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红八月” — — 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38】

2016-08-15 作者: Yiwei Wang 原文 #生日报 的其它文章

血色“红八月” — — 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38】

文/吉文

钱钢老师附言

吉文是香港媒体人,出生于1966年8月23日。那天的香港报纸上,正报道为港督度假返港举行欢迎仪式、警察贪污、禁用童工等消息,而在北京,“红八月”正值巅峰。党报上,可以看到红卫兵狂热地“破四旧”;党报上看不到的,是残酷的暴行。仅8月下半月,北京就有上千人被打死。这就是所谓的“红色恐怖”!

我出生于十年文革起始的1966年。生日所在的 “红八月”,更是红卫兵“大串联”的高峰期,知识分子被批斗、抄家不计其数,据统计,当月红卫兵在北京打死1772人,其中许多是高校教师。“红八月”的说法,本是指红卫兵浪潮铺天盖地,现在看来更像是在注解当时恐怖的流血和死亡。

Image for post
1966年8–9月每日红卫兵打死人数据,来源:炎黄春秋《 恐怖的“红八月”

暴力的升级,导火索是毛泽东在天安门对红卫兵的第一次接见,史称“八一八”,这个日子距离我出生还有五天。从次日开始直到我生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持续刊登毛主席检阅红卫兵的报道。

Image for post
196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八一八”

8月23日,我生日当天,人民日报与解放军报发表了两篇内容一模一样的社论,主标题是《工农兵要坚决支持革命学生》。

Image for post

文章一方面支持学生造反,一方面“敲打”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顽固派”,指责他们“利用一些群众不明真相”,将“批评他们”的革命学生说成“反党”,“反党中央”,“反革命”。而 “少数工人农民和机关干部受了蒙蔽和欺骗,参加了对革命学生的斗争” 。文章引用毛主席“钟不敲是不响的。桌子不搬是不走的”,“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的说法,要求工农兵和革命学生们“团结起来,擦亮眼睛,千万不要受坏人的挑拨,千万不要上坏人的当”,才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这也侧面说明,红卫兵的行动开始时在地方遇到一定阻力,甚至有逮捕学生的行动。毛泽东归咎于当权派利用国家机器对付学生,在8月22日发佈了《严禁出动警察镇压革命学生运动》,规定警察不得干涉、镇压“学生革命运动”。因此23日的社论其实是毛为扫除文革阻力而写,内文的副题就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搬掉阻挠文化大革命的一切绊脚石”。另有一篇文章是《毛泽东穿军装是全军最大光荣》,反映毛要争取军方对文革的支持。

Image for post

在另一篇社论《好得很!》中,毛又对红卫兵当时在各地发起的“破四旧”行动,给予正面评价。

“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我生日当天的人民日報第二版登载新闻照片,展示红卫兵对北京各处历史文物的破坏 — — 一些老字号遭改名,协和医院成了“反帝医院”,荣宝斋改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二门市部”,全聚德换上“北京烤鸭店”。

Image for post
1966年8月23日人民日报第二版“破四旧”图片报道

解放军报上亦有相似的安排,刊出红卫兵在王府井大街的路牌贴上大字报,改名为“革命大街”。

这一天,“八一八”的照片继续出现。两报同样刊登了题为“大海航行靠舵手”的三张毛泽东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的大图片,图片小标题写出“您的话,就是战斗的命令,您的书,就是革命的真理”,将对毛的个人崇拜推向高峰。

Image for post

乍看“八一八”,满目扎眼的鲜红,但换个角度,亮色中也有阴影。明报第二版一篇文章分析这次集会,从新华社报导中,摘录和分析领导人的排名变化,刘少奇的排名由原本在毛泽东之后,跌至第八位,第二位的排名被林彪取代。周恩来排名第三,屈居林彪之下,作者认为他“有说不出的苦处”,而邓小平的排名虽上升一位从第七到第六,文中却认为他在刘少奇、住的和陈云地位下降时没能“坐上第四把交椅”,正表明他“在党内的地位不是很稳定”。

Image for post

以“宫心计”掐算大陆政治,国际新闻里亦有玄机。人民日报及解放军报当日报导了非洲赞比亚副总统卡曼加访华完毕离京,区区一个小国的领导竟要劳驾总理周恩来及副主席董必武亲自到机场送机,令人不解。

Image for post

对照香港明报当日的头版要闻,便知因由,中共当日发动群众在苏联驻华使馆外示威,并阻止苏联的代办到机场送别贊比亚的副总统,原来事件是牵涉中苏两国之间的外交角力,争夺对非洲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力。

明报头版也提到赞比亚副总统访华时,只有毛泽东及董必武接见,反而国家主席刘少奇没有露面,报道认为反映刘的处境黯淡,同时亦引述北京红卫兵宋彬彬在光明日报的文章,当中提到毛泽东勉励他们“敢把皇帝拉下马”,反映毛泽东正发动红卫兵进行夺权的行动,矛头已指向刘少奇。

明报亦有一段报道说, 南斯拉夫的记者在北京拍摄示威活动时被红卫兵粗暴对待,并要求交出底片。当时中国不接纳南斯拉夫为共产主义国家,认为他们的经济自由化是在走“修正主义”道路。可见当年,“不是同一国”的海外传媒採访文革受到限制。

其实当年明报算是比较敢于以中立角度报导文革新闻的香港报纸,其他主流报纸都较少有大篇幅报导。例如老牌报纸华侨日报当日就完全不见任何有关国内文革的新闻,唯一与内地局势有关的报导,只是引述外电指一名美国议员提出,中共军人控制大权,今后势将强硬反美,矛头指向当时文革的局势。毕竟当年形势比较敏感,香港的报章除了反共的亲台报章外,其他报章报导时都都避重就轻。

Image for post

华侨日报头版大部分篇幅是有关美国介入越战的新闻。报道以美国的角度出发,劝告北越要参与和谈。解放军报当天也有越战的新闻,批评美军只是纸老虎。

花絮:本地趣闻

本地新闻方面,明报有一篇报导有关的士换牌需要检查而衍生警察贪污的问题,反映当年香港贪污问题渗透社会每个角落,直至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后问题才有改善。

Image for post

另外有一段新闻报导港督戴麟趾从外地渡假回港,在机场与皇后码头都有欢迎仪式,参与的包括英军总司令、按察司、主教、行政立法议员等人,反映当年英殖民地的统治很重视排场,很难想像现在我们的特首从外地回港会有如此盛大的迎接仪式。

另外,有趣的是华侨日报港闻版有一篇报导任何工厂不得僱用十四岁以下的童工,原来当年十四岁就可到工厂打工。六七十年代香港仍未推行九年免费教育,一般小学毕业考不上升中试的学童,多会到工厂里工作。当年香港工业处于急速发展阶段,不少年青人都到工厂打工,不少报纸例如华侨日报有“工人世界”的专版,针对工人的资讯需要。

Image for post

作者简介

吉文,香港资深媒体人

【下期预告】

“八六海战”是解放军海军和国民党海军在1949年后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龙曼爸爸生日前两天是海战一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两天的报道里,她会有什么“惊人”的发现呢?

欢迎继续关注5月23日第三十九期“钱钢老师课上的生日报”《海战超人麦贤得 — — 龙曼爸爸的生日报》。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