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反对房产税的几点理由

2018-05-02 作者: 孙立平 原文 #中國戰略分析 的其它文章

去年12月份,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 《房产税有可能毁掉中国经济的未来》 。那篇文章主要是从下面的角度来说的:

持续20年的以房子为中心的时代即将过去,我们要逐步进入后置业时代,而后置业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们想活得好一点,改善点生活品质。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如果这个台阶能上去,大量新的需求会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就会形成。如果这个台阶上不去,中国就会所谓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在社会保障并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减轻老百姓的税负,保护其在大规模置业时代积累的财富,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再补充几点看法。

首先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内需拉动替代出口拉动的需求。

最近的若干年间,全球化逆转,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这当中当然有种种其他现实的原因,比如美国遏制战略的因素等等。但即使排除掉这样的因素,此类的贸易摩擦也是避免不了的。因为从历史上看,当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体量大的国家,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从而导致出口和贸易顺差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会引起贸易纠纷和摩擦。

说起来很有意思,美国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3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美国,如同今天的中国一样,也正是处于经济迅速崛起的阶段:大量的资本在这里积聚,人口快速集中在城市和工厂之中,大量商品被生产出来,但美国本身的市场根本消化不了这些产品。

那个时候,美国也是像我们这些年一样,严重依靠出口。接着,很多的问题也和我们今天一摸一样了:那时候美国的贸易顺差也是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应当是黄金储备吧)也是世界第一,遭遇的国际贸易壁垒的压力,产生的贸易摩擦,也是和我们今天差不多。

最后是怎么走过来的?中间的过程略去不表,最终的结果还是依靠内需解决的问题。因为那时候美国的生产能力实在太大了,世界也消化不了。于是,人们最后看到,美国逐步变成一个消费大国。甚至到了今天已经走到有点过分的地步,借贷消费,巨额的贸易逆差。

这告诉我们,一个体量巨大的国家,长期靠出口维持自己的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关键还得靠内需。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有可能旷日持久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应当说,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提振内需,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但直到目前为止,内需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今年一季度,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75亿,对比2017年同期的85823亿,绝对值同比增幅仅为5.2%

内需的扩大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具体说,与如下三个因素有直接关系:社会保障、收入水平、财富积累。

在社会保障短期内无法有明显改善的前提下,居民收入与财富的状况就是最重要的因素。而 征收房产税,会在两个方面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第一,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第二,弱化财富对于消费的支撑。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大大恶化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和预期。 而其最终的结果,就是抑制消费和需求。那么试问,在出口日益艰难,内需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实现消费的升级并由此跨入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阶段?

第二个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居民的负债因素。

应当看到,在过去的20年间,随着房地产的超常规发展,居民的大规模集中置业,老百姓手里已经积累相当一笔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这个财富有多少?几年前,我有个估算,大体约200万亿。其中,农村50万亿,城市150万亿。现在的数字应该更大一些,大约能有300万亿。

这笔财富有几重含义。第一,这可以说是中国老百姓在改革开放几十年间积累的唯一财富。据统计,中国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已经达到68%,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则高达85%。第二,由于有了这笔财富,中国社会开始由一个真正的无产社会变成一个稍微有点财产的社会。第三,在社会保障并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这笔财富也是我们实现消费升级,从而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物质基础。

但是,要准确掂量这笔财富,还要看居民的负债情况。因为这笔财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们用负债堆积起来的。

根据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2017年11月下旬发布的《三季度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中国家庭杠杆率从二季度的47.4%上升到三季度的48.6%。所谓家庭杠杆率,指的是用家庭总负债除以家庭的总资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计算的杠杆率的数据还没有统计银行贷款以外的数据,比如民间借贷、小额贷款等等负债方式。如果都加起来的话,中国人举债的数据恐怕更恐怖。

就家庭债务的构成而言,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家庭在金融机构的负债以消费性贷款为主,约占居民负债的2/3,大约是经营性贷款的2倍。 其中,在消费性贷款中,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八成左右。

在前些天发表的 《中国的家庭结构与房价》 一文中,我曾经分析过中国人购房模式的特点:由于独生子女一孩化形成的家庭结构,往往是三个家庭六个劳动力支撑一套房。即小两口与双方父母共同凑集首付,然后由小两口承担按揭。这就造成中国人在购房支付上的一个特点:支付首付的能力似乎很强,但还贷的压力很大。 因为年事日高的双方父母不再能够继续帮助还贷,沉重的按揭负担只能由小两口来承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征收房产税,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家庭难以承受。

第三个要考虑的因素是人口的老龄化及养老的负担

有人会说,房产税可以对首套房免征,从第二套开始征收啊。但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首套住房免征的做法在现实中很难操作,像有关部门经常作为范例的美国,也是首套就开征的。第二,就是真按照这个办法,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里先要说说第二第三套住房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错,现在一些条件好一些的家庭拥有第二套第三套房。但这些第二第三套住房意味着什么?我原来就多次讲过,这些房子在很大程度上有个养老基金的含义在里面。由于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由于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来的生育意愿的降低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由于医疗技术发展导致的人口寿命的延长,中国的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将会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

在计划生育的宣传中,我们过去一直在讲,将来养老靠政府。但随着老龄化现实地到来,这个话再也不讲了,而是提倡养老靠自己,提倡孝道和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这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就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看,完全由政府来解决养老的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依靠子女来养老,很多家庭中的子女其实也是有心无力。在这种情况下,将来养老还得靠老人自己。起码从经济的意义上是如此。

老人养老靠自己,说起来很荒诞,但可能也只能如此。但老年人怎么能自己养老?唯一的办法是依靠自己的经济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老年人在努力的为自己养老攒钱,而钱放在手里和银行里又怕贬值,于是不少人就换成了房子。这就是中国目前很多第二第三套房子的由来。

要看到,老龄化就是眼前的事情。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是不可能经由某种统一的模式解决的。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将来可能要更多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经济比较困难的,养老的责任可能要更多地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以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一部分拥有第二第三套房子的老人用自己的经济力量以市场的方式解决养老问题,可以在总体上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反之,以房产税的方式逼迫人们放弃第二第三套房,势必使得本就难以解决的养老问题雪上加霜。

总而言之,在过去几十年间国民财富分配严重向政府倾斜的背景下,在美国等国家大幅度减税以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背景下,在民众财富安全感极差及对未来充满焦虑的背景下,出台房产税要慎之又慎。

原标题 : 再说反对房产税的几点理由

出处 : 孙立平观察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