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洪:谁和谁的“贸易战”? 为什么而战?

2018-07-06 作者: 盛洪 原文 #天则观点 的其它文章

当人们庆幸中美于 5 19 日达成的解决贸易争端的联合声明之后不久,特朗普总统就宣布实施对中国约 500 亿美元商品的关税惩罚。这很令人惊愕。这固然与特朗普的另类个性有关,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儿原因。回头看一下这个联合声明。虽然在题目上让人有特朗普又胜一局的印象,但仔细一看内容,却让人怀疑特朗普团队的能力。在其中,除了中国承诺多买美国产品和服务外,只有一些原则性叙述。涉及美方对中国“不公平贸易”的指责(我在《为什么中美‘贸易战’可以转化为双赢》一文中总结为四点),只提到了“中方将推进包括《专利法》在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也与改善现状相去甚远。而其它三点,如政府补贴,网络的数据自由流动,和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却只字未提。这显然是一个不太平衡的联合声明。


美方高度评价这次谈判的中方代表刘鹤先生,称他为“聪明人”( smart guy ),“懂市场”( market guy )。也许正是刘的超常发挥,才达成了这样一个明显偏向一方的协议。然而,一个文字共识能否得到双方的遵守,并不能靠一时的辩才,而要靠共识本身是否真正兼顾了双方的价值和利益。当特朗普团队发现联合声明强调的“显著减少美方贸易赤字”,除了有些政治得分外,并没有带来“不公平贸易”实质性的改变时,他们的反悔就可预见。然而后来美方代表到中国的谈判却无功而返。这似乎说明,中方并不打算在美国视为关键的要点上做实质性妥协。也就是说,中方坚持政府补贴,限制网络数据的自由流动,以及限制对中国市场的进入。取而代之的,是中方迅速对美方的关税惩罚作了对等的反应。美方随即将关税惩罚名单扩大到了价值 2000 亿美元。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双方不能就这几点公平贸易原则达成一致,才不惜开打贸易战。


令人惊讶的是,双方所使用的词汇又是何其相似。特朗普说,他并不反对自由贸易,他所反对的是“不公平贸易”;而中国商务部发言人说,要“维护和捍卫自由贸易体制”,并称美国的作法是“不公平贸易”。看来,尽管分歧很大,双方都在言词上遵守自由贸易的政治正确。这应是双方的最大共识。这包含着这样的认识,即自由贸易必然是规则公平的贸易;公平贸易才可能使自由贸易带来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的结果。既然都主张公平的自由贸易,那么双方的分歧究竟在哪?在这方面,中方并没有提出“公平贸易”的具体原则是什么,而美方的四点指责则把公平贸易原则具体化了。


回到教科书,公平贸易原则就是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这包括明确界定和受到保护的产权;公平的竞争者,即他们之中的任何人都不应受到歧视或优惠;和市场的自由进入。如此看来,这正是美方四点指责所依据的原则。如知识产权问题,政府补贴导致的不公平竞争问题,以及以网络为通道的市场进入和实体市场进入问题。而中国政府在原则上并不反对构成市场公平竞争的这些原则。在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上已经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则,并且在多个文件或场合强调保护产权,包括知识产权;打破行政性垄断;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等原则。那么 , 为什么还会出现中美分歧呢?为什么中方不接受美方关于公平贸易的具体标准呢?这中间似乎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黑洞使中方政策发生偏差。


只要我们看一下,如果不接受这几点指责对谁有利,我们就会知道黑洞究竟在哪里。如果坚持不取消政府补贴对谁最有利呢?显然是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最有利。根据我们的研究,从 1994 年至 2013 年,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约为 6394 亿元。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且更隐蔽的是免费使用国有土地、低息获得贷款和低价获得资源开采权的补贴。 2001~2013 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应交而未交的地租约 64260 亿元;低息优惠共计约 57124 亿元;少交纳资源租金约 11138 亿元(天则经济研究所,《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第二版), 2015 )。这种政府补贴不仅造成了极不公正的财富转移,支持了低效企业长期滞留在中国市场,而且严重破坏了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排挤了高效率的民营企业,带来资源配置的扭曲,损害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益。国外竞争者感到不公平的,正是这种不公平的行为通过国际贸易从中国国内市场的溢出。


再看市场进入。在加入 WTO 以后,中国已经开放了大部分产品或服务的国内市场。但仍有部分市场没有开放。这首先不是因为要保护中国的企业,而只是要保护一部分中国的企业,即国有垄断企业。如在美方抱怨的信用卡、电信和电影领域,也是限制中国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或者是对企业产品进行审查管制的领域。在中国国内,人们为了打破商业银行、基础电信和石油领域的垄断进行了多年的努力,中共在“十九大”的报告中也提出要“打破行政性垄断”,但都没有见到实质性的进展。我们的研究发现, 2003~2013 年,电信产业平均每年的垄断租金约 223 亿元,这同时也是消费者被转移走的福利;石油行业由于垄断高价带来的垄断利润为 13289 亿元。因垄断了存款业务导致较低的存款利率,仅 2013 年国有垄断银行从全国个人与机构手中就不公正地攫取了 14709 亿元。显然,不开放这几个领域的市场,就是在保护垄断利益,首先损害的是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利益。


再看网络市场的进入。由于通过网络的服务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市场,所以经常被人忽略。而按经济学的看法,这不过是另一种市场,所以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则或自由贸易规则。只是网络的进入不是通过有形的关卡,而是互联网通道,所以对网络进入的限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施。在中国,这就是所谓的“防火墙”。如果把网络世界看作市场,防火墙就是一个虚拟海关。只是这个海关不受 WTO 的约束,它可以在一瞬间把一种商品或服务挡在墙外,就像禁止进口某种商品或服务一样。而这种限制网络进入的情况同样存在于国内市场,只是技术手段略有不同。网络行政部门经常不经过正当的行政程序就关闭或屏蔽某些网站,或通过删除、技术故障或禁止转发的技术手段,使一些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或其它网络媒体中断运营或很难正常运营。这实际上就是在阻碍国内公民或企业正常进入到网络市场。


更不用说,对网络数据自由流动的限制还带来了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极大损害。《网络安全法》虽然宣称要保证中国公民与企业的信息安全,但由于没有用《宪法》第三十五条明确约束,也没有对网络行政部门的有效限制,导致该部门对网络行政权力的滥用,严重侵害了中国公民表达自由的宪法权利,起到了压制批评、掩盖腐败和打击报复的负面作用。一些重大的社会关注问题,即使只是事关名义上的民间机构,如红蓝黄幼儿园和鸿茅药酒,相关讨论也经常会遭到该部门的禁止或删除。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将在网上抱怨县医院食堂饭菜的人抓进拘留所。更不用说,网络行政部门经常公权私用,腐败丛生,鲁炜只是他们的象征性代表。从而,对网络市场的自由进入和网络数据的自由流动的要求,就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是一个国际贸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国内市场和社会同样存在的问题。


再看知识产权问题。应该说,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有了很大改进。但从结构上看,中国推进技术创新的机制有两种。一种是知识产权制度,它在民间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种是政府补贴,即各种各样的政府鼓励科技创新的基金。这经常表现为一种寻租机制,为那些有更多政府资源的人提供机会,却很少真正起到促进创新的作用。在现有的政府机制下,政府基金很难流向有创新能力的人。汉芯丑闻说明,这种政府基金就是另一种欺诈和腐败的温床。从结构看,国有企业更依赖于政府基金,却不能有真正的创新。他们更多地是靠购买专利获得技术,就像中国的所谓“自主研发”的高铁技术一样,只不过是依赖于中国的巨大市场带来的谈判优势购买的日本、德国和法国的技术。因而,国有企业主要不是作为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只是作为知识产权的购买者与知识产权打交道。对于它们来说,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远不如政府的科技创新基金更重要。


有趣的是,美国人并不知道中国的政府补贴究竟有何意义,所以一味地反对中国行政部门的文件《中国制造 2025 》。实际上,这个文件除了大量关于未来发展的描述外,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条款就是对科技创新进行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尽管同时也提及了改善知识产权制度,但这与行政部门的一贯风格一样,只是一种原则性表述。据我这个还有点知识产权的人的经验,这些年来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并没有太大改进。我曾就知识产权打过两个官司,虽然都不输,但抵偿法律成本的钱一直就没有汇到我的账上。近两年来,出版社对我的版税询问越来越置之不理了,更不用说支付。美国人反对的理由是担心这个文件会给中国企业带来额外的优势,在技术上会超过美国。但实际上,这个文件真正损害的是中国的利益。它把大量资源用于寻租游戏,鼓励企业更依赖于向政府的寻租,而不是知识产权制度和市场,反过来挤掉了真正投资于技术创新的资源。


如此看来,在政府补贴、网络数据流动、开放国内市场和知识产权方面不让步,就是在维护国内垄断利益集团和行政部门利益集团的利益,就是在坚持违反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就是在违背中共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则。而因维护垄断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能与美国在贸易问题上达成一致,从而造成的贸易战,就不是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而是一场中国垄断利益集团与美国、中国的贸易战。这个贸易战为了维护垄断集团的利益而不惜让中国的公民和其它企业承担成本,就是一件极为荒诞的事情。正是这个垄断利益集团以阻止其它企业进入一些产业的作法攫取利益,又用垄断价格剥削更多的公民,却又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国家的利益,让那些受它们损害的人与它们站在一起维护它们的利益,天下还有比这更颠倒的事情吗?


然而,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似乎在说,这是一场美国挑衅中国的贸易战,是一场贸易讹诈,甚至是一场“贸易恐怖主义”,这显然是在为虎作伥,继续把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说成是国家利益,企图借用经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煽动大众,一举掩盖它们的垄断真相,并让它们天天侵夺的大众起来捍卫它们的利益。实际上,中美贸易摩擦并不是一个贸易逆差多少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遵循公平贸易原则 - 市场公平竞争规则的问题。多年来,这个垄断利益集团一直以不公平的手段,通过垄断高价和各种政府补贴吸吮着民脂民膏,一年转移财富的数量高达数万亿。对于一个中国公民,他为什么要用牺牲自己的境外市场份额或本币价值的代价,去维护税前零售价格高于主要国家 21% 的成品油垄断价格,维护低于公平市场利率 1~1.5% 的存款利率呢?


很显然,对中国企业和人民最有利的事情,就是维护和遵循市场的公平竞争规则,也就是国际贸易的公平规则。一旦打破垄断,大量被垄断排除在外的企业就能进入到各个产业,它们在制度和技术上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更有效的竞争会带来更便宜的产品或服务,还能促进创新以带来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以中国人的聪明与勤奋,从来不会惧怕公平的竞争规则。历史,尤其是加入 WTO 以后的历史说明,中国人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胜。中国人更会受益于开放的网络市场和数据的自由流动,中国人会在更严格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下焕发创新之力。因而,如果所谓的“中美贸易战”并不是两国人民的贸易战,而是中国垄断利益集团与两国人民的贸易战,是市场的公平竞争规则与不公平规则的战争,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呢?


根据宪法,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公仆,理当从中国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应代表某个利益集团。涉及这次贸易争端,中国政府的官员还是给人耳目一新的印象,从习近平先生,到刘鹤先生,再到中国驻 WTO 大使和商务部官员,无不言必称“自由贸易”,“遵循市场规则”。最近发布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更是满篇经济自由主义词汇。他们怎么会成为美国的敌人,又何来“贸易战”?以自由贸易和市场规则来衡量,政府补贴、国有垄断集团,对网络市场和实体市场的封锁才应该是中国的敌人。


值得警惕的是,垄断和滥权利益集团有着强大的政治资源,会穷尽手段把自己的利益打扮成“国家利益”,进而影响中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因此,把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将垄断和滥权利益集团的影响清除出去,明确为公平贸易原则暨市场公平竞争规则而战,落实已经颁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质性地“打破行政性垄断”,取消政府对垄断国有企业的补贴,用强化知识产权制度来弱化腐败的政府奖励或鼓励基金制度,拆除,至少先部分拆除网络“防火墙”,既可化干戈为玉帛,又可以公平市场原则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繁荣。刚刚看到,中国政府又缩短了外商投资准入的负面清单。这是个好消息。再接再厉。


[ 盛洪 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本文为 中评周刊 - FT 中文网 2018 7 4 日同步首发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