定能拉近你与梦想的距离,但是肯定能堵住不少将来的退路。

这些可操作的方法就在这里了。那么接下来,就看你做不做了。

参考文献

  • Jeffreys, E. (2015). Celebrity philanthropy in Mainland China. Asian Studies Review, 39 (4). 571-588.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