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争端的表象与实质

2019-01-24 作者: 原文 #中國戰略分析 的其它文章

「摘要」美国的许多抱怨涉及一些复杂问题,比如强制技术转让和政府补贴,即使中国承诺作出改变,也很难核实执行情况。

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担任美国总统满一整年之后的2018年初,人们仍有可能认为,这位美国领导人在贸易政策上的好战姿态只是作秀而已。在发表气愤的言论之后,美国启动了几项调查,还多次威胁会采取直接行动,但没有具体动手。

12个月后,那种认为特朗普的保护主义纯粹是说说而已的观点已被彻底推翻。美国已对世界各地的贸易伙伴加征钢铝关税,表面上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但加征对象包括外交政策上的传统盟友和对手。加拿大和墨西哥被迫重谈北美自贸协定(NAFTA),该协定已被更名为《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这是一项从名称到实质都更为笨拙的安排。美国威胁对欧盟(EU)加征汽车关税,迫使对方不情愿地坐到谈判桌旁。最戏剧性的是,特朗普对中国加征了一波又一波的关税,覆盖相当于中国对美出口额大约一半的商品。

与此同时,美国削弱了本应限制其如此单边行动的贸易体系的支柱,继续阻碍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任命新法官,从而进一步削弱了WTO甚至在理论上约束美国遵守其规则的能力。

话虽如此,尽管截至去年底特朗普政府几乎无疑是自1930年代以来最具保护主义色彩的美国行政当局,但它的行动至少不算是随机无谓的破坏。有些国家发现,通过对特朗普做出一些让步(无论是否有意义),让他能够宣告胜利,有可能减轻特朗普行动的损害。

特朗普也许本能地是一名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赤字不仅从定义上讲是坏事,而且也是贸易伙伴诉诸偷窃和欺骗的必然证据。不过,他也喜欢吹嘘自己的交易能力。

因此,在《北美自贸协定》的重新谈判中,加拿大和墨西哥(尤其是前者)设法在汽车贸易方面对美国做出一些让步,特别是有关可以使用多少从其它国家进口的投入品的原产地规则。这些变化肯定会影响北美的汽车供应链,但不会摧毁它们——甚至就像墨西哥和加拿大政府声称的那样,不会严重损害供应链。

欧盟为化解美国对其重视的汽车出口加征关税的威胁,在购买大豆和液化天然气方面向美国做了一些近乎毫无意义的让步,同时还承诺就一项更广泛的协议展开谈判。6个多月过去了,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付诸行动。

问题在于中国能否做一些类似的事情。去年11月,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间隙举行了会晤,双方同意就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谈判,同时特朗普搁置拟议中的又一轮关税上调。本月早些时候,双方在北京举行了第一轮技术层面对话,气氛似乎是积极的。

然而,从特朗普与其他国家的打交道进行外推,假设美中贸易冲突正在平息,在逻辑上将是牵强的。首先,目前远未明朗的是,欧盟等经济体买来的暂时和平是否会持续。美国官员继续发出威胁言论,扬言如果布鲁塞尔方面未能遵守协议、并做出有意义的让步,将会发生什么。

其次,尽管特朗普对任何存在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甚至一些没有对美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实践抱有反感,但中国尤其让这位总统本人和他政府内几个有影响力的官员感到愤怒。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北京方面系统性地藐视世贸组织的法律和精神,以至于美国有理由采取非常规措施迫使其改变。

美国的麻烦在于,它的许多抱怨涉及一些相对不易察觉的问题,比如强制技术转让和复杂的政府补贴。美国在使用非常传统的工具——针对商品的关税——试图在极其复杂的治理领域催生变化。美国面临的问题是,即使中国承诺收敛强制技术转让,这些规则在执行时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包括如何公平、公开地裁定它们是否被违反。

因此,即使达成休战协议,即使北京方面承诺收敛其扭曲贸易的干预行为,评估它是否在履行承诺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与此同时,假设美国继续保持对华贸易逆差,那么美国加大施压、提高关税的动机将是相当强烈的。

就目前而言,近期股价大幅下跌以及经济严重低迷的威胁,似乎减弱了特朗普的冲突“胃口”。但是,如果这两种情况逆转——或者(的确)如果美国经济真的下滑,而他觉得有必要找一个抨击对象——对中国重新加征关税是极有可能的结局。

撰文    艾伦•贝蒂

出处 : 商业新媒体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