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展望:中共「柏林牆時刻」即將來臨
2021年中國展望:中共柏林牆時刻到來(第二版)
◎2021年中國展望(第二版)介紹。
前言
在這份年度展望的第一版中,我們預測川普會贏得大選,並基於這種局勢發展做出了一些預測。我們的評估是基於對公開信息、圍繞2020年11月3日大選之夜的各種跡象、以及喬·拜登11月7日發表的勝選演講的研究。我們當時預測,涉嫌選舉舞弊的證據將在法院或議會得到證實,這將決定總統選舉的真正贏家。
我們最初的評估是樂觀的。2021年1月6日,在美國國會認證選舉團票時,激進分子衝進了美國國會大廈。這一事件被主流媒體、專家和政客們抓住,渲染這樣一種說法:唐納德·川普總統「煽動了一場叛亂」,以推翻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摧毀美國的民主」。川普及其支持者以及美國保守派被主流媒體、左派政客和建制派人士妖魔化,幾乎與希特勒和納粹劃上等號。1月20日,數萬名國民警衛隊隊員被派往華盛頓特區「保護」拜登的就職典禮,由於「擔心發生大規模示威」,預計在川普接受參議院彈劾審判期間,數千人將留在首都。在社交媒體嚴密審查和圍繞這類討論的污名化中,有關選舉舞弊的言論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在我們根據當時的第一手觀察和公開資料對1月6日「叛亂」的分析中,我們寫道:「共產黨對美國策劃了一場政變,並成功將美國的共產主義『正常化』。」此後的信息和事態發展證實了我們的分析。我們認為,建制派精英現在控制著或強勢影響著美國所有的政府部門、主流媒體以及大多數智庫和教育機構。可以預期,這些精英們,其中大部分人在政治上屬左派,將快速鞏固他們的權威,使政變「正常化」,並緊緊地抓住權力。與此同時,傳統的愛國者、自由派和保守派已經開始在基層組織和動員起來,以確保未來選舉的公正,並向精英階層發起嚴峻挑戰。一個嚴重分裂的美國將陷入動盪:政治右派和左派無法就何謂「真相」或「事實」達成共識;內戰有可能由「冷」轉「熱 」,因為一半人皆認為另一半「邪惡」;美國正處於迷茫之中,左派強行將國家推向一個後憲政共產主義政權的方向,而右派則在為維護美國的傳統和憲政共和制而奮戰。
從表面上看,一個動盪的、以「北京拜登」而不是「對華鷹派」川普領導的美國,對習近平和中共政權來說非常有利。然而,審視其中的利益關係,情況卻似乎更糟糕。美國建制派精英可能是「中國的老朋友」,但那是在中共對全球主義利益持開放態度並與西方「接觸」的年代。如今,為了政權安全,中共著重消除外部影響,努力實現「內循環」和自給自足,並加緊意識形態宣傳。習近平也許會參加達沃斯會議,並像全球主義者那樣與外國聽眾對話,但他在國內的行為和說辭卻出賣了他的「中國優先」主張。在建制派精英眼中,習近平是川普民族主義的分身,習近平領導的中共對全球主義世界秩序及其利益構成威脅。
隨著川普的出局,在習近平試圖打破常規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繼續第三任中共總書記之前,美國精英和習近平的派系對手正「聯合」起來反對習近平。針對習近平的地緣政治壓力不斷加大,將導致中共精英階層「同歸於盡」的派系鬥爭升級,給中共政權帶來嚴重後果。
因此,我們解讀美國局勢及其對中美關係的影響,第二版的大部分預測與第一版基本沒有變化,尤其在中國政治和中國經濟部分,大部分的變化只是在「中美關係」部分。
介紹
2020年是全球性危機的一年,始於中共掩蓋武漢疫情,終於美國驚心動魄的大選。
2021年將是全球金融、社會和地緣政治動盪的一年,將對中共政權造成致命打擊,中國將迎來後共產主義時代。
我們預計2021年將出現五大趨勢:
1. 全球動盪將對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帶來巨大影響,中共「柏林牆」時刻即將到來,政權隨時崩潰。
2. 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不但沒有消失,反而惡化,甚至可能出現新的變種病毒,讓剛研製的疫苗失效。中共將再次掩蓋真相,造成中國疫情失控。
3.隨著拜登-哈里斯政府不再與中共進行意識形態對抗,看起來中美關係會部分「恢復」和「穩定」。但是,美國政府可能會以「反華」的方式反習近平個人,特別是在新疆、台灣和香港問題上。拜登-哈里斯政府可能會保留川普政府的關稅和一些「強硬」政策,作為與中國進行各種談判的籌碼。
4. 在拜登-哈里斯政府的領導下,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將下降,儘管有人聲稱美國已經「恢復」了上述領導力。在美國國內,拜登-哈里斯政府和建制派精英將試圖通過控制公共話語權、宣傳和採取嚴厲的安全措施來強行維持秩序,但這些行動必然會受到美國人民的質疑。拜登-哈里斯政府和精英們還將通過政府行動、宣傳和運動(「重建更好」、「大重啟」等)努力推進其激進的左派議程,但將面臨來自自由派、自由主義者、保守派和傳統勢力的反擊。
5.黑天鵝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許多看似「不可避免」事物的發展軌跡。 戲劇性的變化可能將中國和世界帶入後共產主義時代。
我們的《2021年中國展望》包含66項預測,涉及9個領域:政治、經濟、軍事、社會、香港、兩岸關係、中美關係、中國與世界以及後共產主義中國。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