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Pokemon Go的走红,你可能想错了
关于 Pokemon Go的走红,你可能想错了
写在开头:
惊艳出场的 Pokemon Go 让国人有些诧异,童年记忆中的 “宠物小精灵” 变成了一个手机游戏,为什么就能这么火?一时间出现了很多分析文章,有的从 AR 技术的热门化解释 Pokemon Go 为何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兴趣;有的从文化批判的角度分析 “想象中的群体童年记忆”(如政见发表的制造童年,玩转空间:Pokémon Go与资本的未来 | 政见CNPolitics);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另一个 Flappy Bird / Draw Something 现象。但这些分析可能都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因素:Pokemon 是具有深厚的市场和文化基础的 IP,它不是一夜之间爆红的,也不是 Pokemon 这个品牌的 “复兴”。它只是任天堂的子公司在手游领域的一次低成本试水而已。 </br>
中国人的童年记忆,欧美日的全年龄日常
对国内的 80 后 95 前来说,“宠物小精灵” 属于童年记忆,但对于欧美日的这一代人乃至 00 后、10 后来说,它却属于进行时。造成这种印象的差别,主要是因为 2000 年广电总局的海外动画审批令,和 2004 年、2005 年颁布的海外动画 《意见》和《措施》。从此以后,国内观众基本无缘再从电视上看到 “宠物小精灵” 动画了。2015年,Pokemon 公司在中国发布了官方中文名 “精灵宝可梦”,为上映院线动画做准备。而这个名字,又让中国的观众和玩家感到困惑。
“宠物小精灵” 是大陆从台湾引进动画时采用的名字。而同一时期,国内尚未开放的掌机游戏市场也有相关产品出现,它们大多以盗版或者走私正版的形式出现,是老一代玩家非常熟悉的 “口袋妖怪” 游戏。这款游戏事实上先于动画出现,1996 年第一款游戏 《精灵宝可梦 红·绿》 推出,一开始销量只有十几万套,但很快随着动画的播出,在青少年人群产生巨大反响,最终使得这一系列游戏登上史上最受欢迎的游戏系列。除此之外,它还有游戏、漫画、书籍、对战卡片等周边产品,并于 1998 年开始进入美国市场。可以说,宝可梦公司就好比是迪士尼公司,它们并不只生产动画和游戏,而是管理着一套完善的文化产业链。
和宝可梦有关的一切文化,自海外动画限制令起几乎都与国人无缘。加上宝可梦公司的主打产品仍然是宝可梦系列游戏,而国内长久以来无法合法销售进口游戏机和软件,这个品牌渐渐成为一代国人的会议。于此不同的是,迪士尼公司主打产品是动画电影,历年来依然能够在国内上映,我们就不会把迪士尼看作是一种属于童年的符号。
从产权结构来说,宝可梦公司可以说是任天堂的家产,宝可梦游戏在任天堂的战略地位中举足轻重。这就又涉及到了和国人印象中很不相同的事实:在掌上游戏机领域,任天堂的每一代掌机都是绝对的销量冠军,而宝可梦游戏作为任天堂掌机的独占游戏,一直是整个游戏市场的销量佼佼者。(而在国人的印象中,索尼的 PSP 似乎才是一代掌机之首?PSP 总销量只有 7600 万台,而同时期的任天堂 DS 总销量超过 1.5 亿台)
(据 vgsales.wikia.com 统计,宝可梦系列游戏的总销量目前已达2亿份以上,仅次于最受欢迎的马里奥系列游戏。) </br>
(据 vgsales.wikia.com 统计,宝可梦包括其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收入在各种游戏品牌中遥遥领先) </br>
(据 vgchartz.com 统计,2014年在 3DS 掌机平台发行的一款宝可梦游戏,销量遥遥领先位居同年第一,甚至打败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使命召唤》《侠盗猎车手》和《FIFA 足球》游戏。) </br>
可见,宝可梦系列游戏从诞生之初到现在,从未过气,也并不是活在一代人的记忆里。它是经营多年的文化品牌,并且一直以来收入颇丰。只是,它的成功只在掌上游戏机平台,以及电视节目里。随着掌机平台的疲软,手机游戏市场的迅速增长,2015 年 3 月,任天堂宣布与 DENA 进行战略合作,接下来进入手机游戏领域;同年 9 月,作为任天堂子公司的宝可梦公司,与 Google 的子公司 Niantic 宣布进行合作,开发 Pokemon Go 游戏。 而在此之前的2013年、2014年,已有一些合作的迹象。
Niantic 公司此前推出的 Ingress 游戏,基于地理位置、初级的 AR 技术进行玩家对战,获得了广泛的欢迎。Pokemon Go 的创意并不太复杂,几乎就是为 Pokemon 品牌重新定制了一套类似的游戏系统,关键技术都是 Niantic 公司现成的。就这样,作为任天堂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的宝可梦公司及品牌,以这种低成本的文化、知识产权合作的形式,开始了手机游戏的试水之作。而市场反应非常具有戏剧性,下载量激增压垮服务器,锁区政策引发全球玩家的不满,任天堂的股票也经历了较大波动。如今随着 Pokemon Go 在欧美日的开放运营,一度成为手机游戏下载榜第一位。而如今其用户数据却出现下行趋势,有关它而引发的关于手机 AR 游戏的讨论热度也开始冷却。
(据 Apptopia 统计,自 6 月中旬起,Pokemon Go 游戏的用户日活跃量出现连续下跌。) </br>
得失为何
任何尝试在自己手机上运行 Pokemon Go 的用户都会因它缓慢且不稳定的载入过程、网络服务而体验糟糕。这样一款游戏,如果不是因为它是 Pokemon 产品,大概是没有多少用户有这个耐心。
Niantic 公司具有令人称赞的游戏创意,但也并不是手游开发的老手。Pokemon Go 推出时用户的激增,看其实是超出预期的,以至于服务器资源都没有事先准备好。一个日活 4000 多万的手机游戏,其中的用户体验缺陷引起广泛的反弹,包括作弊外挂、辅助软件在内的民间辅助软件也应运而生。整个游戏社区的运营管理,呈现出混乱的状态。
而像 Pokemon Go 这样一款并没有太多深度可言的手机游戏,这样的混乱是致命的。不像传统的 Pokemon 游戏,它并不具有剧情,也没有严谨而丰富的战斗、环境体验,离市场所认识的 “核心游戏” 还差得远。充其量它是一个供人们碎片时间娱乐的轻松休闲的游戏,而用户对它的预期却远不止于此。
这样的落差可以说是 Pokemon Go 降温的必然。而作为手游,它这样做也毫不意外。和传统的游戏,也就是那些需要玩家掏钱以 40-70 美元的价格购买的游戏相比,手游的前期开发成本因其 “从免费到内购” 的商业模式被大大压低。它不可能一开始就以极高的品质上线。而麻烦的是,如果一旦没能保持住势头,取得足够收入,它也再也没有机会成为高品质的手游了。
而手游的开发和运营模式的经验正是任天堂和宝可梦公司都不具备的。无论接下来 Pokemon Go是否还能取得成功,在这场爆红事件中,这两家游戏公司能够确定的收获大概有两点:
1. 任天堂旗下的文化 IP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手游市场上仍然具备巨大的号召力。
2. 任天堂 2015 年宣布的进军手游市场的新战略是正确的决定,但仍需摸索如何保持任天堂一贯的游戏品质,来赢得市场的认可。 </br>
破除旁观者的迷思
很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这款游戏并未在中国大陆境内上线,以至于当我们谈论这款游戏时,都成了旁观者。不仅是有关 Pokemon 文化历史的旁观者,也是当下产品市场的旁观者,这就引起了很多观察上的偏差。
问:Pokemon Go 的走红说明了 AR 游戏市场的巨大潜力?
答:从归因的角度,Pokemon Go 的走红更多的是和其品牌文化历史有关,在西方和日本有深厚的全年龄玩家基础。除却这种 IP 影响的因素,很难讲 AR 的元素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决定性作用,更多的是一种巧合。毕竟 Niantic 公司的上一款运用了 AR 的手游 Ingress 也是现象级的,并且至今依然有大量忠实玩家,倒不如说 Ingress 早早就体现了 AR 游戏市场的巨大潜力?
问:Pokemon Go 的走红是否体现了一种对流行文化的从众现象?
答:流行文化的特点就是从众。但 Pokemon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品牌,已经具有20年的历史,它的流行从未中断,并且一直处于强势的市场地位。Pokemon Go 不过是这一文化品牌在移动游戏时代的顺应市场之作。也就是说,脱离了 Pokemon 品牌,即使是同样玩法的游戏也不可能获得这么广泛的流行,详情可以分析国内目前出现的山寨 Pokemon Go 游戏,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将来 Pokemon Go 正式引进到中国大陆进行运营,其流行基础肯定不可能和欧美日市场同日而语。
问:Pokemon Go 是否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游戏类型?
答:Ingress依然具备生命力,这一类型可以说它才是元祖。而上面一个问题也已经谈到,国内山寨的 Pokemon Go 游戏,哪怕是把其中的妖怪换成中华文化中的山海经妖怪,也不可能产生流行效果。任何想要模仿 Pokemon Go 的游戏,都因为其不是 Pokemon 而失去魅力。
问:Pokemon Go 体现了资本在虚拟渠道对消费者的控制和异化,通过制造“共同童年记忆想象”的娱乐产品,进行着全球化的剥削?(见《政见》文章制造童年,玩转空间:Pokémon Go与资本的未来 | 政见CNPolitics)
答:从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出发,现今世界建立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平等制度之上。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这显然不是最好的时代,但也不是最坏的时代。自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日起,文化产业对社会的虚拟化控制就一直存在,对产业中的任何产品都可以扩大到这种角度的批判上来。Pokemon Go 作为一款具有上述品牌历史和必须符合现今手游市场规律的文化产品,它体现的是 IT、互联网、文化娱乐产业,在资本主义的背景下的融合图景。这种融合在创造着这个时代的文化新生产力,这种文化艺术和科技、资本的融合,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或许也是通往更美好社会的另一场文艺复兴。
结语
对 Pokemon Go 的走红感到惊异和不解,估计就跟外国人看到任何一部和中国四大名著有关的电视剧、电影,哪怕是拍得再烂票房一样好而感到诧异差不多。但我们都知道,郭敬明的电影票房好,跟他拍得怎么样,有没有用 3D、IMAX 都没有关系。在 “IP” 概念大热的今天,其实 Pokemon 公司 20 年前早已下了很大的一盘棋。左派手中的批判方法,却正是目前这个社会中,文化产品的成功之路:它们让流行文化消费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 “精神食粮”,一种和自我实现有关的必需品。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消费主义的结构性压迫和异化,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艺术在现代的生存之道。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