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

2021-12-23 作者: 野兽爱智慧 原文 #Matters 的其它文章

689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 ——

野兽按:今天因为澳大利亚公共电视台ABC的纪录片《习近平:终身的主席》,知道了《无声侵略: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一书。

据BBC2018年2月6日报道《新书“中国渗透澳大利亚”为何出版困难重重》:

澳大利亚学者汉密尔顿教授(Clive Hamilton)的一本关于"中国渗透论"的新书在遭到几家出版社拒绝后,终于有望在今年3月出版。

汉密尔顿把新书更名为《无声侵略: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其原名为《无声侵略:中国如何将澳大利亚变成傀儡国家》(Silent Invasion: How China is turning Australia into a puppet state)。

据悉,汉密尔顿对原书做了一些修改,尽量减少其可能带来的法律诉讼风险。

去年底,包括艾伦与昂温出版社(Allen & Unwin)在内的澳洲几家出版社拒绝出版汉密尔顿的中国渗透论新书,理由是书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敏感,怕出版后遭到北京的"打击报复",引来法律纠纷。

目前,出版商Hardie Grant证实,该书将在3月份出版发行。

这本书到底有哪些内容会令北京不悦呢?

汉密尔顿说,他书中包含了中国用微妙手法及暗中使劲影响澳大利亚政治及社会指称的敏感内容。

他的研究发现,北京精心策划了一场旨在影响澳大利亚、压制中国批评者的行动。他在该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

汉密尔顿的《无声入侵》一书详细研究了中国政府透过什么渠道与方式,影响渗透澳洲政党、大学、民间团体,从而提升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战略利益。

但他强调,该书批评的是中国政府,而非中国本身。

汉尔密顿称,以前澳大利亚对中方在大学校园的影响力较为关注,但其实中国的影响早已扩大到大学以外。

从传媒、出版到其它领域,中国的影响无所不在。

"如果这趋势持续,将会令重视言论自由的澳洲社会感到非常忧虑。"

汉密尔顿表示,出版社因为害怕激怒北京而拒绝出版他的新书,这本身就表明中国有能力限制澳大利亚人的信息自由,证明了他的论点。

他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表示,许多人对言论自由遭到攻击深感不安,人们看到澳大利亚的基本价值观正在受到破坏。

"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影响力远比我们想像的深得多,"他说。

据信,汉密尔顿在书中的一些爆料甚至令澳洲的情报机构感到震惊。

《无声入侵:中国如何将澳大利亚变成傀儡国家》作者克里夫·汉密尔顿


中国在澳大利亚校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中国利用各种途径迫使一些国家政府就范北京的例子屡见不鲜。

例如,海外的一些出版社因畏惧北京压力,对批评中国的内容进行自我审查。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及澳洲通讯社Fairfax Media曾因为批评中方的报道,被澳洲华裔商人控告。

此外,知名学术期刊与教科书出版企业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证实在中国境内屏蔽部分内容。

去年8月,剑桥大学出版社也曾迫于北京压力,屏蔽数百篇被中方视为敏感的《中国季刊》论文,遭学术界批评。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中国恐慌”

去年,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政府曾颁布新法,阻止外国势力干涉澳大利亚的政治。

但是特恩布尔强调,这一法律并不是具体针对中国的。

中国一再否认它试图影响和渗透澳大利亚社会,特别是在政治和教育层面。

中国称澳大利亚推出新法试图阻止外国影响力是“歇斯底里”。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就此问题作出表示时说,"我们敦促澳大利亚以客观、公正以及理性态度看待中国,以及中澳之间的关系。"

中国驻澳洲大使成竞业也曾反驳中国影响澳洲言论自由的指控是"毫无根据"的,意在引发“中国恐慌”。

《无声的入侵》一书称中共正试图侵蚀澳大利亚民主。(Twitter: Maree Ma)


ABC中文

《无声的入侵》中文版问世 披露中共对澳影响

Posted Tue 4 Jun 2019 at 7:51am

澳大利亚堪培拉查尔斯特大学公共伦理学教授克莱夫·汉密尔顿(Clive Hamilton)在天安门广场大屠杀30周年之际,推出了其备受争议的著作《无声的入侵》中文版。

《无声的入侵》(Silent Invasion)讲述了中国在澳影响,称中国共产党正在系统性地侵蚀澳大利亚的民主,并对海外华人社区进行控制。

该书的出版很可能会激怒中国政府。去年,中国政府对《无声的入侵》英文版提出尖锐的批评,称该书内容是“诋毁中伤”、“毫无益处”。

“本书中文版推出的这个时候是让人感到痛楚的时刻,”汉密尔顿教授说。他是指今天正是敏感的六四30周年纪念日。1989年6月4日,中国政府血腥镇压了天安门广场上的抗议学生。

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为中国政府的六四镇压行动辩护,汉密尔顿教授对此提出质疑。魏凤和周末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称六四天安门镇压行动是“正确”的。

记者已联系中国驻堪培拉大使馆予以置评。


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 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 作者: 克萊夫.漢密爾頓 新功能介紹 原文作者: Clive Hamilton 譯者: 江南英 出版社:左岸文化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19/03/20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500元


內容簡介

2016年,澳洲查爾斯史都華大學公共倫理學教授克萊夫·漢密爾頓意識到有件大事正在發生,那就是: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的華裔富商已經成為澳洲兩大黨的最大金主。漢密爾頓針對中國因素在澳洲的影響力展開調查,結果讓他震驚。

他發現,從政界到文化圈,從房地產到農牧業,從大學到工會,甚至連小學,都遭到中國因素的滲透。中國因素瞄準澳洲社會的菁英人士,動員部分澳洲華人買通在政界的影響力、限制學術上的自由、恐嚇批評他們的人、蒐集訊息給中國情報單位、以及在澳洲街頭抗議澳洲政府的措施。

說中國共產黨與澳洲民主正在對撞絕對不誇張。中共決心要贏,澳洲卻故意無視。本書針對長久以來一直被澳洲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威脅予以全面的研究與有力的論述,漢密爾頓教授承認中國對澳洲的經濟繁榮很重要,但他不禁要問,澳洲的主權究竟值多少?

名人推薦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好評推薦

這本重要著作揭露了中國勢力在澳洲的運作,從而導致澳洲在政策上的改變,並引發許多面臨同樣問題的國家對此事的關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

任何想要知道中國如何把其他國家納入其勢力範圍的人,都應該從這本《無聲的入侵》讀起。本書揭露了中國在澳洲部署的關係網絡以及在全球如何拓展其影響力,這是一本對澳洲而言非常重要的著作。——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名譽教授費約翰(John Fitzgerald)

在台灣,「中國因素」已從一個被審查的詞彙,逐漸成為主流媒體的日常用語。但一般人仍對中國影響力操作一知半解。《無聲的入侵》明白告訴我們,所謂中國因素並不是台灣或香港的獨特現象,中國影響力擴及全世界,它所引發的焦慮也是全球的。——中央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

作者簡介

克萊夫·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發展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澳洲查爾斯史都華大學應用哲學與公共倫理中心哲學教授,也是澳洲政府的氣候變化局成員、公共政策研究智庫澳洲研究院的創辦人。他經常出現在澳洲媒體上參與公共政策辯論,是澳洲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

譯者簡介

江南英

澳洲布里斯班大學訪問學者。

目錄

第一章 染紅澳洲

第二章 中國如何看待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

「被洗腦」/黨即是國/不再是病夫/「扭曲的愛國主義」/偉大復興/中國對澳洲的領土主張

第三章 僑務與海外華人

動員海外華人/鮑勃.霍克的禮物/在澳洲的統一戰線/華裔澳人的抵抗/爭奪中國本色/華人的韓森主義/控制新聞/中國聲音/無遠弗屆的中國法律/「他們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他們不在乎。」

第四章 黑錢

黃向墨在中國/中國的權貴資本主義/習近平的反腐/黃向墨在澳洲/不分黨派的關係/周澤榮/祝敏申/祝敏申和奧運聖火/祝敏申在鄧森倒台的作用/政治發電廠

第五章 北京的鮑勃

「中國有理」研究院/壓力下的澳中關係研究院/中國真正的朋友/媒體交易/好騙的新聞記者

第六章 貿易、投資、控制

我們有多麼依賴中國?/黨企複合體/北京的澳洲戰略/貿易政治/資產求售/一帶一路/澳洲在一帶一路的連接點

第七章 利誘與脅迫

中國在澳洲的第五縱隊/「中國主宰我們的命運」/挪威及達賴喇嘛效應/中國的地緣經濟學/逼迫澳洲

第八章 間諜活動今昔

刺探澳洲安全情報組織/一千名間諜及線民/華為及全國寬頻網路/華為的所及範圍/美人計/菲茨吉朋—劉事件/海康威視/網路盜竊/種族定性/網路勇士

第九章 「惡意內線」與科學組織

「萬僑行動」/人力情報/專業協會/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資料61

第十章 澳洲大學裡的「思想工作」

思想管理/資助解放軍升級/「洋為中用」/與解放軍的更多合作/在新南威爾斯大學舉起火炬/族群飛地/「學術惡意軟體」:孔子學院/黨就在我們的課堂/愛國的學生/「告發及通報」/該怎麼做?

第十一章 文化戰爭

中國的聲音/鄒莎的黃金/房地產困境/愛國的作家/找上帝幫忙/華裔澳紐軍團/澳洲的人民解放軍/數位極權主義/北京的南極大計

第十二章 中國的朋友

中國俱樂部/天真無邪者/現實主義者/投降主義者/實用主義者/親愛的朋友/綏靖主義者/反對民主的澳洲人

第十三章 自由的代價

致謝

注釋

名詞對照

序言

2008年4月24日,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聖火,來到了全球接力的最後一站,澳洲的首都坎培拉。我前往聯邦議會大廈外的草坪,打算去給西藏抗議者默默的支持。當時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會碰上這等事。成千上萬的中國留學生早已到達,情緒高張、咄咄逼人。當火炬接近時,聲援西藏的抗議者人數已被大大地壓了過去,並且遭到揮舞著紅旗的中國學生鋪天蓋地的包圍和辱罵。某些剛好路過的一般澳洲人事後抱怨當時受到推擠,並遭到拳打腳踢。有人還對他們說,他們沒有權利待在那兒。現場的警力太少,根本無法維持秩序,我害怕會發生暴動,導致有人被痛毆,或甚至更糟。

那天發生的事讓我感到震驚。這些人都是從哪裡來的啊?他們為什麼如此抓狂?我也感到受辱。他們怎麼敢來到澳洲民主的象徵——我們的聯邦議會——門前,阻止合法的抗議活動,讓我和幾百個前來表達意見的人感到備受威脅?

我沒有任何答案,地球照常運轉,每個人似乎都忘了這件事。但是,這個事件留在我心底,成了一個揮之不去的惱人問題。八年後的2016年8月,參議員鄧森①捲入了一場政治風暴(導致他在一年後離開聯邦議會)。此後幾個星期裡,許多內幕陸續曝光,其中包括我們主流政黨的最大金主,原來是一小撮中國巨富和非常有錢的澳洲華裔商人。他們用錢收買了大量的影響力;我們的政治人物和他們的往來很不尋常,這些都有照片為證。

中國和澳洲民主,再一次碰撞。我認為,有大事正在進行。我決定展開調查並寫一本書,好讓澳洲人明白我們的國家正在發生什麼事。

一開始,我完全沒有想到要出版此書會這麼不容易。當我提議要寫這本書時,我平常來往的艾倫及安文出版社馬上就興致勃勃,我們很快簽好合約。等到修改好的初稿就要送去排版時,艾倫及安文出版社卻告訴我他們要叫停了。他們害怕遭到北京或中共在澳代理人的報復。艾倫及安文不願出版的消息公開後,吸引了全球媒體報導,但沒有人要接手出版,其他出版社被嚇得避之唯恐不及。幸運的是,哈迪—格蘭特圖書公司的桑迪•格蘭特接受了挑戰。桑迪曾在1987年出版《捕諜人》,差點遭到英國政府查禁。②

***

「那美國佬呢?」

當我向一些人提及正在寫一本書,討論中國的黨國勢力如何在澳洲漸趨強大時,這是他們的第一個反應。他們說:那松樹谷觀測基地呢?③而且,我們還不是像個小奴才一樣陪著美國去打伊拉克戰爭?我們已經放棄了自己的獨立地位了,不是嗎?所以,中國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希望這些人讀一讀這本書,弄明白兩者迥然不同。我們為了與美國保持同盟關係,也許真的犧牲了一些獨立性——主要是國防政策方面——雖然犧牲到什麼程度還可以再討論。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美國殖民」,我們真的有感到日常生活或民主自由受到這個外國強權的限制嗎?

對於伊拉克2003年以後的悲慘處境,我們和美國要共同承擔罪愆;但是,在幾十年的密切關係中,這個大盟友從來沒有威脅過要奪走我們的自由。美國從來沒有在澳洲擁有過像中國那樣的經濟槓桿,而且即使我們不聽從它的指揮,它也沒有威脅過要傷害我們。美國從來沒有危及澳洲建立在民選政府之上的民主制度,美國政府也從來沒有使用金錢來收買我們的政治家。美國從來沒有試圖侵蝕我們的法治,也從來沒有試圖動員其離散族群來反對澳洲的政策。美國政府從來沒有壓迫澳洲境內的不同意見,即便是嚴厲批評美國的觀點。有人能夠想像,美國政府會利用我們的法律去威嚇出版商放棄一本批評美國的書嗎?在這樣的同盟之內,因為公民社會欣欣向榮,所以女權與同志權利都能有所提升,少數族群的權利也都能得到保障。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讓西方的人民鬆了一口氣,因為我們不再受到冷戰思維的烏雲所籠罩,我們的社會也不再因為意識形態的歧異而紛亂。還會有誰想回到那種處境呢?但是在亞洲,冷戰從未結束。我們看到的實情是,東歐共產政權的崩潰,反而使中國的意識形態戰爭進行得更加激烈,也使其列寧式政黨越發鞏固,尤其是在習近平主席治下。

西方世界有許多人,特別是在1980年代毛澤東思想褪色之後,把中國視為一個友善的巨人,為了內部無法克服的挑戰而感到困擾,雖然嘴巴上還是掛著「走狗」及「帝國主義野心狼」之類的政治套話,但只不過是一種戲劇性修辭而已。可是現在中國已經成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有些指標已是第一),如果還對「中央王國」態度輕慢,那就太危險了。中國使出的障眼法,讓我們看不見北京乃是以極端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與西方的爭霸。亞洲的冷戰,可能不再是共產主義對抗資本主義的形態,但仍然是西方對抗蘇聯的那一套,穩穩地植根於更深層的鬥爭之中,非得分出勝負才行。

注:

①鄧森(Sam Dastyari, 1983-),從2013年到2018年擔任澳州參議員,是工黨的明日之星,卻因為捲入收受中國富豪捐款的醜聞而下台。

②《捕諜人》(Spycatcher: The Candid Autobiography of a Senior Intelligence Officer, 1987),英國前軍情五處副處長彼得•萊特(Peter Wright)與記者保羅•格林葛拉斯(Paul Greengrass)合著的自傳,因書中指控軍情五處處長羅傑•荷利斯(Roger Hollis)是蘇聯間諜而遭到英國政府試圖阻止該書在澳洲出版,當時代表出版社打贏官司的律師麥肯•滕博爾(Malcolm Turnbull)就是剛剛卸任的澳洲總理。

③松樹谷(Pine Gap)是一處由澳洲和美國共管的衛星地面觀測站,位於澳洲國土中央的戰略位置,讓全球三分之一區域得以進入美國間諜衛星的偵測範圍內。

「無聲的入侵」還是「傀儡國家」?這本書的命運暗含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

這位澳大利亞公共倫理學教授的新書,曾因「來自北京的潛在威脅」而被澳洲知名出版社拒絕

特約撰稿人 韓妮耶 發自 悉尼

2018-09-03

漢密爾頓接受端傳媒採訪時,坦言對於中國在澳洲的勢力和企圖心很是擔憂,「希望《無聲的入侵》這本書能讓世人了解,澳洲歡迎中國人,但不歡迎中國共產黨對澳洲的干預。」圖為一架總價高達三萬的龍舟,通過淘寶天貓收到了來自澳洲悉尼的訂單。攝:Imagine China

2017年末到2018年初,澳大利亞的知名公共知識分子、查爾斯特大學的公共倫理學教授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遇上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難題。那段時間,他的生活多出了一個費神的主軸——和三家知名的澳大利亞出版社費力周旋,好讓他的一本新書儘快面世。這本書的出版一度陷入僵局,背後的原因,竟是中國在澳洲勢力的明爭暗鬥。

漢密爾頓的這本《無聲的入侵: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Silent invasion: 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可謂佔盡風頭。從2017年底開始,該書不僅連連登上多家澳洲媒體頭版,甚至還一度被擺到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討論桌上。2018年3月,幾經波折後,這本書終於問世,澳洲各路媒體很快便評其為「驚天大揭秘」。

書中所描繪的中國「影響力」,實則是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在澳洲的「幾大罪狀」:中國正在通過哪些渠道與方式,影響、滲透甚至操控澳洲的政黨、大學和民間社群。在書中,漢密爾頓還實名列舉了40名「或與中共聯繫緊密」的澳洲現任或前任政要名單。

「我想讓澳洲人,甚至整個世界知道,中國已經在滲入澳洲的方方面面。」在接受端傳媒採訪時,漢密爾頓反復強調,人們應當警惕中國在澳洲的勢力和企圖心,「澳洲歡迎中國人,但不歡迎中國共產黨對澳洲的干預。」

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的著作《無聲的入侵: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於2018年3月問世,很快各路澳洲媒體便評其為「驚天大揭秘」。 圖:wikipedia

命途多舛的出版歷程

「據我所知,出版社並沒有收到任何來自中國的威脅和警告。但是,他們擔心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足以『報復』那些批評共產黨政權的出版社。」

2016年底,澳洲出現大量反中聲音,稱「中國共產黨正在進行系統性運動,以滲透、影響最終操控澳洲的重要機構」。這些觀點認為,中國的最終目的是挑撥澳洲與美國的關係,並將澳洲拉攏至中國陣營。這些言論引起了公共倫理學教授漢密爾頓的密切關注,他與來自澳洲國立大學的研究員 Alex Joske 隨即開始收集相關素材,對這些傳言進行調查研究。

2017年4月,漢密爾頓將研究成果編纂成這本書的手稿,交付給了他的首選合作方——澳洲最大的出版社之一,艾倫與昂文出版社(Allen & Unwin)。「我很熟悉艾倫與昂文出版社,我們之前簽過協議,他們一共出版過8本我的書。」漢密爾頓說,「出版商對這本書很感興趣,但就在要製版印刷時,他們突然決定不出版了。」

這本書原定於次年4月出版,但在2017年11月2日,出版社突然通知漢密爾頓,稱出於法律方面的考慮,將延期出版此書,具體時間待定。漢密爾頓隨後向媒體公布了出版社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戈爾曼(Robert Gorman)在2017年11月8日發給他的一封電子郵件:「在2018年4月出版這本書太倉促,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和防範來自北京方面對這本書以及我們公司的潛在威脅。」

艾倫與昂文出版社的合作律師認為,漢密爾頓這本書中提到的一些敏感對象,例如一些在澳洲的知名華裔、華人社群或華人企業,可能得到了北京的支持,因此,有理由擔心他們會以「誹謗罪名」起訴作家和出版商。即便出版商最終能打贏這些官司,訴訟本身花費的人力、資金和時間成本就足以對出版商造成重大損害。

漢密爾頓告訴端傳媒:「據我所知,出版社並沒有收到任何來自中國的威脅和警告。但是,他們擔心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足以『報復』那些批評共產黨政權的出版社。」

漢密爾頓認為,出版社因為害怕激怒北京而延緩出版他的新書,這一行為本身就證明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已經大得驚人。澳洲知名出版社決定在自己的國家審查一本批評中國政府的書籍,這意味着澳洲言論自由的基本價值觀正在受到破壞。

「澳洲享有言論自由,學者可以自由批評政府,而不應該畏懼其後果。」漢密爾頓說,「如果這本書不能出版,意味着澳洲的言論自由正在倒退。」

《無聲的入侵》已經逐漸成為澳洲在討論「中國影響力」和「種族問題」等話題時必不可少的引用和參考。攝:James D. Morgan/Getty Images

艾倫與昂文拒絕如期出版他的新書,漢密爾頓卻不願敗給「來自中國的潛在威脅」。他收回了這本書的出版權,並開始四處尋找下一個能對中國說「不」的買家。出乎他意料的是,這之後,墨爾本大學出版社(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也因擔心引起法律糾紛,拒絕了他的出版請求。

似乎誰都不希望這本「燙手山芋」落在自己手裏,給出版社惹上麻煩。出版無門,漢密爾頓將此事訴諸媒體,警醒中國在澳洲影響力的新書卻被連續拒絕出版的遭遇。這頓時在澳洲掀起軒然大波。

據費爾法克斯傳媒集團(Fairfax Media)報導,澳大利亞聯邦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曾在內部討論具體措施,希望協助該書出版,包括授予漢密爾頓免於因為這本書而被起訴的特權。該媒體還證實,時任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的辦公室聽取了該委員會的審議情況,表示不反對出版這份書稿。

就在澳洲政府猶豫是否要特別關照漢密爾頓新書的當口,澳洲出版商哈迪·格蘭特(Hardie Grant)表示將出版這本富有爭議的大作。2018年2月底,新書在澳洲各界的翹首期待下問世,但書名和內容已與原稿有多處不同。

艾倫與昂文出版社最初同意出版此書時,該社編輯曾為本書起了個非常「標題黨」的名字:《中國如何將澳大利亞變成傀儡國家》(How China Is Turning Australia into a Puppet State)。哈迪·格蘭特出版社接手後,則將副標題改為了更溫和模糊的《中國在澳洲的影響力》(China’s Influence in Australia)。

對於這一變動,漢密爾頓解釋說:「這都是出版社的意思,第一家認為之前的修辭手法能夠博人眼球,但現在的出版社認為不需要那麼激進的書名,因為內容已經夠勁爆了。」

漢密爾頓還補充道,為避免法律風險,他在出版前對原文進行了一些改動。出版商的律師也仔細複核了書稿,對一些可能引起訴訟的內容作了小幅修改。

作者認為,黃向墨一方面以捐獻澳洲政界,結識政要,亦擔任具官方背景的「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席職務,成為當地的華人領袖。圖為黃向墨出席一個唐人街活動。圖片來源:中國駐悉尼領事館網站

中國共產黨在澳洲的「三宗罪」

漢密爾頓在書中給中國共產黨定下的「三宗罪」——通過政治獻金擾亂澳洲民主、派間諜竊取澳洲機密以及干擾澳洲大學的學術自由。

漢密爾頓首先將矛頭明確指向了那些「花錢買關係」的澳洲華商。這些華裔商人通過向澳洲主流政黨捐獻政治獻金來與政客們牽線搭橋,拓展自己的個人關係網,甚至影響主流政黨的政治立場和議題。

在該書第四章「黑錢」中,漢密爾頓披露了眾多知名華商對澳洲政黨的「曖昧」捐助行為,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華裔商人黃向墨,他被作者稱為是澳洲政黨最大的中國政治獻金來源之一。書中寫道,作為地產商發家的黃向墨於2011年左右移民澳洲,創辦了玉湖集團(澳大利亞)有限公司,並聘請工黨前財政官員盧森達爾(Eric Roozendaal)為公司顧問,從而與澳洲政界牽上了線。

作者認為,黃向墨一方面用金錢鋪路,引援媒體報導,稱黃向澳洲工黨捐獻超過178萬澳元(當時約合人民幣900萬元),順利結識了時任總理陸克文、吉拉德等澳洲政要;一方面又與中國政府高層來往緊密,擔任具有官方背景的「澳洲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主席職務,成為當地的華人領袖。

另一位被漢密爾頓點名的華裔億萬富翁名為周澤榮,他也被認為和中國政府關係往來十分密切。和黃向墨一樣,周澤榮在向澳洲主要政黨捐款方面也出手闊綽。書中引援澳洲選舉委員會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周澤榮共向澳洲主要政黨捐款超過460萬澳元,其中290萬澳元捐獻給自由黨,170萬澳元捐獻給工黨。

漢密爾頓並非「獨家」揭露黃向墨和周澤榮,後者在澳洲社會一直備受爭議,這既源於他們在房地產領域的巨大影響力,也源於他們和中國政府「不清不楚」的關係。2017年,一部由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和費爾法克斯媒體共同製作的政治紀錄片《中國共產黨在澳洲的力量和影響》,便詳細記錄了黃向墨和周澤榮在澳洲的種種「可疑」行跡。這兩位華裔被澳洲安全情報組織指名道姓,懷疑他們與中國共產黨淵源極深。

紀錄片意在揭露中國及中國共產黨對於澳洲政治機構的滲透,一經播出就在澳洲社會引發輿論巨浪,甚至掀起另一波「中國恐慌潮」。作為主角之一的華裔商人周澤榮因此對製作方提起訴訟,稱該報導損害了他的個人和職業聲譽,目前該案仍在審理中。

中國捐贈者在澳洲政界的獻金有據可查。墨爾本大學澳元和民主數據庫(Dollars and Democracy)的報告顯示,中國捐贈者在2000-2016年間共為澳大利亞政治進程投入超過1260萬美元的捐款,佔所有外國捐款的79.3%。據澳大利亞選舉委員會2018年2月披露的最新數據,在2016-2017財年中,外國捐助佔澳洲政黨捐助總額的2%,其中80%的捐款來自中國。

作者點名指控了華為和海康威視,聲稱這兩家公司在向澳洲提供電信設備和監控攝像頭時,暗中收集用戶信息提供給中國情報部門。攝:Brent Lewi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此外,派間諜竊取澳洲機密是漢密爾頓認定中國共產黨犯下的「第二宗罪行」。在「新舊間諜」一章中,他的指控包括中國購買澳洲安全情報組織周圍的房產以便開展監視監聽,以及動用網絡間諜竊取澳洲的商業和軍事情報等。作者還點名指控了華為和海康威視,聲稱這兩家公司在向澳洲提供電信設備和監控攝像頭時,暗中收集用戶信息提供給中國情報部門。

最後,影響澳洲學術自由是漢密爾頓給出的第三項指控。在「在澳洲大學塑造精神」一章,漢密爾頓運用大篇筆墨說明中國政府如何影響澳洲的中國研究學者、如何建立孔子學院輸出思想文化、以及如何通過中國學生學者聯盟來控制海外留學生的思想。

漢密爾頓認為,中國共產黨主要通過兩種方法影響海外輿論,其最終目的是讓那些關於中國的負面言論和學術作品全部消失。首先是將對華不友好的澳洲學者列入黑名單。他說,2016年,澳洲國立大學一位研究中國人權的學者被禁止入境中國,這對於一位花費多年時間學習中國情況的學者來說是致命打擊。許多專注中國研究者擔心如果發表對中國不利的言論,會被中國拒簽,所以寧可閉口不談,甚至自願為中國政府說好話。

另一方法就是通過校方向學者施壓,讓學者為自己不利於中國的言行道歉。漢密爾頓在書中列舉了多個在澳洲大學發生的事例佐證。2017年5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人力資源管理課上,講師 Aaron Wijeratne 要求學生完成一項網絡調查,其中一道試題為:「有俗語說,在中國,政府官員只有何時才會說真話?」答案是:「當他們醉酒或者犯馬虎時。」一名中國留學生 Gao Song 感覺到祖國被冒犯,將此事發在微信上,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引得中國駐墨爾本領事館介入,事件以該講師向學生公開致歉而告終。

在談及孔子學院時,漢密爾頓批評其「損害學術自由,運作和資金來源不透明,片面宣傳中國文化,並對校方施加政治壓力」。目前,澳洲共有14所孔子學院,其中6所位於澳洲的「八大」高校。漢密爾頓認為,校方無權決定孔子學院的課程安排、教材選擇以及人事任免,這破壞了澳洲大學的學術自主權。

書中還提及了中國政府對留學生的思想監控。漢密爾頓稱,澳洲各高校學聯的負責人每年會在中國使領館舉行會議,這些負責人大多由使館直接任免,並擔負着監控學生思想和行為舉止的責任:阻止同學觀看反共立場的電影,並將同學間「政治不正確」的言論報告給使館。

漢密爾頓認為,校方無權決定孔子學院的課程安排、教材選擇以及人事任免,這無疑嚴重破壞了澳洲大學的學術自主權。圖為2010年6月20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為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開設的孔子學院揭幕。攝:William WestAFP/Getty Images

如履薄冰的中澳關係

悉尼大學教授John Keane:「漢密爾頓所引用的許多案例都比他富有意識形態的觀點要複雜得多,他通過歪曲事實來放大一種我們被佔領和支配的恐懼。」 

《無聲的入侵》言辭鑿鑿,在澳洲輿論場引起千層浪。堅持「中國威脅論」的學者和媒體認為該書十分重要,涉及的名單和滲透行為都應引起澳洲政府的高度警惕;但是,對本書的批評之聲也不絕於耳,許多學者和評論家都表達了不同意見。

悉尼大學(雪梨大學)政治學教授基爾(John Keane)說該書對於中國的評價過於簡單,而且充滿了「故意的無知」。基爾說:「漢密爾頓所引用的許多案例都比他富有意識形態的觀點要複雜得多,他通過歪曲事實來放大一種我們被佔領和支配的恐懼。」

澳洲著名書評家 David Brophy 則質疑本書是否含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中國已經損害了我們的政治運行」。他在《澳洲書評》的評論寫道:「北京方面當然有自己的遊說組織和宣傳機構,但將這些描述成中國獨有的行為未免帶有先入為主的偏見。」

簡(Jane)今年27歲,出生在悉尼,一邊為一家教育NGO做公共關係諮詢,一邊在悉尼大學兼職讀公共政策的研究生。她對這個話題極感興趣,但讀完之後,覺得這本書像是小報消息的集合體,沒有任何實際證據,「相比這些捕風捉影的消息,人們更應該關心澳洲怎麼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過去這半年,澳中關係跌宕起伏,就像《無聲的入侵》的出版歷程一樣,充斥着猜忌與不確定性。2018年4月,博鰲論壇期間,澳洲前聯邦財長科斯特洛(Peter Costello)曾用「很緊張」來描述中澳兩國間的關係。

2017年年底,澳洲時任總理特恩布爾引述澳洲安全情報機構(ASIO)的報告,稱其「關於中國干擾澳洲的報導令人不安」,並宣布即將修改國家安全法。他呼籲澳洲人民捍衛自己的主權,甚至用普通話喊話:「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

雖然特恩布爾多次強調,修改國家安全法並非針對中國,但自從他發表該講話後,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一度惡化,兩國經貿往來也受到一定衝擊。

中國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據澳洲統計局數據,在2016至17財年,中國佔據澳大利亞出口市場的29.6%,出口產值高達1104億澳元。中澳關係緊張,使得許多澳洲企業擔心中澳貿易會受到影響。2018年6月,包括 Jacob's Creek 在內的六家澳洲酒類品牌都抱怨,他們運往中國的貨品在中國清關(通關)時有所延誤。

不過,貿易不順並未影響澳洲政府修改國家安全法的步伐。2018年6月28日,澳洲國會參議院通過《國家安全立法修正案》(間諜活動及外國干預法案)及《外國影響力透明化法案》,要求政治遊說人士申報是否為其他國家服務,並大幅加重了從事間諜活動的懲罰。

2017年年底,澳洲時任總理特恩布爾引述澳洲安全情報機構(ASIO)的報告,稱其「關於中國干擾澳洲的報導令人不安」,並宣布即將修改國家安全法。圖為2016年特恩布爾在中國上海發表演講。攝:VCG/VCG via Getty Images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

在漢密爾頓的採訪中,他強調自己不滿的是中國共產黨,而非中國人,「我在書中很清楚地區分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我所說的也是中國共產黨對於澳洲的滲透。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這正是中共希望人們所認為的。」

然而,對於普通澳洲人而言,身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成為他們在想像「中國」和「中共」時的參考。

47歲的大衛(David)在悉尼沙梨山地區的一家小超市上班,在他眼中,中國人是「有組織、有計劃」佔領澳洲的,他說:「中國人先買空我們的產品,用錢讓本地公司屈服,然後他們大舉移民或留學來這裏,再用人數優勢佔領我們的市場,搶佔我們的工作崗位。」

大衛說:「很快中國人就要佔領悉尼了,我這不是危言聳聽,你可以去市區轉轉,看看五分鐘內身邊能經過多少中國人。」

大衛的這種「中國恐慌論」表達了一些澳洲人的心聲。2017年6月,澳洲媒體《每日郵報》(Daily Telegraph)發文,援引澳洲統計局的最新數據,稱在悉尼400萬常住人口中,在中國出生的人口已經達到4.7%。報紙用悉尼歌劇院的照片為背景,在上面PS上了幾個粉紅色的中文字:「歡迎來到中國城」。

移民問題觸及着澳洲人最敏感的神經,這一問題的根源來自澳洲愈演愈烈的土地供需矛盾。澳大利亞雖然國土面積廣袤,但可居住地區主要集中在兩側的海岸線附近,約三分之二人口生活在悉尼、墨爾本等首府城市。過去十年間,澳洲政府對移民一直持相對歡迎態度,每年平均接納約20至25萬新移民。政府開放的移民政策也引來反對聲音,不少人認為繼續歡迎移民會給澳洲已經擁擠不堪的城市帶來更多的壓力。

中國是澳大利亞四大移民來源國之一。根據2016年的最新人口普查,澳大利亞人中具有中國血統的人超過121萬人。越來越多中國人因為嚮往澳洲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優質的教育資源選擇移民澳洲。據澳洲統計局今年2月發布的數據,一半以上的在澳華人都是2008年後來到澳洲的,其中留學生的比例達22%。

教育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僅次於鐵礦石和煤炭出口。據澳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澳洲的教育創匯收入達到309億澳元;中國是澳洲最大的海外生源國,據2017年11月的數據,澳洲32%的教育出口收入來自中國學生。這意味着,澳洲大學的收入越來越依賴中國生源。

除了上文提及的莫納什大學,近年來,澳洲多所大學陸續傳出中國留學生因不滿教師言行,指責其不顧中國留學生感受而做出投訴,中國駐當地使領館介入,學校老師「被迫」道歉的事件。漢密爾頓對此很是擔憂:「澳洲大學有很多中國留學生,學校依賴學費收入,不敢得罪中國學生,甚至放棄了學術自由原則。」

中國是澳大利亞四大移民來源國之一。根據2016年的最新全國人口普查,澳大利亞人中具有中國血統的人超過121萬人。攝:James D. Morgan/Getty Images

後記

關於《無聲的入侵》出版風波的討論已告一段落,但漢密爾頓並未擱置這一議程,他執著地利用一切途徑,告誡人們要警惕中國在澳洲的影響。一番風波下來,《無聲的入侵》已經逐漸成為澳洲在討論「中國影響力」和「種族問題」等話題時必不可少的引用和參考。

8月6日,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的反種族歧視專員 Tim Soutphommasane 在離職講話時說:「有知名評論員提到,中國正在對澳洲進行『無聲地入侵』。不言自明的是,我們必須保護民主機構不受外國干涉,但這不能成為某些人舊調重彈,喚醒『黃禍』恐懼的理由。」

《無聲的入侵》切中人們的擔心,目前銷售情況仍然火熱。一直名列亞馬遜政治類別圖書的暢銷排行榜,還在澳洲本地圖書商城 Booktopia 和 Dymocks 上都收穫了五星好評。讀者 Peter Gladwell 在亞馬遜網站上留下了評價:「所有澳大利亞人,除去那些為了一己私慾而與中國有緊密來往的政客和商人,都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

筆者細究發現,實際上澳洲在去年9月就已發出這次軍演邀請,中國到現在才答應,時機的巧合大抵是中美角力波雲詭譎的寫照。圖為2016年4月14日,中國總理李克強陪同澳洲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在北京中國人民大會堂外,觀看歡迎儀式。 攝: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中美經貿軍事大盤棋下,單純的中澳關係並不存在

無論是中國想借軍演向美國示威,還是美國欲拉攏澳洲加入QUAD,都說明單純的「中澳關係」並不存在。

謝漢東

2018-08-14

近期中美貿易戰鬧得沸騰之際,美國眾參兩院又分別於7月26日及8月1日相繼通過新的《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禁止中國參與環太平洋軍演、又提升美台之間軍事交流,被形容為歷來最嚴厲的對華法案。同日,另一則對華新聞則較不顯眼:澳洲宣布中國應邀參與下月展開的「卡卡杜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中澳關係似有解凍契機。

只是,筆者細究發現,實際上澳洲在去年9月就已發出這次軍演邀請,中國到現在才答應,時機的巧合大抵是中美角力波雲詭譎的寫照。

事實上,中澳關係在這一年跌至冰點,除了澳洲考慮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競投當地的5G建設,及游說所羅門群島取消由華為興建與澳洲連接的光纖電纜之外,中國方面更曾爆出企圖以政治獻金影響澳洲政客大使館監視留學生干預當地學界等新聞。澳洲傳媒5月流出一份澳洲安全情報組織(ASIO)的機密報告指,中國過去十多年都在「滲透」澳洲主要政黨,增強自身影響力。澳洲總理特恩布爾早在去年尾就根據ASIO報告,要求修改國家安全法,扺制外國勢力干預,但遭中國外交部反駁指控失實,「讓雙方關係變質,損害互信」。特恩布爾回應時毫不退縮,還用普通話說「澳洲人民站起來」,充分演繹了當前兩國關係如何冷淡。

對於澳洲這接近1年前的軍演邀請,中國當時不答允可以推論為對中澳關係冷處理,但為何在此時此刻才應允,則要從南海爭議的大環境來全盤考慮。

中國參與軍演為彰顯存在感

美國在5月以中國在南海人工島嶕部署軍力為由,撤回邀請中國參與今年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而在最新的國防授權法中,又進一步禁止邀請解放軍參加這個兩年一度的演習,直至中國停止在南海島嶕軍事化的舉動。儘管中國在2014及2016年的環太演習中,只參與人道主義協助及救災與反海盜訓練(美國法律禁止中國參加「戰鬥演習」),但中國仍隆重看待,兩次分別派出4及5艘軍艦參加,只比東道主美國少(美國分別為24艘及23艘)。若為純屬交流,中國派出的艦隊體量跟所參演項目相比大得不成比例;若為刺探情報,其實解放軍也早有情報船在外圍海域收集電子情報。如此「殺雞用牛刀」,充分彰顯中國在區內的大國存在感。

中國近年積極參與外國軍演,近一年便先後到蒙古、印尼、柬浦寨、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俄羅斯、意大利、白羅斯、阿曼、馬里、蘇丹、紐西蘭等地舉行聯合演習。軍演內容彼此「親疏有別」,從最高級別的實兵作戰演練到反恐反海盜、以至最簡單的通航及通訊搜救等都有涉及。

這次澳洲的卡卡杜海上聯合軍事演習,性質與美國RIMPAC類似,只是規模有別,但往屆亦有19國參與,包括美國、日本、印度、韓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法國、加拿大,幾近涵蓋所有太平洋國家。跟當年美國邀請中國參與環太軍演一樣,澳洲只邀解放軍參加通訊、海上補給及通行演練,並不會加入實彈演習項目。

縱使卡卡杜演習友誼性質大過軍事意義,但中國仍派艦參與,欲借澳洲向美國傳達的訊息也很明顯——不管叫印太還是亞太,中國一直都在,美國並不能單方面將中國排除在外,即使不參加美國軍演,中國也有其他舞台。實際上中國亦一直以「主場」姿態看待南海,派軍艦跟縱進入南海的外國艦艇(澳洲三艦4月報稱與解放軍艦艇有過「有禮但強硬」的對話),最近與東盟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的草案文本,明言「排除外來干擾」。

中國近年積極參與外國軍演,近一年便先後到蒙古、印尼、柬浦寨、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俄羅斯、意大利、白羅斯、阿曼、馬里、蘇丹、紐西蘭等地舉行聯合演習。圖為2017年2月13日,巴基斯坦港口城市卡拉奇附近的阿拉伯海舉行的Aman-17多國海軍演習,有來自各國的海軍艦艇,包括中國和澳洲。攝:Rizwan Tabassum/AFP via Getty Images

中美合縱連橫中的澳洲

至於作為軍演東道主的澳洲,有意無意間成為中國的傳聲筒,她雖不是南海主權聲索國,但在中美的合縱連橫中,角色可堪玩味,讓我們先從澳洲的軍事發展與地緣政治說起。

澳洲不是傳統的軍事強國,但戰爭對人民仍有特殊意義。該國地理上偏處南太平洋,周遭盡是島國,沒有外患,立國也沒有經歷戰爭。和平本應是福分,但由移民及囚犯後代組成的國民,卻從沒機會思考什麼是「澳洲人」,直至立國14年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澳洲與一海之隔的兄弟之邦紐西蘭組成「澳紐軍團」(Anzac),在英國麾下參戰,卻在加里波利戰役(Battle of Gallipoli)慘敗給鄂圖曼帝國,8141名澳洲人命喪土耳其。然而,這批澳洲人沒有白白犧牲,他們在戰爭中展現的勇敢、手足之情(mateship)及犧牲精神,贏得了各國的尊敬,也讓這個南半球大國首次有了國族認同。澳洲將登陸加里波利的4月25日定為法定假期,甚至是比國慶日更為重要的紀念日子,百年後仍然不忘國殤。

相對於前宗主國英國,澳洲與美國的軍事合作更緊密。二戰時澳洲是美軍在太平洋海戰的大後方,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的指揮部也設在布里斯班,戰後跟隨美國參加韓戰、越戰及波斯灣戰爭,2000年後亦有出兵阿富汗的反恐戰及伊拉克戰爭。事實上,美國現時在達爾文駐有逾千名海軍陸戰隊,在中部的松樹谷亦有情報收集中心及監測設施。

近年澳洲銳意擴軍,軍費由10年前的256億澳元,暴增至去年的342億澳元,目標在2020-2021財年增至佔GDP 2%的424億澳元,其中25%將用於更新海軍裝備。他們約10年前與西班牙合作建造三艘神盾艦及兩艘兩棲登陸艦,前者監視大片海域、後者負責奪島與救災,遠超本土防衛所需。近兩年澳洲先斥500億澳元,向法國購買12艘柴電攻擊潛艇(注),再由英國投得9艘總值350億澳元的護衛艦建造合約,連同前述兩種軍艦,整個澳洲艦隊幾乎全面更新及擴充。

空軍方面,機隊亦近乎全以美國最先進的軍機換裝,計有F-35及F/A-18F超級大黃蜂戰機,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更是唯一外銷者,其中的雷達干擾技術一直是美軍的不傳之秘,外銷澳洲意義深遠。此外澳洲亦訂購了11架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大幅增強了反潛能力。當這些海空軍備在10年後陸續成軍時,澳洲將躍升成為區域軍事大國,特別是西澳的潛艇基地直通印度洋,位置險要,讓主要海空基地集中在北太平洋(橫須賀、佐世保、沖繩、關島、夏威夷)的美軍專注應付中國及北韓威脅。

隨着南海主權爭議升溫,坎培拉當局先後在2016年及2017年公布國防外交白皮書,開宗明義指中國軍力崛起與美中角力是2035年前影響印太地區安全與經濟的最重要因素。報告分析指美國在未來20年仍有顯著優勢,同時警愓中國經濟與軍力的增長意味其尋求在區內有更大影響力。澳洲明確表示在南海主權爭議不靠邊,但點名批評中國在爭議島礁填海並用作軍事用途,認為此舉違反國際法,並支持美國在區內發揮穩定作用。

若然以為以上澳洲種種舉動,是為了迎合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卻又大錯特錯。早在去年中澳關係鬧得最僵時澳洲出版的外交白皮書已寫明,鼓勵中美不要讓貿易糾紛損害多邊經濟,又希望將中美「帶到(bringing)」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協議,隱見當「和事老」的意圖。而近期特恩布爾對華亦態度回軟,8月7日在新南威爾士大學演講時,除歡迎中國學生赴澳升學,又明言要摒除冷戰時代的思維:「不要錯誤假設中國會延續蘇聯的角色,而美國及盟友將會或應該對抗中國。」

反反覆覆,皆為南海上的風險對沖

若我們再將眼光放遠,會看到更大的一局棋。日本在2007年牽頭與美國、印度及澳洲成立「四方安全對話(QUAD)」,伴隨澳洲加入美日印傳統的「馬里巴爾海軍演習」,形成的準軍事聯盟,旨在應對中國崛起。不過QUAD在遭中國強烈反對下,翌年便因澳洲新總理陸克文退出而無疾而終。

事隔10載,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重提QUAD,四國官員11月在馬尼拉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可加強日本自衛隊與美印澳海軍的合作,還關注印太地區的基建應「透明及開放,財政健康」,暗批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東南亞國家帶來沉重債務。雖然有報道質疑QUAD形同亞洲版的北約,惟目前四國取態模糊。除了美國發動貿易戰與中國「反枱」,縱觀日本、澳洲與印度的對華動作,不難歸納出各國「對沖」軍事風險的基本套路﹕

.澳洲兩份白皮書指出要加強與美、日、印的印太地區同盟關係的同時,亦要加強與中國的戰略伙伴關係,甚至期待與解放軍在維和及人道救援上有更深入的合作,邀請中國參與卡卡杜軍演,也是服膺這種思維;

.印度去年與中國在洞朗邊境對峙、於馬爾代夫政局中角力,但同時莫迪今年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西湖漫步,雙方互動增加。另邊廂印度先拒絕澳洲參加美日印「馬里巴爾軍演」,但下月又派艦到澳洲出席雙邊演習;

.日本去年設立形同海軍陸戰隊的水陸機動團,負責西南諸島(針對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島)的防衛,又與澳洲簽訂軍事合作協議。與此同時中日關係卻是近年最熱絡,繼今年5月中日韓首腦就北韓核問題會談後,安倍亦最快在10月訪華,有望與習近平改善關係。

由南海到貿易戰,中美博弈是當下全球形勢的主旋律,雙方都需要盟友協助圍堵及突破。無論是中國想借軍演向美國示威,還是美國欲拉攏澳洲加入QUAD,都說明單純的「中澳關係」並不存在。未來國際形勢的異動,關鍵字仍不離「貿易戰」、「南海」及「中美關係」。

(謝漢東,自由撰稿人,閒時愛看軍事,盼望睇通世事,了解人性)

註﹕澳洲與英國、西班牙及法國購買軍艦,除坎培拉級兩棲登陸艦由西班牙興建船體,再運往澳洲舾裝,其餘各艦主要船體均在澳洲組裝,以促進本地就業。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