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建(2016):中国中东外交战略构建研究

2017-08-30 作者: 原文 #中國戰略分析 的其它文章

摘要:本文基于对当前中东地区形势变化及其趋势的分析,结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其内涵、目标、重点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思考。本文认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核心理念应是: 传承友谊共识,加强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公平正义,促进稳定和平; 主要目标是: 提升与中东国家的全面合作,拓展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增强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存在,使中国在中东“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更有感召力”; 基本思路是: 顺势而为,谋事而动,积极进取,稳步推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塑造有利于各国发展的地区环境及中国与中东国家的新型关系,在建设性参与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累积政治共识,在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推动地区和平的过程中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
关键词: 中国中东外交; 外交战略构建; “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简介: 李伟建,博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 上海200233) 。

出处: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年第3期。

近年来中东形势经历巨大变化,地区国家渐次进入持久而深入的政治和社会转型阶段,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也因中东变局和美国中东战略调整而分化重组。这些变化既对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及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构成挑战,也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在中国明确大国外交战略的前提下,中国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更紧密地发展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以及更有效地保护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势在必行。在新形势下,适时构建中东外交战略十分必要。

一、当前中东地区形势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0 年底以来,中东地区形势经历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主要由两大因素造成: 一是中东剧变,二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前者推动了中东地区国家政治转型,但也引发了地区形势持续动荡和极端主义回潮; 后者打破了地区原有地缘政治格局的平衡,激化了地区国家间的矛盾。

二、构建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中国在促进中东和平进程、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以及推动伊核问题达成协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中国对中东事务的参与度仍十分有限。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及中东国家希望中国在中东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回应。

美国不会放弃其对中东事务的主导,但其单边行事的主观愿望和实际能力都在下降,美国尤其不愿单独面对中东地区热点问题,对中国参与中东事务的心态趋于务实,并有可能与中国在维护中东稳定、防止地区国家失序、热点失控等问题上寻求共识与合作。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也促使地区国家加快外交多元化步伐,在经济、安全等领域寻找新的国际合作伙伴,这也为世界其他力量进入中东提供了机遇。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中东将成为大国关注和博弈的重点区域,更多国际力量将参与中东事务,国际竞争和合作将成为常态。对中国而言,与中东地区国家开展广泛且深入的政治、经济乃至安全合作的战略空间远比之前宽阔,这为中国建设性参与中东事务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三、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主要内涵

主要目标是: 提升与中东国家的全面关系和合作,拓展中国在中东的国家利益,增强中国在中东的战略存在。

( 一) 建立相对稳定的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总体架构

必须充分考虑中东地缘政治情况复杂、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地区问题看法存有明显分歧以及在发展与中国关系上利益诉求不一等现实,在传统关系基础上强化与地区大国的战略关系,更有针对性地细化相关政策,建立相对稳定的与中东国家关系的总体架构。

第一,从战略高度更加平衡地发展与沙特、埃及、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地区大国的关系,根据各国不同特点制定相关政策,深化互利合作。

第二,以中国实际战略利益为导向,发展与中东各国互利关系,避免卷入地区矛盾,但支持彼此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反对武力威胁和鼓动暴力。

第三,巩固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的传统关系,拓展安全、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加强与转型国家为主的北非地区国家的关系,以帮助这些国家平稳转型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与北非地区国家建立稳固的关系。

第四,加大对稳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相对远离地区矛盾、对华长期友好且对中国有较大需求的地区中小国家的长期战略性投资。

( 二) 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安全合作,确保中国在中东的合法利益。

中东安全形势复杂,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存,非国家行为体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尤其突出,对地区稳定及中国在中东的利益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当前,中东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巴以问题、教派矛盾等传统热点问题长期悬而未解,并随时可能引发冲突; 二是政治转型或社会变革仍存在引发政局动荡的可能性。

中东安全问题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对中国的海外利益及人员生命财产造成直接破坏或构成严重威胁。利比亚战乱迫使中国大撤侨,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迫使中国撤离驻伊拉克的中资企业等,这不仅使中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也阻碍了国家间的正常合作。二是中东地区极端主义思潮向域外溢出,对中国西部安全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三是近年来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在中东各地的联动性及向域外国家的扩散性明显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大幅增加了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风险。

( 三) 构建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在国际话语竞争中,“西强我弱,西攻我守”的态势尚未根本改变。中国对国际议题设置、国际事务话语权的竞争意识不强,竞争能力不足。在中东问题上,中国近年来采取了更为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在参与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政治影响力有所上升,引起全球各国的关注。但在国际话语权方面,中国尚未得到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地位,起到相匹配的作用。

四、未来十年中国中东外交战略的重点及基本工作思路

中国在构建未来十年中东外交战略时,应注重加大对中东转型的关注和资源投入,同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并积极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国际合作。

( 一) 加大对中东转型的关注和资源投入。

第一,利用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为参与“一带一路”共建的中东国家提供投融资保证。中国相关部门可成立中东援助基金,为困难中的中东转型国家提供亟需的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

第二,充实既有多边合作机制内涵,如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阿关系及文明对话”机制,增设中阿转型与发展对话议题,增强其对阿拉伯国家的吸引力及对中阿关系的纽带作用。

第三,建立与中东国家智库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分享各自在政治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经验与教训,加强对发展问题的共识和彼此发展模式的认同。中国相关部门要为智库交流及合作研究创造条件和提供资助。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