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大选的选情分析
明天就是美国大选的投票日,写篇博文汇总相关的信息,并谈谈俺的看法。
今年的大选有诸多特殊之处。最近一两个月,很多读者都在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俺也借这篇博文回应一下诸多读者的提问。
如果你关注美国的大选,起码要稍微了解一下美国的选举制度,以免懵圈、犯迷糊。
上一次美国大选,俺在投票的前一刻发了篇博文《2016年美国大选的选情分析》。在这篇博文的开头部分,已经扫盲了美国的“选举人制度”以及相关的术语。对这方面不太熟悉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除了上述这篇,俺还写过好几篇相关的博文(如下)。所以,“美国选举制度”的基本知识,今天就不重复唠叨啦。
《美国选举制度为啥这样设计?——兼谈其历史演变》
《聊聊美国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不仅仅是三权分立》
《如何理解“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从“英国古代史”聊到“香港国安法”》
“以【川普】为中心”是啥意思捏?简而言之——
投票给共和党的,有很多是铁杆的挺川普人士;而投票给民主党,很多并【不是】因为支持拜登,而是因为【反】川普。
比如说:很多历来投票给共和党的人,这次都改投拜登。甚至包括某些共和党的政客(比如前总统小布什政府内的官员),也这么干。他们当然不是为了支持拜登,而是为了阻止川普连任。
所以,本次大选的较量,并不仅仅是两大党支持者在较量,还要叠加上“挺川普”与“反川普”的较量。
纵观美国总统大选的历史,这种情况很少见。为啥会这样捏?关键在于川普本人的性格特点——
其一,他的作风本来就比较高调,并且具有煽动性
其二,他原先【不是】在华盛顿政治圈混的(被称作“政治素人”)。与政界的瓜葛较少,就比较无所顾忌。
“极化”一词在本次大选期间经常被提起。
如果你理解了上一个小节,就比较容易理解这次大选的“极化”。
请注意:川普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有清晰的竞选策略(博弈策略)。他的策略是:强化自己的基本盘,并提升自己基本盘的投票率。由于美国大选历来的“总投票率不高”(通常在 50%~60%),有投票权的人,只要 30% 投给他,胜选就有希望。当然啦,还要考虑【摇摆州】的因素,这个待会儿再说。
(注:最近20年,美国大选的投票率分别是:2016,56%;2012,55%;2008,58%;2004,57%;2000,51%)
基于这样的策略,川普经常会发出【惊人之语】。批评他的人认为他太疯癫;但如果你理解其博弈策略,就明白他为啥要这么干——这是为了讨好他的基本盘。
川普在任4年,他的这种作风自然造就了一大批“铁杆的支持者”,也造就了一大批“铁杆的反对者”——所谓的“极化”就是这么来滴。
很多人担心美国政坛的这种“极化”会导致政治体制的衰败。而俺的观点相反。
俺认为:
这是好现象。美国政坛长期以来都是【极化不足】。投票率不够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选民觉得两党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够大(对自己的影响不够明显),投票的意愿当然就比较低。
而今年大选的“极化”,显著刺激了投票意愿。虽然最终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从“提前投票数”来看,这次的投票率可能是近百年罕见的。
俺经常在博文和评论区唠叨:
民主体制的“投票选举”,最本质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某种低成本且全民参与的【博弈机制】,从而有利于系统更好地达成均衡。
中国历朝历代为啥都跳不出所谓的【治乱循环】?就是因为缺乏类似的博弈机制。当整个系统已经远远偏离均衡,却没有任何机制能够纠偏,最终只能是系统崩溃(并导致改朝换代)。更详细的讨论(包括“均衡与健壮性的关系”),参见如下这篇:
《“政治体制”与“系统健壮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
两大党各有一些传统的支持者(传统的基本盘)。最近几十年的大致格局如下:
(注:以下所列只是【大致】的,而不是绝对的)
顺便提醒一下:
两大党的传统基本盘并【不是】永远这样。美国建国两百多年,政党格局经历了6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政党格局都有显著不同。前一篇博文《美国政党简史(上)——从“邦联时期”到“南北战争前”》,俺已经介绍了头2个时期(第一政党体系 & 第二政党体系)。关于这个《美国政党简史》,俺初步计划写“上/中/下”三篇,每篇介绍两个时期。
以往的大选,知名媒体也会站队,但不明显。
而这次大选,美国国内的知名媒体几乎都公开站队——大部分表态反川普,少数表态挺川普。
关于媒体站队,俺重点说一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这份杂志是比较重量级滴,也是很老牌滴(创刊于1857年)。该杂志很少对大选公开表态,在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该杂志只在【4次】美国大选中公开站队——除了本次大选,前3次分别是:1860(林肯 VS 道格拉斯),1964(约翰逊 VS 戈德华特),2016(川普 VS 希拉里)。
多数大选,华尔街给共和党的捐款更多。对于本次大选,刚开始也是如此。但在【武汉疫情】之后,华尔街捐给民主党的钱超过共和党,而且捐款总额显著超越往年(说明这【不是】随机波动)。
具体报道参见《华尔街选择放弃特朗普,转为支持拜登 @ 德国之声》
(注: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美国的华裔族群,传统上是支持民主党居多。但本次大选,大部分美国华裔支持共和党。
不光美国国内的华裔如此,海峡两岸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由于天朝有真理部的严厉审查,无法进行相关统计;但台湾的民调显示——支持川普的民众显著高于拜登。BBC 的这篇报道称:
华裔的这个现象很有趣。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注定了——【不能】光看“普选票的多寡”,关键是【摇摆州】的胜败。而“摇摆州”里面,“关键摇摆州”是重中之重。所谓“关键摇摆州”,一方面是摇摆的幅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是选举人票数比较多。
2016大选【之前】,公众注意力集中在3个传统的“关键摇摆州”——“佛罗里达”(29票)、“宾夕法尼亚”(20票)、“俄亥俄”(18票)。
当年的很多民调认为:“威斯康辛”&“密歇根”是民主党的“安全州”。结果这2个州被川普阵营翻盘。
基于上述情况,今年这2个州就不再被视作“安全州”。考虑到“密歇根”有16票(接近俄亥俄),它也成为“关键摇摆州”。
另外,今年的“佐治亚”&“北卡罗来纳”的选情也很胶着,这两州分别有16票&15票,也算是“关键摇摆州”。
所以,今年的“关键摇摆州”至少有6个,分别是【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密歇根、佐治亚、北卡罗来纳】。有些媒体把“威斯康辛”和“亚利桑那”也算进去,那就有8个。
“关键摇摆州”越多,变数(不确定性)也就越大。
上一个小节介绍的那些“关键摇摆州”,其中“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密歇根”属于“铁锈地带”。这个地区曾经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制造业逐步迁出美国,这片地区开始衰败。所以被称作“锈带”(Rust Belt)。
前面说了,“工业州”通常是支持民主党。这3个州里面的“宾夕法尼亚 & 密歇根”长期被视作民主党的地盘。但制造业的荒废使得“锈带”的蓝领工人越来越不满。终于使得共和党在“锈带”翻盘。
2016大选,“锈带”的3个“关键摇摆州”尽数被共和党拿下,这3州的选举人票数合计54票。对于上次大选而言,如果这3州换成是民主党夺得,希拉里就可以入主白宫了。由此可见“锈带的重要性”。
在“锈带”的三个关键摇摆州里面,【俄亥俄州】很神奇。从1944到2016,拿下“俄亥俄州”的候选人都入主白宫,只有1960年(肯尼迪 VS 尼克松)是例外。所以有个说法叫“得俄州者得天下”。
为啥俄州如此神奇捏?有一种解释说:“俄州的人口结构”与“全美的人口结构”有高度的相似性。从而使得这个州具备某种指标意义。
今年还有一个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德州(德克萨斯)开始摇摆了。在美国大选中,这个州的“选举人票”排全国第二。几十年来,票数第一的加州是民主党的“铁杆票仓”,而票数第二的德州是共和党的“铁杆票仓”。如今德州开始摇摆(虽然摇摆的幅度还不大),说明政治版图出现一些变化。
有些媒体分析说:最近这些年,有一些大型高科技企业从加州搬迁到德州,其员工也跟着迁居德州,就导致德州大城市中,民主党的支持率上升,并接近共和党。
除了德州,亚利桑那州也开始摇摆(它与德州都属于气候温暖的“阳光地带”)。这个州在过去70年中,基本都支持共和党(只有1996年是例外,支持克林顿)。但在今年,两党在亚利桑那州的支持率很接近。
前面提到的“华尔街转向”,是出现在疫情之后。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疫情也是“川普支持率”的重要转折点。
截止到2019年年底,川普的支持率还相当高。当时大多数媒体及民调,都认为:川普连任,胜算很大。
等到第一波疫情爆发,川普的支持率开始暴跌;之后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加剧了川普支持率的下跌。
到了夏季,疫情有所缓和,川普的支持率也有所回升。但到了秋季,第二波疫情开始,川普的支持率(尤其是“摇摆州的支持率”)又开始下跌。
上述所说的“支持率”源于【民调】。很多川粉吐槽说“民调不靠谱”。关于“民调准确度”,后续章节会专门说。
即使民调的“绝对值”有严重偏差,但民调的【相对值】(同一个民调值相对时间的变化)还是可以当作某种参考。从“相对值”可以看出:疫情对川普支持率有影响。
每年的大选都有“狗咬狗”的现象(相互爆料)。熟悉民主体制的读者,对此应该习以为常了。
今年的特殊之处在于——“狗咬狗”对选情的影响比往年要【低】。
为啥捏?
如果你理解了前面章节所说:“本次大选是以【川普】为中心展开”,自然也就明白——为啥爆料的影响降低了。
其一,
对川普的爆料,基本【不】影响其铁杆支持者。有些铁杆川粉,根本不相信川普的丑闻;还有些川粉即使相信这些丑闻,依然会投给他。
其二,
对拜登的爆料,效果也不明显。前面说了,很多投票给拜登的,根本就不喜欢拜登,他们是为了阻止川普连任才投给拜登。
川普上台之后,有很多人(包括美国之外的人)成为“川粉”;同样的,也有很多人成为“川黑”。
这两类人看似相反,其实有很多共性——前者通常有“【光环效应】的认知谬误”,后者通常有“【逆向光环效应】的认知谬误”。相关的讨论可以看俺十年前的博文《光环效应引发的认知误区》。
另一个需要提醒大伙儿的是:不要把任何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一旦你把某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你就已经开始丧失【思想的独立性】,这是非常致命滴!这方面的相关讨论参见《不要成为“粉丝”——谈谈“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在“代议制民主”的环境里,“政府&政客”都只是公民的【佣人和工具】。试想一下:你会去崇拜你的佣人吗?
对于“政府&政客”,你不但不能崇拜他们,而且要对他们时刻保持警惕性。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公权力】,你要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
不管是支持某个党派 or 反对某个党派,你首先要关注的是该党派的【政治理念】,以及这些政治理念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很多人只关注政客,而完全不去思考政治理念,那就是本末倒置。
在聊“今年的民调”之前,有必要先扫盲一下基础知识,并介绍一下去年的民调。
美国大选的民调,至少包括两大类——“公开民调 VS 内部民调”。
大伙儿平时从媒体上看到的,就是“公开民调”。“内部民调”也称作“不公开民调”,它是用来【卖钱】滴。比如说:两大党的竞选团队,需要了解各州的选情,才能决定在各州投放多少资源(包括:竞选广告、造势大会)
另外,有些与“选举结果”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方,也会花钱购买民调。比如说:不同的政党上台,如果会显著影响某个大公司的利益,该公司也会花钱购买这种“内部民调”,以评估自身的经济风险。
一般来说,“内部民调”比“公开民调”更准(毕竟这是拿来卖钱的嘛)。但由于“内部民调”本身是不公开滴,如何了解“内部民调”的情况捏?
有一个间接的办法,就是【观察竞选团队的行为】(待会儿会聊到这点)
在聊上次大选的民调之前,先稍微自吹一下:
在2016年投票日的【前一刻】,俺发了篇《2016年美国大选的选情分析》,文中俺就多次提醒读者:民调可能会不准(有隐性的川普支持者)。
2016大选的民调,后来被严重吐槽。但也产生了一些误解,俺简单澄清几点:
1. 针对【普选票】的民调,基本算是准确(希拉里的普选票确实超过川普)。
2. 主要的民调偏差出在【摇摆州】,尤其是铁锈地带周边(密歇根 & 威斯康辛)。
3. 某些“内部民调”也出错了。如果观察民主党竞选团队的资源投放,对上述两个州的投放力度偏低。这可以间接说明,他们购买的“内部民调”对上述2个州有严重偏差。
4. 并【不是】所有民调都出错。有少数民调成功预测了川普在2016获胜。
截止到昨天(11月1日),大部分民调显示——拜登有极大概率入主白宫;只有极个别民调认为川普有微弱优势连任。
所以,现在的问题在于——2020的民调是否会重蹈覆辙?
以下是俺的点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有两类【相互对冲】的因素在起作用,一类因素导致今年的民调比2016更准确,另一类因素导致更不准确。俺分别说明。
导致民调更准确的因素
1. 在2016年误判之后,相关的民调机构肯定会想办法修正统计方法,使之更准确。
2. 2016年误导民调的一大因素是“害羞的川粉”。当时川普刚从政,很多人虽然支持他,但不敢让别人知道。如今川普已经干了4年,“害羞的川粉”的比例会下降很多。
导致民调更【不】准确的因素
1. 疫情导致投票方式的变化——很多人提前投票,而且提前投票的比例很高。这种情况过去从未出现过,可能会加剧民调机构的误判。
2. (前面章节说过)今年的投票率显著上升,可能是百年来罕见。这种情况过去从未出现过,可能会加剧民调机构的误判。
有必要提醒大伙儿(尤其是思路不严密的读者):“导致民调【不】准确的因素”,既可能导致低估,也可能导致高估。
由于很多人不太敢相信民调,俺再来聊聊【非】民调的预测方式,供大伙儿参考。
对以下每一种预测方法,都会附上俺个人的点评。
几十年来,每次大选都有针对选举结果的赌博(下注)。由于博彩需要拿出【真金白银】,而民调的问卷只是“空口说白话”(没啥成本)。很多人都认为:“博彩的赔率”会比“民调”更准。
最近几天(10月底/11月初),全球各大博彩平台公布的赔率显示——(在任何一个博彩平台)押注拜登获胜的大大超过川普。
俺的点评:
这种预测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样本基数的偏差。博彩赔率只能反应出那些参与下注的人有啥偏好。首先,这些人【未必】是美国公民;其次,即便是美国公民,参与博彩的比例,也只占“整体选民”的很小比例。
另外,由于博彩赔率在2016年出错(当年也是押注川普的更少)。所以,那些不相信民调的人,估计也不会相信博彩赔率所作出的预测。
先说说“义乌指数”的由来。
每次大选年,美国两大党都需要进行各种造势大会。自然需要用到一些外围的小商品(比如:帽子、旗帜、标语、马克杯、等等)。而且这些小商品都印有相关党派或候选人的 logo。
一般来说,这些小商品都是从咱们天朝浙江省义乌采购滴。于是捏,只要统计义乌销售的美国竞选用具,看看哪个党派的购买量更大,通常就反映出该党派的胜率更高。
俺的点评:
首先,这种方式比“博彩赔率”【更准】。因为相关的购买量反应的是美国本土选民的倾向(别国的人,不太会去购买这些东西)。
其次,这种方式也比“调查问卷”更准(因为问卷的样本,覆盖率很有限);而“竞选用具的购买量”,覆盖面就很大了。
“义乌指数”准确地预测了2016大选的结果。今年的“义乌指数”依然看好川普。
但俺要提醒川粉:先别急着兴奋,听俺继续分析。
今年的“义乌指数”可能会严重失灵,根源在于【疫情】。
由于疫情严重,而且两党应对疫情的措施完全不同——共和党依旧召开【大型】造势大会;而民主党只搞【小型】集会,很多选举活动改为网上进行。所以,今年的“义务指数”反映出:共和党的购买量远远高于民主党(而且高得离谱)。这充分说明——“义乌指数”已经严重偏离了实际情况。
考虑到某些读者的逻辑能力太弱,有必要补充一下:
当俺说“义乌指数失灵”,并【不等于】说“川普就会落选”。这两个命题在逻辑上完全不等价。
为了写今天这篇,俺特地去看了不同阵营的网站、SNS、论坛。很多川粉充满信心地认为:川普能连任,而且是大胜。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共和党的造势大会,人潮涌动;而民主党的造势大会,稀稀拉拉。
俺的点评:
以这个理由进行预测,俺认为缺乏说服力。具体原因参见上一个小节。
所谓的【标普】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简称。这是美国股市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大致类似于天朝的“上证指数”)。
这个预测招数出自美国智库“Strategy Research Partners”,其公式是:如果在投票日的前90天(自然日),标普上涨,则执政党获胜;反之,执政党败落。
这个预测方式的准确率很高——1972以来,只在1980年失灵,其它每次都应验(包括2016)。
本次大选的前90天是8月4日,当时“标普指数”为【3306】。明天就是大选日,今天(11月2日)的标普指数是【3269.96】(大伙儿可以去标普的官网瞧一瞧)
也就是说,如果以这个方式预测,川普这次要输。
俺的点评:
这个指数的准确率很高,至少说明“投票前的经济走势”对政党轮替有显著影响。
但这个预测方式的缺陷在于——【单一归因谬误】。影响大选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只是其中之一。
另外,今年的疫情是最近百年来罕见的黑天鹅事件,再加上今年的投票率超高,而且执政的总统兼候选人川普是【体制外】人士,行事风格又比较另类。
所以,“标普的预测”,失灵的可能性会比往年更高。
美国有个历史教授艾伦·李奇曼(Allan Lichtman),他从1984年开始预测美国大选,将近40年,每次都正确(包括2016)。
2016年的时候,他在投票日的【前2个月】就预测川普会赢。当时很多人都说他“错得离谱”;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少数派”。
他不是基于民调,而是评估【执政党的治理效果】——如果治理效果不好,就会出现政党轮替;否则就是原有的党继续执政。
为了评估【治理效果】,他给出13个问题,分别是:
如果这13个问题有7个(或更多)是否定的回答,那么就出现政党轮替;反之,原有的党派继续执政。
根据李奇曼自己的说法,截止2019年年底,只有4个问题是否定的回答(在那种情况下,川普连任的概率极高)。
但到了现在,由于出现全球疫情,再加上“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大规模骚扰,已经有7个问题是否定的回答。所以他认为今年大选,川普连任会失败。
俺的点评:
神奇教授的方法,避免了“标普预测”的“单一归因谬误”。从这点而言,他比标普更有参考价值。
他的模型当然也有缺陷,俺认为主要缺陷在于——13个问题中的某些(比如最后两个)【难以量化】,在评估时必然会引入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而这就可能导致该模型失灵。
虽然他的模型有缺陷,但在本文介绍的所有预测方式中,他这个模型可能是最好的一个了。
前面喷了一通口水,在结尾稍微总结一下。
之前有读者问俺对本次大选的看法。俺的回应是:除了投票率会很高(这点俺比较肯定);其它的,都不太确定。
最终的结果,会分布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内,从“共和党小胜”到“民主党大胜”皆有可能。
所谓“共和党小胜”指的是:共和党赢得总统宝座,且国会维持现状(共和党控制参议院,民主党控制众议院)。
所谓“民主党小胜”指的是:民主党赢得总统宝座,且国会维持现状(共和党控制参议院,民主党控制众议院)。
所谓“民主党大胜”指的是:民主党不但拿下总统,还拿下参议院(民主党同时控制总统&国会两院)。这种情况被称作“蓝色浪潮”(蓝色是民主党的代表色)。
如果出现“蓝色浪潮”,就说明民主党优势很明显。这种情况在选举日当晚(明天晚上)就能看出来。
反之,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党小胜,说明两边差不多。由于今年有很多邮寄选票,会拖慢计票周期,可能要等到好几天之后,才会知道全部的结果(包括每个州的国会议员选举结果)。
大伙儿拭目以待吧。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2016年美国大选的选情分析》
《美国选举制度为啥这样设计?——兼谈其历史演变》
《聊聊美国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不仅仅是三权分立》
《美国政党简史(上)——从“邦联时期”到“南北战争前”》
《如何理解“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从“英国古代史”聊到“香港国安法”》
《“政治体制”与“系统健壮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
今年的大选有诸多特殊之处。最近一两个月,很多读者都在问一些相关的问题,俺也借这篇博文回应一下诸多读者的提问。
★预备知识
如果你关注美国的大选,起码要稍微了解一下美国的选举制度,以免懵圈、犯迷糊。
上一次美国大选,俺在投票的前一刻发了篇博文《2016年美国大选的选情分析》。在这篇博文的开头部分,已经扫盲了美国的“选举人制度”以及相关的术语。对这方面不太熟悉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除了上述这篇,俺还写过好几篇相关的博文(如下)。所以,“美国选举制度”的基本知识,今天就不重复唠叨啦。
《美国选举制度为啥这样设计?——兼谈其历史演变》
《聊聊美国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不仅仅是三权分立》
《如何理解“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从“英国古代史”聊到“香港国安法”》
★今年大选的特点
◇以【川普】为中心展开
“以【川普】为中心”是啥意思捏?简而言之——
投票给共和党的,有很多是铁杆的挺川普人士;而投票给民主党,很多并【不是】因为支持拜登,而是因为【反】川普。
比如说:很多历来投票给共和党的人,这次都改投拜登。甚至包括某些共和党的政客(比如前总统小布什政府内的官员),也这么干。他们当然不是为了支持拜登,而是为了阻止川普连任。
所以,本次大选的较量,并不仅仅是两大党支持者在较量,还要叠加上“挺川普”与“反川普”的较量。
纵观美国总统大选的历史,这种情况很少见。为啥会这样捏?关键在于川普本人的性格特点——
其一,他的作风本来就比较高调,并且具有煽动性
其二,他原先【不是】在华盛顿政治圈混的(被称作“政治素人”)。与政界的瓜葛较少,就比较无所顾忌。
◇极化现象
“极化”一词在本次大选期间经常被提起。
如果你理解了上一个小节,就比较容易理解这次大选的“极化”。
请注意:川普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有清晰的竞选策略(博弈策略)。他的策略是:强化自己的基本盘,并提升自己基本盘的投票率。由于美国大选历来的“总投票率不高”(通常在 50%~60%),有投票权的人,只要 30% 投给他,胜选就有希望。当然啦,还要考虑【摇摆州】的因素,这个待会儿再说。
(注:最近20年,美国大选的投票率分别是:2016,56%;2012,55%;2008,58%;2004,57%;2000,51%)
基于这样的策略,川普经常会发出【惊人之语】。批评他的人认为他太疯癫;但如果你理解其博弈策略,就明白他为啥要这么干——这是为了讨好他的基本盘。
川普在任4年,他的这种作风自然造就了一大批“铁杆的支持者”,也造就了一大批“铁杆的反对者”——所谓的“极化”就是这么来滴。
◇“极化现象”的优劣分析
很多人担心美国政坛的这种“极化”会导致政治体制的衰败。而俺的观点相反。
俺认为:
这是好现象。美国政坛长期以来都是【极化不足】。投票率不够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选民觉得两党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够大(对自己的影响不够明显),投票的意愿当然就比较低。
而今年大选的“极化”,显著刺激了投票意愿。虽然最终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从“提前投票数”来看,这次的投票率可能是近百年罕见的。
俺经常在博文和评论区唠叨:
民主体制的“投票选举”,最本质的优点在于——提供了某种低成本且全民参与的【博弈机制】,从而有利于系统更好地达成均衡。
中国历朝历代为啥都跳不出所谓的【治乱循环】?就是因为缺乏类似的博弈机制。当整个系统已经远远偏离均衡,却没有任何机制能够纠偏,最终只能是系统崩溃(并导致改朝换代)。更详细的讨论(包括“均衡与健壮性的关系”),参见如下这篇:
《“政治体制”与“系统健壮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
★两党的支持者
◇传统的支持者
两大党各有一些传统的支持者(传统的基本盘)。最近几十年的大致格局如下:
(注:以下所列只是【大致】的,而不是绝对的)
工业州(民主党) VS 农业州(共和党)(这个清单还可以列很长,俺比较懒,只随便写几条)
小政府倾向(共和党) VS 大政府倾向(民主党)
支持堕胎(民主党) VS 反对堕胎(共和党)
支持同性恋(民主党) VS 抵制同性恋(共和党)
强化持枪自由(共和党) VS 限制持枪自由(民主党)
宗教意识淡薄(民主党) VS 宗教信仰虔诚(共和党)
......
顺便提醒一下:
两大党的传统基本盘并【不是】永远这样。美国建国两百多年,政党格局经历了6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政党格局都有显著不同。前一篇博文《美国政党简史(上)——从“邦联时期”到“南北战争前”》,俺已经介绍了头2个时期(第一政党体系 & 第二政党体系)。关于这个《美国政党简史》,俺初步计划写“上/中/下”三篇,每篇介绍两个时期。
◇知名媒体的站队
以往的大选,知名媒体也会站队,但不明显。
而这次大选,美国国内的知名媒体几乎都公开站队——大部分表态反川普,少数表态挺川普。
关于媒体站队,俺重点说一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这份杂志是比较重量级滴,也是很老牌滴(创刊于1857年)。该杂志很少对大选公开表态,在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该杂志只在【4次】美国大选中公开站队——除了本次大选,前3次分别是:1860(林肯 VS 道格拉斯),1964(约翰逊 VS 戈德华特),2016(川普 VS 希拉里)。
◇华尔街的转向
多数大选,华尔街给共和党的捐款更多。对于本次大选,刚开始也是如此。但在【武汉疫情】之后,华尔街捐给民主党的钱超过共和党,而且捐款总额显著超越往年(说明这【不是】随机波动)。
具体报道参见《华尔街选择放弃特朗普,转为支持拜登 @ 德国之声》
(注:以下是此文的摘录)
金融精英的竞选活动捐款很少达到今年这么多。十年来首次,银行、投资公司对民主党的投资比对共和党的投资更多。值得注意,因为在所有市场中,金融部门是最大的政治运动资助者。
根据无党派组织(CRP)的数据,自今年年初以来,这些金融公司已向民主党捐赠了2.65亿美元,比共和党多了近1亿美元。CRP 总监萨拉·布莱纳(Sarah Bryner)表示:“对共和党来说,金融企业通常被认为是可靠的资金来源。但是在这个周期中,趋势已经逆转了。”
◇华裔族群的转向
美国的华裔族群,传统上是支持民主党居多。但本次大选,大部分美国华裔支持共和党。
不光美国国内的华裔如此,海峡两岸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由于天朝有真理部的严厉审查,无法进行相关统计;但台湾的民调显示——支持川普的民众显著高于拜登。BBC 的这篇报道称:
知名的跨国民调机构 YouGov,10月份发布了2020年10月份两次在欧洲七国与亚太八国和地区调查结果。资料显示,在台湾有 42% 的民众支特朗普,30% 挺民主党对手拜登(Joe Biden); 台湾是这两波调查对象中,特朗普的支持度唯一超过拜登,并且拥有最多“川粉”(特朗普支持者)的地方,台湾之后是香港。
华裔的这个现象很有趣。
★今年大选的【摇摆州】&【关键摇摆州】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注定了——【不能】光看“普选票的多寡”,关键是【摇摆州】的胜败。而“摇摆州”里面,“关键摇摆州”是重中之重。所谓“关键摇摆州”,一方面是摇摆的幅度比较大,另一方面是选举人票数比较多。
◇2016的选情
2016大选【之前】,公众注意力集中在3个传统的“关键摇摆州”——“佛罗里达”(29票)、“宾夕法尼亚”(20票)、“俄亥俄”(18票)。
当年的很多民调认为:“威斯康辛”&“密歇根”是民主党的“安全州”。结果这2个州被川普阵营翻盘。
◇2020的选情
基于上述情况,今年这2个州就不再被视作“安全州”。考虑到“密歇根”有16票(接近俄亥俄),它也成为“关键摇摆州”。
另外,今年的“佐治亚”&“北卡罗来纳”的选情也很胶着,这两州分别有16票&15票,也算是“关键摇摆州”。
所以,今年的“关键摇摆州”至少有6个,分别是【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密歇根、佐治亚、北卡罗来纳】。有些媒体把“威斯康辛”和“亚利桑那”也算进去,那就有8个。
“关键摇摆州”越多,变数(不确定性)也就越大。
◇【铁锈地带】的重要性
上一个小节介绍的那些“关键摇摆州”,其中“宾夕法尼亚、俄亥俄、密歇根”属于“铁锈地带”。这个地区曾经是美国重要的工业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制造业逐步迁出美国,这片地区开始衰败。所以被称作“锈带”(Rust Belt)。
前面说了,“工业州”通常是支持民主党。这3个州里面的“宾夕法尼亚 & 密歇根”长期被视作民主党的地盘。但制造业的荒废使得“锈带”的蓝领工人越来越不满。终于使得共和党在“锈带”翻盘。
2016大选,“锈带”的3个“关键摇摆州”尽数被共和党拿下,这3州的选举人票数合计54票。对于上次大选而言,如果这3州换成是民主党夺得,希拉里就可以入主白宫了。由此可见“锈带的重要性”。
◇【俄亥俄州】的指标意义
在“锈带”的三个关键摇摆州里面,【俄亥俄州】很神奇。从1944到2016,拿下“俄亥俄州”的候选人都入主白宫,只有1960年(肯尼迪 VS 尼克松)是例外。所以有个说法叫“得俄州者得天下”。
为啥俄州如此神奇捏?有一种解释说:“俄州的人口结构”与“全美的人口结构”有高度的相似性。从而使得这个州具备某种指标意义。
◇【阳光地带】的变化
今年还有一个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德州(德克萨斯)开始摇摆了。在美国大选中,这个州的“选举人票”排全国第二。几十年来,票数第一的加州是民主党的“铁杆票仓”,而票数第二的德州是共和党的“铁杆票仓”。如今德州开始摇摆(虽然摇摆的幅度还不大),说明政治版图出现一些变化。
有些媒体分析说:最近这些年,有一些大型高科技企业从加州搬迁到德州,其员工也跟着迁居德州,就导致德州大城市中,民主党的支持率上升,并接近共和党。
除了德州,亚利桑那州也开始摇摆(它与德州都属于气候温暖的“阳光地带”)。这个州在过去70年中,基本都支持共和党(只有1996年是例外,支持克林顿)。但在今年,两党在亚利桑那州的支持率很接近。
★今年大选的【疫情因素】
前面提到的“华尔街转向”,是出现在疫情之后。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疫情也是“川普支持率”的重要转折点。
截止到2019年年底,川普的支持率还相当高。当时大多数媒体及民调,都认为:川普连任,胜算很大。
等到第一波疫情爆发,川普的支持率开始暴跌;之后的“Black Lives Matter”运动加剧了川普支持率的下跌。
到了夏季,疫情有所缓和,川普的支持率也有所回升。但到了秋季,第二波疫情开始,川普的支持率(尤其是“摇摆州的支持率”)又开始下跌。
上述所说的“支持率”源于【民调】。很多川粉吐槽说“民调不靠谱”。关于“民调准确度”,后续章节会专门说。
即使民调的“绝对值”有严重偏差,但民调的【相对值】(同一个民调值相对时间的变化)还是可以当作某种参考。从“相对值”可以看出:疫情对川普支持率有影响。
★今年大选的【狗咬狗】
◇今年爆料的效果降低
每年的大选都有“狗咬狗”的现象(相互爆料)。熟悉民主体制的读者,对此应该习以为常了。
今年的特殊之处在于——“狗咬狗”对选情的影响比往年要【低】。
为啥捏?
如果你理解了前面章节所说:“本次大选是以【川普】为中心展开”,自然也就明白——为啥爆料的影响降低了。
其一,
对川普的爆料,基本【不】影响其铁杆支持者。有些铁杆川粉,根本不相信川普的丑闻;还有些川粉即使相信这些丑闻,依然会投给他。
其二,
对拜登的爆料,效果也不明显。前面说了,很多投票给拜登的,根本就不喜欢拜登,他们是为了阻止川普连任才投给拜登。
◇如何看待政治人物(政客)
川普上台之后,有很多人(包括美国之外的人)成为“川粉”;同样的,也有很多人成为“川黑”。
这两类人看似相反,其实有很多共性——前者通常有“【光环效应】的认知谬误”,后者通常有“【逆向光环效应】的认知谬误”。相关的讨论可以看俺十年前的博文《光环效应引发的认知误区》。
另一个需要提醒大伙儿的是:不要把任何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一旦你把某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你就已经开始丧失【思想的独立性】,这是非常致命滴!这方面的相关讨论参见《不要成为“粉丝”——谈谈“偶像崇拜”的成因和危害》
在“代议制民主”的环境里,“政府&政客”都只是公民的【佣人和工具】。试想一下:你会去崇拜你的佣人吗?
对于“政府&政客”,你不但不能崇拜他们,而且要对他们时刻保持警惕性。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公权力】,你要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
◇如何看待党派
不管是支持某个党派 or 反对某个党派,你首先要关注的是该党派的【政治理念】,以及这些政治理念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很多人只关注政客,而完全不去思考政治理念,那就是本末倒置。
★基于【民调】的预测
在聊“今年的民调”之前,有必要先扫盲一下基础知识,并介绍一下去年的民调。
◇民调的两种类型——公开民调 VS 内部民调
美国大选的民调,至少包括两大类——“公开民调 VS 内部民调”。
大伙儿平时从媒体上看到的,就是“公开民调”。“内部民调”也称作“不公开民调”,它是用来【卖钱】滴。比如说:两大党的竞选团队,需要了解各州的选情,才能决定在各州投放多少资源(包括:竞选广告、造势大会)
另外,有些与“选举结果”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方,也会花钱购买民调。比如说:不同的政党上台,如果会显著影响某个大公司的利益,该公司也会花钱购买这种“内部民调”,以评估自身的经济风险。
一般来说,“内部民调”比“公开民调”更准(毕竟这是拿来卖钱的嘛)。但由于“内部民调”本身是不公开滴,如何了解“内部民调”的情况捏?
有一个间接的办法,就是【观察竞选团队的行为】(待会儿会聊到这点)
◇2016大选的民调
在聊上次大选的民调之前,先稍微自吹一下:
在2016年投票日的【前一刻】,俺发了篇《2016年美国大选的选情分析》,文中俺就多次提醒读者:民调可能会不准(有隐性的川普支持者)。
2016大选的民调,后来被严重吐槽。但也产生了一些误解,俺简单澄清几点:
1. 针对【普选票】的民调,基本算是准确(希拉里的普选票确实超过川普)。
2. 主要的民调偏差出在【摇摆州】,尤其是铁锈地带周边(密歇根 & 威斯康辛)。
3. 某些“内部民调”也出错了。如果观察民主党竞选团队的资源投放,对上述两个州的投放力度偏低。这可以间接说明,他们购买的“内部民调”对上述2个州有严重偏差。
4. 并【不是】所有民调都出错。有少数民调成功预测了川普在2016获胜。
◇2020大选的民调
截止到昨天(11月1日),大部分民调显示——拜登有极大概率入主白宫;只有极个别民调认为川普有微弱优势连任。
所以,现在的问题在于——2020的民调是否会重蹈覆辙?
以下是俺的点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有两类【相互对冲】的因素在起作用,一类因素导致今年的民调比2016更准确,另一类因素导致更不准确。俺分别说明。
导致民调更准确的因素
1. 在2016年误判之后,相关的民调机构肯定会想办法修正统计方法,使之更准确。
2. 2016年误导民调的一大因素是“害羞的川粉”。当时川普刚从政,很多人虽然支持他,但不敢让别人知道。如今川普已经干了4年,“害羞的川粉”的比例会下降很多。
导致民调更【不】准确的因素
1. 疫情导致投票方式的变化——很多人提前投票,而且提前投票的比例很高。这种情况过去从未出现过,可能会加剧民调机构的误判。
2. (前面章节说过)今年的投票率显著上升,可能是百年来罕见。这种情况过去从未出现过,可能会加剧民调机构的误判。
有必要提醒大伙儿(尤其是思路不严密的读者):“导致民调【不】准确的因素”,既可能导致低估,也可能导致高估。
★基于【非民调】的预测
由于很多人不太敢相信民调,俺再来聊聊【非】民调的预测方式,供大伙儿参考。
对以下每一种预测方法,都会附上俺个人的点评。
◇基于【博彩赔率】的预测方法
几十年来,每次大选都有针对选举结果的赌博(下注)。由于博彩需要拿出【真金白银】,而民调的问卷只是“空口说白话”(没啥成本)。很多人都认为:“博彩的赔率”会比“民调”更准。
最近几天(10月底/11月初),全球各大博彩平台公布的赔率显示——(在任何一个博彩平台)押注拜登获胜的大大超过川普。
俺的点评:
这种预测方式的最大问题在于:样本基数的偏差。博彩赔率只能反应出那些参与下注的人有啥偏好。首先,这些人【未必】是美国公民;其次,即便是美国公民,参与博彩的比例,也只占“整体选民”的很小比例。
另外,由于博彩赔率在2016年出错(当年也是押注川普的更少)。所以,那些不相信民调的人,估计也不会相信博彩赔率所作出的预测。
◇基于【义乌指数】的预测方法
先说说“义乌指数”的由来。
每次大选年,美国两大党都需要进行各种造势大会。自然需要用到一些外围的小商品(比如:帽子、旗帜、标语、马克杯、等等)。而且这些小商品都印有相关党派或候选人的 logo。
一般来说,这些小商品都是从咱们天朝浙江省义乌采购滴。于是捏,只要统计义乌销售的美国竞选用具,看看哪个党派的购买量更大,通常就反映出该党派的胜率更高。
俺的点评:
首先,这种方式比“博彩赔率”【更准】。因为相关的购买量反应的是美国本土选民的倾向(别国的人,不太会去购买这些东西)。
其次,这种方式也比“调查问卷”更准(因为问卷的样本,覆盖率很有限);而“竞选用具的购买量”,覆盖面就很大了。
“义乌指数”准确地预测了2016大选的结果。今年的“义乌指数”依然看好川普。
但俺要提醒川粉:先别急着兴奋,听俺继续分析。
今年的“义乌指数”可能会严重失灵,根源在于【疫情】。
由于疫情严重,而且两党应对疫情的措施完全不同——共和党依旧召开【大型】造势大会;而民主党只搞【小型】集会,很多选举活动改为网上进行。所以,今年的“义务指数”反映出:共和党的购买量远远高于民主党(而且高得离谱)。这充分说明——“义乌指数”已经严重偏离了实际情况。
考虑到某些读者的逻辑能力太弱,有必要补充一下:
当俺说“义乌指数失灵”,并【不等于】说“川普就会落选”。这两个命题在逻辑上完全不等价。
◇基于【造势大会】的预测方法
为了写今天这篇,俺特地去看了不同阵营的网站、SNS、论坛。很多川粉充满信心地认为:川普能连任,而且是大胜。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共和党的造势大会,人潮涌动;而民主党的造势大会,稀稀拉拉。
俺的点评:
以这个理由进行预测,俺认为缺乏说服力。具体原因参见上一个小节。
◇基于【标普】的预测方法
所谓的【标普】是“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简称。这是美国股市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大致类似于天朝的“上证指数”)。
这个预测招数出自美国智库“Strategy Research Partners”,其公式是:如果在投票日的前90天(自然日),标普上涨,则执政党获胜;反之,执政党败落。
这个预测方式的准确率很高——1972以来,只在1980年失灵,其它每次都应验(包括2016)。
本次大选的前90天是8月4日,当时“标普指数”为【3306】。明天就是大选日,今天(11月2日)的标普指数是【3269.96】(大伙儿可以去标普的官网瞧一瞧)
也就是说,如果以这个方式预测,川普这次要输。
俺的点评:
这个指数的准确率很高,至少说明“投票前的经济走势”对政党轮替有显著影响。
但这个预测方式的缺陷在于——【单一归因谬误】。影响大选结果的因素有很多,“经济”只是其中之一。
另外,今年的疫情是最近百年来罕见的黑天鹅事件,再加上今年的投票率超高,而且执政的总统兼候选人川普是【体制外】人士,行事风格又比较另类。
所以,“标普的预测”,失灵的可能性会比往年更高。
◇【神奇教授】的预测方法
美国有个历史教授艾伦·李奇曼(Allan Lichtman),他从1984年开始预测美国大选,将近40年,每次都正确(包括2016)。
2016年的时候,他在投票日的【前2个月】就预测川普会赢。当时很多人都说他“错得离谱”;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少数派”。
他不是基于民调,而是评估【执政党的治理效果】——如果治理效果不好,就会出现政党轮替;否则就是原有的党继续执政。
为了评估【治理效果】,他给出13个问题,分别是:
1. 政党授权因素——中期选举之后,执政党在美国众议院席位增加了。
2. 初选因素——执政党总统提名人之间没有出现强烈竞争。
3. 连任因素——执政党的候选人是现任总统。
4. 第三党因素——没有重要的第三党派或独立竞选人。
5. 短期经济因素——竞选期间经济并未衰退。
6. 长期经济因素——任期内实际人均经济增长等于或超过前两个总统任期的平均增长。
7. 政策因素——现任总统对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8. 社会动荡因素——在任期内没有持续的社会动荡。
9. 丑闻因素——现任政府无重大丑闻。
10. 外交&军事失败——现任政府在外交、军事方面未出现重大失误。
11. 外交&军事成就——现任政府在外交、军事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12. 执政者的个人魅力——执政党的候选人极具魅力,或是一位国家英雄。
13. 挑战者的个人魅力——在野党的候选人没有个人魅力,也并非国家英雄。
如果这13个问题有7个(或更多)是否定的回答,那么就出现政党轮替;反之,原有的党派继续执政。
根据李奇曼自己的说法,截止2019年年底,只有4个问题是否定的回答(在那种情况下,川普连任的概率极高)。
但到了现在,由于出现全球疫情,再加上“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大规模骚扰,已经有7个问题是否定的回答。所以他认为今年大选,川普连任会失败。
俺的点评:
神奇教授的方法,避免了“标普预测”的“单一归因谬误”。从这点而言,他比标普更有参考价值。
他的模型当然也有缺陷,俺认为主要缺陷在于——13个问题中的某些(比如最后两个)【难以量化】,在评估时必然会引入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而这就可能导致该模型失灵。
虽然他的模型有缺陷,但在本文介绍的所有预测方式中,他这个模型可能是最好的一个了。
★总结
前面喷了一通口水,在结尾稍微总结一下。
之前有读者问俺对本次大选的看法。俺的回应是:除了投票率会很高(这点俺比较肯定);其它的,都不太确定。
最终的结果,会分布在一个比较宽的范围内,从“共和党小胜”到“民主党大胜”皆有可能。
所谓“共和党小胜”指的是:共和党赢得总统宝座,且国会维持现状(共和党控制参议院,民主党控制众议院)。
所谓“民主党小胜”指的是:民主党赢得总统宝座,且国会维持现状(共和党控制参议院,民主党控制众议院)。
所谓“民主党大胜”指的是:民主党不但拿下总统,还拿下参议院(民主党同时控制总统&国会两院)。这种情况被称作“蓝色浪潮”(蓝色是民主党的代表色)。
如果出现“蓝色浪潮”,就说明民主党优势很明显。这种情况在选举日当晚(明天晚上)就能看出来。
反之,如果只是其中一个党小胜,说明两边差不多。由于今年有很多邮寄选票,会拖慢计票周期,可能要等到好几天之后,才会知道全部的结果(包括每个州的国会议员选举结果)。
大伙儿拭目以待吧。
俺博客上,和本文相关的帖子(需翻墙):
《2016年美国大选的选情分析》
《美国选举制度为啥这样设计?——兼谈其历史演变》
《聊聊美国政体中的权力制衡——不仅仅是三权分立》
《美国政党简史(上)——从“邦联时期”到“南北战争前”》
《如何理解“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从“英国古代史”聊到“香港国安法”》
《“政治体制”与“系统健壮性”——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思考》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