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选校长闹风波,究竟在争论什么?|越界华文答问

2018-06-01 作者: 特约作者 原文 #政見 的其它文章

台大选校长闹风波,究竟在争论什么?|越界华文答问

叶荫聪/特约作者

编者按:「越界华文答问」是香港文化及媒体教育基金(https://www.cmef.org.hk/)的一个新项目,旨在让不同华文地区的朋友互相发问,以达至澄清事实、消除成见及互相了解的作用。该栏目授权政见平台刊登部分文章,并收集大陆朋友对港台等其他华文地区希望提出的问题。

最近,台湾大学遴选校长闹风波。台湾以外的媒体虽有报道但篇幅不多,而且也多写蓝绿之争,讨论校政及遴选安排较少。此答问尝试疏理争议背景及要点。

1)管中闵是谁?台大为何挑选他当校长?

管中闵是台大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早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经济学博士毕业,1994年回台湾任职台大经济系。在马英九执政时代,管中闵担任多项主要公职,在2015年2月卸任。他是国民党党员。

台大去年开始物色新校长,到今年1月5日,在五位最终候选人中,挑选了管中闵。外间认为结果是爆冷,一方面是因为打破了过去由医学院和理工学院轮流担任校长的惯例,也是少有由经济学者担任此职位。

台大校长由遴选委员会选出。委员会指遴选过程保密,不对外透露,外界只能从消息或者外在原因推测管中闵胜选原因。在理念上,他主张推动台大国际化,成为「亚洲旗舰」,与外地名校合作,成立分校,培养人才,是吸引委员支持的原因。

在投票机制上,本次遴选制度有了改动。由以往的一人一票,多票者胜出,改为先在五位候选人中投至少两票,得票最高的两人进入第二轮投票。委员限选一人,获过半支持者的候选人胜出。在这规则下,委员的选举策略,很大机会是先在首轮投票中,投一票给属意的候选人,然后投另一票给胜算最低的候选人,避免对方阵营的人选进入次轮。管中闵一直被看低一线,所以不少遴选委员也把第二票投给他,却意外地令他连过两关出线。

遴选委员与管中闵有利益冲突之嫌(以下会详细解释),也成为管中闵当选的争议之一。

2)坊间对于管中闵的质疑主要有三:一、被揭自己是台湾大哥大独董,而遴选委员会有该企业的董事,有利选情;二、违规到大陆兼职;三、涉嫌抄袭论文。这些理由有理据吗?如果质疑属实,为何遴选委员会看漏眼,把关不力?

先说抄袭论文。有民进党立委指控管中闵涉及抄袭一位研究生的论文,而台大学术伦理委员会决议不展开调查。这处有两项争议,一是不展开调查的原因,是涉及抄袭的内容来自会议论文,被质疑为何排除会议论文。二是管中闵的论文草稿早于硕士生,指控证据不足。

第二,违规到大陆兼职。管中闵被曝一边在台湾专职教授,一边到厦门大学等大学兼任讲座教授,违反专职教授不可到对岸兼职的规定。对此,台大引述厦门大学回复,管中闵没有授课、支薪,不算违法,但有批评指当志工不是合理辩解。

比起前两项,管中闵在身份上的利益冲突最受注目。校长遴选委员会共21人,分别为校务会议代表选出18席遴选委员与教育部指派的3名遴选委员。

委员包括台湾大哥大副董事长蔡明兴,而管中闵同为该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原来管中闵在当教授时没有申报独董一职,违规。第二,二人在遴选期间没有申报企业关系,直至后来被揭发才承认。

也因为这样,公众批评台大的校长候选人背景审查马虎,虽然管中闵在大陆兼职及担当企业独董是公开资料,但遴选委员会也未能及早得知。

3)台湾“教育部”何以拒绝台大的提名?“教育部”对大学校长的任命,是有实质权力,还是象征性质?

台大在1月选出管中闵当下任校长后,“教育部”一直没有确认。到4月27日,“教育部”正式驳回遴选结果,理由是管中闵跟蔡明兴有利益冲突,以及有抄袭论文的伦理问题,但没有提及到大陆兼职一事。同时,“教育部”要求台大及台大遴选委员会重新遴选校长。

在法例上,“教育部”有权否决大学选出的校长人选。根据台湾《大学法》第9条第1项,大学在遴选出校长后,由“教育部”聘任之。

4)台大管理层及遴选委员会分别有何回应?有没有捍卫遴选结果?

简单来说,台大管理层及遴选委员会,只有一个立场,就是要求教育部确认人选,没有他途。但对于管中闵的争议,两个部门也不愿讨论。

台大管理层和遴选委员会在“教育部”4月27日决议退回遴选结果后,翌日发声明抗议“教育部”。台大认为这重挫大学自主精神,造成校内对立与不安,也恐造成大学校长遴选寒蝉效应。

在此之前,于今年3月24日,台大举行临时校务会议,会上多数成员,通过搁置讨论各项针对遴选委员会的争议,包括成立校长遴选争议调查小组、认定校长遴选程序因瑕疵而无效、就遴选之中的争议点提供资料及报告。5月12日,台大再次召开临时校务会议,继续要求“教育部”从速发聘。“教育部”不答允,再次要求重启遴选程序。

搁置讨论一事,惹来批评。例如前台大数学系黄武雄教授指,校务会议承担责任,厘清问题,做决议,正是体现大学自治,在大学内部解决问题,但台大校务会议选择避而不谈,谈不上大学自主。

至于台大遴选委员会,则称遴选过程依法行事,克尽职责,「完全无法接受」校长人选被驳回,「政治力介入戕害大学自治」。然而,遴选委员会成员之一,台大法律系教授沈冠伶不同意声明内容(即发布拒绝重启遴选),并认为遴选会不开会但又不解散,也不履行法定义务,有违法规。她称声明没有代表委员会的正当性,故辞任委员。

5)台大学生会和一般台大学生的态度如何?

台大学生代表大会(台大学生会的立法机关)在“教育部”驳回遴选决定后,在5月5日表达立场,指教育部有权驳回遴选结果,反对管中闵出任校长。学生会要求尽速重启校长遴选。

学生会也趁机要求校方纠正遴选程序,例如增加校务会议及遴选委员会中的学生代表比例,又认为应排除“教育部”代表。学生会于5月12日的校务会议临时动议提案,要求检讨涉及此次争议的相关法规及行政程序,却遭否决。

台大学生有撑管中闵的,也有反管的,但大多数是当旁观者。学生代表虽然有份选校长,但相对教职员,占比实在太少,难引起学生投入。而且,选校长一事涉及绵密的利益瓜葛,事件又被转移至蓝绿争端(譬如绿营就抓住管中闵的三项争议攻击,蓝营藉捍卫大学自主,呼吁蔡英文政府别再干预大学内务),大部分的学生也不大愿参与。

6)“教育部”驳回遴选结果,按程序下一步会是甚么?有何最新发展?

“教育部”驳回遴选结果,下一步最直接应该是台大重新遴选。但台大有可能拒绝重选,而走「诉愿」之路。诉愿的意思近似「行政复核」,诉愿若要获批,需要先确定行政机关驳回遴选结果,是对台大作行政处分。一般认为,退回重选并不算行政处分,因此不能提请诉愿。不过,假若退回重选被理解为处分,就可以争辩遴选过程是否合法。

遴选委员近日陆续接到地检署约谈电话,引起媒体及公众关注。台大校方回应,表示希望司法部门应审慎为之并谨守程序正义,不应该对委员造成困扰,不应令他们感到恐惧,否则有损大学自主的精神。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回到开头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