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格里德 –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

2020-12-31 作者: 2049post 原文 #火光 的其它文章

J.B.格里德 –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 ——

内容简介

这是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够的一部力作,也是一部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通过对胡适历史实践的分析进行研究的论著。

本书为美国著名汉学家J.B.格里德士研究胡适及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够的一部力作。作者以五四运动前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为背景,俯瞰1917-937年20年间文艺复兴运动的总体态势;通过对当时中国知识阶层杰出代表人物胡适的理论及思想活动的分析,论证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现代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本书通过胡适的人格悲剧揭示出这样一个真谛:中国的启蒙和精英群体,如果不能从人格及情感上同封建传统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他们的一切现代化的努力和奋斗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作者简介

格里德(J.B.Grieder) 汉名贾祖麟,哈佛大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专长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等。

书籍摘录

第十章 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的自由主义与中国的革命(节选)

在1928年3月第一期《新月》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表达这个新刊物创办人思想的社论,篇首有两句英文的用作文学性装饰的话。第一句话取自《创世纪》:“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第二句是引用雪莱的诗:“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么?”这里看到的这两句话:启蒙与再生,最生动地表达出了这些人的倾向,或他们的事业的特征。这正是中国文艺复兴的精神。

大致回顾一下胡适的思想与愿望的记录,也许,人们更可能想到的是欧洲的启蒙运动,而不是欧洲的文艺复兴。的确,如果能把20年代和30年代的中国自由主义者们说成是一个统一团体的话,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个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教育家、时事评论家,以及专门人员的小团体,有意无意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启蒙运动某些富有特色的思想,而其拥护的也只是那个时代的某些价值准则。在彼得·盖伊(Peter Gay)精巧地为欧洲哲学家所描绘的“集体肖像”中,很容易看出抗战前几十年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形象。正如盖伊描写的那样,启蒙时代的哲学家,“就其信念和训练素养来说都是世界主义的。就像古代斯多噶派那样,他们总是把人类的利益看得高于国家或氏族的利益”。而且,“这个时代典型的哲学家……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学者和一个科学的业余爱好者……几乎没有笨嘴诎舌的人,一般总是些超级的能言善辩之徒。”对此他又进一步进行了比较。他说,“这样的哲人只能在城市中兴盛起来”,“而且事实上那时的典型哲学家都是杰出的,敢于挑战的,不可更改的城市性的……城市精神中最好的东西——实验的,易变的,不虔诚的——在这些哲学家中是根深蒂固的”。

不仅仅在人格和思想作风这些问题上可以把20世纪的“开明”中国人比作18世纪欧洲的那些提供启蒙食粮的人,在他们思想所关心的对象上也是如此。就像欧洲启蒙运动的那些伟大人物一样,胡适这一代的中国自由主义者也倾向于作历史学家——这并不是就狭窄的专门意义而言,而是就他们的一般倾向而言的,他们都想根据过去来建立对现代的理解,而且,他们也都想沿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找到他们自己的位置。他们也对思想状况有特殊兴趣,把它看做是评价任何时代的关键因素。盖伊写道:“无论启蒙时代的历史学家们研究哪一种历史,他们总是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哲学派别的兴衰上,集中在批评的命运上。”甚至,在他们的偏见上也有一种共同的成分。盖伊把它看做是启蒙运动理性中一种有缺陷的傲慢自大风格,在中国自由主义者的自我意识的“坚韧顽强”中也能找到它的反映:“他们从未完全放弃过那种令现实主义者们迷惑的不可更改的、最为顽固的幻觉——即他们自己是没有错误观念的幻觉。”

……

但是我们必须再次清醒地认识到,胡适经历的是严峻的时代,是痛苦轻易地、过早地耗尽了人们肉体与精神活力的时代,是吞噬了同情和想象力的本质而只给人们留下一堆抽象信仰空壳的贪婪岁月。最后,他甚至再也不能从对人类固有尊严的乐观主义信仰中和长久支撑他的理性中得到什么温暖了。然而,甚至在最后,那种追求真正的力量也未离他而去。在他去世的一年多前,在给一位老朋友的信中,他沮丧地说,“我的生日(六十九岁)快到了。当我回顾过去四五十年的工作时,我觉得好像有某种不可抵抗的力量把什么东西都完全地破坏了,完全地毁灭了”。

如果这就是给一个对历史有着足够的信赖以致竟宣称“当我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作用时,人类的未来会对我们作出判决”的人的盖棺定论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个太残酷的嘲讽了。也许,现在就对胡适作出这样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但鉴于他如此真诚地要在中国培养的恰是“现代文明”,所以我们不能忘记,他奋力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也正是我们希望看到其实现的东西。甚至,即使我们认识到他对于即将来临的事情的理解是不完善的,我们也不能忽略掉他对于未来和前途的想象是明晰透彻的。他的希望的受挫,和笼罩在那个光明前途之上的阴云,恰会使我们再一次发问:在一个被毫无节制的和残忍的一次次革命震撼的世界中,温和、容忍、思想自由、个人自由,以及法律和理性的准则等等这些理想的命运到底是什么呢?!


下载地址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