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一锅地沟油煎炸了民心
别让一锅地沟油煎炸了民心
苏丹红、耗子肉、毒奶粉、地沟油、镉大米、烂果汁、塑化剂、漂白馒头……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民众在本该放松享受的餐桌边陷入深深的担忧和恐慌之中。
食品安全是同环境质量、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同等重要的生活质量问题,也是政府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难题。如果民众对食品安全感到不满,是否会波及他们对政府的信任?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三位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对这个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信任程度相对较高
为了研究食品安全感对政府信任的影响,研究人员使用 2006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覆盖全国 7000 多名受访者。
调查发现,在 2003 年阜阳劣质奶粉导致的 “大头娃娃” 事件之后,有接近四成的民众表示对食品安全不放心,而这一数据在 2008 年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后陡然上升至七成。
研究显示,家庭人口越多,家中的父母对食品安全越感到担忧。在城镇居住的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程度远高于农村居民。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在农村屡屡发生,但农村居民了解的不多。收入较低的农民仍然在追求温饱,加之有自产自销的食物来源,这可能使他们的食品安全感相对较高。
研究还显示,年轻人、高学历的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最为担忧和焦虑,这可能同他们较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经常获取媒体信息有关。在公共部门工作的民众也是对食品安全担忧最为严重的人群之一。
越担忧食品安全,越不信任政府机构
在控制了经济状况、对政府绩效的满意度等因素以后,研究发现民众对食品安全越担忧,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低。
对食品安全感到放心,会使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提高 7.3 个百分点,对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提高 1.3 个百分点。虽然后者比前者的数字小了很多,但是考虑到民众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会波及到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态度,这种间接作用仍然不容忽视。
研究者还认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也会反过来影响民众的食品安全感。但是限于数据原因,这项研究未能对此予以检验。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政权大局
民众对政府绩效的评价和对政府的信任,是维系政府执政合法性的关键基础。如果说过去三十年中国依靠经济绩效而确立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的话,那么未来政府信任将主要取决于各类民生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
与经济发展相比,多而杂的社会问题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让人们吃得放心,看似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但却是政府监管的头等难题。
同美国等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微生物污染为主的情况不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往往是食品生产和销售商为了暴利而有意为之。再加上存在大量小而分散的食品企业,以及屡禁不止的各类 “小作坊” 和 “地下工厂”,使得食品监管难上加难。
而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时往往采用 “捂盖子” 的消极策略,试图包庇企业和掩盖事实,这就更使得民众对政府和媒体披露的信息的信任程度降低,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失望。
由于食品产业链涉及广泛,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因此,民众因较低的食品安全感而导致的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也会逐渐蔓延至对中央政府的评价上,从而降低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水平。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都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并在 2015 年出台了 “史上最严” 的《食品安全法》,加大力度推动食药监系统改革和食品安全监管。不过需要警惕的是,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视,并不一定意味着民众的食品安全感的提升。如何使民众能对 “舌尖上的中国” 有更强的信心,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 Wu, X., Yang, D. L., & Chen, L. (2017). The politics of quality-of-life issues: Food safety and political trust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doi:10.1080/10670564.2017.1274827.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