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 : 中国会出现新的“上山下乡”?No!

2019-05-22 作者: 邓聿文 原文 #中國戰略分析 的其它文章

Image result for 邓聿文 图片

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官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外界拿来做各种各样的解读,有时情形会被往最坏的方面想。比如,前些天李克强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批示,守住不发生大规模失业的底线,被舆论解读为,中国政府正在为贸易战有可能造成的恶劣后果做最坏打算。

现正值假期来临,大中学生走出校门。而就在一个多月前,共青团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提出未来三年力争组织超过1000万人次大中专学生参与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当时许多自媒体和人士忧心忡忡地将这个计划看作“国家计划3年内动员1000多万青年下乡”,中国政府要在新时期开展新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我认为做这种曲解可能基于三个原因。一是不了解“三下乡”的内容,加上将1000万人次等同于1000万人,便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上山下乡”。二是正如上述李克强批示所昭示的,眼下中国经济遇到很大困难,担忧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效仿文革时期国家将知青遣送农村的做法,搞新时期的“上山下乡”。之前有北京大学教授基于就业理由倡导“上山下乡”,引起诸多争议和批判。三是出于对“上山下乡”的苦难历史记忆以及对当下中国社会不断回到文革状态的忧虑。当然,不排除有人故意这么解读和传播。

历史的教训是要吸取的,中国政治的“左”转现状也值得警惕,但客观地看,从共青团中央这份文件是得不出中国将要把1000万大中学生驱赶乡下进行所谓新一轮“上山下乡”运动的。有人也许对我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我没有看出文件背后的“真实意图”;还有人可能会说,之前北大教授提倡“上山下乡”其实就是在为官方放风。文件背后的主观意图是一个很难猜测的东西。不过,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即使官方真有再来一次“上山下乡”的想法,也注定是办不到的。原因无他,时代不同,时势变也。

文革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能够发动起来并持续20多年的根由(“上山下乡”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搞了)有两个,一是毛泽东的个人魅力和权威,再加上学生的理想主义。那个年代的毛泽东是“神”,一句顶一万句。所以,当毛泽东在1968年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时,带着去农村改天换地的理想情操,大中学生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历史学家对于“上山下乡”的真正原因,有两种看法,即“就业压力说”和“红卫兵无利用价值说”。前者认为,由于文革导致当时很多工厂处于停顿状态,城市无法安置2000多万大中学毕业生就业。而让他们仍滞留在城市,又无法继续学业,后果非常严峻,须把他们赶到农村去。后者认为,毛泽东利用相对单纯盲信的学校红卫兵发起文革,打倒各级当权派,达到天下大乱目的后,无所事事的红卫兵再继续无法无天闹革命被毛看成是于己不利的破坏力量,其作为工具的价值已使用完,因此需要尽快对红卫兵做出处理。

在上述两种现实的考量外,从思想角度而言,毛对大中学生到农村去接受锻炼还应带有一种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与脑力劳动差别即所谓“三大差别”的乌托邦想法。毛对精神力量以及政治实践的强调和重视,使他认为要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需要知识青年在革命的大风大浪中“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而到农村去,同工农相结合,是一条路子。对于当时的广大大中学生来说,青春期本就激情澎湃,何况他们从小接受的是革命的乌托邦教育。所以,这种理想很容易使他们接受和响应毛的“到农村去”号召。

二,不能不提那个年代严酷的户籍和单位制度以及城市公有制的一统天下。城乡之间的户籍差距不说了,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等级森严世界;城市内部,不同城镇之间也是不能随意来往和流动的。户籍之外,单位更是牢牢地将一个人的一生捆住,只要参加了工作,生老病死就由单位决定,没有单位的人不但会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流民也无法做,随时都会被遣送回来,生命安全无法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官方决定将大中学生送到农村去改造,他们就不能不去,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城市户籍,无立足之地,无法在城市国有或集体单位就业,没有单位管他们的生老病死。在那个普遍贫穷的时代,当一个人丧失城市的资格后,不去农村在城市根本没有活路,而且政治上也不允许。因此,从此角度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是被迫的。

然而,这两个限定条件今日都不存在。不论当今领导人怎样强势,都无法具备毛泽东那种超凡的克里斯玛人格,而现在也是一个理想褪色的时代,广大学生都“实际”得很,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然,眼界也宽广得多。不排除少数人出于投机或其他原因会响应官方号召,但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可能跟风的。

更重要的是,现如今是市场经济的天下。户籍制度除北上广深等少数几个超大城市外,基本放开,劳动力全国自由流动,单位制度已被彻底废止,私营经济解决80%的就业,即使是国有企事业,也早已不是铁饭碗。由此经济和社会结构及制度所决定,就是毛泽东再世,将全部大中学停课,强制发送农村,学生也可用脚投票,除非把市场经济和私人企业废除,全面恢复公有制和单位制,然而,当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做,首先不答应的还不是芸芸大众,而是利益集团,他们会第一个起来造反。因为他们是利益受损最大的。自由的市场体制他们不喜欢,但他们也不想恢复过去的公有制,目前这种半干预半自由的市场经济,是最能确保他们利益最大化的。

所以,时代背景不同,即使有人要在政治上全面回归文革,只要社会仍处于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条件和环境下,国家就不可能有能力动员1000万大中学生去农村,搞第二次“上山下乡”,哪怕是拷贝某些形式都做不到。何况,现在的农村也不是贫困的代名词,完全不必担忧团中央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会搞成“上山下乡”。

团中央或者更上层的决策机构,当然也明白这点。其实,从团中央的文件看,大中学生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是一个新事物。按照官媒的解释,该活动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了,从1997年起,它开始成为多个部门协同推动的全国性活动,持续至今。换言之,它是一种常规性和限时性的活动(最多不超一个月),这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特定历史背景和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完全是两码事,没有可比性。

我完全理解一些人由于政治原因对此事的忧虑,面对一些势力将中国拉向封闭和往回走的现实,忧心忡忡,但我也认为,完全不必因此而自我吓唬。经过40年欧风美雨的浸淫,虽然贸易战会使得当局更强调自力更生,经济和科技的内卷化更明显,虽然当下“左”风阵阵,看似来势凶猛,然而,当触及社会主流群体的根本利益这个坚硬之核时,人们会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到时会展示集体行动的力量。对此我比较乐观。

出处 : FT中文网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