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特稿|全球視野下的疫情(下)
上一期特稿中,我們看到了疫情對人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 病毒逐步擴散至世界各地的同時,與疫情相關的種種事件也佔據著各大媒體的頭條。 令人失望的武漢紅十字會,感染人數劇增的“鑽石公主號”郵輪,要求港府閉關的“醫護罷工”運動,還有各種形式的“反歧視”活動,無不牽動著人們的心緒,醞釀著不安或焦慮。當事件爆發時,媒體在以何種形式在塑造我們對疫情的感知,新聞報導之外,又有著哪些我們視線所不能及的真實? 本期圍爐特稿,我們試圖借世界各地大學生的視角,對這些事件進行重新審視。
感謝所有受訪者的參與,篇幅所限,僅摘錄部分內容。
1
日本
#鑽石公主號郵輪
2月22日,加藤勝信在記者會上透露,在“鑽石公主”號郵輪的已下船人員中,有23人自2月5日隔離開始後,從未接受過新冠病毒檢測。 (澎湃新聞)
2月5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確認現時停泊在橫濱港外海的大型遊輪“鑽石公主”號內,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集體感染(10名)。 (財新)
#口罩捐贈
截至2月7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披露,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國內各界累計捐贈防護口罩633.8萬餘個、手套104.7萬餘副,累計捐款約合3060.2萬人民幣(BBC)
Nayu,日本學生
(原文日文,中文由採訪者翻譯)
我非常支持之前口罩捐贈這個做法,雖然日本現在也已經很難買到口罩了,但在最緊急的時刻能將口罩送到有需要的中國人手上真的太好了。 不過實話說,我覺得日本政府的相關對策和措施太晚了。 2個月以前就在中國開始流行的新冠病毒,日本政府直到最近才意識到這個病毒真的很危險,並採取相應緊急的對策。 鑽石公主號上的很多事情我覺得政府沒有公開,非常不透明。 比如起初安倍宣佈船上不用全員檢驗,到後來很多人下船後各自乘坐公共交通回家,最近甚至還發現漏了23個人沒檢驗這些事情,我真的不知道日本政府有沒有認真地在處理這件事。
彌生,日本學生
(原文日文,中文由採訪者翻譯)
個人認為若不是政府曖昧的政策,也不會造成現在日本很多地方仍難以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或明明已經出現相關症狀卻仍在公司工作的職員的情况。 關於鑽石公主號郵輪,日本政府做出船上全員需接受檢測這個決策時,已經太晚了。 因為病毒早已開始蔓延了,這間接地造成了郵輪上被感染的人數越來越多,且逐漸無法控制的局面。
Helen,中國留學生
日本這次確實讓我挺感動的。 除了日本政府的捐贈,民間也有很多力量在為武漢籌備物資或者善款。 我身邊的日本人也都對武漢特別關心,無論是給我發的郵件還是現實中的對話,他們會很注意自己的措辭,在關心你的同時也不會給你造成壓力。 我聽最近去過郵局的朋友說,郵局老爺爺聽說是寄中國的,並沒有直接地使用“肺炎“和”病毒“一類的詞,只說是病気(生病)。
1.你好:
我瞭解了武漢的現狀之後非常擔心,你的家人朋友都還好嗎?
有沒有什麼感到麻煩的地方呀?
2.最近身體還好嗎?
武漢最近發生了一些嚴重的事情,你的家人們都還好吧?
父母、叔叔阿姨還有堂兄弟姐妹都沒事吧?
美國&歐洲
#ImNotAVirus
2月3日,中國駐英國使館提醒在英中國公民妥善應對不良分子挑釁。 (中國駐英大使館微信)
2月2日,義大利街頭,華裔青年Massi發起了“我不是病毒”的行為藝術。 (鳳凰網)
石頭,在美國上學的中國留學生
在美國,我身邊的同學大多很理解這次人們對疫情的認知是媒體塑造來的。 社交媒體上既有關於限制人權相關的話題,也流傳著關於“中國十天之內建成一座醫院”、“多地封城,群眾配合公衛機构”等等強調國內採取舉措的影像。 但這也僅限我接觸到的一群同學們。
要說起來對華人的敵意,我最初得到這樣的資訊並不是來自於英文媒體或是同學間的群聊,而是一些像留學導向的公眾號等等用煽動性的言語行文的微信自媒體。
其實這時候,對於疫情的恐懼又與本地社會“政治正確”、尊重多元的導向咬合在一起。 在這學期剛到紐約的第一節課上,我的一個教授會對全班同學講“恐懼亞裔同學本身便是種族歧視”,而這樣的課堂討論要遠遠早於社交媒體上流出的“歧視亞裔”一類的消息。 現在社交媒體上,關於#ImNotAVirus(我不是病毒)的hashtag正在被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行動主義正在發生。 這時候,疫情僅僅是一個藉口,讓那些本身有歧視其它社群想法的人將自己的言論合理化,是為了佐證他們自己世界觀的注腳。 疫情的出現,其實是在加强著這種觀點,而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態勢。
Allison Pao,美國學生,現居美國波士頓
對於疫情的資訊我是從新聞上看到的,主要是《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的報導。 當然,我的朋友和家人也會和我分享其他關於疫情的資訊。
我覺得因為此次疫情而產生的歧視性行為體現出很多人對中國的無知。 我認為因為疫情而歧視中國人和華裔美國人是完全無法讓人接受的。 我覺得疫情給了很多人一個表達對中國種族歧視的藉口。 我也認為很多人覺得受到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威脅,這使得種族歧視的現象更加惡化。
Kangxin,華裔西班牙人,現居英國倫敦
對於這次疫情我主要是從BBC(英國廣播公司)獲得相關資訊的,當然國內的微博我也看。
我覺得媒體(西方媒體)對這次事件的報導絕對是有誇張化的,有時候他們會謊報國內疫情的數目,而且這樣的謊報影響還是挺大的。 我有很多朋友剛從媒體聽說病情的時候會覺得事情很嚴重,就好像倫敦也要“陷落”了。
對華人群體的歧視在我的學校之前已經發生過了,雖然我本人還沒有見過或經歷過。 我聽說有些中國學生帶著口罩走進校園時,旁邊的其他國家的學生會嘀咕:“他們是中國學生,我們離他們遠一點。”,我覺得這很不可思議。 即便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做出這樣的歧視行為,但是我聽到這樣的事情之後依然會很難過。
3
中國大陸
#紅十字會
2月1日,央視新聞探訪紅十字會。 記者試圖探訪倉庫物資分發處受到警衛阻攔,交涉過程中直播被切斷。 採訪過程得知協和醫院一個科室只有4個N95口罩。 (綜合新浪微博資訊,湖北/武漢紅十字會雲監工平臺)
#武漢政府應對措施
1月23日武漢政府宣佈,為有效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武漢市開建專門醫院,通稱為火神山醫院,用於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第一財經)
1月23日淩晨,武漢發佈消息“封城”。 10時,關閉離漢通道,但民間報導高速仍可通行。
Bryan Bai,武漢學生,現居武漢
首先,我想說這次輿論監督的作用真的發揮得很徹底。 紅十字會事件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真的很著急,但是當看到輿論的監督真的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時,也覺得很震撼。
在我個人看來,提早公佈人傳人並且沒有早點封城這樣的決策,不是一個市級政府不承擔任何後果就能做出的,他們也要等待中央政府的决定。 武漢市政府並不是像外界所說的“十惡不赦”的,他們也在做好自己的本分。
對於處理疫情過程中又暴露出的很多問題,我們也比較痛恨。 政府可能擔心引起恐慌,不願透露真實情况,但其實政府現在更應該做的是公佈最真實的情况,並且政府平時本身就應該做好應急備案。
Susan,在武漢上學的上海學生
如果媒體一開始就真實報導的話,現在事件可能會好很多。 當時媒體上說不存在人傳人,這使得很多人都放鬆警惕了。 我1月13號乘飛機回上海,因為有醫學部同學的消息,我全程都帶著口罩,但當時機上幾乎沒有人戴口罩。 後來報導的很多傳染案例,就是在一月十幾號的時候,那個時候很多人都不重視。
武漢政府前期措施肯定是不太好的,尤其是醫護人員感染了很久之後才被官方報導出來。 華南海鮮市場知道1月1號才關閉,但是官方也沒有提醒公眾注意,而且在封城之前還在舉行萬人聚會,要是能早點採取措施的話,肯定會减少感染者的人數。
後期採取的措施還是不錯的,建造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都是很不錯的。 而且,現在也出臺了很多照顧醫務人員子女的政策。
Amen Tesfaye,在中國上學的衣索比亞學生
(原文英文,中文由採訪者翻譯)
儘管責備中國政府缺乏透明度和壓制試圖向人們通報病毒的醫療專業人員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樣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政府採取了强有力的行動來封锁疾病的進一步傳播,比如在6天內建一所醫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理解中國政府維持社會秩序的動機,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中非常重要。 但我絕對不同意掩蓋真相,並將整個疫情歸咎於地方官員,因為武漢/湖北官員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
4
香港地區
#醫護罷工
2月1日,醫管局員工陣線通過發起罷工。 2月3日發起第一階段罷工,由於政府不回應訴求,他們由2月4日至2月7日放起第二階段罷工,第二階段罷工首天,工會表示有超過7000人參與,醫管局表示有5000人缺勤。 (維琪百科)
#港府應對
2月5日港府宣佈,自2月8日起所有從內地入境的人士,無論內地人、港人還是外國人,均須要強制檢疫14日; 當晚醫務亦投票通過擱置第二階段罷工,封關變相成事,罷工亦以一人一票的管道和平落幕。
Heisenberg,香港本地學生
我對於港府本身對於此次事件的相關措施是非常不滿意的。 香港作為國際都市,人流來自四面八方,當早在一月份已經表達對這次疫情高度重視,甚至在近幾個星期出現本地案例的情况下,封關無論對於防止本地社區內進一步傳播,還是對於改善本地醫療系統的負荷而言都是有幫助的。 而政府陸續提出的所謂申報系統,毫無追溯力,謊報也無法追查。 在現在人們對疫情關心甚至些許惶恐的情况下,港府無視醫護人員通過罷工表達的封關訴求; 在出現有病人不合作,隱瞞病情和外遊記錄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將疫情的爛攤子交給現有醫護,最終無助疫情控制,是非常可悲的。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港府若仍遲遲不肯傾聽民意,從源頭堵截病毒來源,到最後出現的是香港淪陷為疫區一員,而全世界都封了香港的關。
睡之,內地生
這次的醫護罷工事件要結合整體時間線和背景來看待。 一是03年的非典對香港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二是這次的疫情,由於相關措施並不及時,也給醫療系統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崩潰。 我所理解的罷工是一種手段,促使政府在並沒有出現社區感染的情况下進行封關,但是最終演化成了罷工。 在應對措施方面,第一步是切斷傳染源,政府反應已經比較遲,第二步的阻斷傳播途徑,現在幾乎沒有政府層面的措施。 這樣的情况讓我感覺到雖然香港的資訊是比較流通的(比如較早出現相關消息),但囿於各方經濟利益,政府的舉措卻推進較慢,在這方面,內地政府的基層動員力會更强一點。
5
臺灣地區
#陸生返台
1月26日,臺灣疾管署發佈命令,規定「陸生即日起至2月9日暫緩來臺」,其餘來臺交流的大陸人士、陸配也必須配合自主健康管理14天。 針對陸生,臺灣教育部則印發的《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學校對陸生管理計畫工作指引》規定,2月9日及之後入境的陸生需以「屏風區隔」管道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 對此,在臺陸生則發起反對此份《指引》的連署,在一日之內有超過5693比特學生簽署,其中4541比特為現在仍在就讀的陸生。 (端傳媒)
#口罩出口限制
臺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臉書上強調,從1月24日起,醫療外科口罩和N95口罩暫停出口1個月。
Ivy,在臺陸生
陸生返台政策對於陸生來說,當然很殘忍,我買了拒絕入境當天的飛機,經歷了被拒絕入關的全過程,但這個問題得分情况討論。 如果臺灣真的做到所謂的“安心就學”,用更細緻的政策去解决問題,而不是只要是陸生就一刀切,那麼就不會出現在臺陸生現在面臨的那麼多困擾。 (雖然學校後續有討論一些補救措施,例如網課,但是不能返校還是造成了諸多不便。)
舉個例子,他們可以選擇在疫情還不嚴重的時候提醒非災區的陸生趕快回臺。 其次,他們開放了港澳生入臺,以都市規模和人口規模的角度來說,港澳兩地在我們這裡也就是一個市級都市那麼大,那麼如果以他們的都市現時確診病例數量作為可以入臺的標準,我認為各省市有很多都市是符合這個標準的。 是不是考慮以都市為組織來開放陸生入臺呢? 但對於臺灣來說,拒絕所有陸生入境,是最高效安全的做法,臺灣人都很贊同臺灣的做法,如果我是臺灣人,我應該也很贊同政府這樣果斷的操作(雖然現時臺灣的病例沒有一例是因為陸生感染的)。
Thea,臺灣本地學生
我認為臺灣政府此次限制口罩出口的政策很正確。 從數據上顯示,臺灣的口罩本來內需就不足,嚴重依賴進口,而且限制出口並非針對單一國家與地區而是全面禁止出口。 疫情爆發後,臺灣民眾在面對疫情時都無口罩可用了,還要出口口罩給別的國家嗎? 至於陸生返台政策,因為臺灣的病例大多是從中國大陸入境後發現感染的,14天的隔離觀察是必要的。 這除了能預防感染,還能够防止臺灣民眾的恐慌。
Bonnie,臺灣本地學生
疫情初期,我覺得社會福斯太過緊張了,以致於出現物資搶購的亂潮。 但在政府的口罩實名制政策實施後,再加上媒體不斷宣導戴口罩的時機、肺炎傳染途徑的知識,群眾瞭解到武漢肺炎的嚴重性,並樹立起了正確的防疫觀念,再加上以往SARS的經驗,我對臺灣政府的防疫工作挺滿意的。 對於口罩的禁出口政策,我偏向支持立場。 因為站在政府的立場而言,連國內物資都尚嫌不足時,保護國內群眾的健康的確為政府的首要之務。 陸生的處理政策的話,我認為真的很難存在完美的處理辦法,政府能做的只是製定配套方案並監督各校落實隔離措施,而我們學生能做的則僅僅為自保。
臺灣媒體面對防疫衛生的新聞時,有稍微淡化政治立場的對立,可以看見全民防疫的努力。 不過,也仍有少數的政治性新聞可以稍做分享。 例如,有些在野黨公眾人物的個人社群、或是在野黨傾向的傳統媒體,會對於執政黨的口罩進出口、口罩發配的政策刻意挑針。 在疫情緊張的時刻,實在是不應該再藉由各種媒體放話來分化社會,應該將重點放在共同防疫才對。
結語
從武漢到世界各地,防疫新興疾病,比決戰病毒考驗更大的是——恐懼與理性的拔河。 日本大量捐贈口罩的行為令中國人深受感動,而如今對疫情防控曖昧不定的態度,卻讓日本群眾甚至都感到失望。 臺灣地區在做好全面防疫工作的同時,又如何平衡相關群體的利益成了輿論的焦點。 我們聽到在臺陸生的不滿“為什麼只要是陸生就拒絕入境”,另一邊臺灣本地學生卻認為“保護島內群眾的健康為首要之務”。 罷工一周的香港醫護人員,究竟是“逃兵”還是自身權利的“抗爭者”? 作為“多元社會”典型代表的歐美國家,社會中的歧視性行為僅僅只是因為對病毒的恐懼,還是根深蒂固的偏見? 通過對話大學生,我們聽見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聲音。 而表面的异同並不是這次對話的目的地,在爭議背後,還有更多歷史、社會性的問題值得深思與叩問。
採訪&統稿|陳芊伊 範思誠 張欣渝
圖|來自網絡
微信編輯|賈舒元
圍爐(ID:weilu_flame)
文中圖片未經同意,請勿用作其他用途
歡迎您在文章下方評論,與圍爐團隊和其他讀者交流討論
欲瞭解圍爐、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本公眾號並在公眾號頁面點擊相應選單欄目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