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毅( 述介): 中国接待金正恩能得到什么
对北京来说,会晤的首要目标不是去修补与平壤的关系。
三月末的一天,北京东站附近居民在道口看到了一列不同寻常的火车,熟悉的绿色车皮,陌生的黑色车窗,关于此趟列车的猜测甚嚣尘上。担心“任何话语都将成为呈堂证供”的中国媒体集体保持沉默,直到两天之后得到官方的统一消息,江湖对金正恩到访的这一传闻也正式成为了“旧闻”。
中国官方媒体对于金正恩访华的报道一如既往的华美,盛赞各种友谊,这对于能找到“一千条理由与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来说都是陈词滥调。中国政府的真实用意往往都是不明说的,可能他们觉得带点神秘色彩更容易在国民中树立伟光正的形象,不明觉厉。
中朝关系究竟如何?习金会的目的何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埃德蒙沃尔什外事学院安全研究项目的助理教授梅惠琳女士(Oriana Skylar Mastro)的分析,或可解释一些谜团。
梅慧琳女士在年初的文章中就指出,中朝关系近二十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而在“习金时期”更是到了最低点。中国政府早就受够了金正恩搞的那些小心翼翼的挑衅,早已不在意朝鲜政府的存亡。从双边高层会谈次数来看,过去6年间,仅举行了6次,而胡锦涛在任时期,总共举行过54次。金正恩进行过86次导弹试射和4次核试验,核试验地点都选在距离中国边境不到200公里的地点,并且多次核试验的时机都让中国政府极为尴尬。例如2017年5月的一带一路峰会期间,和在那几个月之后的金砖国家厦门峰会,明显在告诉全世界,这些核试验的时间不是一种巧合,这些“大不敬”的行为也昭示两国关系的恶化程度。我想,近期半岛局势的发展态势都可以作为梅女士这一论断的事实依据,金正恩之所以不断在中国政府认为最为敏感的时间点进行挑衅,是对中国政府心意转变做出的回应。
金正恩承袭领袖之位后从未走出过朝鲜,在多次挑衅后,他将外交访问的“初夜”留在了北京,这次被称为“非常成功”的访问,能否让中国政府“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在金正恩访华之后,梅慧琳女士从公共安全专业角度对该事件做出分析,发表《中国接待金正恩得到了什么》一文。梅女士在文中指出,这次访问并不是两国关系的解冻,形势的突然反转。习近平主动邀请金正恩访问北京,在会晤中相对以往提出的建议不会有什么战略上的变化。中国已经不再执着于北朝鲜政权的延续,而且这两个国家间的联盟仅仅是名义上的。对北京来说,会晤的首要目标不是去修补与平壤的关系,而是去规划即将到来的美国与朝鲜会谈的方向,并且确保任何一种结果都会是对中国更为有利的,而不是美国。
美国毋庸置疑在半岛局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特朗普总统的一些强硬手段,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打压下,让朝鲜半岛局势一时颇为紧张,这也让北京方面失去了在外交解决方案中扮演角色的机会,让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更为恶化。直至2月,在韩国平昌举办的冬奥会,朝鲜派出代表团后,多边关系才得到缓解。随后在3月间,特朗普宣布将于5月底与金正恩进行会晤。当外交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时,中国是要立刻站出来的,展示其在区域中的影响力,确保调停人的位置。那么中方的具体目标,或者说中国的根本利益点在哪里?
梅慧琳女士认为,即使中国外交优先于军事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战略有所改变,中国的根本目标还是不会变的,就是利用朝鲜牵制美国,压制美国在该区域的实力,增长中国在半岛的影响力。这包括战争年代的军事调停,与和平年代的各种援助。中国是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强势的位置,从而最终确保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平统一南北朝鲜能满足它的需要,让美军退出半岛,顺带废除美韩防卫条约。
以此看来,中国在半岛问题上的目标是明确的,半岛无核化的进程是不可逆的。但这看似光明的前途是要有一些代价的,北京方面肯定会向华盛顿提出一些特许条件作为回报,比如停止美韩军演,减少驻韩美军数量,和美朝关系正常化等。就连这次看似不太可能的美朝会谈,也是美国不得不为朝鲜无核化做出妥协的举动。梅慧琳女士也认为,华盛顿方面就此回报北京是正常的,这种成本支出好过战争。
梅慧琳似乎是很典型的“温和派”,尽管她是乔治城大学助理教授的同时,还是美国空军的现役军官(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的政治军事战略专家)。她认为只要保持活跃的对话,哪怕是非正式的,北京方面都有可能阻止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只要华盛顿方面同意北京提出的条件。拒绝中国帮助的风险是外交破裂,紧张的氛围会逐步上升至战争。美国与朝鲜任何一方做出违反对话协议框架的行动,还会影响温和派在华盛顿的地位。
从梅女士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国专家对中朝关系的分析,对中国具体目标做出的阐述,那的确是一个符合中国现任政府利益的目标,对中国百姓长远利益不在这里赘述。中国政府的确是在寻求利益最大化,但是这几十年的外交博弈中,到底有多少次真正的胜利?
也许是篇幅所限,梅女士并没有指出朝鲜金正恩的利益与目标,以及他手中的筹码。
季毅,中国独立评论人
《中国战略分析》第7期,2018年6月号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