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贵州 · 行为主体视角下的乡村建设案例比较:茅贡计划与从江生态文化社

2020-03-04 原文 #网络社会研究所 的其它文章
乡建中的中国

魔幻贵州 · 行为主体视角下的乡村建设案例比较:茅贡计划与从江生态文化社

# 魔幻贵州田野报告二期

2019年12月18日,中国美术学院网络社会研究所与空间生产小组在黄孙权教授的带领下,第二次踏上了西南延绵的丘壑。「乡建中的中国」正被一个巨大网络结构下被卷动着,出发以便思考,行动以便反思,学会在田野中辩证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琢磨社会─技术关系如何共同地形塑我们。

此次贵州乡村扶贫建设调研探访的行程共计7天,贵阳市的花果园社区 (18-19);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螺丝壳河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三都县九阡镇石板村 (20);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万达小镇-标志性地产扶贫(20);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兴义市楼纳村大冲组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 (21),安龙县坝盘村 (21),巴结镇南龙布依古寨 (21- 22);安顺市的紫云县中洞苗寨 (22);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县大利村妇女织染拟合作社、侗天山居民宿 (22-23),归柳村,丰登村倚山人手作工作坊 (23),黎平县茅贡镇粮库艺术中心&乡创学院 (23),从江县占里侗寨,高增村乡约乡见村寨联盟、从江生态文化社&侗房民宿(24),黎平县無名营造社,黄岗侗寨创客中心、好声音客栈、村民民宿组群 (24-25)。

自2016年起围绕着“城、乡的空间生产”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多次的田野调查实践。贵州田野报告二期系列文章是「乡建中的中国」研究课题下暂时性的田野思考。无论如何,故事带来更多的理论思考,我们在田野间发现的问题、思考和案例书写,都是大时代下中国、山水、群体、个人的共同足迹,提供讨论和批判的基础。

撰文:黄利红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当代艺术与策展研究研究生

一、引言

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同时使得中国广大的乡村走上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中国进入脱贫攻坚战。然而,截至2020年2月,还未脱贫的贫困人口仍有近300万,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50多个。 1 收官之年再发力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新华社,2020-02-06 2020年的国家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攻克这最后一批深度贫困人口,并同时巩固之前脱贫的9000万人口不再返贫。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国家级别的脱贫运动中,以政府行为作为主导,各种类型的民间主体在各自的领域、各自的地区领导着小规模的乡村建设。这些不同层次的民间力量发展出了不同类型的乡村建设模式并赋予了中国广大乡村建设运动以新的活力。本文将以贵州省黎平县茅贡计划和从江县从江生态文化社两种典型的乡村建设案例进行案例介绍和模式分析,以期探得当代中国乡村建设的典型做法之一二。

二、乡村建设运动与乡村建设模式

2.1 二十世纪以来的乡村建设

▲ 近代以来中国乡建演变历程 2 来源:中国乡建院戴冰武
</img>

回顾整个二十世纪,对中国乡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有几大方向:新农业生产技术,地方自治和政权建设,农民文化教育以及强调经济、政治、道德、文化综合并行。其中官方层面的乡村建设分为两大派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对于土地生产关系偏温和改良性质。1933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专门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试图领导全国的农村建设运动。 3 朱汉国:《梁漱溟乡村建设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页 民国时期的共产党则偏向革命激进的手段改变乡村生产关系。1925年起,共产党便发布《告农民书》组织农民协会,开农民代表大会,发展农民运动,成立农民政权和武装力量。新中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包含各省、市、地区行政机构、乡镇机构主导着中国乡村建设。

另一方面,民间层面的乡村建设则因国势分为几个时期:晚清1902年至全面抗日1937年,全面抗日至新中国成立1949年,1949年后因国家政权统一,民间的乡建力量也逐渐被收归国有而逐渐消逝。直到2003年率先提出“三农”(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温铁军到了“村治派”最先开始的地方——河北定县,成立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 4 欧宁.理想与现实——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村建设运动[J].广西城镇建设. 2013(09) 而后,以建筑师规划师为突出表现的一大批“有识之士”,涌入乡村,开展力所能及的乡村建设。较为典型的如2003年温铁军的后定县实验,2007年欧宁、左靖的“碧山计划”,2007年渠岩的“许村计划”,2009年李昌平、孙君的郝堂村实验等。不同的类型和方法的新乡建案例体现出当代乡建运动的活力,也暗示着民间乡建仍处于实验阶段。

2.2 特殊的脱贫攻坚战略

在轰轰烈烈的乡村振兴运动中,有一个当下最为突出的时代使命即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国家战略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中国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先后制定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 2020 年)》。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央致力于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创新建立了责任、政策、投入、动员、考核、督查等六大制度体系,出台了两百多项政策。 5 黄承伟.论中国新时代扶贫理论实践研究[J].中国经济报告,2019(02):22-27. 各省市自治区地方政府相继响应中央部署,分别出台地方的具体扶贫措施。在自上而下的努力中,中国乡村面貌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对以乡村生活为基底的地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3 乡村建设系统理论研究综述

在如此长时间且复杂艰辛的乡村建设实践过程中,诸多的学者致力于乡村建设理论的研究和模式总结。乡建是一个集策划、设计、管理、实施、维护,还有社会责任等多方面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工作。 6 叶强, 谭怡甜, 张森. 寄托乡愁的中国乡建模式解析与路径探索[J]. 地理研究, 2015, 34(7): 1213-1221. 现代系统论从整体与部分出发,以整体为核心兼顾要素,提出整体发展是要素、层次、结构、功能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 常绍舜.从经典系统论到现代系统论[J].系统科学学报,2011, 19(3): 1-4.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洋彼岸商业帝国的一个小决策会对中国最偏远乡村产生影响,反之亦然。确实,中国的乡建运动丝毫不亚于任何已经实施的系统工程。从系统论视角解读当前中国乡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叶强等从系统理论出发综合了国外乡建的模式和经验、基于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政策框架为表现的中国乡村建设政策机制、从一般到现代系统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当下典型乡村建设实践的经验,归纳出中国乡村建设的系统结构理论框架。

▲ 乡村建设系统结构图 8 叶强, 钟炽兴. 乡建,我们准备好了吗——乡村建设系统理论框架研究[J].地理研究,2017,36(10):1843-1858.
</img>

根据目前已经有的乡村建设行为主体视角分类,结合当前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并基于乡村建设系统理论框架中的主体系统视角将实践类型分为五类:政府主导型、资本主导型、技术团队型、乡村精英型和多元主导型。并以分阶段治理机制和主体意识培育机制为乡村建设的新标准,将乡村建设的治理分为三个阶段。

▲ 分阶段治理机制图 9 叶强, 钟炽兴. 乡建,我们准备好了吗——乡村建设系统理论框架研究[J].地理研究,2017,36(10):1843-1858.

但笔者以为叶群等人结合实践案例的分类方法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其在考虑主体类型中模糊了个人主体和组织主体的区别,模糊了外部主体和内部主体的分界。因为乡村建设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主体主导的现象,难以将其定性为单一主体主导类型。且叶群总结的系统理论是建立在对中央政策的总结和梳理之上,二级系统的元素偏向于政策目标性,功能层是基于宏观发展方向的分层。由于现实乡村建设的复杂性,政策到达地方要经过多重要素组合,已经表现出难以评判是否是单一政策效果的特点。该系统中,仍然将区域发展政策、工业化、城镇化放在外延系统里。虽其关注到了外延系统和内核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仍然是延续了城乡二元制的治理理念,把城镇化和乡建作为两大独立过程。在系统结构中未体现外延系统的作用其实是内置于内核系统的元素动态变化之中的。

▲ 乡村建设系统论中下的乡村建设结构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为更细化体现乡村建设实践的行为主体类型,强调系统理论中的治理结构中的阶段性治理和实践层面的功能性目标,结合内核系统中的一级子系统与农业地理区位理论,优化叶群等的乡村建设行为主体视角下的实践类型,并提出新的乡建模式分析结构 10 行为主体的内外区别并非是将城乡二元对立,仅以案例乡建所在的地域之外为外部。

▲ 基于系统理论的行为主体视角下的乡村建设类型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其中,进一步将叶群等人的“乡村精英”和“村干部”统为“乡村精英”。因为在现实的村治案例中,乡村精英不一定是村干部,但村干部一定是乡村精英,故而乡村精英在功能作为上是包含了村干部的。将“技术组织”拆分为公益性质和非公益性质,分别归到“企业”和“社会组织”中。

▲ 基于系统理论的行为主体视角下的乡村建设类型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三、脱贫攻坚大背景下的贵州省乡村建设运动

3.1贵州省的脱贫攻坚战

贵州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经过十二五的努力,十三五期间,贵州省需要扶贫的人口仍旧有493万。截至2019年5月,贵州省仍有47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黎平县和从江县在列。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就脱贫攻坚战出台了“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精准脱贫“十项行动”。

▲ 贵州 “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精准脱贫“十项行动” 11 数据来源:“贵州 “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精准脱贫“十项行动””[J].西部大开发,2016(Z1):159-160.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在贵州省扶贫开放办公室发布的《贵州省“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中,将脱贫攻坚战分解为五大专项行动。

▲ 贵州省“十三五”扶贫攻坚专项规划 12 资料整理自:贵州省扶贫开放办公室《贵州省“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本文选取的案例所在县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县和从江县,两县相邻,同处贵州省与广西省交界处,地理区位因子十分相似。民族人口,从江县以苗族侗族人口居多,黎平县以侗族人口居多苗族次之。侗族是个爱好唱歌的民族,侗歌在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年长者教歌,年轻者唱歌,年幼者学歌,歌师传歌,代代相传,成为社会风习。

▲ 黄岗村侗族传歌现场
图片来源:“乡建中的中国”研究小组

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歌已经走向世界,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茅贡是侗戏鼻祖吴文彩的故乡,2008 年被国家文化部公布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侗戏、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技艺、古法造纸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有独特的文化景观——花桥和鼓楼。与这些相伴而生的是丰富多样的民族节日。基于以上自然和民族文化资源,两县政府都在乡村旅游上重点投入,从江县重点建设如加榜梯田、岜沙苗寨、小黄村、占里村等旅游景区;黎平县则着力打造“百里侗寨 13 百里侗寨,是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为主轴,南部肇兴镇和西部茅贡镇为两翼,连接高寅(榕江方向)-茅贡-登岑-地扪-腊洞-高近-流芳-寨南-寨头-青寨-蒲洞-县城(锦屏方向)-肇兴(从江方向)-堂安-平善-滚正-四寨-黄岗-竹坪-九龙-岩洞-铜关-宰拱-述洞-额洞等侗族村寨,辐射沿线30多个中国传统村落的山水田园风光和自然风物走廊。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