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唯:張亞中競選台灣總統激活兩岸論述

2019-01-28 作者: 大唯 原文 #中國戰略分析 的其它文章

大唯:張亞中競選台灣總統激活兩岸論述

自稱“一介書生”的65歲的學者張亞中1月7日宣佈參選2020台灣總統,吹皺了一池死水。

在經歷了去年台灣縣市長選舉“綠地變藍天”的政壇洗牌之後,國民黨和民進黨對於2020總統選舉,內部各派雖有策劃和謀動,但始終沒有提出與現實相匹配的兩岸論述,而兩岸關係是總統選舉的關鍵元素,也是獲取選票的重要砝碼,這在蔡英文過去兩年執政中因為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致的台灣經濟低迷的施政績效中可以驗證。

身跨政、學、社會多界

張亞中認為自己的強項是兩岸關係的研究和論述,是台灣唯一一個在兩岸關係論述上寫了20本書的人。政治學和哲學雙博士的張亞中是台灣國際關係和兩岸關係專家,學術界任職廣泛,如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歐洲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教授等多個職位,他的履歷還涉及台灣的外交領域,曾擔任外交部派駐歐洲三地代表處的外交官,並且還擔任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官員,參與大陸政策研究與制定。

他與佛教界也很有緣分,擔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會常務理事及該會研究院的研究員。他幾年前組建了孫文學校,擔任校長。

張亞中除了學者身份外,還參與了社會運動。他在2004年創建民主行動聯盟,展開反軍購運動;2005年以反修憲為名,參選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並當選。2006年,他的民主行動聯盟成立了“全民倒扁運動聯盟”,得到社會的廣泛響應。

可以說,張亞中既是兩岸關係研究和論述的知名學者,還是擅長外交的政府官員,以及與民間訴求息息相關的社會運動組織者。他宣佈參選總統後,有人認為他沒有政府行政經驗,難以勝任總統大位。但張亞中反唇相譏:“李登輝有從政經驗,把台灣搞成什麼樣子?馬英九有從政經驗,把台灣搞成什麼樣子?蔡英文有從政經驗,把台灣搞成什麼樣子?”

兩岸仍處敵對狀態 促統為時過早

張亞中認為,幾十年來,中共對台灣的方針一直是反獨和促統,習近平最近的講話重在促統和探索兩制,但兩制是擺在統一後的,目前兩岸仍屬於敵對狀態,不解決的話無法促成兩岸的和平發展,所以兩岸應該有一個完整的關係論述,走向和平,再走向統合或整合,政治、經濟、社會整合後,再探索統一方案,因此,兩岸應平等對話,討論兩岸和平統一前的政治定位。

張亞中主張兩岸先簽訂和平協議。馬英九在2008年曾經倡議與大陸談和平協議,但是沒有實際推動,擱置了,是因為美國阻撓,馬英九認為談統一太早,因此在他的整個施政期貫穿著“不獨不統不武”的三不政策,實際上是維持現狀,沒有往前走。他下台後又改口說“不排除統一”,但實賚還是維持現狀,對追求統一有保留。台灣目前存在的台獨和獨台兩種傾向,對於兩岸關係的整合沒有好處。

在張亞中的兩岸論述中,核心的部分是先結束敵對狀態,創造和平氛圍,為和平統一創造條件。他說,兩岸敵對狀態已經持續了70年,馬上談統一和一國兩制,不現實,能否在統一前,先放棄武力威脅?

一中三憲 再定義一個中國

張亞中認為,兩岸和平協議可以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憲法外的第三個憲法,即一中三憲。和平協議簽訂後再來定義一中,整個中國才是一中,既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中華民國,而是整體中國。2020選舉就是要重啟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像一台充滿了垃圾,混亂程序和運行緩慢的電腦,需要重啟來消除。兩岸的和平協議中,可以保證不分裂,就好像一男一女訂婚,任何一方承諾不再與他人結婚,打消對方的疑慮。

張亞中把兩岸的難題比作唐僧西天取經,困難很多,但不是不可能,即使向西走一步會死,也不能向東退一步苟活。和平統一很難,需要用最大的包容,最大的情懷和最大的智慧來實現,對兩岸關係不能悲觀。

事實上,張亞中提出怎樣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論述,也是國民黨的強項,但目前所有可能的候選人都迴避不談。他說,國民黨中央到馬英九總是強調“一中各表”,維持現狀,如果從國際大環境來看,兩岸敵對狀況是現狀,台灣無法參加國際組織是現狀,那還要維持這樣的現狀嗎?所以要尋求改變。只要民族認同,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兩岸有什麼不能談?

兩岸統合重在談判

張亞中說,台灣一直有一個不斷改名的黨,兩年前叫做“討厭國民黨”,現在叫做“討厭民進黨”,將來可能叫做“討厭共產黨”。兩岸關係處理不好,大家都是“討厭黨”。目前民進黨是想逃,逃離作為一個中國人;國民黨是想躲,躲避兩岸的統獨問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是拖,民進黨則是鬥、刨,兩者都不可能替台灣找出真正的出路和未來。

他說,只要國民黨好,民進黨好,兩個黨好台灣才會好,所以希望台灣最優秀的人出來代表政黨參選,才是大家的福氣。只要有道理,兩岸一家親,大陸同胞會支持,兩岸不要變成權力之爭,讓外部勢力干預,兩岸有什麼不能談不能讓的呢?只要有共同民族情懷和身份認同,有什麼不能談?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準備好。

張亞中說,習近平的講話中46次提到統一,強化促統,如果台灣的政黨不接受,那麼要以什麼主張、對話說服習近平呢?治理國家要有方向,台灣現在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搞不定,背後是方向做不對。

張亞中參選的定位是和平、開發、共治、均富。他表示,決定參選總統,是因為不忍心看台灣繼續沉淪,希望用畢生的力量,替台灣的未來指引出路,救台灣。若當選總統,他將立即啟動修憲,將政府體制改為內閣制,讓國會席位擴增到200席,“蔣經國時代”已經結束,應寄望強大的政治制度,讓社會更好。蔡英文講台灣價值,台灣價值首要是和平,其次是開放,但在兩岸當前的敵對狀態下,台灣如何走向和平和開放?“共治”強調的是,台灣不屬於任何一個政治人物或政黨,而孫中山的民有、民治、民享理念,更不能只由百分之一的特定階級所有、所治及所享。

蔡英文承認過未來一中是唯一選擇

一中問題對於台灣各黨派似乎不是富有爭議的問題。根據2001年台灣的報導,現任總統蔡英文在擔任陸委會主委的時候曾經表示過,台灣無法逃避“一個中國”問題,從文化、地理來看,“未來的一個中國”是台灣民眾唯一的選擇。

她說,被擱置的爭議總有被解決的一天,如果交流對話是成功的話,外在的客觀環境會改變,一個中國問題的解決就相對變得簡單。無論統一、台獨或維持現狀,台灣人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未來的“一個中國”。台灣除了少數原住民外,大部分都是從中國大陸移民而來,雖然台灣是一個開放性的多元文化,但中國文化仍是核心。“一個中國”可能是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久,兩岸共存共榮的一個體系,我們必須與中國建立一個有意義的政治關係。

如此看來,一中問題早就是台灣的共識,只不過經歷了台灣政黨政治的混戰,當政者或者改變了看法,或者隱瞞了觀點,或者把一中作為了政治博弈的工具,生成各種花樣來對付大陸的促統。但不管怎樣,兩岸關係中的一中概念是台灣政權能否繼續經營的關鍵,也是大陸是否對台灣繼續容忍的決定因素。在民進黨和國民黨都不約而同將“九二共識”邊緣化和“各表化”的模糊戰略中,張亞中憑著多年的兩岸關係論述研究基礎,以秀才之身挑戰傳統政客,最少能夠打破目前兩岸的僵局,令台灣各階層開始關注兩岸和平的路徑,以及展開必要的談判。

張亞中參選總統的最大賣點是推動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為將來的統一打下基礎。但從政治現實看,當台灣拒統的主流民情基礎沒有發生根本改變時,即使在兩岸和平協議的談判中台灣承諾不分裂,仍不意味著就歡迎中共提出的統一。而對中共來講,如果沒有一中的清晰概念,沒有統一的時間表,沒有雙方都能接受的統一標準,中共也不會簽署。和平協議的談判如果長期談而不決,勢必帶來更加負面的影響。目前,“一中各表”仍是台灣的一件護身符,這個一中的最低要求暫時還沒有被中共否決,台灣執政當局如能重新認可“九二共識”,或許才是立竿見影的改變困境之道。

出处:香港《前哨》雜誌二月期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