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铁饭碗”,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2017-07-20 作者: 马亮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扔掉“铁饭碗”,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bowl

改革开放以来,以国企改革为代表的经济体制改革,把许多人从“体制內”推向“体制外”。由此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两元劳动力市场,将工薪族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类型。

在“体制内”工作的薪水偏低,但是工作稳定且福利好,是人人争抢的“铁饭碗”。在“体制外”的工作不稳定,也无法享受“体制内”的各种福利,但是工资相对较高,自由度也更大。

那么,在哪个部门工作的人更加幸福?丢掉“铁饭碗”是否会让人更加不幸福?

对中国工薪族的调查发现,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比在其他部门的更加幸福。无论是自愿“下海”还是被迫“下岗”,扔掉“铁饭碗”的人都比留在“体制内”的生活得更不快乐。

研究人员使用2003年、2006年和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以1992年为起点对受访者的工作史进行分类。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企业工作的人属于“体制内”,而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等工作的则属于“体制外”。研究人员专门考察了两类人,他们因为“下岗”或“下海”而离开“体制内”的工作。

对5915名受访者的分析显示,在公共部门工作的人比民营部门的雇员对生活感到更加幸福。进一步分析表明,因为“下岗”或“下海”而进入民营部门的人比留在“体制内”的感到更加不幸福,而公私部门之间的幸福差异则不再明显。这说明公私部门雇员之间的幸福差距,只存在于留在和离开公共部门的两类人之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丢掉“铁饭碗”的人感到更加不幸福?

尽管“下海”可以让人多赚钱,但因为离开政府而损失的福利很大,综合来说弊大于利。“下岗”的人遭遇福利损失和心理打击的双重影响,这使他们更不幸福。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是高度结构化的,公共与私营部门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部门的薪资普遍高于公共部门。但是这种工资优势很快就缩小了,2008年以后公私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就微乎其微了。

与此同时,公共部门的工作稳定性和各种福利仍然得以保留。公共部门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缓慢,许多单位仍然享受各种高福利。比如,公共部门的雇员不用缴纳养老保险,但是养老金却比民营部门高一大截。这使公共部门的“铁饭碗”不但没有褪色,而且更加“金光闪闪”。

特别是因为没有了住房补贴,丢掉“铁饭碗”的人比留在“体制内”的同事感到更加不快乐。尽管公私部门在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方面也存在差别,但它们不是让人不幸福的主要因素。此外,“下岗”职工被单位抛弃,由此导致的心理创伤也是让他们不快乐的关键因素。

综合来说,因为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改革滞后,体制内外的制度性福利差距并没有缩小,甚至有固化乃至愈拉愈大的迹象。这种福利落差使离开体制的人有强烈的失落感,并使他们比留在“体制内”的人感到更加不幸福。

这项研究表明,体制内外的福利不平等,导致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生活幸福方面差异极大。工作稳定和高福利的“铁饭碗”仍然是人们趋之若鹜的理想工作,这不仅不利于政府“瘦身”,也很难提振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不建立健全社会安全网,平抑公私部门之间的巨大福利差距,就很难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扔掉“铁饭碗”、推动公共部门的人事改革。

参考文献

  • Wang, Jia, and Yu Xie. 2015. “Feeling good about the iron rice bowl: Economic sector and happiness in post-reform urban China.”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53:203-217.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