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城市女性体型越胖,结婚越晚
研究表明:城市女性体型越胖,结婚越晚
婚姻到底是什么?在浪漫的诗人心中,是爱情的果实和坟墓,是吹过树林的微风,是港湾和围城。而在理性的学者眼里,是经济关系,是流动着供给和需求的市场,是冷冰冰的数据。最近,冷冰冰的数据又告诉我们一个略显残酷的事实:至少对城市女性来说,体型越胖,结婚的时间就越晚。
这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一项名为 “中国健康与营养” 的调查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这项调查由北卡罗来纳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美国国家营养与食物安全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开展。自 1989 年以来,共进行了十次,横亘二十多年,样本跨越城乡。目前,共有全国 15 个省份的 7200 多户家庭 (总共涉及 30000 余人) 参与调查。
在之前的二十多年中,这项调查每隔三年左右就进行一次,而且对之前调查对象的回访工作做得相当不错,所以历年的数据连起来,就能在时间轴上描绘出特定群体的一幅成长画面。举例来说,在第一次调查中,假如有一个没有结婚的群体叫做单身者,三年过去了,这群单身者里哪些结婚了,哪些还没有?又三年过去了,还有谁是单身……
更有趣的是,因为这项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变迁对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的影响,所以数据中包括了大量的个人健康状况信息,如身高、体重、腰围等。于是,学者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做出各种奇奇怪怪的研究——比如,对比一下胖子和瘦子,到底谁更容易脱单。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研究者发现,身体质量指数 (BMI) 和腰臀比数值越高的城市女性,初次结婚年龄就越晚。但对于男性和农村女性,初次结婚年龄和这两项指标却没有明显关系。换句话说,越是肥胖的城市女性,结婚越晚,但城市男性和农村男女是否肥胖,对结婚年龄没有影响。
这个发现真是既残酷无情又在意料之中。日常生活经验已经让我们知道,在婚恋中,相貌、身材、财富、地位都是能否吸引到异性的重要条件。但与财富、地位这种可以用客观标准衡量的因素相比,相貌和身材的评价标准,却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物质短缺的时代,一个脑满肠肥的人更不容易被饿死,也更有可能来自富裕阶层。因此,珠圆玉润就成了家境优渥的象征,也容易成为媒人手中的香饽饽。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在相当程度上告别了食物短缺,肥头大耳不仅不再是家庭富裕的象征,而且成为了缺乏自控能力、饮食习惯恶劣的代名词。一个体型臃肿的人,往往会被别人从生理到心理贴上各种负面标签,自然也会在谈恋爱或相亲时受到歧视。
而且,在一个男权主导的社会,人们在审美层面对女性更加挑剔,导致社会对女性在体型方面的要求更加苛刻。一个肥胖的中年男人也许能勉强被解释成富态,或者至少也能用财富弥补身材的缺陷,但一个肥胖的女性,在他人眼中却几乎要完全丧失作为女人的 “魅力”。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肥胖对于女性的结婚年龄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男性的结婚年龄却没有什么影响。
正如前面所说,人们对于体型的审美判断,是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的。中国社会在过去 30 多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一系列变化的核心就是现代化——这不仅意味着我们有了和发达国家一样的高楼大厦和高速公路,也意味着审美观念和文化向西方靠拢。现代化的进程,从根本上影响着我们对美和丑的认知、对善和恶的评价,还有对于爱情、婚姻和幸福的理解。
城市中的人们,更早也更容易地接受了现代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 “现代” 审美标准,所以对于苗条身材的要求会更加苛刻。相比之下,农村的变化却要缓慢一些,中国传统审美和择偶标准可能还有较大的影响力。这可以部分解释,为何肥胖对女性结婚年龄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城市。
这样看来,这一研究发现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当今中国两性之间、城乡之间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身材与长相的评判、对于爱情与婚姻的理解会不会出现新的变化?这就要留待未来的学者来回答了。
参考文献
- Xu, H. (2016). Developmental idealism, body weight and shape, and marriage entry in transitional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2 (2), 235-258.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