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nkcat在2022-01-17~2022-01-23的言论

2022-01-22 作者: Spinkcat 原文 #Reddit 的其它文章

1504: 我国搞经济的好手有哪些?, submitted on 2022-01-22 14:43:56+08:00.

—– 1504.1 —–2022-01-23 01:23:04+08:00:

S+:赵紫阳

A+:万里、朱镕基、杜润生

A:田纪云、王岐山

B+:任仲夷、周惠、邓小平

B:李克强、陈云、廖承志、周小川、谷牧

C:温家宝、陈慕华、安志文、刘鹤、汪洋、高尚全

D+:李铁映、邹家华、李岚清、李瑞环

E:李先念

F:李鹏、姚依林

这里排的不绝对严谨,或有遗漏,但最上和最下没毛病。

有的人做行政工作,或者一些人做经济工作,你不能说他不搞经济(江胡习),但不一定有主导的系统性影响,所以我省去了很多江派干吏,这个之后会补充细节和原因。

像陈一咨等实际有深刻影响经济和改革,但党内地位不高的人,不在此列,莫干山会议位列的人太多,也多不举例。主要是讲党内有比较高的地位,除此之外像胡耀邦胡启立这样也参与经济,但又不是主要职务的也不在列。

先论评级:

S+级:

为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与实干影响力,能组建自己团队,典选人才预备役,制定整个经济框架的人。

说直白点就是祖师爷,你之后所有人都在这个框架里玩,属于论外。

A+级:

在经济框架某一极重要领域实行改革且成功,为该范畴提出理论与执行,组成经济框架的重要部分。

A级:

对经济工作有相当深的了解,在某个专业领域长期主导改革,有相当能力熟练操作经济框架。

B+级:

给经济框架带来了突破性与推动性的扩张,但个人影响仅限于局部,可能是行政支援大于实际经济主导影响力,未必有B级或其他影响大,但有特殊性。

B级:

有专业级学术水平或理论水平,能借经济框架提出正确路线的方案发挥,对经济或影响经济的事项有相当了解

C级:

未必一定有经济方面的专业理论水平,但行政与一线专业经验丰富,能在经济框架下专项对口快速推进工作,可以准确理解经济框架与理论的互动,然后从中找到操作空间。

D级:

行政经济能力大于理论经济能力,没能力推动经济框架,但善于在经济框架下,利用已有工具执行出良好结果,有协助辅佐能力,可以分担不少工作。

E级:

跟经济框架高度不融合,也不大搞得明白,立场大于事实,不接受改革开放经济框架里的大部分东西,坚持走计划经济路线。

F级:

不入流,完全不懂经济框架,甚至许多行为违反经济框架的良性发展,制造有毒性的环境,破坏经济框架,让其臃肿与残破。

—– 1504.2 —–2022-01-23 01:30:40+08:00:

S+:赵紫阳

赵紫阳是出身地方工作,早年极左,但后来思想转变,在四川时很早就开始暗地允许农民改变生产模式,后来还背书一点点扩大,改革开放虽然是中央人心思变,但经济政策的推广,其实就是从地方经验开始。

而后赵紫阳入主中央,一把手抓住经济工作,既要跟计划经济的左派去谈条件拉锯,还要摸石头过河,邓小平是骑在赵紫阳脖子上过河,赵紫阳每一步都很稳还走对路,他才不至于沾湿。

赵学习能力很强,对新的经济学观点吸收特别快,并且能找到实际应用办法,这个我说过很多次,货币主义在米尔顿弗里曼推行下,全球的发达国家还有很多政府没有吃透,赵紫阳已经开始摸索控制货币供给。

会见台湾学者蒋硕杰后也更倾向于抑制凯恩斯主义,包括跟米尔顿弗里曼的多次会谈,赵都很快学习和吸收专业前沿知识然后对应到中国社会。

在经济工作里,基本都是一手抓,判断未来需要与国际结果,力主进入WTO,不过没在他任期内完成。

也就是说从地方杀上来,告诉全国计划经济的保守派他们那套玩不转了,到中央抓经济行政权,平衡左右派矛盾,跟死硬派如李先念姚依林恶斗(有邓胡的支持很重要),在计划经济的国家里愣是靠市场化的改革推广,完善了一整套框架,还提出了未来几十年的下一阶段理论。

至于选择人才,之后会标记,看一下就懂了。

A+:万里(赵紫阳同僚)、朱镕基(赵紫阳典选的)、杜润生(赵紫阳嫡系)

万里,跟赵一样,是地方杀出来的,而且官方层面比赵还要早一些背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间未公开时赵要早一些),以至于民间有要吃米找万里,要吃粮找紫阳的谣语,所以这是开创性的一个贡献。

到中央后万里当了八年副总理,后来又去人大工作,主要推行的就是计划经济法律到市场私有化法律的过渡,从法律层面为经济转型做铺垫,对市场行为去罪化。(众所周知的原因没完成)

朱镕基,大家都知道他的事迹,很多人口碑不好,因为得罪人太多,尤其是大下岗和分税制改革。这两点是极度烫手的山芋,赵时期是希望温和过渡,让国企与市场慢慢转化,但是李鹏执政期间,政府政策转向,有几年改革开放停滞,政府不断发债,地方银行疯狂对外借贷,货币开始大规模发行(对比当时预期增长与高层已决定好的一刀切)。

最后导致政府开始举债经济,分税制来解决财权不统一的问题,地方银行坏债不管,相当于当甩手掌柜,然后一刀切卖了国企员工。

李鹏在这个背景下扔了一个烂摊子给朱镕基,朱镕基属于干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他是共产党的官员就必须做。如果单独从党内视角来看,朱镕基是收拾了李鹏的烂摊子。

给保守派擦屁股,给党续了一大波命,所以是完成的非常好,在鸡蛋上跳舞,没把框架打碎,经济随后开始加速,相对缓冲吸收了部分问题。(实际没那么理想,只是增长得以掩盖问题,在累积爆发前找到下个增长目标而已)

杜润生,赵紫阳嫡系,农研领导人,许多国内著名经济与社会政策学者的老师,我也说很多次了。下面的王岐山就是杜润生的门生。

但杜润生除了为共和国党内提供经济与农业改革的储备人才外,对农村土地改革也做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所以有人尊称杜润生是农村改革之父。

中国是个工农业参杂不齐的社会,工业基础不广泛,大量地区都是农村与农民,做好这块工作杜润生功不可没,否则经济改革和腾飞无从谈起,可惜后来被停滞利用了。

所以上述三人肉眼可见的水平和贡献。

万里带头在安徽背书新的经济模式,在中央长期当找副总理,最重要的是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法律过渡。

朱镕基为改革开放切除肿瘤,重新敲定了中央政府的财权优势,永久性改变了中央地方结构以及土地问题,还有国企。当然路线不是他定的,不少还是给李鹏擦屁股,所以朱镕基不论立场,水平是到位的。

杜润生在重要的农业改革和人才储备上,都算祖师爷级别,尤其是现代化和学术化,再通过官方组织将民间专业学术知识与官方行政对接,让农业政策接驳到改革开放上。

法律、政府事权关系、农业社会政策、人才储备。

A:田纪云(赵紫阳嫡系)、王岐山(杜润生门生、姚依林女婿)

田纪云,赵紫阳的副手,少数赵的嫡系里留任在高位,有相对地位的人,而且是赵的铁杆嫡系,一手提拔上来的老部下。

财务方面出色,各方面统筹都很熟练,非常万金油,没明显短板,赵有他在,工作推广速度才特别快,尤其是通过田纪云统筹规划框架,再让田进行跟各部门协调,所以角色相对平淡,但地位和影响力是润物细无声的,本来几乎确定入常接班,被姚依林闹没了。

王岐山,王岐山虽然进农研跟岳父有关,但自己水平也很出色,一方面能进农研的,经济与改革能力没有差的,其次对市场化下社会结构的理解该去怎么应对,经济改革到底什么是对的,比起汪洋、温家宝这种非科班出身的有优势。

而且比起专业出身的李克强和刘鹤也有优势,因为理论知识不等于实际情况。

王岐山是从改革开放最开始就在最核心的前沿里被重用,他很清楚这个脉路怎么理,所以很早就被派去处理金融问题,而当时国内基本没这方面人才。

包括对外的金融对接,怎么处理这一系列东西,王岐山说是国内改革开放当时的先锋军不为过。当然后来立场归立场,能力是有的,王岐山本身也一直是出名的救火队长。(不过有的人对王岐山评价非常不好,近十年居多。)

总的来说,两人都是改革开放前线核心人员,在理解和统筹经济框架过程里,很熟悉怎么运用经济框架解决问题,或为经济框架解决问题。

温家宝和李克强只能吃瘪,做最小损失决策,很难有机会选择收益决策。

李鹏之流就要拆家了。

B+:任仲夷(改革派)、周惠(存疑)、邓小平

任仲夷,改革开放先头部队,在辽宁协助胡耀邦平反,快速恢复鞍钢和各地的工业生产。到广东当急先锋,头铁顶着党内压力,深圳特区后来发展起来,有很大功劳。

什么是改革开放,就是学香港模式,废除毛和陈云的计划经济。就需要一个外贸基地,宝安变深圳,逐级上升,经济的黏贴复制与推广。

任虽然不是经济政策决策者,但作为行政一把手抗的压力很大,当时改革派还有另一个阵地天津,也是很大压力,所以李瑞环在当地干的好才在党内有机会,改革就有更多话语权,对广东的运营也是一样,任的代表和突破性,对于完善改革开放和经济框架是有意义的。

周惠,最早跟胡赵一样,在内蒙古支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所以这里是有突破性。但有关周惠的传记提到是赵紫阳在1978年大家在中全会开会看电影时,怂恿鼓励周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后来没去中央与长期影响,所以这里算荣誉性质占大部分。

邓小平,理论正确,思路大体没错,但是路线完全错误。邓小平自己的经济工作能力对比毛泽东强,对比赵紫阳等人就排不上号。

他能在这纯粹是因为作为党内背书的人,对赵紫阳的经济工作完全支持,这是很难得的,但如果单纯说经济水平与经济影响,邓既不执行也不负责侦辨问题,本质是甩手掌柜,放在这是认可他对改革开放的理论坚定和早期路线正确,要说实际经济工作不如陈云。

B:李克强(厉以宁学生)、陈云、廖承志、周小川、谷牧(赵紫阳改革派)、张劲夫(赵紫阳改革派)

李克强是专业科班毕业,而且是博士,对口还不是刘鹤那种偏门,是纯理论专攻,师从厉以宁。早年厉以宁被赵紫阳强留住在中南海,胡启立还着急让他入党,你就想一下这个衍生路线怎么追溯就知道了。

厉以宁观点一查就知道具体细节,李克强理论基础与实际工作水平都没问题。

放在这绝对没有过分,我以前写过李克强的经济政策:

1.低杠杆/去杠杆

2.政府减少干预市场,国企产能让出市场

3.银行放贷集中流向中小企

4.紧缩货币政策

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另外别说什么暴雷的了,李克强以压根现在就没什么权力管经济工作,你看大部分时候真正到经济有需求对接了,比如中小企业主会议,就只有李克强出来听抱怨倒苦水。

他既没有党内支持,也没与工具和充足人力去解决问题,这就是体制悲剧性,最悲剧的就是李克强就算水平不行,想办砸的机会都没有。

陈云,虽然陈云是计划经济死硬派,但他是知识扎实的左派,对计划经济讲求实用性和数据真实性,允许市场经济为辅去改善计划经济问题,虽然现在人看来还是很离谱。

但陈云是工作方法正确,路线正确,经济理论出问题,做事扎实的路线在任何领域都没毛病,相反胡耀邦喜欢冒进的脾气,经济与社会政策领域就非常不适合,导致赵紫阳好几次跟他闹矛盾。而陈云虽然跟赵紫阳观点实际向左,但整体可以商议,甚至是邓跟陈云产生矛盾的时候更多。

陈云在这是因为他的工作路线与态度正确,可惜理论完全错误。在毛时代,陈云就是党内经济最厉害的人,但也是够右的,赵紫阳对他评价很高,但到市场经济,陈云就变成保守左派了。

廖承志,本身不是经济系统主管,但廖承志对经济起飞有很大影响。

他负责对接海外侨胞投资,尤其是统战贸易与投资,从香港和台湾引入的早期外资,是中国起飞的一个关键要点,如果没有香港商人团集体背上投诚,改革开放很难有后续发展,台湾人入场很晚,香港人是最早的,所以香港有些商人地位很高就是这个原因。

廖承志建立的统战贸易体系,到今天还在用,不止是对两岸三地,对美对欧洲也一样,不过不能算统战了,而是多边外交,这个后来赵紫阳独立成一个外交政策做到工作报告里,廖承志此时已经死了。

周小川,央行行长,很多人认识,无必要赘述,随便一查就知道,易纲不是没对应影响力,但不能挨个举例,周小川是经济和货币政策关键转型期上位,经历的太多,建国以来干的时间最长没有之一,破例留任,说明什么不言而喻。

谷牧,对外经济工作关系的推动者,对外贸易与来华外资法律的积极推动者,两届国务委员,深圳被选中的一个主要人事原因。

因为专门负责经济与对外贸易,到处考察,所以对于选地以及舍去,谷牧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深圳土著给谷牧立祠堂都不过分,党内因为谷牧说话没其他人硬气,这点习仲勋和任仲夷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比起张劲夫,谷牧主动性更强,特别喜欢出去考察,还喜欢拉赵紫阳一起,比如到海南跟胡启立、赵紫阳一起考察特区,可惜后来没持续推进海南的工作,后续还留下一波烂尾。

张劲夫,早年跟万里接力扩大安徽的改革新政,地方上的工作进步速度很快,81年24%的承包制,82年离开时就全面铺开,邓胡希望有人接任万里,说明地方不巩固,是会被反扑的,后来到中央做物价工作,跟赵紫阳一起推行股份试点,就遇到很大的内部压力,不过跟姚依林一起接受陈云领导工作,和稀泥水平还是可以的。

—– 1504.3 —–2022-01-23 01:30:56+08:00:

C:温家宝(胡赵下属)、陈慕华(赵紫阳提拔)、安志文(赵紫阳幕僚)、刘鹤、汪洋(胡耀邦徒子徒孙)、高尚全(赵紫阳幕僚)

温家宝,行政工作转经济系统,到后面已经有点不够用,这个大部分人都经历过来的,很清楚。

不过温家宝个人专业能力不足,整体政策调配依赖智库和改革派建议倾向较高,既有野蛮生长的一面,也有经济活力的一面。

很多人反对四万亿,但实际上四万亿是该执政党体系下没有选择余地的做法,这个是李鹏江泽民在九十年代初奠定的基础,除非再把体系彻底改回去,退回赵紫阳改革的早期阶段去实现,否则四万亿势在必行。

最大的问题是,四万亿虽然是个很愚钝的刺激政策,看不出很细致的操作技术含量,但后继者“你们知道谁”开始将该政策当作一种经济常用项。整体来说,无论是农业税还是地税改革,温家宝都是顺着趋势走,做了没跑太偏的决策。

我觉得从温家宝开始,国务院的位置对经济各方面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反而被体制惯性绑架,朱镕基已经被绑架一次,勉强可以扭着来,温家宝执政时方向盘已经掉了。

陈慕华,改革开放核心成员立仅有的女性,经济工作能力很出名,赵紫阳政府的副总理,商务部前身外贸经济部的第一个部长,实际这个时候政府开始现代化,越来越正规,陈慕华在里面的工作有决定性影响,跟谷牧和张劲夫等人一样,都是最早的国务委员。

而且陈慕华还是央行行长,担当过副总理,经济工作能力全面,涉及多个方面,但就是因为这点我把她放的低一点,因为她在计划生育上有口碑问题。

安志文和高尚全放在一起,经济改革体制委员会的副主任,主任是赵紫阳,三个副主任,其余两个是鲍彤和高尚全。

体改所是安志文坚持要成立的,后来归高尚全管理,相当多的现代化政策出于此。

D+:李铁映(赵紫阳提拔)、邹家华、李岚清(从属胡启立)、李瑞环(从属胡启立)

李铁映是赵紫阳之后的第二任经济改革体制委员会主任,据说一度有机会担任总理,后来是朱镕基担当下来,技术官僚背景比较浓。(做过两次,朱镕基是最后一任,细品就知道为啥很少听过这个人了)

邹家华与李鹏据说关系不错,有经济工作经验的技术官僚,国计委出身(发改委前身),有保守派色彩,如果是的话在保守派里是能力较出色的,陈云派系其实一直没能直接干预总理人选。

李瑞环,胡启立的副手,胡启立离任后,李瑞环跟张劲夫一样,在地方工作扩大扩大和确立改革的基础,而且是在北京旁边的天津,给后来改革扩大化站稳脚跟打下基础,行政决策远大于经济决策。

李岚清,李瑞环的副手,不过对接大量对外贸易,经济工作经验更丰富,专项对口后续升了,在国务院当副总理,刚好遇到六四后经济发展内忧外患的时候。

E:李先念

李先念支持一些工作,但本质是计划经济杠精,跟赵紫阳私人恩怨重,很多工作会故意作对,只站在陈云这面。

不过赵对陈云评价更好,对李先念评价大多是恶评,大体上赵紫阳对他们在各类政策上的评价不好,也没准确理念和路线,其理论基础也是错误的。

F:李鹏、姚依林姚依林同上,只是还不如李先念早期工作据说还没那么多矛盾,越后期越大,姚依林听李先念,李先念跟陈云,李鹏听姚依林,赵紫阳的记述里李鹏与姚依林多次捆绑出现,还有余秋里。

姚依林是公开发对市场化的,李鹏就是跟屁虫,你想一下就能体会到这种感受。赵紫阳在回忆里谈价格闯关,揭此二人老弟,李鹏和姚依林担心利息过高企业负担不了,所以反对做保值储蓄,最后人心慌了又不得不答应。

但稍微有现代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企业主动借贷的责任关系,没那么多贷款哪来那么多利息。然后这里反应一件事,李鹏姚依林的出发点就是要高额发债,这个思路就是后来李鹏主政开始疯狂扩张债务的一个细节。

甚至还吐槽80年刚到中央的农业改革政策能得到姚依林支持,因为当时矛盾未激化。后来姚依林开始想踢走万里和田纪云,赵紫阳给的评价是“平时给人感觉老实忠厚,貌似公正。实际是工于心计,搞小动作的人。”

田纪云最后没能进入常委,常委从七个变五个,这给后来内部在一大堆问题表决上到来了根本性劣势。

尤其是经济改革关键期,要蓄力价格闯关,当时无论人心思想还是实际效益都证明赵紫阳新政价值,李鹏和姚依林就开始全面收缩,装死摆烂,用行政手段硬拖开倒车,这也是第一次价格闯关不理想的一个主要背景因素。

至于李鹏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水平不行,要啥没啥,当水利的还凑合。带来的弊病极多,赵紫阳政府主张减债控制货币,增加生产与地方政府自税自营,中央只起协调作用,李鹏这面上台就快速扩债,超发货币刺激经济,本身就是回到了前三十年那套方法。

然后经济稍微好一二十年,靠着出口贸易和土地财政,迅速扩大了经济活动规模。结果呢?

现在经济卡住了吧,房子贵不贵?

政府债务利息多不多?

共产党以后死就死在这上了。

—– 1504.4 —–2022-01-23 10:28:02+08:00:

陈良宇和黄菊都属于江派干吏,开创性少,有成就但主要是行政工作推进项目。李瑞环类似也是行政主导,但李瑞环干的是改革开放早期工作。从计划经济改革到市场化。

—– 1504.5 —–2022-01-23 10:35:35+08:00:

经济要发展,不可能配个经济能力强的人,马上生活就改善,毕竟不是玩游戏。

八十年代基本上就是给前三十年还债,还要开拓发展路线,顶着党内保守派反市场化的压力解决问题。

计划经济社会开拓市场经济,本身就是违祖制,你可以类比有人在清朝地方省份推行共和制还成功了。

同期苏联和印度都是计划经济然后尝试改革过渡到市场化,结果都失败了,中国成功就是因为赵紫阳走对路,后面经济起飞也是因此而来。

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框架都是赵紫阳设计的,这个人学习能力很强,脑子灵活可以举一反三,有能力跟诺贝尔奖级的学者互动,跟年轻的社科学者交流也没障碍,当下许多专业智库和学者、技术官僚,都是来自于早期赵的编集典选。

现在习近平你让他跟专业学者探讨经济,可能经济学概念都理解不透。

—– 1504.6 —–2022-02-02 17:23:01+08:00:

我自己黏贴复制一下我自己的,不清楚能不能帮到你,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这些内容:

因为党国基本禁止或者不主张这方面的史料探究,一方面是官方的大部分你都懂,另一方面就是长期打压,所以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很稀缺。

我基本建议对这方面如果毫无了解,可以先从改革历程开始看,我觉得这部书基本上是现代中国政治启蒙了,讲述了改革开放的由来、动机、过程、各方人物的态度和立场,以及六四的构成,还有对未来的思考,基本把现代中国分析的很清楚了。

也可以看看炎黄春秋杂志的大量文章,炎黄春秋虽然是党内的视角,但提供了相当大量跟改革派有关的文献和考据,但炎黄春秋也不绝对,有时候需要对比来看。

农业政策可以看看杜润生一脉的相关人士,政治改革上,鲍彤的秘书吴伟也写了很多关于当时政治改革,尤其是胡赵路线的著作,胡耀邦因为死的早,所以涉及的文献较少,所以很多都在赵紫阳相关的文集上了,胡耀邦一脉可以看一下于光远的相关言论与内容,新闻上胡绩伟多年社论也可以看一下。

改革开放前建议先看杨继绳的作品,高文谦和沈志华可以选读,杜润生也有一些评价涉猎,不过现在建国到改革开放前这段基本上都清晰了,比较不清晰的是四人帮倒台到邓上台,尤其是华国锋失势,再往后就是把这段历史联系到改革开放上,改革开放后就非常非常模糊,啥功劳都给邓,回避细节问题了。

香港中大的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是个非常好入门和深度学习的资料库,还有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初学读《改革历程》(赵紫阳的录音补著,比较完整容易理解),入门读《赵紫阳文集》,更深入的,要读杜导正、姚监复、杜润生、田纪云、宗凤鸣等赵紫阳亲信的各类著作与散碎文章,书名就这这几个人查,一般都可以查到。

赵紫阳文集其实概括的最全,四川卷非常重要,能让人很好明白为什么赵紫阳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上如此重要。

周其仁也写过不少赵紫阳的内容,其中有一个是赵紫阳去世后写的纪念文章讲赵紫阳的执政风格与理念,叫《三次近距离观察赵紫阳》

杜导正有一个比较出名的著作叫《赵紫阳还说过什么》

邹至庄有一篇合著,第一视角讲改革开放,叫《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经济改革: 邹至庄先生访问记录》

米尔顿弗里曼到中国访问,跟赵紫阳有谈话,这个备忘录内容应该还存有,我看过其他文献隐约透露过一些观点,但不清晰。(我怀疑上述一些人,和第三方的人士可能有的人接触过原始资料。网上能看到的除了官方给的,就是他们流出的一些想法)

英文中国史圈子我不清楚有没有,不是我日常范围没去查,但党史研究室可能有,这个很重要,以后政府改组,几次访谈的备忘录可以解密很多经济思路,丰富赵紫阳的经济观念。

还有一个前四川共青团书记蔡文彬主编的脚《赵紫阳在四川》,用一大批四川原赵紫阳老干部或相关人员的视角阐述赵紫阳在当地的情况,不过这个我看的少。

田纪云也写过一个叫赵紫阳在四川的文章,他在炎黄春秋有很多赵紫阳改革的文章。(因为田纪云是少数赵紫阳一手带到中央的铁杆嫡系)

现代基本上没有基于年轻人视角,互联网话语体系用易读性高的方式,对分散在各类赵紫阳文献里的内容作总结的,我可能是少数感兴趣的爱好者中的一个。

希望以后有比我更专业的年轻人治学该门类,出一个比我更专业的系统性书籍,弥补老一代人跟现代的文化断代与历史断层。

整体而言,赵紫阳为中心的整个改革开放团队体系(以及胡耀邦的体系)扩散成改革开放历史,可能是中国1975-2075年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单独分类,因为改革开放和赵紫阳的实质性长期影响范围太大了,不考虑舆论宣传,可能会比毛泽东都要大,现在只是碍于官方压力,很难作为通俗历史与常识流通。

目前官方的改革开放史,基本是秽史,晋书都不如。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维码分享本站