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良:中国民族主义对美国校园言论自由的影响:评杨舒平事件

2017-08-28 作者: 吴子良 原文 #中國戰略分析 的其它文章

2017年5月,马里兰大学的中国学生, 来自中国昆明的杨舒平, 发表了毕业典礼演讲。在演讲里,她赞美在美国留学时所经历的“清新空气”和“言论自由”。这个演讲视频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开来。杨舒平和她的家人受到了在美国的中国学生同伴的攻击以及中国媒体的批评, 他们不时恶毒地批评她背叛了祖国。而后, 杨为这次演讲公开道歉, 并要求 “公众的宽恕”。

她因何被攻击?这次事件对美国学术自由的未来有什么启示?中国民族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将重塑美国大学生活?为回答这些问题,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网站,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创办的“中参馆”(Chinafile)网举行了一次网络讨论。

董一夫(音, Yifu Dong ): 北京四中的毕业生、耶鲁学院2017年级历史专业毕业生董一夫说,他并不对中国国内反对杨舒平的强烈民族主义言论感到惊讶。他想象如果他有机会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他会说什么。他因此虚拟了一份演讲词,在那个虚拟的演讲中,“我”扮演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纸老虎”的中国学生。演讲词讽刺嘲弄了“我”这个中国学生的狭隘民族主义,指出了“我”的虚伪。“我”一方面指责北京严重的空气污染是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统计制造出来的,对任何批评中国的声音都视为“反华”言论,可另一方面又争相往美国跑——连中国国家主席的女儿也曾在哈佛大学留学。

爱德华·弗里德曼( Edward Friedman ): 弗里德曼是威斯康星大学政治学荣休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乡村研究。他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把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描述当作诽谤是愚蠢的。他指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曾经发生在伦敦,现在也正困扰着印度人。中国污染问题的批评者也希望中国有清洁的空气,其实是真正关心中国人的生活。而沙文主义才是中国人民的敌人。

杨舒平在演讲中提到了言论自由,提到美国公民能够公开讨论美国的种族主义。弗里德曼指出,对杨的“麦卡锡式”的攻击反映了中国的种族沙文主义。他认为,攻击她的人反映了党国体系中最肮脏和最危险的倾向,是对维吾尔、藏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威胁。

林培瑞( Perry Link ): 林培瑞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所名誉教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跨学科教学的主席。 他说,每个人都想要清洁的空气,言论自由,物质享受和民族尊严,中国人也在争取这些西方国家已经拥有的东西。批评杨舒平的声音不过是掩耳盗铃:那些批评者也知道中国的劣势,但不喜欢人们说出来,尤其在西方的大学毕业典礼上说出来。

林培瑞指出中国民族主义者的自相矛盾。1999年美国轰炸了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后,北京市政府用公交运送学生去美国大使馆抗议,但许多人当晚就回到学校准备托福。不少中国商人把他们的情妇和家庭成员安置在南加州的几个街区。不少中国年轻人在美国公立高中获得免费教育,不少中国孕妇来到美国加州,为了出生的婴儿能够自动成为美国公民。这些表明,他们并不憎恨西方价值观。

林培瑞认为,对西方的敌意来自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操纵,然而,它的实际效果却没有定论。我们并不清楚党国阻止中国年轻人独立思考的努力是否将长期有效。董一夫即是一个操纵无效的例子。

帕梅拉·凯尔·克罗斯利( Pamela Kyle Crossley ): 达特茅斯学院科利斯历史学教授、清朝和近代中国的专家克罗斯利认为,杨舒平作为一个在美国的中国人,她所受的谴责是可预见的。克罗斯利提到了2008年的一个案例,当时杜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王千源鲁莽地暗示自己支持西藏的抗议者,结果王在网上受到了粗暴的对待。她和家人的信息被公布到了网上。她父亲代她做了道歉——不过后来她家庭否认写过道歉信。这个案例很典型。中国政府以及那些深深认同它的人对批评的自我防卫可能是非常过度的。

克罗斯利提到言论自由一般会带来“痛苦”。托克维尔在1835年指出,一方面美国人真诚地赞同言论自由,但另一方面也会对一些冒犯多数的言论进行体罚。 克罗斯利认为,中国政府干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做法甚至可能对美国产生威胁,有些美国总统时不时要求对第一修正案进行严肃的讨论,因为新闻界和公众对他批评太多了。

丹妮丝· Y ·霍( Denise Y. Ho ): 霍是耶鲁大学历史新闻系助理教授,她在哈佛大学获得了中国历史博士学位。霍回忆,1999年美国袭击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事件发生后,耶鲁学院的入口通道贴满了谴责美国的海报。霍提请关注“杨舒平事件中”的三类人的态度:杨的父母,杨的老师,马里兰大学的校长。

中国父母有足够的动力送孩子来美国大学留学,但是在发生类似“杨舒平事件”的事件后,霍说,中国父母可能会担心中国将无法容纳美国教育出来的学生。还有,来自中国的“五毛党”留学生是否会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记录杨舒平这类学生的自由表达;“杨舒平”们写的研究论文或毕业论文是否会危及他们的未来;如果他们回到中国,将会受到怎样的对待。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到美国留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只专注于课程学习,而不太关注杨舒平所关注的(政治议题)。霍提请美国大学的校长们更加维护“美国灯塔”的基础——类似言论自由的理想。

查利·史密斯(化名, Charlie Smith ): GreatFire.org和FreeWeibo.com的创始人之一、自2011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结束中国网络审查的史密斯认为,中国当局非但没有庆祝杨舒平的毕业,反而公开羞辱她。这一攻击是当局总体计划的一部分。当局知道,一旦中国人出国,他们就不再受到网络审查,可以自由表达,正如当下郭文贵所做的。当局鼓励中国人自我审查,这在中国非常有效,但在中国以外的地方是很困难的。不过,史密斯担心,一些中国学生在看到当局对杨舒平的反应后,将放弃表达自己的主见。杨舒平已经删除了她的社交媒体帐号和个人网站。史密斯鼓励每一个中国学生努力追逐梦想,不要被当局的宣传给劝阻了。

艾莉森·陈( Alison Chen ): 陈是波士顿的传媒专业人士,本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公共关系硕士学位。 陈说,她和杨舒平一样是昆明人,在昆明生活了18年,像大多数昆明人一样没有佩戴口罩以免受空气污染;实际上,昆明的空气同中国南部的海口、厦门、珠海等城市一样,位于中国最干净的城市之列,并不像北京那样烟雾弥漫。陈认为杨舒平的说法里含有夸张的修辞。陈回忆,自己初来美国时也做着浪漫的美国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到了美国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陈认为,自己并不会过分简单地认为“美国比中国好”。

不过陈认为,对杨舒平演讲的强烈民族主义反应是无法理解的,那些头脑发热、容易被操控的中国民族主义者不能独立思考,他们真该在批评杨舒平之前好好看看自己。陈说,“让我非常难过的是,中国公民在爱国主义的外观下,依然用文化大革命的宣传口号把一个约20岁的大学毕业生钉在十字架上,仅仅因为她未能发表一个更综合且更老练的演讲。”

阿尔文 Y · H ·张( Alvin Y.H. Cheung ): 张是纽约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张认为,中国在中国以外的校园压制言论自由的案例并不新鲜、罕见。需要注意的是,赞成审查言论的观点在美国大学里似乎有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要求审查言论的理由是,为避免造成不适和冒犯。美国各校区的学生都在支持审查,甚至支持强制对待仇恨言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大学的管理者也显然愿意审查言论。

张提及《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在那篇文章里,纽约大学的副教务长贝尔认为“言论自由的概念并不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说任何想法”,相反,他认为学校对言论的审查是必要的。当然,贝尔没有明确指出哪些言论应该被限制,以及使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审查言论。

张认为,不出意外,中国和它的啦啦队员们在美国的大学里对某些言论进行了压制,让那些“侮辱中国人民”的言论消声,比如,要求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撤销对达赖喇嘛的演讲邀请。那所学校的中国学生和学者联合会利用了之前反对“仇恨言论”的论调。联合会声称“UCSD是培养思想、丰富知识的场所,最近,大学的行动违反了这所学校奠基时的特质——尊重、宽容,平等和坚定的精神。这些行动也抑制了中国学生和学者的学术热情。如果大学坚持单方行动,邀请达赖喇嘛在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我们协会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坚决抵制大学的不理性行为。”

张最后总结道,只有当美国的大学认真保护言论自由的时候,美国的大学才能抵挡中国的民族主义。

埃里克·菲什( Eric Fish ): 在纽约的亚洲协会作家和《中国的千禧一代:匮乏的一代》作者菲什认为,杨舒平事件主要源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沟通上出了问题。一些中国学生认为美国同龄人对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批评相当武断。而美国人则认为,这些学生是被共产主义宣传洗脑了。另外,若一个生活在海外的人说美国的好话、批评中国,往往会被认为是崇洋媚外的背叛者。而那些没有生活在海外的人说同样的话则没有什么问题。

在美国学习,将使得中国学生更亲美还是更民族主义?菲什认为这个问题还未有定论。杨舒平让人惊讶地赞美美国,贬低中国,然而,同一个校园的另外一些中国学生马上谴责杨,强调他们多么为中国而自豪。还有一些中国学生站在中间某个位置。

菲什提到林培瑞的一个看法。林培瑞暗示,中国发展与西方的联系是存在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渴望得到世界的尊敬。然而,美国人暗暗地相信美国价值观的优越性。这两种倾向是日常冲突的隐秘来源。菲什还提出,中国政府媒体对杨舒平系统性的、可怕的反对,昭示了一个独特的危险——中国共产党打算在美国校园伸长它的触角,它提醒中国学生,即使他们在海外,但并不意味着它已经丧失了它对他们的控制,这给美国的大学和教授们带来了独特的挑战。

刘晓霞(音 Xiaoxia Liu ): 刘出生和成长在中国,2012年移居美国,从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城市大学获得电视和广播专业的学士学位。刘把杨舒平的毕业演讲和2016年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毕业的何江的毕业演讲做了对比。杨舒平与何江的毕业演讲都指出了中国的一些问题,但杨的毕业演讲引发了网上严厉的批评,而何的毕业演讲引发了大量的赞誉。在演讲中,何回忆他的母亲用火烧他的手来治疗蜘蛛咬伤。何江期待自己未来能用哈佛获得的知识发展医疗。而杨舒平演讲中所提到的中国污染问题和言论审查问题只是为了衬托美国的辉煌。所以,不难理解一些中国网民把何江视为一个模范,而把杨舒平视为一个叛徒。

不过,刘晓霞认为,在美国的一些中国学生严厉谴责杨舒平的言论,显示出这些中国学生的无知而非民族主义——空气污染、网络防火墙并不值得骄傲。 刘暗示,这些中国学生有“红卫兵”的特质,在美国的生活和学习还没有培养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刘也对杨的批评者的情绪表示理解。她说,作为在美国的中国人,我们经常遇到咄咄逼人的美国同僚,他们以居高临下的态度评判中国的社会政治问题。同艾莉森·陈一样,刘晓霞认为以一个适合的方式向美国朋友介绍中国并不容易。刘批评那些动辄把别人视为叛徒或敌人的中国人,期待中国人能真正支持言论自由的原则:虽然我不同意他们说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他们说话的权利。

本文依据的英文文本,请链接

http://www.chinafile.com/conversation/can-free-speech-american-campuses-withstand-chinese-nationalism

吴子良:中国大陆独立学人

首发《中国战略分析》2017年第3期(总第4期)2017年8月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