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如何摆脱政府“盘剥”?

2016-08-24 作者: 马亮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民营企业如何摆脱政府“盘剥”?

unnamed

对中国民企而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存在感极强。

它既可以直接攫取企业资产获得短期收益,也可以通过保护企业、助推经济增长的方式来获得长期回报。

哪些企业会得到政府爸爸的偏爱呢?

首先你得是本地的,完全或主要在本地发展,那么“我的地盘我做主”,自然会受到当地政府的保护。

或者,你可以把摊子铺大,做大做强,随时准备“用脚投票”以“威胁”地方政府:你不喜欢我,我更讨厌你。拍拍屁股,一走了之。

这两条都做不到?不好意思,那就摆好姿势,等着被盘剥吧。

如果用学术话语来表达的话,以上讨论可以凝练成一句话:企业区位集聚程度和政府掠夺风险关系密切。

一方面,政府有很强的动力去保护本地企业而掠夺外地企业,因此外地企业会面临更大的政府掠夺风险。

另一方面,外地企业会同本地政府讨价还价,乃至以退出本地市场相威胁,使本地政府投鼠忌器。

在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企业的区位集聚程度同政府掠夺风险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的曲线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有一个临界点,临界点之外,结果截然不同。

这个临界点是什么?

美国两位研究者给出了答案。

他们用来分析的是中国民营企业2000年和2004年的抽样调查数据,其中包括全国近千家民营企业的“摊派”信息,可以反映企业被政府盘剥的程度。

如果以企业在外省市的销售收入的占比作为衡量标准的话,那么这个临界点大约是41%。

处于临界点以上的企业,要支付平均高达上万元的“摊派”。与之相比,完全本地的企业需要支付的“摊派”会少5千多元,而完全在外地市场销售的企业则要少8千多元。

当然,企业的区位集聚程度对政府掠夺的影响也不会如此简单,它还受到政治资本和各地区的制度环境的影响。

那些拥有政治资本、同当地政府官员有很强私交的企业,可以降低它们被掠夺的风险。另外,地方政府受到的制度性约束越强,他们掠夺企业的能力也就越弱。

两位研究者对这两个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他们用企业经理是否是党员、卸任官员或人大代表来衡量企业的政治资本,同时用各地区市场化指数中的企业税外负担占比来表示各省市的制度环境。研究结果最后也证实了上述发现。

那么面对如此状况,企业又该如何选择?

两害相权取其轻。

企业要想避免或减少政府的骚扰乃至利益侵占,就需要在“看家护院”与“遍地开花”之间有所取舍。换句话说,企业要么主要在本地经营以得到政府爱护,要么拓展到各地区以分散政治风险。

如果企业的区位集聚程度不幸处于不上不下的“拐点”附近,那么就要想方设法聘请有政治背景的经理人以获取政治资本,或者在制度环境完善的地区发展。

不过,从更大的角度来看,通过税制或干部制度改革等改善制度环境,逐步减少政府对企业的掠夺,会更好地促进全国市场的发展,并培育更多的大型企业。

参考文献

  • Jia, N., & Mayer, K. J. (2015). Political hazards and firms’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doi: 10.1002/smj.2474.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