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死那个异见者!美国大选为何产生极化现象?
烧死那个异见者!美国大选为何产生极化现象?
美国大选已经落下帷幕,但这场精彩的政治大戏并未剧终。相反,可能才刚刚开始。
特朗普的当选如一记闷棍敲打在希拉里支持者的头上,有人心灰意冷黯然神伤,有人泪流满面哭晕在厕所,还有人心绪难平打砸抢烧……这样的反应和场面,或许体现了美国社会近年来日趋极化(Polarization)的现象。
在大选结果出来前,无论是走近希拉里的拥趸还是特朗普的粉丝,你都能看到这些群体内部对所支持的候选人的强烈忠诚和对对手异乎寻常的鄙视。有趣的是,直到本文写作时,也就是大选前两天,双方支持者仍在乐观地相信己方必胜,也坚定地认为对手当选会毁掉美国。
这种持相似观点的人的抱团现象不只存在于美国,在中国社会中一样司空见惯。特别是在社交网络兴起后,我们似乎越来越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战友。然而,这种观点相似者的抱团现象,也使我们愈加缺乏对不同观点的接触和了解。这种变化会对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参与产生怎样的影响?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iana C. Mutz教授在她2006年出版的题为《倾听另一方》(Hearing the Other Sides)的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她认为,接触不同于自己的“对方观点”,对公民的政治观念和参与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似乎利弊兼有。
从好的方面来说,接触不同观点可以使一个人对自身和对方观点的合理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是由于人们在和不同观点对话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思考对方观点并为己方立场辩护。而这种深刻的理解会使人们对不同观点更加包容。问卷调查数据和实验结果证实了研究者的这一结论,这也与人们的生活经验相吻合。
同时研究者指出了与持不同观点者接触可能产生的问题。在接触了越来越多的不同观点后,人们参与政治的意愿也会增强。这是因为在不同观点的交流中,人们一方面会更加怀疑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会更在乎人际关系的和谐。这意味着在强烈的政见分歧下,人们通常选择不再表露自己的立场,以免破坏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毕竟,很少有人会愿意为政治话题毁掉美好的情谊。
无论如何,这种倾向于“自己人”交流的现象对人们的政治参与和态度产生了巨大影响。研究者基于一项调查发现,美国人几乎是世界上最不愿意和政治观点不同的人交流的人群,他们尤其不愿意通过教堂、社区和其他社会组织来谈论政治,这与帕特南关于社会资本的理论似乎背道而驰。也许正是美国人的这种特性,导致本次大选中两派粉丝对对方异乎寻常的“仇恨”和攻击。
某种程度而言,这正是美国政治的现状。亚利桑那大学的学者Samara Klar的研究显示,处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群体中的人,对待社会问题更容易从党派角度出发,也更容易接受自己党派的政策。然而,这样的人对对方党派的政策却很难有效接收。回想共和党对奥巴马医改的愤怒以及民主党对减税的不满,这个理论似乎准确描述了当下的美国社会。
而关于抱团现象的研究也许能给中国带来一些启示。虽然中美政治国情并不相同,但观点抱团的现象似乎并不少见。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公共讨论空间。在公共讨论中该如何对待不同观点,值得每一参与其中的公民进行更多思考。
参考文献
- Mutz, D. C. (2006). Hearing the other side: Deliberative versu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Klar, S. (2014). Partisanship in a social sett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8 (3), 687-704.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