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kcat在2021-12-06~2021-12-12的言论
- 1425: Age of Empire 4’s Asymmetric Civs Ar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a New Age of Mythology, submitted on 2021-12-06 01:05:18+08:00.
- 1426: 美容企业搞个人崇拜夸老板掌握万物规律,称“浩哥思想指明方向”, submitted on 2021-12-06 18:18:04+08:00.
- 1427: 一次巨大的失业浪潮正在涌来 中国迎来艰难十年?, submitted on 2021-12-07 06:22:55+08:00.
- 1428: 中国政府自己教科书里没六四却指责日本教科书里没有南京大屠杀是否矛盾?, submitted on 2021-12-08 02:05:31+08:00.
- 1429: 中国和社会主义, submitted on 2021-12-08 03:16:33+08:00.
- 1430: 不要把体育政治化——也他妈不知道“乒乓外交”是谁玩儿出来、并且至今津津乐道的……, submitted on 2021-12-08 14:45:43+08:00.
- 1431: 贴封条是我的事,活不活是你的事。你可以活,但跟我没关系。, submitted on 2021-12-08 20:24:45+08:00.
- 1432: 有没有感觉,美国变得和平了许多,好多年不再发动战争了, submitted on 2021-12-08 22:24:29+08:00.
- 1433: 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政黨, submitted on 2021-12-09 03:22:33+08:00.
- 1434: 陕西發現两尊中國最早犍陀羅風格青銅佛像, 為東漢晚期, submitted on 2021-12-09 20:54:06+08:00.
- 1435: 你认为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未来(50年后)如何?, submitted on 2021-12-09 23:28:03+08:00.
- 1436: 什么叫经济差, submitted on 2021-12-10 02:16:58+08:00.
- 1437: 《华尔街日报》:降准非人行原意 人行认为放水只会加剧泡沫 中央认为人行不听党指挥中纪委介入, submitted on 2021-12-10 06:20:15+08:00.
- 1438: 美国患癌华裔教授回国治疗被隔离至死 https://engineering.vanderbilt.edu/news/2021/engineering-professor-yaqiong-xu-was-a-gifted-scholar-and-devoted-mentor, submitted on 2021-12-10 09:48:54+08:00.
- 1439: 平台商业行为,切勿上升到国家, submitted on 2021-12-10 12:14:08+08:00.
- 1440: 英国法庭裁决允许美国引渡“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 submitted on 2021-12-11 01:08:22+08:00.
- 1441: 会再有一次“涨价去库存”吗?, submitted on 2021-12-11 01:23:57+08:00.
- 1442: 台湾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大号天安门?, submitted on 2021-12-11 01:40:09+08:00.
- 1443: 老胡,作为新闻从业员,水平别这么低好吗。 。 。, submitted on 2021-12-11 01:49:33+08:00.
- 1444: 最近火星了,来讨论下旧的, submitted on 2021-12-11 03:20:46+08:00.
- 1445: 汉、唐、宋、明四朝妇女的服饰、发型和化妆的变化, submitted on 2021-12-11 12:06:21+08:00.
- 1446: 【投票】各位对中国的死刑存废问题怎么看?, submitted on 2021-12-11 12:44:39+08:00.
- 1447: 灵感来自一个同名知乎问题:冷战是否伟大?, submitted on 2021-12-11 15:52:36+08:00.
- 1448: BBC: 西方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引狼入室, submitted on 2021-12-11 16:00:57+08:00.
- 1449: 馬鞍山燒人案已經過了兩年了,建委還記得李生嗎?(1), submitted on 2021-12-11 22:51:32+08:00.
- 1450: 俄罗斯是怎么成为一个威权国家的?, submitted on 2021-12-12 00:51:49+08:00.
- 1451: 很多中国人一直以对中共的理解去认识国际政治, submitted on 2021-12-12 01:13:12+08:00.
- 1452: 中国驻加大使威胁渥太华,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项目后果严重, submitted on 2021-12-12 06:32:56+08:00.
- 1453: 葉劉理解投票率或低:年青人知道不能靠投票改變制度, submitted on 2021-12-12 07:15:50+08:00.
- 1454: 英国前国会议员:假如阿桑奇曝光的是中国罪行而不是美国,那么他将赢得诺贝尔奖,成为拜登民主峰会的座上宾, submitted on 2021-12-12 08:22:46+08:00.
- 1455: 一年一度的经典节目“就地过年”又开始了, submitted on 2021-12-12 08:41:47+08:00.
- 1456: 老图新看, submitted on 2021-12-12 09:16:41+08:00.
- 1457: 中国大妈为海外华人扳回一分, submitted on 2021-12-12 10:01:04+08:00.
- 1458: 地方政府总财政收入与土地出让金对比, submitted on 2021-12-12 10:54:51+08:00.
1425: Age of Empire 4’s Asymmetric Civs Are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a New Age of Mythology, submitted on 2021-12-06 01:05:18+08:00.
—– 1425.1 —–2021-12-06 09:25:35+08:00:
We need Ensemble Studios.And where the Ensemble Studios now ? Microsoft!
1426: 美容企业搞个人崇拜夸老板掌握万物规律,称“浩哥思想指明方向”, submitted on 2021-12-06 18:18:04+08:00.
—– 1426.1 —–2021-12-07 00:58:32+08:00:
你是熊,也好。
1427: 一次巨大的失业浪潮正在涌来 中国迎来艰难十年?, submitted on 2021-12-07 06:22:55+08:00.
—– 1427.1 —–2021-12-07 10:27:14+08:00:
金融或经济刺激工具,以及伴随多年的长期刺激性政策逐渐失效,比较灵活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少,并且仅存的收益也越来越低,地方政府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弱。
所以不是很多,是很少。
绝大部分可以提供正确措施的道路前方,都有一个政治矛盾死结,以至于走来走去都是回头路,回到了凯恩斯主义对经济的持续性刺激。
这需要地方政府持续出地与举债,土地是有限的,经济指标却越来越高,GDP与内部分配跟不上土地价格对民众和商业活动的剥削,最后民众因土地价格问题,消费能力越来越弱,就会出现实体经济与土地价格双崩。
现在大体就是能看得到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前景,但远不足以扭转或弥补多现代中国的经济危机,市场是迟早要出清的,本来早出清可以较低成本解决问题,早点再出发,持续打经济吗啡的后果,就是憋到撑不住了,共和国原地自爆。
—– 1427.2 —–2021-12-07 11:11:17+08:00:
有句话叫每况愈下,还有一句话又叫不见其比。
实际上目前已经在经济下滑周期内了。
我还记得大概在2012-2015年时,国内其实很多舆论根本不相信也不认为会出现系统性的经济危机,对L型触底嗤之以鼻。
跟着在2016-17年开始局部产业出现寒冬,就有了声浪,到2018年后,L型触底已经是一个普遍共识。
但在2016年时,中国不会经济硬着陆以及是否会L型触底,是当时环境相对宽松,墙内争论的一个主要阵地。
现在看经济实质性已经硬着陆,到最后只是叫法问题,恒大的事只是一个缩影,同一时间多家房企传出问题。
要说的话2019年就有失业潮,只不过给香港的事吸引了注意力,然后是疫情带来的经济衰退本身掩盖了自然衰退,今年开始客观环境的第三方因素都消减,问题该出现的就都出现了。
政府对舆论的控制也基本是随着经济的下行问题同步上升,能看得出执政党的危机感已然到了顶点,大部分人不关注,对情况都是盲人摸象,觉得风景这边独好,但管事的人自己最清楚安全不安全,是不是要给出旁人不理解的病态反应。
跟早几年前争议有不同的地方是,经济居然二次L型触底,2019年算第二次,未来几年可能会迎来第三次。
目前可以确定,市场危机的总爆发只能拖延,不能解决,一旦总爆发,就会引发历史性事件。
政府之所以绕不开这个坎,也是因为分税制带来的政府架构问题。
中国是集权政府,中央有决策权与财政优先权,地方政府为事权责任,拿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土地财政的来源就是因为优秀安全的稳定税种被中央掠夺,地方只能拓展新的财政来源。
又要让马跑又不给萝卜吃,中央也就自然绕开了对他们无用的地方土地库存,让他们自己用香港模式卖地赚钱,中央直接插手拿掉可以流动的税金。
最终土地财政增加了一切在中国活动的经济成本,包括内需消费、商业利润、租金问题。
唯一降低该成本的方法就是压缩人力成本,所以户籍制度这个时候把人往城市里撵,形成少数城市的优势经济,中央再主要控制这些优势地区,达到控制全国的目的,而地方就推行乡贤和各种地方门阀管控。
人力成品填平了土地价格导致的经济成本,实际上也被一层户籍制度作为隐形屏障,让大多数人(主要是城市阶级)看不到日常生活的廉价成本是建立在何种体系之上。
农村早失业到姥姥家了,城市人谁管你啊,现在工会都没卵用,996挨收拾还不敢骂皇帝只能骂太监,而且这年头当太监都不舒坦,又要被骂又要被敲打。
大家当时都没感觉怎么好,结果多年过去了,发现没一年好过当初,后知后觉这叫不见其比。
相较之下,能预判到每况愈下,至少还能说明对未来有危机感,到头了还会有盼头,不见其比你一回头看,当初以为最糟糕的竟然是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最好的一年,那你心态得什么样。
—– 1427.3 —–2021-12-07 11:11:25+08:00:
伴随经济风险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各类行业的主动管控,都是对潜在经济危机冲击带来的防范。
也没有那么多所谓的瞎折腾,其实就是知道情况不安全,先下手为强趁还有力量管控一切潜在不安全因素,尽可能在财政支出要求高,长期不明朗,未知具体时间的大规模社会运动到来前,做好准备工作。
中央知道地方迟早要反,这也是强中央弱地方长期不变,还不断变本加厉的一个原因(营改增就是典型。)中央也知道,你们这群人现在一个个说经济危机,说失业潮,到时候真翻脸,过渡到让TG下台可能就是几天的时间。
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TG中央与中国人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已经心照不宣,没有那么多的迷雾,并且伴随时间推移,搞明白的人越来越多。因为他们的体制特性,越往后走,跟TG利益有矛盾的群体就越来越多,所以才三天两头没完没了强调党在前,人民在后的尊卑体系,要求各种职业或阶级公开宣示效忠。
就是让他们做给心里有别的想法的人看,起一个短期作用,试图建立现代的礼乐体系,从而延缓总危机的爆发时间。
总的来讲,完全取消户籍与放权给地方,结束分税制,跟让中共下台没有任何区别。
而中国当代的经济问题,基本就来自于这些要点。
我们这一代人只是不断在走向这个结果而已,也即是逐渐认识到”想改革就不能有中共,有中共就没改革“的一个过程。
我看如今已经很多人都明白这点了,就是再说几次吧,也还是老生常谈,所以加速人越来越多。
因为没用啥好说的,都看得出来你这共和国末期的一切政策转延续自身,经济问题你解决不了,还踩两脚试图让自己多浮一阵,只不过双方力量还没到临界点,TG的胳膊还能摁住别人的嘴。
一旦经济机器低效到地方维稳都千疮百孔,就不是失业潮的问题了。
国内说失业潮失业潮,本质上不就是不方便说大规模历史性社会运动的一种代称暗示么,所有人都不说社会经济的危机总爆发后,下一步是什么,就说明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 1427.4 —–2021-12-08 01:25:00+08:00:
你第一句就点题了,国安吃干饭的,也就是说,国安也要吃饭,他们是不能靠光合作用给政府干活的。
要是地方政府都拿不出钱,难道中央政府全国几百个城市微操么?显然不可能。这就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妙处,但拆东墙补西墙效率再快,砖头不够用,墙就有缺口。
现在恰巧就是根本不需要造反,造什么反?坐着等,地方政府迟早穷到维稳的钱都出不起,县镇管市里要,市区管省里要,省里管中央要。
一个组织力量再大,也是植根于某些基础上的,现在地方政府离开土地财政马上暴毙,土地库存清空以及有价无市,都是逐渐到来的两个主要财政困难的根源。
—– 1427.5 —–2021-12-08 01:34:46+08:00:
历史趋势必然性,党内保守派别的主张,只不过习近平这个人做的最激进与成功。
从八九后,整体各方面舆论和管控都在加强,但因为信息传递以及资金问题,政府走出钱三十年的困境花了很长时间,权力并未完全落实到每个地方。
实际从江泽民开始到胡锦涛,一直都在落实保守派别的政治愿景,也即是对社会的高强度管控,不过胡锦涛时期做的比较失败,改开早期的风格惯性比较大,加上生活水平也不高,所以没那么凸显,江本人对文化领域也较宽容。
胡锦涛不折腾,加上本身是改开预备役,虽然党内对社会管控的意愿在不断加强与落实,不高很多地方都是失败了,只给后来做了铺垫。
习近平上台后就开始继续加大马力,做前人懒得做,或者没能做的事,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类比可以用明末王爷和崇祯的关系来看,虽然他们都是姓朱的一家人,但崇祯大刀阔斧的集权,肯定损害到王爷们的利益,这种话题上可能有争议,但如果问是不是要对农民军有保留,显然他们都是同一个利益立场。
所以换算到现在同理,习近平的一些做法是因为性格和价值观,但更多的是因为他在那个位置上,而价值观的保守和不开明,巩固了他更要把这艘船开下去不让它沉的打算。
什么都不做,船自然沉,现在扑棱两下给船续命,尽可能延长其寿命而已。
—– 1427.6 —–2021-12-08 01:36:03+08:00:
输入法的问题吧?不太清楚。
—– 1427.7 —–2021-12-08 02:41:08+08:00:
这人的文章的意思是得出现
艰难十年.
一次巨大的失业浪潮
他的文章怎么样跟我自己观点不是完全一致,某些地方趋势重合很正常,我也只是就题衍生发挥,观点不一定完全相同。
这种跟民国时期/大萧条的水平的大衰退哦,而且你确定
实体经济与土地价格双崩
可以导致
共和国原地自爆
吗?
可以,而且按长远影响和经济密度比,规模要更大。
不过因为科技与生产力水平提高,就算经济危机,生活水平的下限也会好于之前任何一个时期,因此在实际生活里的体现与过往的衰退体现不同。
主要会反应在实质性所得增长慢,利润下降,社会整体较通胀预期低,实际上可能会进入通缩周期,缺乏前景,而这一切是在碰到当代发展上限之前就进入的一个长期困境(横比经济泡沫,日本是在完成触及当时发展上限后才引发)
谨慎悲观是很主流的,但是说到
因土地价格问题,消费能力越来越弱,就会出现实体经济与土地价格双崩。
乃至到了最后
巨大的失业浪潮
的水平我觉得还是离谱了。
共和国的政府运作,建立于分税制、土地财政与户籍制度三大架构之上。
分税制确立地方与中央事权不对成,财权不对成。(地方事多权小钱少,中央事少钱多)
土地财政制度则是为分税制的不平衡结构擦屁股,学习香港卖土地库存的模式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或者当地的主要经济增长动力。
户籍制度确立城乡二元体系,方便政府在分税制下管控人口,通过剥削乡镇人口的廉价劳动力,用不公平的福利、就业与生活制度制造出劳动力缺口,降低城市与对外贸易的劳动成本。
土地是有限的,但价值基于人口,过密的人口意味房屋价格会大量溢价,造车大量的商业与生活成本上涨,最终影响到内需消费。
而本身共和国对工会的管控,让劳工在劳动议价权上几乎没用多大的话语权,让本来就相对较低占大多数的基层劳工,难以跟得上通胀压力。
过密导致内卷化的一二三线城市,外来人口大部分只能充当劳动力,房价与户籍压力下难以长期驻留,很多都会被赶回原籍或被迫回到原籍,哪怕深圳这样移民城市也有”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时人美誉。
地方政府因为分税制导致的责任事权财权关系不对等,不得不依赖土地财政进行社会维稳和政府运作,当消费端对土地的消费能力下降,又因土地价格导致消费意欲下降,税收下降,最终会呈现土地越卖越少,价格居高不下,却有价无市,导致政府收入难以无限的增长。
一旦面临财政危机,就会出现原先50块钱管100件事,人均资源已经稀薄,又被迫5块管200件事的奇景,这也是为何中央政府主动推行乡贤体系,试图鼓励地方或离休党内干部在当地获得话语权,变相将地方权力问题,从真空转为外包。(因他们的财政与政府分权制度不足以支撑全国极大量的地方政府运作)
失业潮其实存在了很多年,大下岗开始到两千年初就一直存在,大下岗带来的失业潮延续很久,只不过国内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权威公开统计,第三方可以插足的空间很少,社会科学基本是官方话语渠道把控,不过早年间经济更活跃,发展趋势明朗,所以市场对失业的吸收能力较强。
之后第二个比较近且明显的失业潮是零八年金融危机后,四万亿计划对国内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的辐射。
正因为市场开始存在稳定的劳动力失业缺口,才让政府开始全面转向凯恩斯主义,导致大量的基建工程上马,进行中长期的项目,创造大量的经济活动吸收全国各地的失业人群。
然后就是为什么会失业潮会导致大量的问题,失业没用经济收入,无法预付租金或大量买入消费,对内需经济活动会造成通缩,对租金市场会产生阴跌冲击,间接与直接影响房价。
也即是说,无论是否属于原低技术劳动力的失业人群,哪怕白领失业,都会让税收增速下降,房价下跌让政府的土地收入下滑。(不过整体表现是收入增速下降,水分多少大家心里清楚,并且此处不考虑通胀)
光从他的现象总结:
房地产在大量裁员;
外商外资企业纷纷撤离中国
这两者前者我不清楚,后者我是觉得没那么离谱,现在定量的数据我没办法拿出来;
其三是中小企业的不景气、倒闭潮;
房企这些年来都在裁员,19年就有了,近期最明显的房地产商债务危机,已经浮上水面,所以对于原本有预期关注房地产商状况的人,其实很意外会什么会有人意外出现问题。
原本在三四年前,空置滞销楼区,主要集中在四五六线常见,现在已经蔓延到一二三线。
外资撤离中国,这个很多人有误解,或者说有这种论调的人本身也错误理解经济的运作逻辑。
外资不会真正意义上的撤离中国,中国又不会全国核爆不能住人,或者冰封了没用任何经济活动。
只要中国市场仍然在运作,没收私人财产,就仍然会有外资投资,但外商的入住率会下降,出现于经济发展速度完全不同的速率。
因为中国始终是有经济产出,有长期潜力,哪怕共和国倒台,中国也依然会有人做声音,会有人来投资,这是社会基本经济活动。
但现在有一个情况很明显,外商难以进入中国市场,或者说阻力与要求越来越多,比如说乐天进入中国后的情况,还有后来的限韩令,波及的不止是单一业务,多个领域都遭影响,文化领域的审核对电影或日本的产品都有很大限制。
比如典型的对游戏领域的管控,不止是限制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也被迫进入寒冬,游戏业的失业潮到现在还持续中。
还有就是汇款出境,我自己就知道一件事,一个北欧公司在中国有展开业务,但利润汇出困难被反复限制,最终虽然解决问题,但也因此决定退出中国市场。
实际上外商缩减或退出中国市场的情况越来越多,少数在增持扩张的,往往集中在单一业务,或者全面接受了共和国提出的企业审查制度,实行一企两制。日常年轻人可以接触到的两个领域,消极抵抗的对象如蒸汽中国或任天堂,还有到最后被禁失败的NBA与耐克,撤离完成的三星与准备撤离的索尼。
很多企业甚至对华业务总部都只在香港,而难以在国内扎根,也有不少公司虽然在退出中国,却也没用完全放弃中国有价值的部分,比如廉价劳动力或对应的消费市场。
却有一个很严重的现象日益凸显问题,那就是哪怕他们对华投资上涨,业务重心也不再以中国市场为核心构筑一套体系,东芝近期就放弃在中国多年的建设,开始转向东南亚。
国内的经济模式其实很明确,在可以学习他人技术经验做的起来的领域,政府会用偏袒策略扶持国内企业,这在全球经济发展期的国家很常见,但补贴之余,现在越来越多是政府控制企业,并且希望企业吃下每个市场,从而更好获得经济利益以及对国内的经济管控,并不能提供相对公平的环境给企业竞争。
这种动不动就类政治运动的经商环境,在缺乏法律保障的前提下,虽然并并不至于让外商经营,但精力与时间成本与日俱增,甚至被要求成立党支部。
还有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中国内需消费不振,消费难以全面升级,外企许多是发达国家,对华市场谋求利润,中国人的收入太低,跟上通胀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外企的消费很多时候对主流的基层城市与乡镇人口来说已经算奢侈品。
山姆商店的会员制到现在都被认为是一种不值得的贵价模式,大概十来年前这一点就没变,消费心态与人群对比通胀的收入水平,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
官方为了维持低技术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和易于管控的特性,不愿在工会议题上放开话语权给劳工,这也导致各类收入难以跟上通胀,收入跟不上去,消费就很难巩固。
对外的贸易类型一旦出现降温,或者国内人为制造的内需项目因财政不足停滞或减速,十几亿人口与大量的老龄化社群,只能靠降低消费水平来保证生活,也就导致经济通缩,外商更难以从中国获得利润。
这也是为何奢侈品消费不降反跌,全网唏嘘,收入分配从各方面影响,外商在华一个是要盈利一个是要投资,两者都不会真正停止,但会低于通胀,意味着国人的生活水平与商品选择权都将受限。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转型内需经济驱动,成为一种经济的基础保本线,这也是为何许多没产业升级转型的资源国家,在资源价格波动以及销售殆尽后,会重新陷入贫穷或低经济增长。
中国当前的社会制度与政府结构,尤其是政府的意愿,都在积极抵触真正意义上的内需型社会,这也是为什么共和国旧制迟早要被淘汰的原因。
我对中国是乐观的,因为中国在中长期五十到一百年里,人口始终会相当庞大,只是如果我们不能将人口的价值转化为消费能力,就必然出现发展的黄金窗口期,被越南或其他东南亚与南亚国家竞争走。
现在中国也有一些新兴产业或高价值产业上有优势的地方,但更多是少数外向型,不足以支撑整个中国进入中高收入水平。
实际上现在的法律制度已经跟不上国内企业与投资者对金融的需求,到现在也没或不愿意建立一个成熟稳定的金融体系,我不知道这种现象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共和国余下的二三十年内,我都看不到明确下可能性,当局有任何意愿会为经济进行自我破格式的改革,而地方财政愈发困难,乡镇发不出工资,或者许多城市发不出公务员工资已经是常态。
我之前做过一个教师的欠薪或恶意提供低待遇的回帖简略统计,情况很不乐观,我自己接触都知道北方,尤其是东北某些三线城市,缺钱导致缩减人手和工时问题非常严重,基本是无解问题。
有兴趣可以看财政部的官网开支数据,债务付息的增速与金额往往逆势增长,政府有相当收入纯粹用于付息避免债务链出状况,而且增速哪怕经过刻意减负去杠杆,也仍然保持了高增速。
许多时候比其他公共开支都要高,甚至远超。
比如2017年全国债务付息6185亿元,增速高达21.9%,后来降温了,但到今年的前三个季度,债务付息也到达7661亿元,三个季度的付息额度,就远超四年前全年的付息额度。
全国公共开支通常最高的是教育支出(讽刺的是即便如此仍然不足以支撑全国的教师薪金稳定),今年前三个季度,债务利息支出占教育开支的28%,而四年前为20%。
今年三个季度的总支出下,利息支出占4.27%,四年前的2017年为3%。2019年为3.49%,2020年为4%。
利息支出的同比增速基本是全国财政支出里最高的,这意味着如果增速规模在15%到20%不变。
十年到十五年内我们可能就要面临近10-15%的利息财政支出占比。所以我对未来不悲观,相反,我很乐观。
—– 1427.8 —–2021-12-08 03:37:09+08:00:
也不宏观啊,我感觉都挺基本的,车进死胡同跟前后驱的关系肯定不同,我主要是讲的就是“是不是死胡同”以及”为什么走进死胡同“。
共和国的国本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社会了,淘汰就是个过程和时间问题,走到尽头就是大爆发,除非完全改革。
—– 1427.9 —–2021-12-08 06:08:58+08:00:
三四线主要还是要保证有稳定收入来源,并且在犯罪问题严重的时候有自保能力。
后者是个随机性的问题,治安变差可能一个罪犯都遇不到,也可能出门就被献忠送去见大西王了,不过考虑到人口密度和”城中村“问题,城市到了那个程度是躲不开的。哪怕一线以前也有三和大神,怎么可能阻止他们进城呢,哪怕现在没问题也阻止不了,依然是城市治安问题来源。
稳定收入来源就看脸了,如果真到了地方政府都顶不住,公务员大部分肯定是没钱,但有一部分公务员可能会因为政府内优势,反而有更多资源。
体制外普通人,稳定收入来源我想技工或任何时期都有刚需的职业是最好的,处于社会稳定与经济活动发达时才有高收入的职业就不太吃香。
但归根结底在于,共和国末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环境,下限到什么程度决定了应对方案,否则可能性太多,没法准确预测,但地方做大是个百分百的事,跟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走近,任何时代都不是坏事。
—– 1427.10 —–2021-12-08 06:31:08+08:00:
普遍认为薄熙来更红和激进是源于唱红打黑的运作模式。
薄熙来我认为更多是政治保守但经济上较习近平更开放。
就从政风格与性格来看,他很多事务属于做事大开大合,开倒车且激进。
习近平做事是逐渐升级,相对有分寸,薄熙来说要处理谁马上就做,虽然他的很多破格行为是功能性为主,并不纯粹是为了做而做,但都普遍很激进。
所以薄熙来接班,一样的事可能习近平要五年打基础做好,薄熙来两年要走完整个流程。 政治斗争或会大规模影响民间。
—– 1427.11 —–2021-12-08 06:58:06+08:00:
没人能精准预测未来,具体财政问题我说太多都厌了,不过下面也稍微搬了一个数据带出的时间线,你看那个能看到,利息支出占比是个很好的指标。
现在财政数据与地方的政府结构,哪怕五到十年都非常不乐观,这也是政府疯狂折腾全国人民的一个主要原因。
如果就我个人从数据各方面给出的多个数据估算来看,当制度与体系不更变的前提下,共和国事实国祚剩余20-30年是占多数的一个判断。
30-35年内也是合理的相对乐观预期,五十年内就是最乐观保守的了。
也不能说是一定精准到就共和国消失,而是明显变天的感觉会来,然后等关键事件,就跟一战因萨拉热窝事件而起,但各国矛盾矛盾积怨已久。
—– 1427.12 —–2021-12-08 12:44:34+08:00:
回来有一段了
1428: 中国政府自己教科书里没六四却指责日本教科书里没有南京大屠杀是否矛盾?, submitted on 2021-12-08 02:05:31+08:00.
—– 1428.1 —–2021-12-08 05:23:31+08:00:
南京大屠杀有必要指摘日本,中国人永远在合适的时候具备对日本否定南京大屠杀的指责权和监督权,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中共的语境里,却完全没资格自己或替代中国人以此指摘日本。
而且我极度厌恶中共用南京大屠杀在现代当自己的政治话语权资本,对同胞与死难者完全是一种玷污,只是拿来塑造一种政治体系,利用民众对大屠杀的同情与愤恨为自己的外交和对内叙事权威进行巩固。
这两件事很容易区分和阐述清楚。
中共并不是对同胞被屠杀这件事感到悲伤所以去祭奠,而是出于其政治利益,把数十万同胞的死亡与苦难当作自己的话语权招牌四处挥舞。
同胞被屠杀,遇到苦难,就应该纪念与批判施暴者,这是不分日本还是中国都必须承担的。
无论批判日本,还是承担对同胞苦难的回忆,我们这一代人都有责任,但不能是四九年之前国民党和日本人杀的算同胞,四九年以后就不算了。
我对中共高调祭祀南京大屠杀这事特别反感,合着三反五反、大饥荒、文革和六四的人都不配是吧?纯粹就是拿南京同胞的事当枪使。
日本人里有人不愿意直面过去政府与军队带来的错误,还有的人甚至给南京大屠杀与侵华洗地,说一句禽兽也不为过,居然把个人的尊严与价值观,凌驾于无辜人被虐杀的这件事之上去反驳。
那到底什么牲口会一面高调祭奠南京大屠杀,整天国际上拿同胞死难当自己敲打邻国的口头政治资本,但对其他屠杀或人为灾难视而不见,这种情况飞您个妈,请问不过分吧?
从清末到抗战再到共和国,国人遇灾的历史性事件,都该有合理的祭奠,要一碗水端平,既不能少南京大屠杀祭奠、纪念碑与博物馆,也不能少大饥荒、文革的祭奠、纪念碑与博物馆。
那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都懂我就不刻意说了),我们对于做不到的当下,该选择何种心境自处。
是给自己找理由,合理化对遇难同胞的不公平待遇,还是心底默念我打不过你,但我就是要飞你妈?
—– 1428.2 —–2021-12-08 05:49:23+08:00:
南京大屠杀相关文章我都很难看下去,人的每次苦难,哪怕文字只是很短一行,也往往会有情绪波动,更何况是自己同胞。
纪录片或影像信息往往会将最真实的情况还原,远比文字更直观具备冲击力。
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录片里求饶下跪的女人,或者大饥荒人吃人,影像冲击能让你感到前所未有的情感冲击。所以我对这种事态度很简单,人的苦难有必要被记录,对逝者的纪念和对当下我们的反思。
人不应该经历喜怒哀乐的一生,然后无意义的就那样死了,因为近代或者相关有清晰记录的内容出现时,总能让人想起,我们看到的这个人,不止是一个过去的影像,而是一个跟我们一样有家庭生活,会有成长烦恼,会嬉皮笑脸或者懒散的普通人,就那样被逼到极端环境里,遭到谋杀或者丧失人的尊严。
但很多人如果跳过这一层面去看待屠杀,将屠杀包装成民族仇恨与政治仇恨,就很容易忽略人本身的价值,最终将这些事娱乐化成为一种符号,那样就脱靶,让愤恨变成了一种流于表面,需要时才有的东西。
我觉得成年人到一定年纪,无论朋友还是亲人,总会有一些你想再看看他,或者跟他说说话,但突然间意识到再也没机会,到时候你会想,如果当初不一样,有不同的人生,或者跟那个人多说几句话,那样就好了的遗憾感。
将这种观念代入到遇难者身上,就能想明白很多事,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却被人开膛破肚用于娱乐。上午还有说有笑的一家,下午却被人找借口杀了分食,这时你会想,在他们即将遇难之前,看着熟悉的人被屠戮,是否也有过最后一丝希望,抑或接受自己的命运?
如果有足够同理心,都该认真思考代入其中,更正确的认识到对施暴者的愤恨来自于对死难者的同情遭遇与同理心,而不单纯来自于政治或某些假大空的立场。
—– 1428.3 —–2021-12-08 18:42:07+08:00:
我除了网上的,看的更多的一些当时的私人影集,互联网上我没记错也是有个父食子的,不清楚具体年份是不是那几年了,但不推荐去看,对身心健康有不好影响。
—– 1428.4 —–2021-12-08 18:42:37+08:00:
嗯哼
1429: 中国和社会主义, submitted on 2021-12-08 03:16:33+08:00.
—– 1429.1 —–2021-12-08 03:50:19+08:00:
中国名义是社会主义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实行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或者说官僚资本主义。
更内核的执政立场是封建主义,对内从陈云到习近平,都确立了打江山坐江山的路线,提出了红色子弟与红色江山概念,鼓励乡贤与维系跟地方门阀的关系。
并且习近平执政后愈发强调党在人民之前的尊贵政治地位,将各种事物党政化,意图打造一种话语体系,自然不具备为职工权益到人权的积极性。
因其存在是为了统治阶级获得利益,而非为实现口头对外宣称的主义。
1430: 不要把体育政治化——也他妈不知道“乒乓外交”是谁玩儿出来、并且至今津津乐道的……, submitted on 2021-12-08 14:45:43+08:00.
—– 1430.1 —–2021-12-08 15:14:39+08:00:
正因为这种行径罪大恶极,已经不被现代中国人民认同,才将乒乓外交的匪首尸身在大庭广众之下示众,效仿泰国警察,头颅悬于城门,彰显我国人民不将运动政治化的决心。
1431: 贴封条是我的事,活不活是你的事。你可以活,但跟我没关系。, submitted on 2021-12-08 20:24:45+08:00.
—– 1431.1 —–2021-12-09 04:45:37+08:00:
”刀进入你所在的这个属于我的空间是我的事,你的生命体征是否停止是你的事,所以逻辑上我们两者并无任何关联。“
1432: 有没有感觉,美国变得和平了许多,好多年不再发动战争了, submitted on 2021-12-08 22:24:29+08:00.
—– 1432.1 —–2021-12-09 05:06:49+08:00:
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施加,是冷战习惯的惯性,这个过程收缩要十年为单位。
小布什时期其实收缩声音已经很强,但因为911原因,国内对此声音缩小。
但慢慢的意识到小布什鲁莽进攻伊拉克是个长期错误,所以奥巴马时期就开始正式全面收缩。
跟着经历特朗普和拜登到现在,美国人基本意识到了冷战时期的模式需要更改。
现代大国发动战争或维持治安战是一种非常非常昂贵的事,一套下来往往得不偿失,这也是为什么北约和许多现代发达国家,虽然保留对军备的更新,但并不是很乐意再次承担起集体防卫在军事上的责任。
因为发达或军事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烈度太高,武器杀伤力过强,而且成本极其高,所以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在当代几乎无限的接近0。
当代经济发展是立体的,购买原材料的成本也因技术原因比殖民地时代要低,各国人口都在减少,开垦土地正逐渐过剩,跟过去一样扩张土地获得耕地,或者夺取殖民地得到原材料的纯利益战争愈发减少。
所以长期而言,打仗是赔本买卖,美国人一直有声音认为当世界警察实际就是做冤大头拿国内债务维持本国军费,本国军队还要负责联防,变相补贴他国,除了名义给美军的费用外,却不能得到该国的全部政府税金。
以后美国还会有战争,但迫切性以及深入程度大部分都很难重回冷战或冷战后早期时代了。
1433: 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政黨, submitted on 2021-12-09 03:22:33+08:00.
—– 1433.1 —–2021-12-09 04:47:36+08:00: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党。
^(人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1434: 陕西發現两尊中國最早犍陀羅風格青銅佛像, 為東漢晚期, submitted on 2021-12-09 20:54:06+08:00.
—– 1434.1 —–2021-12-10 07:32:32+08:00:
曹操此时已经三岁,还有三年刘备出生。
1435: 你认为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在未来(50年后)如何?, submitted on 2021-12-09 23:28:03+08:00.
—– 1435.1 —–2021-12-10 00:56:04+08:00:
中国市场在中共的现有社会、经济、市场与政府制度下,增速会越来越放慢。
但是共和国之后,会有很不错的长期发展。
共和国当前社会与趋势,一眼是可以看到头的,内需消费无法建立,工会与劳工权益无法被保障,这意味着消费能力难以持续进步,最终呈现很大的贫富差距。
土地财政模式让一切经济活动的成本都越来越高,但又无法自选长期居住地。
户籍制度在这种环节下,塑造了一个隐形隔膜,浪费了大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口。
实质上就是因为对知识分子或者劳动者权益的问题上,中共的威权体系只能有效管理少数人口,因此需要一种制度去为自己做减负。
这样的副作用就是当野蛮生长期过后,应该转化为消费主力的劳动人口,仍旧被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挥霍。
然后在挥霍的过程力,慢慢遇到老龄化,出现劳动力减少,但收入没上去,中老年退休人员的消费被迫缩减,进一步恶化通缩情况。
中长期的未来五十年到一百年,上个世纪的婴儿潮开始消退,中国进入人口低速增长甚至严重的人口萎缩,虽然也会导致经济活动减少,但是减少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一代在新世纪后的出生规模相对稳定,没有少数几年暴涨,堆积大量过剩人口的情况。
很多人说中国经济会遇到危机,但不去考虑遇到危机之后,我们现在知道实质性已经进入危机,那危机之后难道就没人买卖消费了吗?
显然这种观点是过于极端的错误说法。
中国会在基本制度问题解决后,进入一段“还债时期“,去为过去几十年不去解决的问题还债。
这一代人可能面临一个非常糟糕的环节,但这也是无可奈何,自认倒霉吧。
而我们的孙辈或重孙辈时代,共和国早期暴兵的老龄人口大量消失,社会的老龄人口结构是基于两千年后的出生规模。
同时全球技术仍然在进步,能提供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一旦当制度问题解放生产力后,搭配五十年后的技术水平,以及更少更好的人口结构。
人均可得的生产力分配更高,生活水平也会更好。
假设2021年为基准,技术水平可提供的生产力为100%,但人口却有14亿,其中实际劳动人口7-9亿,但真正创造大量消费价值与出口价值的,可能只有1-2亿,其中大部分都被锁定了消费水平和权益。(中共的管理体系只能稳定控制1-2亿较高产出的城市资产阶级,这群人因收入与受教育水平,见识或知识面最多,最为难以管控)
那么当共和国之后的政权,或者共和国末期试图自救的改革者开始寻求减负改革时,我们假设没有制度阻碍。
每年的技术可提供生产力水平增长2%,50年后为2021年的一倍,也就是在2071年达到200%。
50年后中国人口假设仍然是14亿水平,但因为婴儿潮消失,人口的结构在50年后相对健康许多。
人均可分配的生产力水平,也是200%与14亿的对比关系,并且因为劳动力更多,经济活跃水平也更高。
如果人口减少,假设下滑到8-10亿,200%的技术生产力水平,人均分配将更多。
通过现有发达国家我们可以知道,人口相对越少,越容易处理和平衡社会贫富差距的问题,极端富裕与基层生活水平并非一个绝对正相关。但人口规模与基层生活水平有正相关联系。
因为这意味着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资源,在基层的人均分布密度有差异,基层主要竞争对象是同为基层的其他个体,学生总数越多,政府不变的教育资源分配也就越少。
不过随着年轻人生孩子越来越少,政府收入却不断膨胀,五十年的中长期背景下,那个时代的孩子可以想象得到,会有非常不错的教育资源供给,我们甚至可以用现在的精英与私立学校指标去推测那时的公立教育。
中国经济要持续递进,就必须解决内需消费,人可以有梦想,但不能做梦。
我目前完全看不到任何在改革上的措施,也看不出政府愿意拿出不破不立的精神,或者宁可动摇自己统治阶级利益,也要让中国人有前景未来。
我现在看到的是政府极度自私,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延续,越来越贪婪与民争利,试图控制每个领域来控制经济的方式控制国民。
并且浪费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土地财政和人口储备,有意或无意下制造一个需要数十年去减负的大炸弹,去谋求那么一点短期的财政利益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
之后中国还会有看起来不错的经济发展数据,就跟我前面说的一样,中国十几亿人口,需要消费吃饭,是个庞大的进出口市场,不会说一下跟核爆了似的什么都没了。
但实质性的分配和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累积出来的,到爆发那天,中共自身被迫下台或放弃权力寻求改革都是理所当然的,而某些为他们多年剥削政策背书的人,你们真应该给自己体面一下了。
—– 1435.2 —–2021-12-10 03:53:30+08:00:
GDP增速反应的是经济活动规模,并不直观反应消费成本,通胀不是固定的,会不断追上。
到最后2%也是增长,该基础上通胀2%,变相经济活动名义增长,按照每年所有人认为经济能增长的预期,实际消费成本上升,经济下滑,可支配财富用于消费存量减少,不止是内部经济增长带来的良性通胀,还要考虑外部输入的通胀。
第二年1.5%,通胀基础增幅3%,经济活动仍然在表示扩张,但不意味着扩张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分配到你,而通胀百分百会精准分配到你身上。
—– 1435.3 —–2021-12-10 04:36:10+08:00:
有点长,你慢慢看,我尽量分段清晰些。
政府运作是基于中央强,地方弱的规则。
三大制度,分税制、土地财政与户籍制度。
分税制确立事权不对等关系,地方拿钱少办事多,中央办事少拿钱多,并且大部分优秀税种都是中央占主导。
地方没钱办不了事,怎么办?就卖土地,学香港土地财政。
因为土地本身就在地方政府,中央也要不来,所以更稳健的税金自己拿下,只要经济活动扩张中央就有收入。
而户籍制度则是把人往城市赶,因为国内地方是没自己决策主导权的,乡镇没较高行政政策的支援永远没机会,本身某些地方也没发展前景,而更糟糕的是中央的户籍制度,恶化了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
说难听点就是种姓制度,剥削乡镇农村人口,因为在这些地区没有好的生活资源,所以必须进城务工。
政府管控是没能力和资源去稳定控制全国,所以需要集中在少数城市,这也造就了都市群的出现,一二线城市为首,强行制造人口扎堆。
人口扎堆的结果,就是生活资源稀缺,教育与就业资源少,通俗点讲就是内卷化。
劳动者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去得到资源,所以人力贱,人的消费水平上不去。
而土地是有限的,土地建设成本很高,如果土地价格本身已经很高,开发商又寻求盈利,最后成本就落在所有存在土地需求的人身上。
导致地铺租金贵,物流与各类物价都上涨,相当部分被租金吃掉。
然后你作为消费者购物,随便假设一个例子,一个奶茶30元,租金可能占10元高达三分之一。
香港就是这种情况,但香港的土地是真的少才衍生出这种畸形结构。
国内并不缺土地,但人口过密扎堆在一起,并且土地财政提高了基础地价,你买的所有房子,开发商都不是赚大头,而是地方出售土地库存的政府。
中央甚至有土地规划禁止有出地配额,避免部分地方政府太拉跨,为了赚钱快速出土地导致价格下降。
如果不采取这种制度,解放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或者允许地方民众分配地方政府财政和权力,决定是否要用土地财政来作为政府收入标准,不再给中央政府上贡。
地方的收入比例大部分可以用于本地,地方的政策也能自我决定,而不是地方政府要听从中央政府安排。
这种情况下,农民或者说在一二线卷够的人或企业,是否会考虑到这些地方长期居住呢?
从发达国家人口分布来看,社会哪怕开放户籍,也会自发形成多个大型有密集内卷化趋势的定居点,但是不会跟现在一样靠人为力量去强行制造,劳动者的选择也更多。
因为拒绝返还地方政府的权力,某些业务,如果你是企业,离开了一二线还真的就不行,变相锁住了就业机会在一二线,也锁住了务工者的可选性。
一二线的土地就那么点,不会凭空变多,那么入城务工从事低技术的基层劳动力,还有作为知识分子的白领与偏中产阶层,都必须用更高的生活成本,更低的收入待遇,给企业提供低廉的服务成本,企业才能赚钱,中央才能拿到你辛辛苦苦卷出来的税费。
现在中央不愿意解绑密集型劳动产业,不愿意给地方权力释放乡镇人口回乡形成新格局的可能,因为这意味着地方逐渐做大,地方政府会被地方民众控制,失去中共中央对中国的主导权。
而密集型劳动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口,我们的确很多人,可有一个问题,人口结构极度不健康。
中国战后婴儿潮导致人口爆炸,但都聚集在少数的几个年份区域,这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年龄整体接近,落差并不大。
也就是说,他们会一起成长,带来极为廉价的劳动力,会一起变老,无法进行经济生产,反而需要输入资源帮助他们消费。。
社会要一下子迎接一个庞大的老龄化主体社会,所以日本等国老龄化是渐进的,中国是断崖式火箭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老年是无法符合密集型劳动产业需求,年轻人又不足,我国虽然在科技产业有不错的进步,但不足以养活全国人口,既有稳定工作福利,还要能跟得上通胀带来不错的生活水平。
但不解绑地方权力,坚持要摁死知识分子在社会里的主导地位,意味着企业和产业很难升级,作为主要就业提供来源的中小企,又不能跟中央扶持的大型垄断企业竞争,在几个终端上都受制于中央的管控。
那如此的化,产业既没升级到足够养活十几亿人,又没有新生力军持续维护密集型劳动产业。
相当于梯子爬一半,被人抽走了。就这样毫无准备的迎接全面老龄化社会。
大部分发达国家的路线都是,密集型劳动产业在中前期,是外向型的经济模式。
慢慢的,学到了技术,开始解绑国内的生产力,形成大量占主导地位的中小民企,这些民企才是国内经济规模与增长的主要来源。
经济的来源,变成了内需消费驱动,而不是出口,中国政府在用出口和政府土地财政得到的收益砸钱、举债来刺激经济热度。
土地是迟早要卖完的,人口也迟早要老龄化。
甚至土地库存卖完前,有价无市了,因为民众消费能力跟不上,大部分收入用于其他支付生存成本,那么地方政府库存的土地价格也就没意义,因为买得起的人越来越少。
所以房地产企业先崩,就是一个预兆,作为开发商和土地购入的中间人,房企如果有问题,就没人买土地,地方政府会出现财政困境乃至全面危机。
没人给房企买单,也是因为普通人都变穷鬼了,大部分人一辈子就买一套房,哪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存量啊。
城市里廉价的各类服务,都是乡镇人口入城打工的结果,真正的一二线城市服务价格,这几年正在逐渐浮现,因为农民都卷不动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三四线城市反而相对火热,有人干脆隐居躺平了,因为消费成本太高。
对城市许多白领和中产阶级而言,他们只需要承担消费成本就能顶住,廉价的劳动力让服务成本下降,所以很多人没感觉,或者联想不到那个层面。
当人口高度老龄化时,城市的服务成本会高速增长,而该收入依然未必能足够乡镇人口在城市定居(早期过密并且土地资源稀缺,深圳我见过几十人住一个合租宿舍)
然后就是大炸弹的来由,前面铺垫完了。
我们知道地方政府举债,卖了大量土地,许多人负债一辈子还一层楼。
那么地方政府不可能有什么财政来源进行高消费,土地也不足了,但同时背负大量的债务。
国内债务利息增速就政府分税制的结构而言很夸张,但一直有人试图淡化,今年基本没意外应该会破万亿,这是总数,不能平均分,有的政府欠债多有的少,偿债能力都各不同。
负债买楼然后被高房价套牢,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日本经济泡沫后就是许多人高价贷款买入,高杠杆把自己搞进去了,但中国买房是刚需,经济还没日本那种内需稳健支撑消费复苏。
国内假设失业一下,房子被套牢,最后要么自杀要么几十年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
而政府方面也没法给你补偿,因为土地财政和举债的许多收入,都已经被用于造大量的基建,从而刷KPI,但更多的是为了吸收失业劳动力,凯恩斯主义日常化。
普通人被房子套牢,没钱消费,社会消费活跃性下降,经济流动性低,企业收入低要裁员减少生产,政府从企业获得收入也下降,政府本身就负债,这次更没辙,恶性循环。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大量的人没有工作能力却需要生存资源,你觉得我们在上述两个背景下,遇到几个亿回流到城市的五十到七十岁乡镇人口,会出现什么状况。
我最担心的是错过了黄金发展的窗口期,因为历史上有过一些例子,没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时蓄力升级,因为内部统治阶级与既得利益不愿意让利,导致内斗后大量人才流失,最后陷入长期混乱,比如战前的阿根廷。
虽然我觉得中国已经不大可能如此糟糕,但也没理由过比这种糟糕好一些的日子,我们有潜力和机会做的更好,不能给后人留烂摊子。
—– 1435.4 —–2021-12-10 05:15:53+08:00:
对中国还是外国的跨国企业都好,中国市场都是重要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企业也要知道该市场下的消费结构。进入成本越来越高,收益越来越低,目标不清晰,都是中国市场扩张的阻力。
GDP反应了本国的经济活动规模与扩张,而该国实际消费水平落差极大,意味着对大量跨国企业而言,利润增长点要么只来自于庞大人口规模,或者是中高端消费。
实际GDP经过平减得出基准通胀增幅,也不能直观反应通胀,国内是实际GDP,却不能进行消费结构的判断,所以才用CPI和PPI。
企业对市场的判断除了规模就是消费能力,GDP增长,实际消费成本增加导致消费支出增速低,对企业广度与产品类型的反应不敏感,那是否对全球中型跨国企业有对应的价值?
所以国内王小鲁等研究者十年前就强调分层CPI,我们要知道全国有消费能力的群体结构,那样中国市场对跨国无论中外的企业才有意义,无论重要性还是市场占比,都要有消费基础,GDP只是方便理解引入,实际看通胀不还是CPI。
我说的就是中国市场的实际消费结构问题,问题的来源与中长期遭遇的问题。
—– 1435.5 —–2021-12-11 02:59:57+08:00:
实际的消费能力增要一个客体做对比,中国仍然会大体保持增速,但实际消费的增速远低于同发展周期的其他发达国家(不用世界平均水平是因为不能反应情况)
相对于中国应有的下一阶段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有其他国家同时期数倍的落差。
简单来就是,我们可以做到内需型驱动的消费社会,其他发达国家也可以,但其他人可能用十到二十年就能完成,但我们需要五十年甚至更久,而目前制度下几乎不可能转型。
而因为城乡差距带来的贫富问题,社会收入中位数的主流,会迟迟难以进入该领域,而城市受教育水平相对高的白领,可能早已进入该领域,整体上非常不均匀。
—– 1435.6 —–2021-12-11 06:33:55+08:00:
发达国家GDP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触顶,但生活水平不变,因为触及的是人口上限或科技生产力上限,这部分的进展就非常非常慢了。
这也是后发优势的由来,发展中国家走完发达国家已经拓展过的市场和消费领域,能迅速转型。
所以过程里有一个发展中转为发达国家的周期,可以指任何发达国家。
日本过去不是发达国家,但他们用多少年成为发达国家,从发展到发达的这个过程,就是周期的体现。
人口越多,需要的时间相对越长,但不会过长,因为人口会老龄化。
发展中人口转为发达人口的过程里,社会就会转型为内需型,人口的消费能力大幅度增长且可持续,成为一个对全球都有吸引力的进出口市场。
因为经济与就业的传播不是科技那样,必须等很久才能有结果,所以虽然人口带来转型速度差距,但横向对比,数百万,上亿,十几亿三个量级的转型速度偏差是不大的。
具体可以参考四小龙跟日本的人口差距,人口规模不是转型的主要问题。相反越多人转型时诞生的市场、文化、经济成就越高。
这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黄金时代,日本转型时诞生了大量的文化产业与影响力,包括科技与饮食等方面的崛起。韩国转型时产生了韩流、三星、LG等公司。香港转型时就不用多提了,港片没人不知道。台湾有台积电和各类文化产业。
黄金时期过后,相对会趋于沉寂,进入该下滑阶段取决于人口规模,日韩人口更多,余温很久足以过渡到下个阶段。
而我国目前就是面临一个转型困难的问题,其他国家三十年的效果,假设中国人口更多,三十五年到四十年也该有了。
但实际情况是不但没有,甚至出现早衰现象,文化与各方面产业未老先衰,其他国家或地区在进入人口老龄化之前,就发展出完备的各类产业。
所以这就是消费结构、制度与人口的三重矛盾,不解决的话,人口彻底老龄化。
虽然我对未来乐观,但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在完成早期累积后错失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导致上百年长期停滞的国家,我不大认为我们可能会进入这种处境,但现实不是小说,始终要事在人为,保持忧虑才能有更积极的动力向上。
—– 1435.7 —–2021-12-11 07:24:10+08:00:
全方面,发达国家有指标可查,不同组织分类不完全一样。
单纯算奢侈品消费,中国在社会顶层领域早就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显然中国不是发达国家,因此需要参考大量的不同指标。
不过比较基础的指标,就是收入中位数,以世界普遍为例,以现行物价和通胀为基准参考,能进入收入中位数在1万人民币领域,中国基本就可以算跨入发达国家门槛。
—– 1435.8 —–2021-12-11 08:27:26+08:00:
就业工资中位数,港台日本为参考对象即可,防止失真。
发达国家的基础你想问的具体是什么?我认为我基本都回答了,可能到你想知道的点你不太明白我的表达?
基础不同的情况下,成为发达国家的周期时长,偏差都并不大。
但什么时候开始发展,这就另算,比如A国早10年,B国晚10年,肯定有10年差距,但理论上他们都差不多是在近似的周期年份内完成升级转型,人口对此有影响,但不是特别大。
主要影响,是什么时候发达国家人口的消费需求,随着工业潮扩张进行转移决定。
比如全球发达人口10亿,需要10-15亿人口承载主要的劳动市场降低物资与生产成本。
那么全球同期有能力高规格消费带来高速经济发展的市场就只有这些,因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达国家的出现也较慢。
所以当中国承载大部分该类型的市场后,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被吃下,也就没有需求和动力积极扩张其他的市场。
假设没有10亿以上的单一人口国家,却有15亿的劳动力需求,这些配额就会分布到其他不同国家与地区。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和四小龙可以近乎同期先后完成高速经济增长→发达化→内需型社会转型→变为发达国家。
以上是不同发达国家前后不一的原因,因为全球发达国家市场的消费需求有限,无法快速增长,只能从下一个被选好的发展中国家里慢慢转换城发达国家人口。
然后该国再去转化其他国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不断套娃,直到全球进入发达化的时候,差不多也够AI和自动设备取代人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全球发达国家人口增速大幅度下滑甚至减少,人均资源分配更多,从而实现全部都是发达国家,但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构性转型。
因此,国内说发达国家不会让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谬论之错,因为中国变成发达国家,所产生的10亿人口的中高端消费市场,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已发达国家的企业梦寐以求的。
—– 1435.9 —–2022-01-20 21:17:04+08:00:
审批权,基本全球都有这个现象。
国内开公司,搞许可证很难,而且关系不顺会被各种搞。
举个我以前说过自己看到的例子,上海一个广告公司,被政府部门各种刁难和吃拿卡要。
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行政审批一般是有时效性的,几年申请一次,国内虽然也有,但是同时存在一种你每做一个项目,就需要重新申请一次的情况。
全国数千到数万不等规模的企业,中央就那么点人,一线城市的地方也就那么点人。
空间是有限的,显然不可能无限扩大政府,但政府用有限的土地与人力,去处理根本与他们不相匹配的社会商业需求,就导致各种排队,排队了就有人着急,权力寻租的空间就来了,地产批地是最多事的领域。
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银行贷款,有人空手套白狼,找银行贷款买地,然后估价卖出,还贷款,现在不清楚还有多少。
政府的职能过于密集与集中在少数区域,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办公区和人力是有限的,所有大企业为了办事快,都扎堆在首都与一线。(东京就是,但对国内来说还有一层色彩就是户籍制度下一二线的人力资源优势)
这就造成了各种臃肿拥挤,所以东京主张分散政府机构,拆分职权,形成次级区域,让企业迁出,平均分配而不是扎堆来减少人口内卷。
—– 1435.10 —–2022-01-20 21:20:50+08:00:
都有,除此之外,知识分子主导的经济项目,比如开公司、构思与生产,许多经济来源的大公司都是知识分子所开,知识分子的概念要扩大,不能局限于学校与学术上。
正因为知识分子的劳动成果被转化为经济效益,现代工业社会才能逐渐发达,所以发展到一定程度,知识分子的技术力无法转换,或不被允许转换为经济效益时,社会经济的发展高度就会受限。
最后就是经济上升渠道被堵,同层扩张变成内卷。
只有不断发展新产业,拓展新的消费需求,才能让更多人在不同的岗位上扮演各种角色,职位与生产的多样性很重要。
否则就是大部分人在相同岗位上工作,造成大规模内卷。
1436: 什么叫经济差, submitted on 2021-12-10 02:16:58+08:00.
—– 1436.1 —–2021-12-10 05:49:44+08:00:
社会存在不同收入、阶级与遭遇的人,所以不好同一而论。
但对大多数人来讲,就是收入增速较预期下降甚至停滞,通胀较预期高,可支配的实质性收入下降,就业选择与机会减少,工作福利缩水或取消,市场投资策略保守化,不愿意冒风险获得利润。
多数人对生活的预期是每年都更好,财富才可累积,生活水平才能改变。如果不符合这个预期,生活水平每年没有变化,或者增幅微不足道,可支配的实际收入下降,对他们而言就是经济差,可选择性少。
—– 1436.2 —–2021-12-10 05:49:59+08:00:
举个例子,身边就有的,两个人,月收入都一万多,一个有房土著,一个无房卷王。
土著并不觉得经济差,因为他的可支配收入缩水基本很少或没有,并且家里有父母在,饮食开支压力不大。
卷王因为房租不断加价,食物完全要外出负责,对物价很敏感,可支配收入非常低,并且每况愈下,他觉得经济差到家了,加薪幅度之低对问题无济于事。
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这句话就是指这类情况,劳动者原本预期在发达城市可以积攒财富,但实际环境是难以积攒。还有基层的,做保安工作的,多年前就基本在两千以上三千不到徘徊,也一直没怎么变,生活可选的消费品类型很少,也很拮据,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时间推移带来的经济增长改变,很多年了也始终停滞在这个状态。
包括农村看到的,一个月四百到六百,就那么活着,近十五年间,从二百到四百再到六百,当然这类型的经济好坏都与他无关,没有权力参与经济增长的分配。
很多时候我们对经济更好的预期,是希望能在一个良好氛围下,持续可以累积财富,但如果累积财富的成本,已经影响到基本体面的生存时,就说明环境不太好了。
从企业入手谈经济差那最简单了,经济差盈利不足,不招募毕业生,毕业即失业。
—– 1436.3 —–2021-12-11 02:44:10+08:00:
一部分,包括可支配收入下降,对财富的分配方案减少。
—– 1436.4 —–2021-12-11 06:19:51+08:00:
可支配收入,扣除你必要开支后的自由支配财富。
财富的分配方案,你的财富除自持(扔银行不管)外,可选的投资与收益渠道。
包括自我增值进修或对子女、医疗的投资也包括在内,不限于股票、基金、保险。
直观上,你对财富的分配方案,会有一定预期,投入100元会希望得到120元的回报,或对于你来说是等价的不可量化收益(子女、自我增值)
当刚需必要开支提高,可支配收入减少,你在这些方案上的可选性就会被缩减,风险承担能力下降,对子女开支,对投资的方案选择,都要采取保守策略。
1437: 《华尔街日报》:降准非人行原意 人行认为放水只会加剧泡沫 中央认为人行不听党指挥中纪委介入, submitted on 2021-12-10 06:20:15+08:00.
—– 1437.1 —–2021-12-10 06:51:01+08:00:
那太好了,我还嫌中央对央行干预力度不够大呢。
货币与金融政策,必须把权力抓在党中央,并且必须集中在习近平主席一人身上。
央行这种妄图用专业知识当挡箭牌的行为,中国人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1438: 美国患癌华裔教授回国治疗被隔离至死 https://engineering.vanderbilt.edu/news/2021/engineering-professor-yaqiong-xu-was-a-gifted-scholar-and-devoted-mentor, submitted on 2021-12-10 09:48:54+08:00.
—– 1438.1 —–2021-12-10 12:32:43+08:00:
得病在医院住过应该都清楚,一个人身体剧痛还必须独处的感受。
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的情况下,身患癌症伴随剧烈疼痛,没有任何人照顾,吃不好饱受饥饿,还要面临剧烈的癌症疼痛,并且没有充足药物延缓病情,很可能大小便在极端环境下都不能自理。
在最后有意识但身体不能动弹时,是否会非常绝望,临死还要受折磨,希望与家人在温馨呵护下渡过最后时光,却变成这样的情况,很可怜了。
1439: 平台商业行为,切勿上升到国家, submitted on 2021-12-10 12:14:08+08:00.
—– 1439.1 —–2021-12-10 12:39:03+08:00:
物理授权,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生物学。
你被杀就会死。
1440: 英国法庭裁决允许美国引渡“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 submitted on 2021-12-11 01:08:22+08:00.
—– 1440.1 —–2021-12-11 13:28:58+08:00:
阿桑奇早七八年被引渡,还能引一波同情,现在恐怕对更新信息版本的人来说很难了。
他早年的出发点是觉得欧美,尤其是美国,有许多事情值得被曝光,所以主动出来做这个工作。
并且吸引了许多美国政府和军队内的爆料者,也因此得益让维基解密成功。
这个过程阿桑奇开始将组织改变,并且出现不受控行为,比如开始将维基解密作为一种工具实现个人目标,而不顾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维基解密内部出现矛盾导致分裂。
因为他的出发立场导致他后来跟欧美不对付,反而利用维基解密作为自己政治观点的工具,绕开俄罗斯的争议就和其后的内部矛盾就反应问题了,已经陷入为反对而反对,失去初衷。
维基解密对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作用就是清晰了解国内社会与政治的真实性,可是之后没有太多跟进内容。
1441: 会再有一次“涨价去库存”吗?, submitted on 2021-12-11 01:23:57+08:00.
—– 1441.1 —–2021-12-11 05:11:57+08:00:
要看官方对维稳路线的选择。
现在已经没多少人有能力接盘,想买房子的刚需不变,可没钱就是没钱。
只能加杠杆举债购入,类似日本那样,这样可以让房子把人套牢,更追求社会稳定,但推高的副作用是远超收益的。
我担心官方大脑短路走这种方向。
涨价可能性不大,过去市场供需关系主导,政府吃出地价为主,市场价格还是交给开发商一定盈利方便扩张。
但现在似乎一系列政策与路线变迁,是要让开发商用最低利润,拉高政府出地价格,用行政和暴力手段逼开发商和下层承包商转移利润到政府手上。
保持价格变化少而政府收入也能持续增长。
官方的政策走向似乎越来越不专业,也不大会严谨参考专业人士的研究建议,所以罗翔那句话说的很对。
—– 1441.2 —–2021-12-12 09:23:03+08:00:
中国唯一的法就是领导的看法
1442: 台湾会不会变成下一个大号天安门?, submitted on 2021-12-11 01:40:09+08:00.
—– 1442.1 —–2021-12-11 05:06:39+08:00:
那得挂多大一个习主席的脑袋上去啊。
1443: 老胡,作为新闻从业员,水平别这么低好吗。 。 。, submitted on 2021-12-11 01:49:33+08:00.
—– 1443.1 —–2021-12-11 04:40:48+08:00:
太阳花,国民党强行通过服贸协议,想生米煮成熟饭,结果反弹剧烈。不听劝,执意作死,最后选举证明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且事后证明反服贸协议正确(我当时很怀疑反服贸的正确性,但现在看大陆,说明当时的忧虑是完全正确的。)
黄丝带,非民选政府强行通过协议,也想生米煮成熟饭,结果反弹剧烈。不听劝,执意作死,最后没有选举,靠警察暴力对抗,坚持不认错不下台,赖在台上,不断刺激矛盾升级,不做降级处理。事后证明对送中忧虑是完全正确的。
冲击国会,美国大选,特朗普与其支持者输了不认账,试图阻止国会确认点票结果,试图否定全国合法选举,要是事再大点,定性为非法武装政变,意图推翻联邦政府也可以。
合法性(由强至弱):
黄丝带>太阳花>>冲击国会
合理性:
黄丝带>太阳花>>冲击国会
其实很好分,香港政府无法自证合法性,政府只是先于民众存在,而民众日常默认该实体管制,双方并无直接的权责关系,只是政府遵守一种与民众的默契,接受民众监督,但并无任何机制与法理约束政府。
没有责任关系,意味着香港政府只是与民众一同接受法律约束的组织,如果不接受默契与法律管束,试图强行做一些事,随时可以翻脸,民众没有任何机制与渠道去“名义合法”推翻政府,无论是立法还是法律途径都不行。
台湾政府有总统与立法院选举,国民党在双选中胜出,但第二任期是多数,而不是绝对多数,提出的法案具一定合法性依据来源,但是否可以得到全面认可,需要走严谨的论证程序以及专业团体讨论。
当不能得到全面认可,而一意孤行,最终结果就是全面反对,因为国民党高层和利益团体的思路,已经跟多数中间派和部分基本盘互相冲突。
美国政府的就最好理解,特朗普是走选举程序上台,却对支持者煽动,引发冲击国会对合法选举的不认可。政府的合法性在当代需要有公平公开的认证过程,特朗普试图否定公平公开的验证流程,各方各面都说不过去,其支持者冲击国会这件事并不具备天然合法性或制度合法性、社会认同度。
公平公开验证政府合法性的流程:
美国,有。
台湾,有。
香港,无。
引发冲突事件的程序合法性:
美国,有。
台湾,无。(或不充足。)
香港,无。
—– 1443.2 —–2021-12-11 05:06:07+08:00:
你来这个sub多久了?
—– 1443.3 —–2021-12-11 05:19:46+08:00:
又是选举人团和党内选举那点事是吧?你到底来这sub多久了。
—– 1443.4 —–2021-12-11 05:58:52+08:00:
美国是州本位,不同州的运作模式都不一样,选民选举代表自己的人,然后代表对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
不需要对选民选择承诺进行投票的超级代表,只有25%,2020年民主党初选只有771人,75%都是需要选民直选代表人确定候选者。
也就是说总统候选人本身就是选民自己选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总统候选人才能拿到更多票,符合制度的惯性。
举个例子,你说拜登初选表现差就不对,拜登跟桑德斯比,全国49个州的初选都比桑德斯支持率高。希拉里也有41个州的选民支持她作为代表参与总统竞选,全国支持率占大多数。
一个党内初选20%支持率的人,到总统大选民主党支持者根本不买张,选民在乎的是立场和政治细节。
就像有的桑德斯支持者不给希拉里和拜登投票意愿,但大多数党内竞争都是内部矛盾,所以对外总统竞选都会一波合流。
这也是为什么桑德斯呼吁党内团结,他的一些支持者属于不是桑德斯的立场就无视民主党了,但桑德斯希望这些选民能支持民主党,包括拜登和希拉里。
直选票比例碾压委任的超级代表票,而且超级代表人不会跟党内高层穿一条裤子。传统角度来讲,每个党的支持者,都拥护的是该党建制派或符合党员选民立场的人,所以建制派自己打压自己,技术角度就无法给选民喂屎。
特朗普就是少见的反常规,选民放弃建制派选出来的异类,拜登、希拉里在内,这三人党内初选的支持率都是碾压对手,除了桑德斯陪跑外,别人连陪跑机会都没有,选民不傻,选举需要繁琐的主观能动性进行。
—– 1443.5 —–2021-12-11 06:53:51+08:00:
长远追溯,基本法的来源,共和国本身就不具备合法性,其执政地位来自于军事集团依靠暴力垄断形成的威慑效应。
没有暴力威慑,共和国的绝大部分管制都将失效被质疑,不成文的规矩才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合法性,也就是说中共和大多数人都承认其不具备天然合法性的根据。
最主要的是共和国的宪法没有参考性,不能作为司法判决的引用条例。
也就是说深究的话,共和国的最高原则是无法自证逻辑自洽性的,也无从维护。属于自己说自己合法的口含天宪。
因此基本法的合法性来源,只是来自于一个逻辑不能自洽政权与英国单方面沟通,没有任何机制可以第三方独立解释基本法内容。
基本法的解释权在全国人大,但全国人大大家都知道并不具备实质性立法权力和独立的代表性。
香港人本身也没参与基本法的讨价还价,跟香港政府的存在一样,只是被动接受了这么一个东西。
包括国民党在内,都是遵从一个讨论和议事框架才被认可上台。
但服贸协议问题上却违背了该框架允许其使用方法权力的前提,到这也还好。但后来变本加厉似乎一意孤行,不顾机制的合理性擅自独断专行,那全民不满就是个必然结果。
所以台湾对反服贸没太大议论,只是不太支持对立法院的做法,选举结果也证明国民党的行为打破默契与底线。
政府上台不是获得全部全力,仍然需要参考不同合法代表人与专业团体意见,如果获得权力单方面强推通过法案,假设程序没问题最后也会被慢慢翻过来,奥巴马医保就是一个例子。
程序有问题的如服贸协议事项和国民党的态度,结果也只能有一个。
美国选举所有程序合法,特朗普与其支持者反对的是一个合法合理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正常特朗普支持者也放弃对此行动的支持立场。
验证谁是多数人立场,则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民进党大胜,就给太阳花带来了政治的合法性,香港区议会选举也给黄丝带赋予了合法性,只不过象征意义居多,并无实权,但也可以反应多数人立场。
美国国会是验证完了,对结果的否定。
—– 1443.6 —–2021-12-11 07:07:06+08:00:
任何事物要让人正确理解和明白道理,就需要详细甚至繁琐的内容来将过程展示。
大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对立过程,大多数人会希望有一个更公平合理的结果去保障大多数的权益。
而少数人如果持有某种资源,就会寻求对自身最大利益化的结果。
这就是现代君权不能神授的翻版,魔改一下就是,没人可以口含天宪。
政府的合法性一定要有一个来源,可以被大多数人验证,否则怎么其存在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并且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立场的呢?
政府是人类群居的必然产物,个体与组织有必然权责关系。
主权应在谁,其实是非常简单的答案。
—– 1443.7 —–2021-12-11 07:28:23+08:00:
你后面那段那说明你没看我打字。
黄丝带是通过选举证明了其行为合法性,只是没获得政府主导行政权,因为从架构安排就杜绝了这种民众合法夺权的渠道。那么民众没有合法渠道,和平让政府下台,大多数人与政府意见不合,政府自持暴力机关加护,不愿意下台,这个僵局怎么处理呢?
而中国政府,并没有任何渠道公开、公平的验证其支持率是否准确,全国实际票选一下就知道了。
举个例子,我说中国政府100%支持率都可以,但是我怎么证明我说的是事实,要有一个能让人信服的过程,必然是公开可验证的,不能我说是,他就是。
那样无异于君权神授,换几个字样,变成政府有民众支持。
但实际上政府不需要民众支持,能上台就说明已经通过选举获得支持,坚持说被支持,就是因为缺乏这么一个渠道证明,才特地强调。
—– 1443.8 —–2021-12-11 08:15:55+08:00:
是以选举过程和结果证明其合法,选举本身这件事才是最重要的,损害行为可以从民事或刑事的来单独计算违法行为。
其动机和行为有足够的认受性支持,违法就要看情况了。
比如黄丝带和太阳花,针对的是一个社会主体不认同的议题以及政府,严格意义上的确损害公共财物或人身伤害可以算触发法律,但其动机得到了普遍认可,实际执行就很少追责。
违法的前提是法律具备公平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对大多数人有利。
如果法律本身只是统治的工具,甚至没有明确的立法过程,司法独立性,也就无从谈起。
因为法律本身也需要认受性和可执行性。
黄丝带处境就是政府不遵守法律,不遵守原本的不成文默契,没有任何合法途径去解决问题,政府一意孤行,而最关键的是政府不能证明本身就是合法的。
政府失去了认受性,民众不再认可,政府也就彻底失去仅有的执法合法性。
中国改开也从来没解决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不明这件事,改革派到在六四前试图找机制证明,然后就被军事政变下台了。
冲击国会前,全国认可的结果,包括特朗普自己都是选举上台,人人可以投票,法律健全独立,冲击行为的前提才是没有认受性的。
黄丝带和太阳花,都是政府失去了认受性,或压根就没有这东西,然后这样做了。
谁是社会的大多数?如果大多数觉得暴力行为有必要,对暴力行为的厌恶感下降,说明问题在升温。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独裁政府,最后都会遭到暴力革命,无论来自内外。
因为这种政府不想下台,获得权力不明,所以拒绝用合理合法的沟通形式来交接权力。
人类世界到底如果能商谈合理平等交流,自然有的解决问题。
如果拒绝交流,一意孤行,就会转向暴力。
选举就是一个和平交接权力的合法途径,包括立法机构的议事规则,对协议需要咨询社会意见的规矩,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国民党双选举胜出,也不是说啥就是啥,仍然有规则限制他们,他们不按照这个规矩,影响过大,就会被指摘。
冲击国会怎么推翻选举结果,杀光一半美国人吗?
合理性何在?动机的受众占绝大多数是可以走选举渠道的。
—– 1443.9 —–2021-12-11 11:56:09+08:00:
我这样的现在冒头活不到有命跟老胡交流的那天。
—– 1443.10 —–2021-12-11 14:37:30+08:00:
选举主要负责从选民手中获得认受性,不代表必然选民喜欢的政策就绝对会实行,因为选民只负责投票,不需要考虑财政、时间、可实行性。选举也不是为了让选民开心。
政策实行,但可执行性、选民与政策三者高度关联,未必是好事,特朗普在2016年大选上台就是例子。
这也是所谓的职业专业性,政客也是一种专业职业,政府公务人员同理。
就像我们可以选择为我们服务的对象,但在涉及专业性的话题,保持一致是符合理性与客观利益的选择,主观想要的结果,可以千奇百怪,永远不可能统一。
麦迪逊在美国早期就探讨了多数人暴政的可能性与背景,事实上权力传递的关系就是这样,人们认为不好的,出自于主观会想要自己追求的结果,往往在没制约能的情况下,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特朗普是经典案例了。
1444: 最近火星了,来讨论下旧的, submitted on 2021-12-11 03:20:46+08:00.
—– 1444.1 —–2021-12-11 05:02:33+08:00:
防火墙和整顿互联网这些事是年年都在做,不会因为今年做了明年就不做,今年做的够了就不需要明年加强。
差不多该改掉胡锦涛时期对政府干预各类事务的观点,不再是“做只是为了应付”,而是“做是为了求生”。
每年都在加强的管控反应的是政府对当下执政地位的珍惜,求生欲拉满。
以前做的不够好,现在就要加倍努力,财政是不等人的,要跟时间赛跑,在财政撑不住前尽可能把封锁做的足够完善,然后能拖多久就多久。
1445: 汉、唐、宋、明四朝妇女的服饰、发型和化妆的变化, submitted on 2021-12-11 12:06:21+08:00.
—– 1445.1 —–2021-12-11 12:27:17+08:00:
可惜只能近似仿妆,上妆手法和心态是不同的,会过于精致。
就像在许多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里,看抗战或古代片,哪怕考据到位,也做旧了,但就是一股子违和感,骨子里那种自然感很难做到,服化道都是个问题。
黑泽明做古装片,管博物馆借东西,借不到的氛围也还原的非常好,尤其是人的言语神情,反馈出来的姿态,没有一点违和感,现在资金更充裕,日本导演反而还原不出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半月头和清朝辫子,都是剃头,似乎为了上镜的某种美感符合电视剧基调,做的都过于干净,很缺乏实感。感觉是在看一群现代人套皮清宫言情,而不是试图模拟和诉说古代的氛围。
所以现在很多地方,服化道都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精致感,跟我们在文物那看到的还不同,文物的精致感更细,可却完全不违和,美术上透露出来的视觉和美学,上色或工艺的塑造手法,都非常古朴,手工的影响是感受的出来,又不至于影响整体的美感。
1446: 【投票】各位对中国的死刑存废问题怎么看?, submitted on 2021-12-11 12:44:39+08:00.
—– 1446.1 —–2021-12-11 15:35:29+08:00:
虽然我是反对废死,但我也知道这个潮流,废死是历史趋势,可能一二百年后大部分国家都会废死。
因为公权力判决一个死人,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事,尤其当国内环境下,公权力怎么运作去剥夺一个人的生命,这个过程某些时候可以是玄学。
死刑不是一种娱乐,但国内社会普遍把死刑当成一种宣泄情感的最极端方式。
死刑的目的似乎是教化,但最本质最后关头的作用,还是把有害分子从社会里排除。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未来老龄化社会将催生大量的治安问题,政府将很难有足够资源安置这些人,在不明朗的司法环境下,死刑可能会成为一种低成本的处理方案。
1447: 灵感来自一个同名知乎问题:冷战是否伟大?, submitted on 2021-12-11 15:52:36+08:00.
—– 1447.1 —–2021-12-11 16:32:20+08:00:
想一下二百年后,后代如何评价:
“比一二战还伟大,没开战就结束了一场将人类推向毁灭边缘的战争,还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技成就。”
1448: BBC: 西方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引狼入室, submitted on 2021-12-11 16:00:57+08:00.
—– 1448.1 —–2021-12-11 16:19:07+08:00:
一切看起来的剧痛,从历史角度而言都是短暂的一瞬间。
换一个正常人执政的现代政府,无论对内对外的矛盾和关系虽然不至于百分百缓和,但起码现在很多人已经是感觉膈应的受不了。
只不过代价就是目前这一代人享受不到,后面迟早有人过的比我们舒服。
我们总是习惯把当下看作永恒,因为我们只能活这么久而已。
1449: 馬鞍山燒人案已經過了兩年了,建委還記得李生嗎?(1), submitted on 2021-12-11 22:51:32+08:00.
—– 1449.1 —–2021-12-12 05:21:15+08:00:
所以一直反应的问题就是,政治斗争到了没有任何和平解决的途径时,社会矛盾会不断升温。
你没法控制所有人都遵守某种规则去行事,一旦社会秩序出现裂痕,矛盾扩大化,任何超出你想象的暴力都可能发生。
少数事件还只是独狼现象,但如果上升到大规模有组织有预谋对敌对立场的人进行。
也因独狼不可控,所以政治对立与斗争,又必须集中在受控的组织内。
而失去组织与和平解决问题机制的情况下,斗争将逐渐恶化。
我想没人愿意为政治立场毁灭对立者肉体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但现实是没有和平解决问题的机制,就会发生。
没人喜欢三反五反和文革,人们崇尚秩序是不希望无谓的斗争影响生活与安全,但秩序也是有前提的,维护这种前提,才是关键,也就回到了需要理解斗争为何出现,该如何处理的核心要害上。
如果我们拒绝思考和探讨,最终反右运动和这类独狼式因政治立场或其他原因产生的暴力行为,迟早会带走许多人的生命。
而事实上我们需要一种能将任何暴力行为都屏蔽于其合理性外的机制,可以将政治矛盾降级,这样司法的独立性与审判才能脱离政治背景避免干预。
1450: 俄罗斯是怎么成为一个威权国家的?, submitted on 2021-12-12 00:51:49+08:00.
—– 1450.1 —–2021-12-12 06:09:31+08:00:
一个威权国家不可能无任何过程就渡过,人的观点和立场决定了社会的基本构成。
去威权的基础是经济增长带来的人均资源充沛,生产工具不被约束与控制,人身依附关系被解放。
苏联改革失败,既没有经济优势,也不具备人民基础,保守派反扑改革,导致新苏联彻底没戏让共产党中央下台。
权力真空后,休克疗法因为卢布区其他成员国的拆台失败,疯狂印钱导致资产贬值,引发了大规模经济危机。
现在俄罗斯客观上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民主,虽然外界看起来觉得普京在任很久了,但普京也迟早要下台,他的统治不是无成本无条件的,反对者的声音日渐变强,他的继任者很难维持原有路线。
俄罗斯和许多东欧国家,基本都是给苏联的错误路线还债。
苏联过于集中权力,产业却高度分散,导致苏联解体后,生产链崩溃。
卢布区崩溃则占据绝对主导因素,你想一下如果亚洲各国都在一个人民币区,中国要求限制货币超发,然后其他国家比如越南,因为产业分散导致他们没法生产了,想保持稳定就必须拼命印钱解决政府财政危机(以及政府执政水平极其低,根本不懂市场经济)
那这个时候就等于拆中国的台,中国生产的东西都被买走,然后承受通胀流入,经济不崩就怪了。
还有就是人的因素,一个威权主义时代成长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服从命令,遵从威权为主,他的思维逻辑在成年后,基本上没意外都是会永久性固定,持续到死那天。
就跟清朝一样,清末遗老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走向共和制。
所以当这样的人占大多数时,哪怕清朝名义灭亡,社会还是遵从一种威权体系。
任何事物都是逐渐过渡,等老一代,物理上性格和价值观不可能改变的人都死了,或者成为少数,没有话语权被边缘化,下一代在新的生产模式与人身关系下成长的人,才能逐渐上来。
也就是说,社会对政治立场的取态,除了跟经济发达有关外,也跟人口的迭代有关。
比如LGBT,上个世纪一样是民主或威权化较高的民主国家,这些国民一样不能接受,甚至认为是疾病。
但过二三十年,就可以接受,但不要干扰到其他人。
再过二三十年,就成了能接受,理所应当。最后可能在未来时,完全日常化,提出观点旁人可能反而觉得你是在反常识,也就是说这一代人已经把LGBT的合理性当作一种常识。
就跟黑人当总统,南北战争前后很长一段时间力,都是一种常识以外的事。
苏联是几乎瞬间过渡到俄罗斯,普京掌握权力,距离苏联解体,也就九年而已,一代人都不到。
因此不要搞反了,尽管俄罗斯现在是威权体制,但比苏联来讲,就是进步了。
是因为其他国家或观念版本更新太快,苏联灭亡太晚,过渡太短,跟不上版本而已。
传统帝制-近代帝制-个人独裁-寡头共和(专制)-选举专制,这些都是威权体制,但有一个不断降级的过程,到选举专制这已经开始过渡到民主化,下一阶段就是威权主义民主制。
社会经济只要前进发展,就会把该对威权降级无害化的过程推进,如果试图逆着来,就会损害到经济与国民生活质量,最终经过累积,在长期就压力下引发社会动荡。
—– 1450.2 —–2021-12-12 06:23:53+08:00:
最直观原因还是因为苏联积重难返,改革实在太晚,第一次还失败了,第二次改革和试图建设新苏联来避免解体危机时。
苏共中央发动政变,让戈尔巴乔夫失去权力,导致苏共内讧权力真空,叶利钦是趁这个机会钻空子,军队不愿意帮助苏联中央。
这也就让苏联解体到俄罗斯的过程毫无缓冲,出现了后来的93年宪政危机,原共产党在权力体系内的发生矛盾,斗争后叶利钦占上风。
矛盾的产生,就是因为苏联没有一个权力过渡期和经济改革期。
—– 1450.3 —–2021-12-12 06:39:07+08:00:
整个苏联苏共灭亡,前后也就三年时间。苏共中央大多数人发动政变,苏联高层全灭(没死,但失去权力),戈尔巴乔夫解散苏共是因为变光杆司令了,中层到部分高层和实权都被叶利钦的人接手。
所以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完全是背锅,没苏共高层政变,乌克兰原本都打算加入新苏联了。
用中国做例子,相当于习近平打算改组共和国,台湾都打算加入,突然栗战书王岐山、江泽民胡锦涛这群人跳出来发动政变,软禁习近平,台湾就放弃了,但不重要不是重点。
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大部分的人都参与对习近平的政变,然而却没军队的全面支持,甚至不愿意支持。
跟着刘晓波温家宝(甭管立场身份,总之就是跟苏共中央保守派别观点不对付,表示应改革的党内人士或民间反对者就行了),跳出来消灭了中共参与政变的高层,一网打尽。
而他们的盟友,包括了来自全国各个地方在人大的领袖,还有军队里对中共立场与他们一致的军事领袖。
三天时间政变就宣告失败,江泽民胡锦涛等人自杀,贾庆林曾庆红栗战书王岐山张德江,叫得上名的绝大部分被捕或自杀。
突然之间,中共高层权力真空。习近平跟党内与党外民间反对者立场不和,跟中共绝对保守派立场也不和。
习近平已经变成光杆司令,整个中央全都背叛他。
然后民间和党内的反对者,把中央这群人一网打尽,取得政权最高中枢的实质控制权。
中基层的中共干部和政府,完全联络不上中央党务机构,也没法跟习近平沟通。
此时上位夺权的中国叶利钦,跟全国人大和各个地方势力产生了矛盾,军队力支持中国叶利钦的副手也开始走向对立面,变成了反对派。
现在分歧严重到爆发冲突,互相开除身份,然后武装乱斗,中国叶利钦获胜,彻底消灭了原共产党在人大议会里的实权派,消除了他们的影响。(前后就三年,三年亡党)
现实时间线里,三年前是2018年,才刚修宪,所以这么短的时间,过渡期基本是没有的。
最后叶利钦也是加强自身权力,但折腾不动选择退位,给了自己的副手。
所以就想一下,三天时间,习近平失去权力变成光杆司令,中共从八十年代的老干部高层到现在权力核心的人士,不是自杀就是被抓,是个什么历史级现象。
三天结束以后,习近平就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权力的老年人。江泽民胡锦涛等人也就是具尸体或阶下囚。
到第六天时,习近平被强迫宣布中共中央解散,并且所有中央政府财产与党产被二次国有化。
两个月后,中共被全国性质解散与禁止活动。
—– 1450.4 —–2021-12-12 06:40:17+08:00:
下面我刚写了一份,我用中国魔改了一个版本,方便理解代入。
—– 1450.5 —–2021-12-12 08:21:20+08:00:
做个简化版本的日期表,通过中国和中共名词,来明白苏共为什么迅速土崩瓦解:
2018年
8月18日:习近平在西安度假,想回来时突然被软禁
8月19日:江泽民、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李长春、王岐山、王沪宁、韩正、赵乐际、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俞正声、吴邦国、贺国强、罗干、宋平、吴官正。范长龙、张又侠、迟浩田、曹刚川发动政变,在中南海聚集指挥,成立新中共中央。
温家宝、李克强、汪洋、许其亮同日在人民大会堂宣布这是政变,民众开始在人民大会堂聚集。
8月20日:政变团体试图调部队进入北京,但最终没能如愿,中途发生部分交火与冲突,人民大会堂被普通民众组成的武装保卫者和一些不同立场的军人保护。
因此政变者准备让特种部队进攻人民大会堂。
8月21日:军队入城被市民阻挡,期间导致三名市民死亡,期间不同人士与军队对话,双方陷入僵持,军队执行任务的意愿下降。
江泽民等人对进攻造成的大规模民众死亡有犹豫,随后特种部队不愿意执行进攻人民大会堂的命令,随后江泽民等老干部与常委,发表言论,习近平离开我们什么都不是。
武警部队被调入人民大会堂附近用于保护附近区域,新中共中央的部队开始逐渐撤离。
晚上,江泽民胡锦涛宣布新中共中央解散。
8月22日:江泽民胡锦涛被开除党籍。
8月23日:江泽民、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吴邦国、张又侠等若干人自杀,其余人开除党籍,遭到集体逮捕。
8月24日:地方政府与各机构拒绝执行命令与服从。习近平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位。温家宝、李克强要求习近平将中共中央权力与档案,转移到政府手中。
8月25日:习近平被要求解散苏共中央,温家宝发布命令,将中共一切形式党产国有化。
8月26-9月1日:习近平与中共中央几乎失去所有权力,期间军队、地方政府的权力被温家宝逐渐转移到新政府手中。
9月6日:温家宝去海南度假。
9月11日:温家宝签署法令,确立地方政府对新中央政府的效忠。
10月10日:温家宝度假归来。
11月6日:温家宝兼任总统与总理职务,获得特别权力
11月16日:温家宝宣布禁止中国共产党在境内的一切活动
12月25日:习近平辞任国家主席,共和国解体。
2019年:
一整年内,温家宝因权力问题与汪洋产生冲突,汪洋作为人大领袖要求限制总统权力,温家宝要求扩大总统权力,双方经济政策上也有极大矛盾,许其亮担当副总统后逐渐与温家宝对立,跟汪洋组成政治联盟。
12月12日:温家宝与汪洋达成了短期协议,双方互相妥协,协议将公投决定新宪法框架。
2020年:
3月10-15日:汪洋指责温家宝违宪,推翻去年达成的协议,要求限制总统权力。宪法框架的公投被推迟到4月25日。
3月16-23日:双方互相在各个不同场合指责对方违宪,意图回复旧共和国的制度。
6-7月:政府与人大互相否定法案与行政命令,并且互相调查与解散下属组织。
9月:温家宝宣布解散人民代表大会,重组为国会,汪洋宣布温家宝的命令无效,许其亮被人大宣布出任总统,出现两个中央。
9月23日: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弹劾温家宝。
9月24日:温家宝进行总统选举,汪洋宣布1994年3月将进行总统与人大选举。温家宝切断人民大会堂的电力与通讯。
10月1日:开始出现大规模对立,汪洋的支持者号召武装保卫。
10月2-4日:武装冲突升级,军队立场模糊,但越来越多人选择支持温家宝,汪洋没有争取基层军官,部分支持汪洋的军官最终放弃立场。温家宝指出汪洋与其支持者的行为是一次武装政变。
10月5日:温家宝取缔大量的左派媒体,控制新闻节目,逼迫大量人士辞职,大规模对左派与前中共人士、政府内支持者、民间支持者的清洗运动开始。
10月8日:对立基本完全结束,温家宝勉强取得最终胜利。
10月12-15日:温家宝要求议会在12月重新选举,要求民众在12月公投宪法。
12月12日:通过对总统有绝对优势的宪法。
2021年:
王岐山、王沪宁、韩正、赵乐际、张德江、刘云山、张高丽、俞正声、吴邦国、贺国强、罗干、宋平等获得赦免出狱。
汪洋、许其亮获得赦免出狱。
2026年:
8月9日:温家宝选定李克强为接班人。
12月31日:温家宝辞任总统职务。
品一下苏联末期发生的事旧明白俄罗斯现在这尿性的原因了,比起苏联以前,俄罗斯的确算进步了,虽然杀人也会做,打压也有,但从人均一把冰镐和西比利亚大健身,变成抽取幸运儿不明死亡了。
—– 1450.6 —–2021-12-12 08:38:17+08:00:
关系不大,有判断是认为叶利钦看重圣彼得堡的势力,竞选和国内影响力上都有很强的背景,普京的老师索布恰克跟叶利钦竞争能给叶利钦带来压力,普京被叶利钦接纳和选入,可能跟普京对圣彼得堡的重要性有关,本身普京也有立场和能力,叶利钦烂摊子也干不下去了。
但我对俄罗斯政治没那么深入,俄文资料查太费劲,不能下结论。
1451: 很多中国人一直以对中共的理解去认识国际政治, submitted on 2021-12-12 01:13:12+08:00.
—– 1451.1 —–2021-12-12 05:48:01+08:00:
因为威权主义作为价值观内核,或者说习惯国内威权关系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就是服从与被服从。
某些事在党的威权下是必然必须成功的,如果失败了,就会跳到这个被崇拜恐惧的威权组织,实际并没有那么强,彼可取而代之。
就像狮群一样,如果首领被打败,他就失去了其威权性,权力关系的传递靠一种威慑效应。
一切命令、服从都建立在暴力之上,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可平等的机会。
如果给他们机会造反,他们也只会选择披现代政府的皮,成功了依然实行封建主义,对事物的理解就是我要获得所有资源、所有的控制权。
所以技术上讲,中国的威权主义社会下,人人都是潜在的反叛者,可以替代中共的下一个统治阶级。
也因此,靠暴力威慑形成的脆弱社会稳定很难维持,人与人的关系只有主仆或上下级。
其实哪怕脱离政治议题,我在国内互联网和现实,都太多感受到这种威权主义作怪,人和人之间只有你死我活式的竞争关系了,一个随便点的话题,要么就是破防了,要么就是不会吧不会吧的阴阳怪气。
在民间来说,许多时候是因为人们没有话语权,不能对陌生人或互联网上碰不到的人,形成一种控制对方的威权。相当多的人认为自己哪怕错了,但失去话语权,就是一种失败,对于反驳或给他解释的人来讲,可能只是以此纠正。
一个社会资源越少,人均分配资源的权力越依赖于控制社会的人,这种关系就是上下级,所以对威权的天然服从是社会整体生产水平的一种体现。
就像常说的那样,神会流血,顶礼膜拜的信徒就会蜂拥而上将其分食。
许多古代礼制,比如见官轿路过要下跪磕头,日常低阶级对高阶级的下跪服从,甚至眼睛都不许随意直视,还有为皇帝避讳,都是意图塑造一种行为惯性,加强下级成员对上级的服从。
所以去威权化运动任重道远,要把只有A-B的社会人身关系,逐渐过渡为ABCDEF,将立体的上下级关系,变为扁平化的多层次。
这也是为什么社会越发达,经济越好,对威权去除相对越到位,因为人身关系的构成,不再依附于持有威权的上下阶级,资源的容易获取,让垄断资源的阶级失去了威权性。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目前政府会尝试全方位的控制经济与工会、司法、新闻媒体,让各种所需的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威权地位就能得到巩固。
—– 1451.2 —–2021-12-12 09:43:35+08:00:
人们对复杂事物都习惯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简化,然后导致大量的信息失真。
—– 1451.3 —–2021-12-12 10:51:57+08:00:
这不是理论,这是事实,对于常识性的问题,每次我尽可能去拓展这种常识便于理解时,就老有人把常识当新鲜事,搞得我每次都特别尴尬。
比如,巴拿马事件跟我说过的东西有什么关联?按照我的理论的什么?
我说的东西你又理解成什么了?你刚来这个SUB吗?
—– 1451.4 —–2021-12-12 11:08:06+08:00:
所以论证什么东西?
到底说啥呢?我实在是没搞明白。
1452: 中国驻加大使威胁渥太华,禁止华为参与5G网络项目后果严重, submitted on 2021-12-12 06:32:56+08:00.
—– 1452.1 —–2021-12-12 12:24:06+08:00:
我不太理解这个脑回路,已经跟加拿大撕破脸了,为什么还会指望会用华为或加拿大会无条件服从。
是利益大到不得了,还是别的原因?
1453: 葉劉理解投票率或低:年青人知道不能靠投票改變制度, submitted on 2021-12-12 07:15:50+08:00.
—– 1453.1 —–2021-12-12 12:21:09+08:00:
说反了,年轻人知道投票不能改变制度,不能和平的获取政权。
中共彻底下台后,这些年从建制派那享的福,到时候都要报恩了, 好好感谢每一位建制人士。
1454: 英国前国会议员:假如阿桑奇曝光的是中国罪行而不是美国,那么他将赢得诺贝尔奖,成为拜登民主峰会的座上宾, submitted on 2021-12-12 08:22:46+08:00.
—– 1454.1 —–2021-12-12 11:38:34+08:00:
阿桑奇就算曝光中国也不会赢得诺贝尔奖,何况还有环中俄情报网。
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意识到阿桑奇只为他自己的立场服务,他与美国高度对立,为此会不顾群众隐私以及无原则泄露信息带来的无辜者伤亡,维基解密内部分裂时就已经有人指出了。
维基解密内部分裂,阿桑奇越来越专权,希望通过维基解密当作一种工具实现个人偏执性格所想要的结果,偏离了维基解密诞生的初衷,以及给他喂最大料的曼宁的目的,因为阿桑奇要求维基解密只有他有最终披露权,所以实质性上情报的曝光都要经过他的二次筛选。
而如此不谨慎小心,基于立场的对立行为,可以让人看到当人手握信息掌控权时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勇敢的人曝光信息,是出于对错误行为的批判,对罪行的不耻,希望社会能知晓真相,而不是此消彼长间让阿桑奇满足个人价值观的自我满足。
—– 1454.2 —–2021-12-13 01:43:52+08:00:
科学奖项有客观评审标准,是一种对客观世界的求知探索。就算搞竞赛也是有一套规则。
阿桑奇应该得到什么奖项?他既不生产情报,也不能做到情报的完全披露,还有无辜人因他一意孤行的情报披露陷入危险处境,跟政治无关的私人或商业信息也随意发布。
维基解密分裂就是因为内部有人不同意阿桑奇为了曝光而曝光并且权力集中,阿桑奇的所有曝光,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给他喂料的前提下,而不是他自己生产。
诺贝尔历史上并非没有争议奖项,比如奥巴马和平奖,若阿桑奇可以得奖,那所有争议声都该停一停。
1455: 一年一度的经典节目“就地过年”又开始了, submitted on 2021-12-12 08:41:47+08:00.
—– 1455.1 —–2021-12-12 12:17:38+08:00:
怕不是政府要争取以后天天过年。
1456: 老图新看, submitted on 2021-12-12 09:16:41+08:00.
—– 1456.1 —–2021-12-12 12:00:44+08:00:
沪宁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尚父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沪宁。或言鹿者,沪宁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沪宁。
1457: 中国大妈为海外华人扳回一分, submitted on 2021-12-12 10:01:04+08:00.
—– 1457.1 —–2021-12-12 12:15:04+08:00:
黑客帝国是吧,一辆车转一圈四个戴墨镜的。
1458: 地方政府总财政收入与土地出让金对比, submitted on 2021-12-12 10:54:51+08:00.
—– 1458.1 —–2021-12-12 12:12:57+08:00:
还可以参考土地财政依赖度的水平,判断哪个城市会优先出问题,人口越多,财政收入越低,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越容易出情况。
香港土地那么少,那么畸形的一个城市,土地财政都居然被国内某些城市几倍甚至十倍的完爆。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