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自救】不要把青春和你的大学一起烂掉

2016-08-27 作者: 李英强 #立人大学 的其它文章

英强按:这是大约3年前写的一篇文章,原题为《五种读书会:把你在上的大学改造成「自修大学」》。目下已是开学季,万千年轻的灵魂,进入了各处「聚天下英才而毁之」的「党校分部」,想着那号称象牙塔的所在,却是沤烂青春的洗脑工厂,想着许多带着理想的热情和憧憬的年轻人却在那里默默的被削圆、磨平、抛光……令人痛心。利维坦不死,还将继续吞吃千千万万的青年。人力何其卑微,能做的事情何其有限。但愿这篇旧文,其中有不旧的热情和方法,能稍微鼓励三五个青年,靠着读书和交友,摆脱虚妄、麻木的大学生涯,继续寻找真理,追求自由。亲爱的朋友,在那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道路上,我们会一再相逢!

转自李英强老师的 微信公众号

很多在上大学或大学刚毕业的朋友,苦于校园内所学十分有限,想要在一种「学习型网络」中开展「基于阅读的自主学习和开放学习」,但是不知道如何开始,前段时间薛野在成都的时候,我们讨论了如何从零开始,从身边寻找同道朋友,开始做「有趣有料有种」的读书会的五种形式,稍作整理,发布出来供青年朋友们参考。

1. 同伴读书会(2人)

这种读书会最为简单,只需要两个人就可以开始。从你的同学、朋友中找一个和你一样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人,跟他说:「Come on,我们一起组织一个读书会吧!」你们一起读书,一起交流讨论,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你们可以分头读不同的书,然后相互分享,也可以一起共读同一本书,然后一起讨论。如果你在自己身边实在找不到可以一起读书的人,那就到网上找一个吧(豆瓣就不错,据说正在改版中的立人大学网站更适合干这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工推出)。【英强补记:立大已被外星人劫持带走了。微信上有一个「自知读书」的公众号,是帮助年轻人一起来读书的,推荐给大家来关注。20160827】

不要把读书会想得太复杂,读书都是从一个人开始的,读书会只要从两个人开始就可以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好,《立人推荐书目》《立人大学推荐书目》《我的秘密书架》……等等,都是不错的参考书目。

最好你们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一些最为简单的约定,两三条规矩,可以量化可以操作的那种。比如,每个人开一个博客(用豆瓣账号也行),约定每个星期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约定一个学期内要一起读多少书。

2. 同仁读书会(3-5人)

同仁读书会可以是从零开始组织的,也可以是从同伴读书会发展而来。突破两个人的范围之后,就必须有一些组织的元素。组织的形式不外乎三种,借用教会的三种组织形式,分别是:主教制,长老制,会众制。从易于操作的角度来看,「主教制」最适合一般人来发起和组织读书会(需要有一位强有力的主导者),「长老制」侧重宪政和共和(需要有一套清晰的规则和按照规则产生的几位核心负责人),「会众制」侧重民主(在规则之下的民主治理,没有核心主导者,大事都是所有人一起讨论决定)。这里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而简单借用的,经不起深究的。

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最容易存活下来的,肯定是有一位核心主事者的读书会。如果能够在读书会发起阶段就建立基本的议事规则,并有效地约束核心主事者的「权力」,形成「共和」的格局,当然会更好,但是这对于参与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大家都要有比较清晰的规则意识,并且能够相互尊重、彼此妥协。

同仁读书会最好是在校内,或者距离较近的人之间存在,方便成员之间经常见面,最好能够一周一聚,形成固定的分享习惯;成员之间彼此敞开,深入交流,在读书分享的过程也分享各自的生命历程,在读书会里建立生命之间的连接,交到最诚挚的朋友。

同仁读书会既适宜于三五志趣相投的好友、同仁一起聚合,也适宜于有一位「导师」带领的师徒式读书会。

同仁读书会应该有明确的「章程」,需要强调制度和规则的约束作用,而不完全靠友谊和信任来做黏合剂。

3. 同道读书会(5-15人)

相比于同伴读书会和同仁读书会,同道读书会可以突破日常人际交往的小圈子,从「同校-同社区读书会」走向「同城读书会」,有三五名核心成员的前提下,其参与者的边界可以相对开放,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广求同道。

北京确实本来就存在一个「同道读书会」(豆瓣小站),我把第三类读书会的类型称为「同道读书会」,也有这样的一重意思:北京的同道读书会就是这类读书会的一个范本。

我摘录一些北京同道读书会的简介给大家参考:

【使命】同道读书会,以推广深度阅读为使命,努力为更多有严肃求知和思想交流意愿的朋友提供一个深度阅读的公共空间。

【宗旨】我们的宗旨是」深度阅读,格致自我「,意即通过有深度的阅读,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改变自我的精神格局。

系列读书会】

本读书会自2012年11月份成立以来,已举办近30场公开讲读会活动和20余场精读会活动。目前开展的读书会活动主要有「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两个系列的精读会和讲读会:

所谓「认识社会」,即认识社会的形成、发展以及性质,旨在通过研读一系列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及其他领域的相关经典著作,理解社会演化的规律和特点,探究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处境」,目前在读的文本为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

所谓」认识自己「,即认识自己即认识人性和自我,旨在通过一起研读一系列相关的心理学、哲学或文学经典著作,增进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自我的内在观照,拓展生命意义的厚度和深度。目前在读的文本为弗洛姆的《逃避自由》。

同道读书会需要有更多的组织元素,需要有一些制度化的建设,不能只是停留在核心人物召集的层面。因为国内政治环境一直比较恶劣,对于任何组织化的努力,当局总是采取「防患未然」的态度,所以从组织者的角度,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要采取鸵鸟政策,要做好被喝茶的准备。只要你自己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不必害怕,有一说一,把什么事情都摆在明处。有关部门的人也都是活人,他们也有分辨能力,一般不会采取粗暴措施。再说,他们的精力也很有限,在这个社会大转型的时候,各种剧烈的社会矛盾层出不穷,一小拨读书人的务虚聚会根本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般也是以吓唬为主。

有可能有一些本来有政治追求的人,为了安全起见,把他们的活动也叫做读书会(中共早年在做学生运动和知识分子工作的时候也常常用这个策略),所以有关当局对读书会这类民间组织「关爱有加」,组织者不能顺着当局的思路去走,为了安全而更加封闭,反而要努力实现公开化和透明化。一个公开透明的活动,如果面临的压力太大,大不了解散掉,不会给当事人带来更多麻烦。

4. 同行读书会(15人以上)

同行读书会比同道读书会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不仅在一起读书,而且有更多的共同活动,比如一起出去爬山,一起聚餐,一起过生日,一起办讲座,一起办网站出报纸做杂志……同行读书会更接近于关系紧密型社团,适合在同城范围内招集成员,其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年龄和阶层。

一般来说,同行读书会挂靠在某个公立图书馆下面会比较安全,容易开展活动,也容易解决场地等问题。在南方城市,公立图书馆都在转型改革,力图向社会更开放,他们的资源也很丰富,在这些地方生活的朋友不妨尝试和图书馆合作。在公立图书馆思维还比较陈旧的地方,可以尝试跟书店、咖啡馆、会所等商业场所合作。在高校里,不妨跟社团活动结合在一起,未必需要成立正式的社团,但可以和社团合作,以获得校内活动的资源支持。

除了和图书馆、商业机构合作外,还可以尝试用更加创新的方式来组织读书会,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聚会用QQ、YY、传课(KK)等工具非常方便,线下聚会则可以利用公园、郊野等户外场地。这方面的实践已经有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在网络上搜索。【英强补记:在技术层面上,各种微信应用、直播APP已经层出不穷了。这三年来在线教育技术也有不小的进步,可资利用的技术平台已经更多了。20160827】

在同行读书会中,除了可以做读书以外的各类活动,以密切成员之间的关系,读书会本身也可以采用更开放的思路来做一些创新的探索,比如可以做:

辩论式读书会:把辩论作为主要环节放在读书会里面。做真实的观点交流,而不是假模假式的「大专辩论会」,参与者秉持自己的观点,与不同观点的人面对面的交锋。这需要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尊重议事规则。

山顶/海边读书会:中国古语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水之间读书,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山间尤其适合读哲学,海边适合读诗。有条件的时候,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从滚滚红尘中退出来,回到生命本身,讨论些形而上的话题,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不要效法那些无聊的人,到哪里都是吃吃喝喝,打牌打发时光。

PSDW读书会:这是薛野和我讨论「发明」的一种读书会组织形式,详见附录。

5. 同舍读书会(核心成员5人左右,一般成员半开放参与)

同舍读书会是五种读书会中的「最高形式」,它已经突破一般读书会的形式,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知识共同体,甚至是生命共同体;它很像欧洲中世纪大学刚出现的时候那个样子(学生形成共同体找老师),又有点像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自修大学」。

同舍读书会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几个志同道合,想要读点好书,研究点真问题的朋友,合租一套房子,同吃同住,过某种「学习公社」的生活。

我去年夏天在北京认识一位叫刘海旭的朋友,他从河北某大学毕业之后来到北京,一直在青年旅馆打工,以此得到基本食宿,然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各个高校蹭课、听讲座。他后来提出一个「青年学园」的设想,就是希望找几个青年朋友一起在五道口附近租一套房子,做类似「同舍读书会」的活动。他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同道。如果他的「青年学园」能够做起来,未来或许可以成为同舍读书会的一个范本。

同舍读书会作为「自修大学」的特点不只是成员可以一起读书,在外面自由学习,还可以把多余的空间开放出来给过往的游学者居住,可以开放空间给本地的学者、读书会、NGO来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可以建设小规模的图书馆……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其起点非常简单:就是有几个喜欢读书的青年人合租一套房子,开始共同的学习生活。如果他们当中没有人具备经营和管理能力,就不用做太多活动,完全可以很清静的只是在一起读书学习。北京的706青年空间是一个很好的「同舍读书会」的范本,目前它已经发展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青年学习基地了。类似这样的「青年空间」正在各地纷纷出现,成都新近开张的堂吉诃德青年驿站未来也有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

现如今的大学,大多沉陷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泥潭里面,上大学的青年朋友与其悲观怨叹,「坐以待毕」(业),不如起而行之,睁开眼看世界,自己开始读书、做事,从身边寻找同伴、同仁、同道、同行者,通过做各种层次的读书会,把你正在上的大学改造成「自修大学」。先为自己的生命担起责任来,「把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再去努力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来。

附录:PSDW 读书会的四个步骤

  1. Poetry:诗歌。参与者每人朗诵一首事先准备好的诗歌。平均每人1-2分钟。诗歌环节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美好的。好的诗歌可以把人从各种纠葛撕扯的物质和精神事物中拔出来,带入到一个相对纯粹的精神世界中来,为读书会营造一个较好的分享和讨论氛围。

  2. Share:分享。主讲人做分享之后,每个人就要讨论的文本进行阅读分享。这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都需要有人来控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主讲人的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其他参与者每次发言不超过3分钟。主持人需要在这个环节中提炼出可以展开辩论的话题,以供下个环节开展辩论。在没有主讲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每位参与者的发言时间,可以增加几轮发言,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3. Debate/Discussion:辩论或讨论。由主持人提炼出可供辩论的题目,持不同意见的各方(未必是双方)开展辩论。辩论规则很重要,需要事先申明。如无辩论题目,可以用开放空间方法,收集若干个与会者最感兴趣的议题,就这些题目开展讨论。

  4. What’s next:下一步。对本次读书会进行总结,可以是主持人总结,也可以是每个人发表半分钟的总结。然后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读什么书,聚会时间,还可以做什么…等等。形成可以行动的方案,散会。

英强

2013年秋天于成都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