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专题】“全国上下一片感恩”……2021十大翻车现场

2021-12-25 原文 #中国数字时代 的其它文章

【2021年终专题】“全国上下一片感恩”……2021十大翻车现场 ——

CDT编者按:2021年即将过去,中国数字时代为读者整理了年终专题,共十篇,包括今年和我们告别的账号们、十大网络用语、十大404文章、十大敏感词、十大翻车现场、十大“每日一语”、十大CDT播客/视频、网络视频年度总结、十大CDT推荐媒体、年度人物。本文是年终专题第五篇。上一篇是《2021十大敏感词》,下一篇即将刊出的是《2021十大“每日一语”》。

“翻车现场”,指官方的舆论引导或宣传因出现低级错误、内容脱离现实等原因,获得了适得其反的宣传效果,引发大量网友在评论区发表愤怒、讽刺或揭露真实情况的反对言论,有时也叫“被打脸”。每一次翻车现场,都是民众通过合力发声抵抗官方宣传话术的记录,体现了真实的网络民意。在综合考虑“翻车”主体、“翻车”规模以及相关新闻背景后,《中国数字时代》选出了以下十个2021年经典翻车现场:


1. “三胎生肓政策”

在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政府于5月31日宣布要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这是中国在“全面二胎”施行五年后在人口方面采取的又一所谓“重大政策举措”。三胎生育政策一出,立即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网民对三胎生育政策的嘲讽立即成为敏感话题。新浪微博很快删除了部分新华社笔误的原图,并在当天清除了带有“生肓”话题的所有微博。涉及到“三胎政策”的一些负面评论也遭到清理。在新华社发起的一项关于生育意愿的网络投票中,约90%的网友表示“完全不考虑”生育三胎。此投票随后也被删除。

官媒新华社在发布该消息时将文字海报中的“育”误写为“病入膏肓”的“肓”字。尽管很快进行了修正,还是被不少网友截图、嘲讽。有网友说:“新成语:生入膏肓,简称:生肓。”还有人说:“肓了肓了,它们肓了。”

网友:“我不买三辆劳斯莱斯是因为劳斯莱斯限购吗?”
网友:“在我们老家,猪如果不下崽儿了,养猪的都会去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猪圈不够大、还是卫生条件差了。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猪自然就下崽了,没有成天下文件给猪看、一直逼着猪下崽儿的。”

与此相关的是,6月18日,一则名为《我支持生三胎——八位父亲的真诚发声》的广告在中文互联网上引发争议。广告中八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分别回应了人们不愿生三胎的主要理由,包括如何面对教育内卷、丧偶式育儿、身体扛不住等,但不少网民质疑片中人物给出的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且在片中听不见一点来自女性的声音,成为三胎生育政策宣传中的另一次翻车现场。

网友“罐头辰”说:“内卷严重怎么生?——这位父亲的回答是「只要我自己不卷,就没人卷的了我们」,那发生地震的时候我可不可以说,只要我觉得没震,地震就震不到我?父亲缺失的丧偶式育儿,回答则是「两个人的孩子当然两个人一起带,白天换尿布,晚上辅导作业,半夜喂奶,每一步我们都一起分担」但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位网约车司机,爆笑如雷了家人们,你是打算把孩子放后备箱吗?”

相关阅读:


2. “不会吧?不然呢?”

中国著名新闻人、主持人白岩松,参与制作了一档面向年轻人的对话节目《对白》。在5月的一期节目中,一名青年问到他对躺平的看法,“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对国家的命运前途感到乐观,但是又对个人的发展前途感到悲观?”对此,白岩松回答道:“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然后工作到处随便找,然后压力一点都没有,然后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OK,不会吧?”而没有回应现代社会的高房价、996、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等问题。节目上线后,在B站、微博等多个平台都成为了大型“翻车现场”。

白岩松《对话》节目截图

网友普遍认为,作为“上一辈”的代表人物,白岩松的发言体现了既得利益者和年轻人之间,存在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B站上涌现出大量对白岩松的调侃、挖苦和讽刺,“不会吧”也成为了2021年流传甚广的网络用语。

微信公众号作者“X博士”评论道:“这种说话方式总能令多数人遥想起长辈握着你手攀谈的场景,他们总是很擅长用四十年前的经验点评你2021年的生活。”
知乎网友“燕浊流”说:“站在二楼的人觉得偶尔一点水灾反而是风景,他竟然从中寻出美好。因为他不在乎水位每上升一厘米,就会有一群人淹死。”

相关阅读:


3. 爱国青年郑国成

郑国成是一名典型的“爱国大V”。他在墙内墙外都开设了个人频道,频频在许多新闻事件中发出爱国强音替中国政府发声,与YouTube上各种“反华反共”的声音激烈对抗,被许多网友称作YouTube“知名自干五”、“知名爱国网红”。3月11日,郑国成疑似“酒后吐真言”,在长达4个小时的网络直播中越说越激动,甚至怒骂与他连线的小粉红,最后说出了很多“极端的话”,俨然把直播搞成了“翻车现场”。

中国网红郑国成11日喝醉之后在直播中大骂共产党。图:翻摄说真话的徐某人YouTube

郑国成在直播中的部分言论包括:

上个月我赚了7000多美元。我一个月至少3万(人民币)的收入。
官员贪污比老百姓偷窃罪大,贪污100块就该死刑,超一亿要诛十族,看到很多官员子女都在美国,他们都是人民公敌。
上访制度到底有没有道理?没有道理你取消了好不好?为什么越级上访要牵涉人家子女呢?
天天喊中国牛了,中国牛逼有什么用啊?
你天天批判西方你自己要做到啊,自己做不到有什么资格批判别人?
人民群众没有监督权….国内删帖多严重啊,我同意你删了吗?
我们延边这个森林多少年都没分下来,都是贪污的腐败弄的,10年了啥也落实不了,开什么玩笑。
中国周边这个情况啊这么多年都解决不了,说这些有什么用啊?连小问题都解决不了,去干什么呀?
不能实现的东西讲什么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把宪法改了!

这次直播后,郑国成的所有墙内账号,包括B站、微博、知乎均被清除,仅剩YouTube墙外频道幸存。

网友ZHUO评论:“粉红们扭曲的爱!当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就用尽方法去洗地,突然有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哭诉无门才清醒。扭曲的爱,可怜。”

相关阅读:


4. “民族英雄”孟晚舟

9月24日,全球瞩目的孟晚舟引渡案,在历时一千多天后终于画上了句点。华为首席财务官、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加拿大获释,当天马上搭乘中国政府的包机返回中国。中国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接机、欢迎仪式,并将此事宣传成中国的又一次胜利。在孟晚舟获释第二天,中国政府释放了被关押超过两年半的两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迈克尔‧斯帕弗(Michael Spavor),被指与孟晚舟事件有关联,是“人质外交”。然而,与中国政府对华为、孟晚舟的大力支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相关评论区的一次次“翻车现场”。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禁止用户评论

8月5日凌晨,著名的网红经济学者叶檀在自己300多万粉丝的微博上提醒网民关注“加拿大孟晚舟引渡案”。在网民近乎一边倒的评论中,有人提出质疑,“她一个人犯罪,为什么是替所有人担罪?”,还有人认为作为学者说出此番言论是相当丢脸的,另有人反问,“可以支持任志强、孙大午以及张展吗?”就连粉红群体也对此表述表示不满,反驳“孟晚舟无罪,不可以随便定罪”。

叶檀微博截图
9月25日,深圳多座高楼打出“欢迎孟晚舟回家”的宣传标语。
网友“cowcfj”说:“强大的祖国救回了在国外的孟晚舟,什么时候救救在国内被恒大收割的韭菜?”
网友“克克德瑞克克”说:“深圳高楼亮大红灯欢迎孟晚舟回家,而东北角的人民正活在漆黑中,是某种中国特色隐喻了。”

相关阅读:


5. 老胡专场

与本文中其他的九个翻车现场相比,老胡的翻车现场不但数量惊人,内容更是别具特色。作为前《环球时报》总编辑、现《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老胡(全名胡锡进,也被网友称为“胡编”,“胡叼盘”,“总中肯师”等等)的发言经常引起大型社会讨论,这其中就包括了规模各异、涉及各类人群的翻车现场。因篇幅有限,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了老胡在2021年十个最具代表性的翻车瞬间:

1月:在谈到世界其他国家在对抗新冠疫情期间给公民发钱补贴的政策时,老胡说:“有的国家给每个人发钱,但那属于哄大家,都发钱就基本等于都不发钱。”该微博不仅评论当场“翻车”,甚至引发网民以“胡锡进辩证法”造句的活动,如:“所有蔬菜水果鸡鱼肉蛋都涨价,就基本等于没有涨价。”

网友评论:“老胡中肯,既然都发钱等于不发钱,老胡能不能解释一下共同富裕等于什么?”

2月:群聊语音社交平台Clubhouse在互联网爆火,但在国内流行不久就遭到封禁。老胡对此评论:“完全不受控的互联网言论平台不可能出现”,引发了网友对言论自由的讨论。

网友“消费的逻辑”评论:“你们当初建党的时候宣传的可是民主自由”。

3月:“延迟退休”政策刚刚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了很多反对声。老胡发表了支持延迟退休的文章,并说自己坚决反对就业年龄歧视。但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环球时报》自己的招聘启事就明确存在年龄歧视,要求应聘者必须在35岁以下,引起翻车。

网友使用老胡自己的话术评论:“老胡的本意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执行歪了,懂得都懂,具体水很深,不能细说。其实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问题也确实存在,但总体的方向是对的,要给改变的过程一些时间,不要因噎废食。这也是当今复杂中国的一个体现。”

4月:曾经发表“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言论的环球时报记者付国豪离职。他的父亲在社交媒体称,“收入难在北京有安身之所”和“需要照顾年迈父母”是儿子离职两大原因。付国豪本人也发声证实。对此,胡锡进发微博回应,对付国豪予以了高度赞誉,还称“彼此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友”,但回避了付成学两次提到的收入问题以及北京高房价问题。

网友“粮超胃”评论:“我支持付国豪买房,你们可以把他哄出北京了。”

5月:5月1日,中央政法委新闻网站官方微博“中国长安网”发布微博嘲讽印度疫情,将中国火箭升空和印度焚烧新冠死者尸体的图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作为这场争议中的焦点人物之一,老胡和复旦大学教授沈逸在微博上开展了激烈辩论,沈逸认为这样的对比图“挺好的”,而胡锡进认为“官方机构的账号应当在这个时候高举人道主义大旗,表达对印度的同情,将中国社会牢牢置于道义的高地上。”此事逐渐演变为一场“爱国阵营”的内部混战,老胡的观点受到了大量“爱国人士”的指责。

网友“雷斯林”评论道:“一个有意思的观察是,十年前,胡锡进被一些人戏称为中国头号“五毛”,是激进民族主义者代表。然而到了这两年,似乎越来越多人认为胡锡进“和稀泥”、“公知”甚至是“卖国贼”了。究竟是胡锡进变了,还是这个时代变了?谁知道呢。”

6月:有网友发现,作家熊培云、蒋方舟等一百余名中国知识分子曾接受过日本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会”的资助,去日本交流访问。一些激进民族主义人士将他们定性为“精日”、“日本大外宣”。《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缓和舆论,称这种活动是“国际交流的通行做法”,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也不应该关上。然而,评论区成为了大型翻车现场,大量“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强烈的网民纷纷在评论区指责环球时报“屁股歪了”、“拉偏架”,各种“精日、公知、糖衣炮弹、日吹”的标签横飞。更有甚者,还指控环球时报得到了日本外务省的资助,或为境外势力在华大本营。有网友认为,从此事可以看出《环球时报》已难以精准操纵舆情,频繁翻车,是“养蛊自噬”。

部分网友评论

7月:7月17日,胡锡进发表微博评论德国水灾,称其和其他发生在西方国家的灾难一道“深刻冲击着中国人原有对西方治理水平和其对人道主义忠诚的认知。”对此,评论区出现大量质疑的声音。

网友“理想空间-”说:“老胡,您是说我们超越德国了?就因为这么一次水灾?”

8月:塔利班表态称,他们将中国视为朋友。老胡说,此事让人“知道了中国外交的稳重和厉害”。这番言论遭到不少网友的批评,有网友反问:“恐怖分子的朋友?”、“谁同意认这种朋友?”。

网友“Davy0000000000”说:“老胡没有胡说,他们确实是中共的朋友,是不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就难说了。”

9月:老胡公开反驳了被官媒热捧的李光满的一篇文章,认为李文存在“误判和误导”,随后遭到了极端爱国人士的讨伐而翻车。被广泛认为是“左派大本营”的乌有之乡网站,连续发布了多篇文章声讨环球总编胡锡进,甚至引用毛泽东语录,把老胡描述为“害怕革命”的“人民的敌人”。

微信公众号“杭子牙”评论说:“一向被认为立场偏左的胡锡进,最近半年突然屡屡被打入另端,甚至被放到‘革命的对立面’,不是因为胡锡进变了,而是因为中国社会思潮向特定的光谱方向发生了整体位移。”

12月:湖南年轻女教师李田田在微博公开声援被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开除的宋老师,后遭当地政府关押于湘西州精神病医院(且李田田已怀孕约四个月),其未婚夫王先生称“这两天李田田处于完全失联状态,没有任何实质性消息”。几天内,有不少网民密切关注着李田田的情况并为其人身自由发声。老胡转发了一段来自抖音的“李田田母亲的讲述视频”,视频中李母有明显的读稿痕迹,引起网友质疑。当然,也有人认为刚刚从《环球时报》退休的胡锡进是在放飞自我“高级黑”,刻意转发这段拍摄拙劣的视频,是为吸引更多人对事件的关注,其实是广大网民的“友军”。

网友“鸿渐君”说:“老胡特别擅长用各种视频、邮件、照片证明一个人安全,但就是不让这个人自己出来说话。”

相关阅读:


6. 战狼外交

6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至少有50万人遭受现代奴役并被强迫劳动。美国现在需要做的,是放下道德优越感,停止在劳工问题上搞双重标准,首先实事求是地反省自身存在的严重侵犯劳工权益问题,并为此负责。此新闻的相关微博评论区出现大型翻车现场,评论区后被关闭,近8000条评论不可见。

网友评论:“现代奴役是指什么呢?咱别老创造新词好吗?996算吗?干嘛还要关评论呢?胡主编给解释一下不行吗?”

相关阅读:


7. 威尔逊·爱德华兹

7月下旬开始,中新社、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国官方媒体连发多篇文章,指责美国在新冠病毒溯源问题上“甩锅”中国。文章中频繁引用了一位瑞士生物学家威尔逊·爱德华兹(Wilson Edwards)的专家言论,他强调,“美方试图更改新冠不大可能从‘实验室泄露’的这一结论”,还爆料称,“美国正向世卫组织施加压力,并试图影响新冠溯源工作的第二阶段”。随后,经瑞士驻华大使馆发声明称瑞士查无此人。此次失败的造假行动,受到了全世界网友的“群嘲”。

经过调查,瑞士驻华大使馆在8月10日发表推特声明指出:

1.瑞士没有任何登记为“Wilson Edwards”的公民。
2.在生物学界没有以该名字署名的学术文章。
3.发表评论的脸书账号在2021年7月24日刚刚开通,至今仅发帖一条,账户好友只有三位,该账户可能不是为了网络社交而开设。

瑞士驻华大使馆甚至还开启了网络寻人:“寻找威尔逊·爱德华兹…如果你存在,我们想认识你!”

中国网友也借此事件,创造了大量讽刺、嘲笑官方宣传手段低劣的内容。其中,《这就是中国》主讲人、著名经济学家张维为因有瑞士留学经历,也曾以“瑞士学者张维为”的称号见报,因此也被网友与威尔逊·爱德华兹联系起来进行恶搞。

网民将“瑞士学者”张维为的照片与虚构的“瑞士生物学家”进行拼接

12月2日,Facebook及Instagram母公司Meta在其《对抗性威胁报告》中提供了“威尔逊·爱德华兹(Wilson Edwards)”这一虚假信息制造、传播的更多细节,并且披露了一个与中国有关的虚假信息网络正利用大量社媒假账号从事假宣传,而其中一些账户指向四川成都一家名为“无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企业。

相关阅读:


8. 国家统计局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数据,称已“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也表示,今年以来全国城镇就业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此新闻在被中国新闻网、搜狐新闻等多家媒体转发到微博后,在短时间内引来了大量网友的质疑与嘲讽,几乎每条相关新闻下面的评论区都是“大型翻车现场”。

网友“一切皆有意义2021”说:“一切愿望,统计局都可以给你实现。”

与此相关的是,在一个题为“2021年失业的人真的很多吗?他们都去哪里了?”的知乎提问中,有不少知乎网友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人的2021失业经历,从另一个侧面否定了国家统计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的说辞。

网友“LoneLobster”:“没有,今天我在单位里问了一下,所有人都有工作。”
网友“脚丫”:“今天我去太平间问了一下,没有一个患者对医生表示不满。”
网友“王梓龙”:“我在高铁车上问过了,每个人都买到了车票。”

相关阅读:


9. “中国式民主”

12月,美国组织召开了“民主峰会”,邀请了全球110个国家,但中国并不在邀请名单之中。作为回应,中国官媒紧急开展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式民主”的宣传。12月4日,国新办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自称是“是当之无愧的民主国家”;12月5日,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美国民主情况》报告,全文约1.5万字,称要“梳理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分析美国国内民主实践的乱象和对外输出民主的危害”。然而,网友并不买账,相关新闻的评论区变成了“大型翻车现场”。

网友“滚筒洗衣机21”评论外交部的《美式民主情况》报告:“前两天不是刚说民主与否应该由这个国家自己说了算吗?今天就去说美国民主哪里哪里有问题啊,这脸打的啪啪响。”
网友“选择你的瑞狗”:“中式民主有一点远胜美式民主,那就是人民满意度,街上从没有游行示威、媒体上从没有批评报道,全国各地上下一片感恩。”

相关阅读:


10. “彭帅在哪里?”

北京时间11月2日深夜,中国网球名将彭帅发布了一篇长微博,指控前副总理张高丽对她进行性侵犯,并在其妻子的许可之下与她保持情人关系。这篇微博很快被平台删除,墙内一切相关讨论遭禁止,甚至连“网球”这样的话题都一度被微博限制。彭帅在发完微博后一度消失,海外网友、女子网球协会和一众世界网球运动员纷纷对她的人身安全表示关切,“彭帅在哪里”的话题也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引发了轰动。然而,此后中国官方媒体的回应,却成了一系列大型翻车现场。

11月18日,中国官方媒体CGTN(央视旗下国际频道)发布了一封电邮截图,声称这是由彭帅所写,试图证明彭帅平安以平息事件。但这封邮件的效果适得其反。信中出现的一个“光标”及相关表述让人相当怀疑此邮件的真实性。

随后,CGTN和《环球时报》的记者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连串的彭帅照片,意图向网友证明彭帅行动自由。

11月21日起,国际奥委会托马斯·巴赫主席与彭帅进行了两次视频通话,对外宣称彭帅是安全的,却没有提供相关视频录像或谈话记录。

12月19日,彭帅现身“2021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上海杨浦站”决赛现场,与姚明对话,还接受了新加坡《联合早报》的短暂视频采访。采访中,彭帅说自己“从未说过写过任何人性侵“,“大家有很多误解”,自己“一直都很自由”。不过这段内容仍未打消部分网民对彭帅人身安全的忧虑以及遭到政府施压的怀疑,也有网友发现,采访彭帅的人并非记者,而是《联合早报》广告营销方的总经理。

在中国官方媒体、审查机构一系列配合操作之后,彭帅的热度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引起了更多世界各国组织的关注。美国白宫、国际女子网球协会、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等多个组织呼吁呼吁中国当局证明彭帅的下落和安全,并对她提出的性侵指称进行完全透明的调查。

相关阅读: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