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尧(2016)东南亚国家的对华对冲: 一项理论探讨

2017-09-06 作者: 原文 #中國戰略分析 的其它文章

提要:传统的制衡-追随二分法已不足以描绘东南亚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行为,“对冲”这一常见的金融术语因而进入国际关系研究话语之中。在对冲日益成为东亚国际关系分析通用语言的同时,对于该术语本身的探讨仍然不足。文章通过理论考察,希望进一步全面认识对冲的相关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对冲兼具两个面向。一方面,它是东南亚国家在中国崛起背景下的日常政治操作,即组合使用经济接触、制度羁绊和间接制衡等手段,为自身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获得利益和保障。另一方面,对冲还是一种转变力量,多种对冲手段的使用滋生或加重了东亚二元格局的不对称强化、地区制度的工具化和制度过剩、规范建构路径的衰退以及不确定性的累进等困扰东亚国际关系进程的诸多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对冲本身难以为继。国际关系中的对
冲因此具有双向和转变性特征,成为一个“蹩脚”的学术类比。对冲研究同时包含实然和应然问题。在学术上,对冲是超越制衡-追随二分的丰富而有用的概念;在实践中,对冲本身或许应该被“超越”。
关键词:东南亚国家 中国崛起 对冲 不确定性 转变力量
作者简介:温尧,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研究生

出处:《当代亚太》2016年第6期。

一方面,中国给东南亚各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机遇,一个蓬勃、稳定的中国对于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从东南亚国家的视角看,完全顺应中国将使自身暴露在它们所认为的可能威胁国家生存的风险之中。尽管中国领导人多次在公开演讲中否认“国强必霸”的逻辑适用于中国, 然而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关于“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吗”等问题的质疑和讨论从未停息。中国崛
起所伴随的“不确定性”反映出东南亚国家对于未来潜在风险的普遍担忧。

许多东南亚国家都采取对冲姿态应对中国崛起所伴随的不确定性,以期在利用中国崛起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抵御可能的不利局面。不同学者关于对冲的讨论路径类似,但具体使用的语言和概括方式各有侧重。本文认为,东南亚国家的对冲主要采取了三种核心手段:经济上与中国积极接触,在双边和多边关系中利用制度来引导和规范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中国的行为,安全和经济上与美国等国合作以间接制衡。这三种手段分别部分或完全体现了顺应中国或制衡中国的元素,糅合在一起共同作用产生了对冲效果。其中,有些行为或许主要是为了应对其他急迫紧要的问题而非针对中国,但这些政策的结果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国发生关联。比如,东南亚国家在反恐问题上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或许更多关注的是国内安全,但这些举动在事实上巩固和增强了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并且能够在其他情况下加以挪用,间接地对中国的实力增长形成制衡,起到了风险转移的作用。
以下将主要选取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这三个东南亚国家为例,分析对冲的主要手段。这三个国家类似地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对冲,彰显出对冲作为核心概念的有效性以及东南亚国家在应对战略上的相似性。同时,这三个国家采取不同手段的程度又存在差异,体现了对冲作为日常政治的丰富性和可变性。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