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對華政策:「極端競爭」顯示放軟和有選擇性立場

2021-02-23 原文 #透視中國 的其它文章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twitter
分享在 telegram
分享在 whatsapp
分享在 linkedin
分享在 print
分享在 email

拜登對華政策:「極端競爭」顯示放軟和有選擇性立場

◎對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判斷應該看其行動而不僅僅是言辭。


在2月7日的採訪中,美國總統拜登暗示了他處理中共問題的方向,他說,他的政府計劃與北京進行「極端競爭」,但「我們沒有必要相互衝突」。

「我不會像川普那樣去做,我們將會按照國際規則行事,」拜登告訴CBS。

拜登及其團隊承諾將保留川普政府的強硬對華政策,但在具體做法上有明顯調整。在2月4日發表的外交政策演講中,拜登稱中國是「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但他補充說,他的政府「準備在符合美國利益的前提下與北京合作」。2月10日,拜登與習近平 通電話 ,他在談話中表示,他將「在對美國人民有利的時候 與中國合作 」。

拜登上任僅數周,兩屆政府究竟會有多大差異,目前仍不清楚。畢竟,川普政府在2017年12月才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宣佈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這距離川普上任已近一年。然而,拜登白宮的言辭變化和其他相關信息,為外界分析新總統將如何與中國、共產黨政權及其領導人習近平打交道提供了一些線索。

拜登政府自上任以來,一直強調與中國競爭的必要性,同時也在其認為對美國利益有利的問題上進行合作,比如氣候變化。這與川普政府形成了鮮明對比,川普政府在一系列問題上力主與中共進行更尖銳的對抗。

2018年,華盛頓發動了一場針對倚重出口的中國經濟的貿易戰,試圖讓北京停止工業間諜等非法商業行為。從2019年開始,前中情局局長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將重點放在應對「中國挑戰」上,明確質疑中共是否適合領導中國人民,同時對北京做出的任何承諾都採取「不信任且要核實」的態度。

競爭與接觸

川普時代之後,拜登和他的內閣繼續就北京在新疆侵犯人權、治理香港、對外擴張等敏感問題進行廣泛譴責。

但總統的顧問們警告說,不要對中國採取冷戰式的「零和」思維,這種觀點似乎表明拜登政府放棄了蓬佩奧所提出的「中國挑戰」。拜登官員在措辭上沒有區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也沒有保持上屆政府的一些政策,比如捍衛宗教自由(中共是一個無神論政權,對信仰者進行最殘暴的虐待)。

拋開對中國的模糊言論不談,拜登的個人情況和他組建的團隊,並不能讓人相信美國能夠保持川普時代形成的對華強硬立場。回顧中共的官方聲明和媒體報導也顯示,中共內部期待拜登政府的基調更柔軟。

媒體報導還指出,拜登的許多人選的背景顯示,他們是「接觸時代」的官員,那時美國政府傾向於增加與中國的經濟活動和其他交流,而把人權等問題放在次要位置。有些人也有潛在的利益衝突,比如亨特‧拜登。2月5日,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Jen Psaki)證實,拜登的兒子亨特 尚未從他所持有的有爭議的中國股份中撤資

拜登新上任的亞洲政策沙皇科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2020年8月以前,在親中共的非營利組織美中強基金會中擔任 董事會副主席 。總統的中情局局長人選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領導著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該基金會在過去四年中從一位中國商人那裡 獲得了200萬美元資金

「強化」民主

拜登對華戰略的細枝末節可能在數月或數年內才會顯現出來,因為他和他的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預計將首先忙於內政。

拜登政府宣稱的優先事項之一是打擊「國內恐怖主義」,正如他在就職演說中所描述的那樣,總統在演說中談到「政治極端主義、白人至上主義和國內恐怖主義抬頭,我們必須面對,我們將其擊敗」。

從最大範圍上看,這種努力將投票給前總統川普的7000多萬美國人牽扯到協助和教唆「國內恐怖主義」。在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被暴力攻破後,左派政客和各大媒體試圖將川普和當天參加集會的約50萬支持者描繪成「暴亂」參與者。這類說法將美國推向更大的分裂,使政府更無力快速推出新的外交政策。

「更長電報」

與看待所有政府一樣,應該以其行動而不僅僅是言辭來判斷拜登政府。鑒於美國外交政策可能不會立即改變,中國觀察家和其他觀察家評估拜登對北京的立場還尚待時日。值得仔細研究的是,拜登承諾與盟友更好地合作,以遏制中共的野心。

拜登的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與中共高級外交官楊潔篪的 電話 中譴責了這一政權,他說,美國將「與盟友和夥伴合作,捍衛我們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為中國威脅包含台灣海峽兩岸在內的印太區域穩定,以及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等作為,對其進行究責。」

雖然拜登-哈里斯政府中的中國事物官員有親中國的背景,但他們也有意維護美國的全球優勢和利益,特別是在技術、金融、貨幣和軍事領域。

拜登就職後幾天,大西洋理事會發表了「 更長電報 」的戰略建議,呼籲採取旨在邊緣化或趕走習近平的對華政策,希望幫助中共「恢復」其「傳統」的集體領導,重啟「接觸」大門。這份長達85頁的報告與拜登及其外交政策團隊的言論有許多相似之處,由一位匿名的前官員撰寫。時間將證明「更長電報」是否對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有影響。

與前任相比,拜登-哈里斯團隊正在打造一個更溫和的、更有針對性的對華立場。如果說拜登的「極端競爭」混合著基於美國「利益」的合作,是著眼於中國領導層的改變,那麼在習近平明年爭取打破常規的第三個任期之際,為中共派系鬥爭的決戰埋下了伏筆。鑒於習近平和中共已經面臨的危機,中國今年可能會出現黑天鵝事件。

客戶見證

「作為會員,我對於您們的服務及所有增進我們理解的深層信息,我感到非常幸運、非常滿意。 透視中國 極大地幫助我拓寬了有關中國的視野。」

James Newman,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明教授提供的中美貿易戰信息,對於台灣科技產業來說非常有價值。 我們公司基本上按照明教授的預測佈局,擴大了公司規模,豐富了產品線。這讓我們能夠在2019年承接來自中國的大訂單。」

邱先生,台灣瑞昱半導體研發中心(Realtek R&D center)

「我一直關注中國日益介入中東地區事務,希望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及其內部矛盾和外交政策的影響。 透視中國 對我擴展知識面和深入了解關鍵的議題很有幫助。」

Ehud Yaari,拉斐爾國際研究員,華盛頓學院

透視中國 對中共的研究,每一個細節都十分深入,非常有參考價值,有助於外國研究人員理解中共以及中國真實國情。」

Baterdene,蒙古國家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透視中國]對中國內部了解透徹、局勢的分析較為深刻,對中國的資訊有與市面其他同等信息不一樣的地方。希望從 透視中國 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香港財經日報 (BUSINESSTIMES.COM.HK )

「明居正老師和 透視中國 團隊的預測,對我們製訂新聞報道方針和預計中國和香港政府的下一步,具有好高的參考價值。」

陳妙玲,香港電台新聞部中國組副組長

透視中國 總是發表有關中國精英政治有趣和刺激的分析。關注 透視中國 的分析,特別是派系鬥爭,是非常有價值的。」

Lee Jones,倫敦瑪麗皇后大學國際政治副教授

透視中國 對我教授的美國外交政策課非常有用,因為 透視中國 的觀點與已廣泛接受的『美國應該跟中國合作』的論點不同,而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用思辨的方法去觀察當代重大問題。」

Roy Licklider,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兼職教授

「作為一名駐華記者, 透視中國 對我來說,是深入了解中共如何運作的一個非常可靠的信息來源,從中了解到很多中共派系鬥爭和習近平所面臨的挑戰。」

Sebastien Ricci,法新社駐中國和蒙古記者

透視中國 對中美貿易戰和朝鮮的洞察力非常強。 他們的預測通常很準確,毫無疑問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Sebastien Ricci,法新社駐中國和蒙古記者

「我發現對於中國的局勢發展, 透視中國 提供了具有更深度和更廣度的分析,而傳統媒體對於中國的政治、政策缺少這種精準、細緻的描述。」

John Lipsky,彼得 G·彼得森傑出學者,基辛格全球事務中心

透視中國 的洞見分析有助於我在劍橋教學,及服務於英國公眾的政策分析。」

Kun-Chin Lin 博士,英國劍橋大學大學政治學講師,地緣政治學中心副主任

透視中國 對中共的動態進行了深入而細緻的分析,是培養未來懂中共內鬥的漢學專家的絕佳教材。」

Stephen Nagy,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高級副教授

「我發現 透視中國 特別有助於指導學生了解中國政治的複雜性以及中共內鬥對美中關係未來的影響。」

Howard Sanborn, 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教授

透視中國 是我最有用(和最有趣)的資源之一。」
James Newman,美國前海軍密碼專家
「明教授與他的團隊所做之局勢判斷都非常有遠見且方向也正確;在現今媒體參雜著許多真假難辨的新聞資料中,更是需要 透視中國 團隊以專業的角度來判斷這個詭譎多變的世界。」

劉正川, 嘉義大學榮譽教授

「非常的精闢,也非常的有見地,能夠洞悉事情發生的原因及預估未來發展的趨勢,尤其中美貿易大戰,台灣該應對的態度,有很好的見解。」

游朝堂,亞洲大學會計與資訊學系客座教授

「我贊同透視中國對中共惡意活動的分析,比如涉及到我們校園內的孔子學院。」

Robert Thurman,哥倫比亞大學宗教系, 印度藏傳佛教研究 Jey Tsong Khapa名譽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